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短文两篇》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7《短文两篇》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21 10:3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7、《短文两篇》
2014年





八语组


第1课时《答谢中书书》【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意义;  2、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文章优美的意境、揣摩文章凝练的语言;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3、背诵默写本文。【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意境,把握作者的感情  2、抓住重点词语,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  以诵读贯穿教学始终,以诵读法、谈话法、点拨法等为主要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配乐欣赏山水美景(幻灯片展示),老师用优美的语言导入: 同学们,面对这山明水秀、美轮美奂的自然景色,你们想到了什么呢?老师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古以来不少文人墨客描绘山水美景的优秀诗句,比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同学们,这些优秀的诗句真是不胜枚举。你看,好山,好水,好画,好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言文,被称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篇文章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文言文——《答谢中书书》(板书课题)。  2、简介文题及作者  “谢中书”是作者的朋友“谢征”的官职名,“书”是指“书信”,在古代是一种可以抒情议事的文体。  二、检测自主学习情况 1、学生自己朗读课文,重点掌握以下字词。 猿(yuán)
颓(tuí)
与(yù) 2、请学生试用一句话概括文章所写的内容。 3、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口头翻译课文。  4、背诵课文。三、合作探究1、本文第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总领全文,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2、作者是怎样写景的?明确: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这里有山水相映之美、色彩相配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一句一景,次第井然。3、哪些语句写静景,那些语句写动景?明确:“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这三句写静景,写得形色具备,精彩纷呈;“晓物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动静,一早一晚,一空中一水面,一鸣一跃,构成了一幅幅多彩多姿的立体流动画面。4、最后一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沉醉山水的喜悦,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自豪四、交流展示五、课堂练习1、解释加点的字。(1)
无色交辉(

(2)
晓雾将歇

)(3)
夕日欲颓(

(4)沉鳞竞跃

)2、找出文中写山高的句子(
),写水清的句子(
)。3、全文抓住(
)一个字来写。4、对江南水画赞美的语句是(
)5、翻译下列句子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六、布置作业背诵、默写课文七、板书设计答谢中书书
感慨
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绘景
感慨
期与谢公比肩
自 豪 【教后反思】
第2课时《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意义;  2、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文章优美的意境、揣摩文章凝练的语言;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3、背诵默写本文。【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意境,把握作者的感情。  2、抓住重点词语,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背诵《答谢中书书》二、导入新课这篇文言文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所写的,她好像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每一个字符都闪耀着银色的寒光,都倾注着作者悲凉的情怀。《记承天寺夜游》在文学界被尊为神品,这节课就让我们和苏轼同游承天寺,赏明月清辉,品经典美文。三、检测自主学习1、检测以下生字词遂(suì)寝(qǐn)藻(zǎo)荇(xìng)2、生范读课文。3、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口头翻译课文。  4、背诵课文。四、合作探究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明确: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起一同贬官到黄州的好友,想起一同赏月。2、作者所见夜景如何?(用原文回答),你有什么感受?明确:“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叉错杂的美,写出月光的皎洁空灵,衬托出诗人赏月时的开朗豁达,感慨深微随缘自适的心境。3、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明确:欣然——无与为乐(微憾)——遂(不假思索中的激动)——寻(急切访友的心意)——亦(“心有灵犀一点通”,同好相知的喜悦)——相与步(平和从容)4、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中的“闲人”一词?明确:“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不为俗务所累,可以悠然赏景。
当然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五、交流展示六、课堂练习1、解释加点的字a.
解衣欲睡


b.念无与为乐者(
)c.
相与步于中庭(

d.积水空明(
)2、翻译下列句子a.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背诵、默写本文。七、板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寻友赏月

志同道合


月竹柏影
闲情雅致【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