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杜甫诗三首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5杜甫诗三首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21 10:2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年


班级
姓名
25、《杜甫诗三首》
《望岳》
学习目标
1.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2.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3.诗中哲理的理解
知识链接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这些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被尊为“诗圣”。
杜甫的创作历程,可分为
三个时期。
(一)读书和壮游时期。杜甫七岁即能作诗文,十五岁时便在文坛上初露头角。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学习的自述。二十岁后,他开始了漫游生活。他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和情调。如《望岳》一诗表现了他青年时代的气概和抱负,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品。
(二)长安十年时期。公元746年杜甫怀着经世济用的政治理想到长安试求官。可是由于奸相李林甫玩弄了“野无遗贤”的骗术,使参加考试的人全部落榜。杜甫也遭其害,困居长安达10年之久,过着辛酸屈辱的流浪生活。不幸的遭遇使他进一步认识到统治者的腐朽,创作出了像《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等杰出的现实主义诗篇。诗的风格情调,也由早期的热情奔放、乐观坦荡变得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
(三)战乱流离时期。这是其现实主义诗歌发展时期。在短短两三年中,由于安史之乱,他携家和人民一道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卷进了生活的底层。在沦陷区,山河破碎之感甚深。脱贼后,又屡遭肃宗贬斥。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灵,使他写出了《春望》《北征》和“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一、自主学习
1.给加粗字注音。
(1)岱宗夫如何 岱( 
)    (2)决眦入归鸟 眦( 

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造化钟神秀 钟:
(2)阴阳割昏晓 阴:     
阳:
(3)会当凌绝顶 会当:
3.填空
(1)杜甫是________代大诗人,字________,他被称作________,其诗作
被称作________,都收集在________。
(2)荡胸生层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4.翻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
1.诗题为《望岳》但全诗没有一个“望”字,而句句写向岳而望,而且角度有别,试对此作具体分析。
2.诗言志。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些词语用的好?为什么?
4.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句?说出理由
四、交流展示
《春望》
学习目标
1.鉴赏本诗情景交融的写法。
2.体味诗人抒写因战乱而长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长安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运危迫的担忧的情感。
一、自主学习
1.熟读并背诵这首诗歌
2.解释加点词语
烽火连三月
烽火(
)
浑欲不胜簪
浑(

3.填空,
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_______。
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1
.小组成员互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及韵律特点。
2.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形象
3.本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点一般有两种解释,一是诗人因感时
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第二种是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

泪,鸟恨别而惊心,你赞成哪一种解释,为什么?
三、交流展示
四、课堂检测
(一)望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岱宗夫如何( 

(2)齐鲁青未了( 

(3)造化钟神秀( 

(4)会当凌绝顶(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写近望中所见___________________
的景象。
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这两句是写由望
岳而产生的________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
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

《望岳》全诗中没有“望”字但处处写望,距离是自___________
__________,时间是从________至________,并由________遥想将来的
________。
(二)
《春望》
1.
注音:





2.
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的句子是


3.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
,实际上是



4.这首诗前四句触景伤怀,写春望之景;后四句忧时伤乱,写春望之情。
全诗表达了
的主题。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6.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石壕吏》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能达到熟读成诵。
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一、自主学习
1.给加粗字注音。
(1)老翁逾墙走 逾( 
)    (2)三男邺城戍 邺( 
) 戍( 

(3)如闻泣幽咽 咽( 
)    (4)老妪力虽衰 妪( 

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吏呼一何怒 一何:
(2)老翁逾墙走 逾:     
走:
(3)急应河阳役 应:
(4)独与老翁别 别:
3.《石壕吏》中表明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

4.《石壕吏》
写出了官吏的凶狠的诗句是:

5.熟读并背诵全诗,
二、合作探究
1.请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其主要内容。
2.诗中共有几个人物形象?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3.石壕吏未抓年轻的“孙母”却带走“力虽衰”的老妇的原因是什么?
4.“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中“幽咽”的是谁?
5.请概括诗歌的内容,并分析本诗流露出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三、交流展示
四.课堂检测
石壕吏
杜 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________,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________,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________,________。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给空白处填上完整的诗句。
2.对这首诗开头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段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第3、4段,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第3、4段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3.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这首诗是体现杜甫现实主义的重要诗篇之一,此诗反映的社会状况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