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课前欣赏
春秋争霸
千金求一笑
烽火戏诸侯
归纳西周灭亡原因
西周末期,周幽王在位时,周幽王昏庸,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更加激化。
看书P32结合图影回答
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死,西周结束。
原因:都城镐京战争中遭到破坏。
一、周都东迁
周王室东迁,主要依靠郑、晋的力量(寄人篱下,削弱王威)
1、东周开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东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历史上称为东周。
2周天子地位的变化:
1、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
2、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相互战争而得名
材料一:
“礼乐征发自天子出”
材料二:
“礼乐征发自诸侯出”
——(《论语》·季氏)
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什么时期?
两段材料说明周王与诸侯国的关系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一:西周
材料二:春秋
说明王权衰微,周王已不能控制和指挥诸侯,而强大的诸侯已实际上取代周王,发号施令,控制和指挥其他各诸侯国。
春秋的时代特点:
A、王权衰弱
B、诸侯争霸
2
、周天子地位的变化:
名称
土地
兵力
财力物力人口
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西周
周王室直接管辖从镐京到洛邑方约千里的土地
王室直接管辖的军队多达14万人以上。
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天子在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东周
东周初年王室直接管辖方约600里的土地,往后越来越少。最后只有方约百里的土地。
平王东迁后,还有3万人。后逐渐减少到只剩几千人。
直辖的人口所剩无几,财力、物力、兵源减少。
天子在政治上成了傀儡,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
阅读教材P32相关内容
归纳概括
春秋时期的时代特点:
王权日益衰落,
分封制开始瓦解,
诸侯争做霸主。
二、“春秋五霸”
在战争过程中,在战争过程中,先后有5个国君成为一方霸主,齐桓(Huán)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越王勾践,历史上称他们为“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
春秋争霸原因,目的
1周王室势力衰微
2诸侯想获取过去周王享受的政治经济特权(土地、财富、人口,左右天下、支配别国)
雍
新田
洛邑
临淄
商丘
郢
吴
会稽
周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公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A
C
B
D
E
晋
齐
楚
吴
越
三、争霸战争
1、齐桓公称霸
齐桓公首霸的原因何在?
阅读P33页小字
1、改革内政
2、发展生产
3、整顿军队
富强
策略:
“尊王攘夷”
(1)原因
齐桓公与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相会结盟。
周王派人送去物品表示慰问。
2、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成为霸主
晋文公是
怎样称霸的?
2、晋文公称霸
“退避三舍”由来
退避三舍起到什么作用?
诚信:实现诺言、报答谢恩;
战术:避其锋芒、诱敌深入。
城濮之战形势图
退避三舍
城濮之战
晋楚争霸
晋文公确立霸主地位
城濮之战后,(前632年)晋文公两次召集诸侯会盟。周王赶来参加,承认晋文公的霸主地位。
3、楚庄王称霸
关于楚庄王,同学们知道哪些成语故事?
一鸣惊人,问鼎中原
问鼎中原
成语寓意:楚庄王为讨伐入侵的戎人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是不应该询问的。”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王孙满的严词斥责。当时,鼎代表国家权力。后来人们便用“问鼎”表示图谋夺取政权的意思。
公元前597年,楚晋军队在邲进行决战,晋军大败。各国诸侯纷纷归附楚国。
楚庄王成为中原又一霸主。
4、吴越争霸
改革内政,建设城郭
壮大军队,任用孙武为将军,提高军队战斗力。
重
用
破楚败越,称霸诸侯
阅读课文吴国强大的原因是什么?
投降称臣
勾践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怎样让越国振兴的?
真实历史是越王勾践每到吃饭时,都要尝尝胆的苦味,以激励自己,而没有卧薪。
经过长期努力,越国国力得到恢复和发展。勾践趁夫差在中原会盟诸侯的时候袭击吴国。夫差急忙回救,战败自杀。
勾践北上会盟诸侯,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如何评价争霸战争的影响:
破坏性:1、给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破坏。
客观进步性:2、促进了社会变革,加强了中原和周边地区的联系,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你是如何理解的?
1.西周结束
2.东周开始
3.春秋断代
周都东迁
1.管仲改革
2.“尊王攘夷”
3.葵丘会盟
齐桓公首霸
1.城濮大战与晋文公称霸
2.楚庄王称霸
晋楚争霸
课堂小结
1.吴王称霸
2.越王称霸
3.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评价
吴越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