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三峡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三峡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21 10:3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6、《三峡》
2014年





八语组


【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及季节特点描写的方法,把握文章内容。2.通过朗读体会三峡的壮丽风光,体会语言的生动优美。3.让学生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尤其是感受三峡的奔放美、凄婉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写景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孕育了众多为人所称道的奇山异水,他们宛如一朵朵奇葩绽放在花团锦簇之中,长江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它以雄峻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广博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我们,让我们一起去游览一下吧。二、检测学案自主学习熟读课文,尝试下面练习。1.给下列字注音。阙(

湍(

涧(

曦(

啸(

溯(

漱(

嶂(

襄(

奔(

属(
)2.填空题。①《三峡》选自《
》,三峡是


的总称,在重庆市
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
,字

(朝代)
学家。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

③故渔者歌曰:“
。”
3.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③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④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⑤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①自非亭午夜分
古义:
,今义:
②或王命急宣.
古义:
,今义: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
,今义:
5.解释下列词句:①重岩叠嶂:②素湍绿潭:③清荣峻茂:④林寒涧肃:⑤晴初霜旦: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合作探究:1.作者都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三峡的山水;山突出连绵不绝,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不同季节景象,夏水湍急,春冬清,秋天凄凉。)2.文章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先写山,写出山高岭连的特点,为下文写水做铺垫。3.讨论: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夏水浩大,所表现的奔放美最能突出三峡雄伟壮丽的特点,所以先写。)4.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一方面突出三峡秋天的凄凉,渲染萧瑟气氛,另一方面暗示三峡山高岭连峡窄的特点,照应前文。)5.课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描写三峡景色,显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表现热爱祖国山河之情,同时抒发了对渔民艰险痛苦生活的悲悯。)6.《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试找出两文中相对应的句子四、交流展示五、课堂小结
这篇散文描绘了三峡优美的风光,流露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六、课后检测
1.背诵课文2.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1.解释词语含义。
①略无
②嶂
③蔽
④曦
2.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3.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4.“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二)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6.概括上文三段内容的大意。7.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8.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9.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七、板书设计
山:连绵不断、隐天蔽日三
夏:水盛,湍急
奔放美峡

春冬:清荣峻茂
清幽美
秋:林寒涧肃,高猿长啸
凄婉美【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