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被压扁的沙子》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被压扁的沙子》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21 09:3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被压扁的沙子》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恐龙灭绝原因”的科学原理。
2.学习阅读以论证为主的科普说明文。
3、体会作者准确平实、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
4、学习作者善于联系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把握文章的内容。
2.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培养爱好科学、主动探寻自然奥秘的精神。?
3.精读一两个段落,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并在自己的写作中模仿这一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1.在反复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逻辑顺序的特点。?
2.科学需要大胆的推测,合理的想像,合乎逻辑的分析、求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阅读了短文《恐龙无处不有》,这篇文章与恐龙有关,但说明的中心是由?恐龙引出的另一个问题——对大陆“板块理论”的论证。这节课我们学习另一篇短文《被压扁的砂子》。从这篇文章的标题来看,似乎与恐龙毫无关系,况且沙子又怎么会被压扁?标题让人感到很奇怪,但读后你就会知道,它也是在解释一个恐龙之谜。?
多媒体显示:关于太阳系和撞击地球的相关图片
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1至第4自然段),提出关于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问题,目前存在的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第2和第3自然段先后举了两个例子提出了关于“撞击说”和“火山说”这两种观点。
第二部分(第5自然段至全文完),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支持“撞击说”。
三、走进文本?
默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你能找出来吗?
?撞击说:
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慧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中,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或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所有恐龙和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火山说:
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爆发,那么也可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灾难。
2.文章是怎样引出“撞击说”的?找出有关段落并朗读。?
提示:由“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推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管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这也许是导致所有包括恐龙在内的?
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3.文章是怎样引出“火山说”的?找出有关段落并朗读。?
提示:“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4.科学家怎样证明“撞击说”的?
(1)举斯石英和金刚石的例子??
提示:分别用来引为证据和佐证。?
证据一:“斯石英”的化学、物理性质。?
普通的沙子在超高压的状态下变成为致密的“斯石英”,“斯石英”在自然状态下经历?
数百万年的反弹,又会恢复为沙子。在实验室里,用摄氏850度的高温把“斯石英’咖热?
30分钟,会变为普通的沙子。?
佐证:“金刚石”的形成与斯石英相类似。佣人们较为熟悉的“金刚石”进行类比,使?
一般人明白这个道理。)?
推断:在自然界,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巨大的撞击,形成过高压,而且肯?
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2)举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石例子??
证据二: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撞击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了“斯石英”。?
佐证: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石层的年龄为6500万年,与恐龙灭绝的历史相同,研究者从里面检测到了斯石英相同的原子排列,证明这里有“被压扁的砂子”。?
推断:6500万年前地球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撞击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斯石英。这些斯石英在沉降之前曾被溅起到平流层中,造成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导致地球生物灭绝。而斯石英出现的地方不可能发生过火山。??
结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5.说明顺序
作者采用的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所以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剖析,既严谨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清楚。
四、探究学习

1.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曾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这句话中的“大灭绝”“大劫难”分别指什么?
大灭绝:是指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的灭绝。
大劫难:指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撞击,而引起火山喷发、大火、潮汐大浪等一系列灾难。
2、作者认为研究“撞击说”的目的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
因为我们将来也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因为将来面临这种事件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3、“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能否把这句话中“所有”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因为删去后就不能强调只是一部分科学家持这种观点,就不能突出作者在下文的说明内容,不符合实际情况。
4.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
讨论明确:?
本文的题目不但没有离题,还能提示读者,恐龙灭绝的“撞击说”所以产生,与对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此外,文题形象性强,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改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文题对本文内容起不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五、揣摩语言
(1)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用一句半开玩笑的话强调说明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2)即非常纯的沙子。
解释什么是二氧化硅,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作“二氧化硅”。
(3)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这句话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成普通的沙子,括号中的文字起类比说明的作用。作者随笔幽默一下,也表现了作者思维的活跃
六、扩展延伸?
1.同学们拿出自己搜集的有关恐龙及恐龙灭绝的资料,大家互相交流,看看哪种学说自己最感兴趣,同时说明自己感兴趣的原因(那种学说成立的科学依据)。?
2.科学发现本身是一种科学成果。而对科学发现的研究还会产生系列科学成果,甚至是跨学科、跨领域的,同学们对此进行研讨、分析。?
3.《恐龙无处不有》和《被压扁的沙子》两文所写内容及所采用说明顺序的相关处。?
讨论明确:(1)都围绕恐龙展开说明内容;(2)都以科学发现引发科学观点,科学研究印证科学观点为说明顺序;(3)两文都表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七、小结
《被压扁的沙子》起笔提出导致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原因的一个新观点——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童星对地球的撞击,引起人们对这一曾经主宰过地球的生灵突然灭绝的兴趣、并且说明科学家们研究的目的在于“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因为当将来面临这种事件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然后从地质学发现的证据上论证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应该是撞击。?
八、布置作业?
收集、阅读关于恐龙灭绝的相关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