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测试《3.1 分子和原子》(江西省抚州市崇仁二中)(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年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测试《3.1 分子和原子》(江西省抚州市崇仁二中)(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10-20 22:2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
分子和原子》(江西省抚州市崇仁二中)
 
一、单选题
1.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或事实,不合理的是(  )
A.酒精挥发﹣﹣分子大小发生改变
B.电解水﹣﹣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C.酒精和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分子之间有间隔
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2.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B
消毒酒精是混合物
由不同分子构成
C
铜质导线的热胀冷缩现象
物质的分子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D
氨水、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
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A.A
B.B
C.C
D.D
3.水蒸气变成水,水分子主要改变的是(  )
A.水分子本身体积变大
B.水分子本身质量变大
C.水分子间隔变小
D.水分子变小
4.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A.氧原子
B.氢原子
C.氧分子
D.水分子
5.金秋八月,人们在桂花树旁会闻到怡人的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分子分裂成原子
C.分子很小
D.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6.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干冰撒进云层,很快变成气体,并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的温度下降,云层中的水蒸气就凝结成小水滴,从而形成降水.当飞机将干冰撒进云层后,云层中不会发生的变化是(  )
A.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
B.水分子运动速率
C.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
D.水分子间的间隔
7.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事实
解释
A
花香四溢
分子不断运动
B
H2O2能杀菌消
毒而H2O则不能
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C
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D
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少
分子之间有空隙
A.A
B.B
C.C
D.D
8.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O.1%的分子分裂.在0℃常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  )
A.A
B.B
C.C
D.D
9.大雪纷飞的天气,当你走在马路上,当雪花落在脸上时.对“雪花化作水滴”过程中水分子的行为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
B.水分子的能量降低了
C.水分子的体积变大了
D.水分子的构成发生了变化
10.从微观角度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炭燃烧: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有新的元素生成
B.液氧转化为氧气:分子总数增加
C.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
D.光合作用:分子分成原子,有新的原子生成
11.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D.生成物含有两种分子
12.化学上有“1+1<2”的说法,即100毫升水和100毫升酒精混合,其体积小于200毫升,此现象说明(  )
A.分子的体积小
B.分子的质量小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运动
13.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2厘米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皮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瓶上无瓶塞.
关于图1、图2中的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
②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③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图2的实验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④图1中烧杯甲中液体会变成红色,烧杯乙不变色
⑤若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不会变红.
以上说法中错误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④⑤
14.纽约大学的科学家最近研制出有“双腿”、能在盘子里“散步”的分子机器人.它是由26个氨基酸结合而成的有机高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已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这种分子“散步”
B.这种分子之间没有间隔
C.分子本身是不会运动的,其“散步”一定是在人的推动下进行的
D.这种分子机器人是一种新型分子
15.凉开水不宜养鱼,其主要原因为凉开水中几乎不含下列微粒中的(  )
(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A.
B.
C.
D.
 
二、非选择题
16.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用分子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滴水里大约有17万亿亿个水分子,说明:  ;
材料二:在加压的情况下,25m3的石油气可装人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说明:  .
材料三:敞口容器中的酒精逐渐减少,说明:  .
17.如图所示,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其中  (填“吸有水”或“吸有空气”)的注射器容易被压缩.该实验说明了  .
18.某同学在家做如图所示实验:在一个玻璃杯中加入100mL水,向水中放一块糖,在玻璃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过一会发现糖块溶解,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通过这一现象请你推测水和糖的微粒具有哪些性质?选择其中一点性质重新设计一个实验进行研究.请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1)性质:①  ②  .
(2)实验步骤:  .

象:  .

论:  .
19.水是我们最常接触的物质之一.用微粒的观点回答:
(1)构成水的粒子是  .
(2)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  .
(3)常温下,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会逐渐减少,说明  .
(4)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说明  .
(5)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其原因是  不同.
20.已知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氨的水溶液具有碱性.某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分子运动的有关情况.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一: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由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有  .
(2)实验二(如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三(如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为什么?  .
21.一位同学在新年晚会上给来宾表演了一个魔术节目,道具如图所示.
(1)通过该节目可观察到棉花团由白色变成  
色,大烧杯中出现了一株美丽的“铁树”.
(2)请你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对此现象加以说明.  .
22.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了以下三组实验.
实验一: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而氨水呈碱性,打开盛浓氨水的试剂瓶时能够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甲同学用小烧杯取约40mL蒸馏水,向其中滴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
(2)如图1所示,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3)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2所示).观察几分钟,烧杯A、B发生现象分别是  ,这一现象说明
B烧杯的作用是  .
实验二:乙同学将实验一进行改进(如图3所示)后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  
此现象说明了: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玻璃管两端分别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团,发现C处产生的白烟较多.查阅相关资料可知:
已知①浓氨水能挥发出氨气,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二者接触反应会产生白烟(即氯化铵固体);②由于分子质量小,所以化学上引入了分子的相对质量来表示分子的质量,即相对分子质量.③氨气分子的相对质量是17,氯化氢分子的相对质量是36.5.由此可知,分子的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是  
实验三:丙同学设计实验如图4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  
(“高”“低”“相平”),这一现象说明了  ,同时还可以说明  .
23.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
②  .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
24.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如图所示,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有脱脂棉,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NH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HCl)能发生如下反应,NH3+HCl=NH4Cl.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过一会,先在A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根据现象回答问题:
(1)生成物NH4Cl常温下的状态是  (填“固体”、“液体”或“气体”);
(2)有同学认为先在A处产生白烟是因为HCl分子比NH3分子运动速度慢,请你分析影响分子运动速度的因素可能是  ;
(3)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还有温度,请举出生活中的一个实例  ;
(4)该实验中的注射器也可改用胶头滴管直接滴入液体,相比较用注射器的优点是  .
 
《3.1
分子和原子》(江西省抚州市崇仁二中)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
1.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或事实,不合理的是(  )
A.酒精挥发﹣﹣分子大小发生改变
B.电解水﹣﹣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C.酒精和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分子之间有间隔
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酒精挥发,是因为酒精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C、酒精和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B
消毒酒精是混合物
由不同分子构成
C
铜质导线的热胀冷缩现象
物质的分子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D
氨水、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
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A.A
B.B
C.C
D.D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微观和宏观相互转化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B、消毒酒精是混合物,是因为消毒酒精中含有酒精分子、水分子等,故选项解释正确.
C、铜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铜质导线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物质的原子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D、氨水、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水蒸气变成水,水分子主要改变的是(  )
A.水分子本身体积变大
B.水分子本身质量变大
C.水分子间隔变小
D.水分子变小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微观粒子很小,之间有间隔,是不断运动的.
【解答】解:水蒸气变成水,水分子本身体积不变,水分子本身质量不变,水分子不变,而水分子间隔变小.
故选:C.
【点评】水蒸气变成水,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了,而水分子本身和化学性质都不变,要注意理解.
 
4.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A.氧原子
B.氢原子
C.氧分子
D.水分子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定义及水的构成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解答】解:A、氧原子不能保持水化学性质.故A错误;
B、氢原子不能保持水化学性质.故B错误;
C、氧分子只能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故C错误;
D、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掌握了分子的定义及水的构成即可解答.
 
5.金秋八月,人们在桂花树旁会闻到怡人的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分子分裂成原子
C.分子很小
D.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分析】微观粒子的特征: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与微粒之间有间隙;都是不断运动的.
【解答】解: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桂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所以人们能闻到香味.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总是不断运动的这一特征.
 
6.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干冰撒进云层,很快变成气体,并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的温度下降,云层中的水蒸气就凝结成小水滴,从而形成降水.当飞机将干冰撒进云层后,云层中不会发生的变化是(  )
A.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
B.水分子运动速率
C.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
D.水分子间的间隔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固体变成气体叫升华.干冰升华时需要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使水蒸气遇冷冷凝成水滴.
【解答】解: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固体变成气体叫升华.由固态变为气态,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二氧化碳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干冰升华时需要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使水蒸气遇冷冷凝成水滴,水分子之间间隔变小.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物质三态之间的变化导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7.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事实
解释
A
花香四溢
分子不断运动
B
H2O2能杀菌消
毒而H2O则不能
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C
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D
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少
分子之间有空隙
A.A
B.B
C.C
D.D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分子、原子的体积很小,是不断运动的,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隙;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解答】解:A、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分子不断运动的原因,此项说法正确;
B、H2O2能杀菌消
毒而H2O则不能,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解释正确;
C、体温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是因为原子之间间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不会改变原子的体积大小,解释不正确;
D、由于分子间有空隙,水和酒精混合时一部分分子相互占据了空隙,所以总体积变少,解释正确.
故选C.
【点评】了解物质的构成,知道粒子的基本性质,能用粒子的基本性质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
 
8.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O.1%的分子分裂.在0℃常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  )
A.A
B.B
C.C
D.D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在0℃常压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的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但不超过3000℃,且压强不变,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经分析可知,此时主要发生物理变化,氮气分子极少数分解,即分子大小不变,分子数目基本不变化,主要原因是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了一倍,气体体积增大一倍.
【解答】解:A、分子体积增加了,而上述变化中分子大小不变,只是间隙变大,故与题意不符,所以错误.
B、主要是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了一倍,而分子大小没变,分子数目也基本不变,与题意相符,所以正确.
C、分子多数破裂成了原子,且分子体积增加了,而该变化主要是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本身不变,与题意不符,所以错误.
D、分子全部破裂了,该变化主要是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本身不变,与题意不符,所以错误.
故选B.
【点评】物质的结构是化学考查热点之一,明确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了解粒子的性质及应用,掌握原子内部各种粒子间的质量、电荷、数目关系,是解题的基本要求.
 
9.大雪纷飞的天气,当你走在马路上,当雪花落在脸上时.对“雪花化作水滴”过程中水分子的行为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
B.水分子的能量降低了
C.水分子的体积变大了
D.水分子的构成发生了变化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间隔,分子的体积小、质量小,据此解答.
【解答】解:A.雪花吸收热量,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转化为了液态的水,故正确;
B.雪花化作水滴是液化过程,此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水分子的能量升高,故错误;
C.雪花化作水滴的过程中水分子的体积并没有发生改变,故错误;
D.无论是固态的雪,还是液态的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均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水分子构成没有改变,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的基本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0.从微观角度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炭燃烧: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有新的元素生成
B.液氧转化为氧气:分子总数增加
C.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
D.光合作用:分子分成原子,有新的原子生成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微观和宏观相互转化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但没有新的元素生成,故选项解释错误.
B、液氧转化为氧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分子总数不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D、光合作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分子分成原子,但没有新的原子生成,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D.生成物含有两种分子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分子的种类的变化;分析反应的类型及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
【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没有发生改变,故A错误;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B错误;
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故C正确;
D、由图示可知,生成物含有两种分子,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2.化学上有“1+1<2”的说法,即100毫升水和100毫升酒精混合,其体积小于200毫升,此现象说明(  )
A.分子的体积小
B.分子的质量小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运动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解答,分子间都有一定的间隔.
【解答】解: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且间隔大小不同,当把酒精和水混合以后,两种分子不发生化学反应,两种物质的分子相互穿插渗透,进入彼此的分子间隔,所以总体积会小于二者的体积之和.所以100毫升水和100毫升酒精混合,所得体积小于200mL.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应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因此要熟练掌握粒子的基本性质,能用粒子的性质解释一些宏观现象.
 
13.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2厘米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皮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瓶上无瓶塞.
关于图1、图2中的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
②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③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图2的实验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④图1中烧杯甲中液体会变成红色,烧杯乙不变色
⑤若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不会变红.
以上说法中错误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④⑤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实验设计中的控制变量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本题考查了分子的性质,结合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①图2实验是在密封的小容器内进行的,与图1比较更环保、更节约,故正确;
②图1中乙烧杯中的酚酞试液变红色,丙烧杯中的酚酞不变色;图2中丁试管中的滤纸不变色,丁试管中滤纸条上的酚酞变红色,二者均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正确;
③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仍可形成对比实验了,故正确;
④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所以图1中烧杯甲中液体不会变成红色,烧杯乙变红,故错误;
⑤分子在不同温度下都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错误.
故选D.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该题考查的知识点,然后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该题题型新颖,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14.纽约大学的科学家最近研制出有“双腿”、能在盘子里“散步”的分子机器人.它是由26个氨基酸结合而成的有机高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已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这种分子“散步”
B.这种分子之间没有间隔
C.分子本身是不会运动的,其“散步”一定是在人的推动下进行的
D.这种分子机器人是一种新型分子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和特征进行分析,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
【解答】解:A、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我们不可能用肉眼直接看到这种分子“散步”,故说法错误;
B、根据分子的性质,分子之间有间隔,故说法错误;
C、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所以分子机器人的“散步”不是在人的推动下进行的,故说法错误;
D、这种分子机器人是科学家最近研制出的,所以是一种新型分子,故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的性质,本题紧密联系当今科技的最新成果,试题新颖,使知识常考常新.
 
15.凉开水不宜养鱼,其主要原因为凉开水中几乎不含下列微粒中的(  )
(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A.
B.
C.
D.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化学规律的类比;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鱼在水中生存需要氧气,据此解答.
【解答】解:鱼在水中生存需要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所以凉开水不宜养鱼,其主要原因为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分子.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构成,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二、非选择题
16.(2015秋 磴口县校级期中)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用分子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滴水里大约有17万亿亿个水分子,说明: 分子很小 ;
材料二:在加压的情况下,25m3的石油气可装人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说明: 分子之间有间隔 .
材料三:敞口容器中的酒精逐渐减少,说明: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它们很小,之间有间隔,总是不断运动的.
【解答】解:材料一:1滴水里大约有17万亿亿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
材料二:在加压的情况下,25m3的石油气可装人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材料三:敞口容器中的酒精逐渐减少,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故填:分子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点评】微观粒子总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温度越低,运动的越慢.
 
17.(2016 扬中市一模)如图所示,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其中 吸有空气 (填“吸有水”或“吸有空气”)的注射器容易被压缩.该实验说明了 分子(微粒)间有空隙 .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解答】解: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且物质的不同状态下微粒之间的间隙不同,一般情况下气态物质的微粒之间的空隙比较大,而液态和固态物质的微粒之间的空隙则较小,所以气态物质较易被压缩而液态和固态物质较难被压缩.故填:吸有空气;分子(微粒)间有空隙.
【点评】很多实验可以验证分子的性质,同学们要能根据实验现象来判断验证的分子的何种性质.
 
18.(2014秋 商城县期中)某同学在家做如图所示实验:在一个玻璃杯中加入100mL水,向水中放一块糖,在玻璃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过一会发现糖块溶解,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通过这一现象请你推测水和糖的微粒具有哪些性质?选择其中一点性质重新设计一个实验进行研究.请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1)性质:① 微粒在不断地运动 ② 微粒间存在间隙 .
(2)实验步骤: 往教室的墙上喷香水 .

象: 过了一段时间,教室中的同学们都能闻到香味儿 .

论: 说明微粒是在不断地运动 .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构成糖和水的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并且这些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相互扩散,使得液面下降.
【解答】解:(1)糖块溶解,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说明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观粒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故填:微粒在不断地运动.微粒间存在间隙.
(2)实验步骤:往教室的墙上喷香水.
现象:过了一段时间,教室中的同学们都能闻到香味儿.
结论:说明微粒是在不断地运动.
故答案为:往教室的墙上喷香水;过了一段时间,教室中的同学们都能闻到香味儿;说明微粒是在不断地运动.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微观粒子的特征,只有理解了微观粒子的特征才能正确的分析实验现象并且能科学的设计实验进行相关方面的探究.
 
19.(2014秋 思明区校级月考)水是我们最常接触的物质之一.用微粒的观点回答:
(1)构成水的粒子是 水分子 .
(2)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 水分子质量,体积都很小 .
(3)常温下,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会逐渐减少,说明 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
(4)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说明 分子之间有间隙 .
(5)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其原因是 分子构成 不同.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1)根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进行解答.
(2)根据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质量,体积都很小进行解答;
(3)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进行解答.
(4)根据分子之间有间隙进行解答;
(5)根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双氧水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进行解答.
【解答】解:(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构成水的微粒是水分子.
(2)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质量,体积都很小.
(3)常温下,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会逐渐减少,说明水分子在不断运动,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去了.
(4)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水分子和酒精分子进入彼此的间隔中.
(5)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双氧水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所以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其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答案:(1)水分子.
(2)水分子质量,体积都很小.
(3)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4)分子之间有间隙.
(5)分子构成.
【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子的基本性质,宏观的数据和现象能体现分子的性质,要学会利用粒子的性质来解释宏观现象.
 
20.已知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氨的水溶液具有碱性.某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分子运动的有关情况.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一: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蒸馏水中滴入酚酞无变化,再滴入浓氨水溶液变红色 ,由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有 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色,氨水能使酚酞变红色 .
(2)实验二(如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 酚酞试液变红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运动到烧杯B中后,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 .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三(如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为什么? 没有必要;实验一中就有蒸馏水,已证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为红色 .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实验设计题.
【分析】(1)利用蒸馏水呈中性,氨水呈碱性,而碱性的溶液会使酚酞变红的知识解决;
(2)由于在A中的氨气挥发出后在烧杯B中溶解形成氨水,由于氨水呈碱性所以酚酞会变红,而氨气的挥发正好验证了分子的运动;
(3)根据实三作为对比实验的目的与实验一、二的作用来分析有无必要.
【解答】解:(1)水显中性,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运动到B中后,溶于水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
(3)实验三的目的是说明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变色,然而在实验一、二中已经可以证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了,因此实验三没有必要再做;
故答案为:(1)蒸馏水中滴入酚酞无变化,再滴入浓氨水溶液变红色;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色,氨水能使酚酞变红色;
(2)酚酞试液变红;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运动到烧杯B中后,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
(3)没有必要;实验一中就有蒸馏水,已证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为红色.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微观粒子的特征,并据酸碱性溶液与酚酞相互作用时的实验现象,并结合题意进行分析.
 
21.一位同学在新年晚会上给来宾表演了一个魔术节目,道具如图所示.
(1)通过该节目可观察到棉花团由白色变成 红 
色,大烧杯中出现了一株美丽的“铁树”.
(2)请你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对此现象加以说明. 分子是不断运动,氨气分子通过运动溶解在棉花上的酚酞试液中,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
【考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分子是运动的.浓氨水中氨气分子通过运动溶解在酚酞试液中,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解答】解:分子是不断运动,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气分子通过运动溶解在棉花上的酚酞试液中,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铁丝上的棉花变红色.
故答案为:红;分子是不断运动,氨气分子通过运动溶解在棉花上的酚酞试液中,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点评】学会通过现象,利用化学知识揭秘反应本质;许多魔术都应用到化学知识,学好了化学知识,就能揭示魔术的奥秘.
 
22.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了以下三组实验.
实验一: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而氨水呈碱性,打开盛浓氨水的试剂瓶时能够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甲同学用小烧杯取约40mL蒸馏水,向其中滴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
(2)如图1所示,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由无色变成红色 ,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
(3)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2所示).观察几分钟,烧杯A、B发生现象分别是 A中酚酞试液变红色,B中无明显现象 ,这一现象说明
B烧杯的作用是 对比 .
实验二:乙同学将实验一进行改进(如图3所示)后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 滤纸条上的酚酞试液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 
此现象说明了: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玻璃管两端分别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团,发现C处产生的白烟较多.查阅相关资料可知:
已知①浓氨水能挥发出氨气,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二者接触反应会产生白烟(即氯化铵固体);②由于分子质量小,所以化学上引入了分子的相对质量来表示分子的质量,即相对分子质量.③氨气分子的相对质量是17,氯化氢分子的相对质量是36.5.由此可知,分子的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是 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实验三:丙同学设计实验如图4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 低 
(“高”“低”“相平”),这一现象说明了 分子间有间隔 ,同时还可以说明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分子间有将,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据此分子解答即可.
【解答】解:实验一:(2)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会看到溶液变红的现象,故填:溶液变红;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氨水具有挥发性,是因为溶液中的溶质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运动到酚酞试液中使酚酞变红,空气中放置的B是为了做对比试验,说明不是空气使酚酞变红,故填:A中溶液变红,B中溶液不变色;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对比;
实验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由于氨分子的运动,会观察到滤纸条上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故填:滤纸条上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已知①浓氨水能挥发出氨气,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二者接触反应会产生白烟(即氯化铵固体);②由于分子质量小,所以化学上引入了分子的相对质量来表示分子的质量,即相对分子质量.③氨气分子的相对质量是17,氯化氢分子的相对质量是36.5.由此可知,分子的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是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故填: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实验三:由于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将糖溶解在水中,体积会小于糖和水的体积之和,故填:低;分子间有间隔;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的基本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分子的性质进行.
 
23.(2011秋 浠水县期末)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进行对比 ;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 .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的 ,
②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污染大气,更能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 .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专题】实验方案评价题.
【分析】(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作对比;
(2)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因为浓氨水具有很强的挥发性,所以,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
(3)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
(4)由题目中的图形可知,改进后实验的优点: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污染大气等.
【解答】解:(1)实验中的对照实验,很直观;
(2)因为浓氨水具有很强的挥发性,而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3)由现象得出结论,由现象得本质;
(4)由题目中的图形可知,
故答为:(1)进行对比;(2)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
(3)①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的;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4)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更能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
【点评】培养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并且应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设计、评价和改进实验方案.
 
24.(2013秋 玄武区期中)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如图所示,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有脱脂棉,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NH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HCl)能发生如下反应,NH3+HCl=NH4Cl.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过一会,先在A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根据现象回答问题:
(1)生成物NH4Cl常温下的状态是 固体 (填“固体”、“液体”或“气体”);
(2)有同学认为先在A处产生白烟是因为HCl分子比NH3分子运动速度慢,请你分析影响分子运动速度的因素可能是 分子的质量大小或者相对分子质量大小 ;
(3)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还有温度,请举出生活中的一个实例 阳光下或者温度高衣服干得快,温度高水蒸发的快,糖在热水里比在冷水里溶解的快等 ;
(4)该实验中的注射器也可改用胶头滴管直接滴入液体,相比较用注射器的优点是 可以控制体积节省药品、可以减少气体挥发造成的污染等 .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1)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氯化铵的状态;(2)根据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考虑;(3)根据温度与运动速度的关系考虑;(4)根据注射器的特点考虑.
【解答】解:(1)烟是固体颗粒,因为氯化氢与氨气反应生成了氯化铵,且产生白烟,所以氯化铵是固体;
(2)氯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6.5,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相对分子质量越小运动速度越快;
(3)升高温度分子运动速度就加快,只要能说明温度高了运动速度快了的例子都可以,例如阳光下或者温度高衣服干得快,温度高水蒸发的快,糖在热水里比在冷水里溶解的快等;
(4)由于注射器装入的药品少,现象明显,又是封闭状态,所以可以控制体积节省药品、可以减少气体挥发造成的污染等.
故答案为:(1)固体;
(2)分子的质量大小或者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合理即给分);
(3)阳光下或者温度高衣服干得快,温度高水蒸发的快,糖在热水里比在冷水里溶解的快等;
(4)可以控制体积节省药品、可以减少气体挥发造成的污染等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分子的性质和运动速度的影响因素,设计实验要从节约药品、减少污染等方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