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上图反映了50-7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典型特点是什么?年代工农业生产总值20世纪50-70年代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图曲折发展曲折历程 第一阶段: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1949-1952年)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起步(1953-1956年)
第二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
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年)
第三阶段:“文革”的十年(1966-1976年)毛泽东在建国之初说:现在我们
能造什么?但是一辆汽车、一架
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
不能造。用外国人说的话说,这
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一.社会主义制度确立1.背景:土地改革和经济恢复 旧中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存在大量自然经济的残余,生产力水平低,产品自给,不能满足工业化扩大对商品粮,原料和市场的需求,严重阻碍工业化进程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一.社会主义制度确立2.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 1953年1.背景:土地改革和经济恢复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内容:
②特点:③实质: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并举“一化三改”一.社会主义制度确立①内容: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③实质:变革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2.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 1953年农手商社会主义改造②特点: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并举1.背景:土地改革和经济恢复如何实施?3.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①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②手工业手工业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③资本主义工商业加工订货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国家资本主义和平赎买私有制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④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①农业②手工业③资本主义工商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加工订货经销代销公私合营私有制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3.社会主义改造国家资本主义和平赎买④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报名参加合作社。 1956年北京人民庆祝公私合营. 材料一 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一部分干部滋长了急于求成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展上盲目求多求快,强迫农民入社。结果出现了一些农民杀猪砍树、卖羊卖牛、不积极生产甚至破坏农具的现象。
材料二 1955年7月,毛泽东约见中央农村工作部负责人邓子恢谈话,主张1956年在现有65万个合作社的基础上发展到100万个。后来毛泽东批评邓子恢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像一个“小脚女人”一样走路东摇西摆,老是埋怨别人走快了,走快了,满脑子无穷的忧虑和数不清的清规戒律。
——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评述》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农业合作化过程中的什么问题?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我国土地所有制变化的情况是( )
A.农民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
B.地主土地私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
D.地主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B想一想 “上海工商界代表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历史照片反映了我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的创造性政策是( )
A.加工订货、统购包销
B.经销代销
C.强制没收
D.和平赎买D二.曲折发展十年(1956-1966年)1.中共八大 1956年①背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②内容:主要矛盾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先进的社会制度
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从落后 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③评价: 八大路线是正确的、符合国情的,是探索中取得的初步成果。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①原因: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思想指导②表现:大跃进时代的口号“在两年内建成一个像样的共产主义。”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一天等于20年。”(陈万达)
“踏翻地球顶破天。”(群众)
“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
“全省七天实现煤气化,三天实现超声波化。”
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揩揩汗,凑上太阳吸袋烟。你相信吗?你相信吗?据报道亩产5103斤。据报道亩产2000斤。据报道亩产9195斤。据报道亩产13043斤。一颗白菜500斤,亩产小麦12万斤,亩产土豆120万斤。 “看,卫星田的稻子长得多么丰满,16岁的女孩坐在稻穗上,也掉不下来。”这是大跃进时期一张名为《稻穗上的姑娘》新闻图片的文字说明。(这块“卫星”田号称“亩产四万三千斤”。)后来,稻穗上的姑娘回忆说:“那年,队长带着我们连夜突击,从附近将33亩即将成熟的稻连根拔起,移栽到卫星田里。几十万棵稻穗一夜间移栽到一丘田里,丝风不透。为了防止稻穗倒伏,还从山上砍来近千斤圆竹,穿插中间搭上架子。我就坐上了稻穗,有人喊来记者照了相。”
工业领域依据上述材料说说看大跃进运动的特点土高炉炼钢 1958年,中央号召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各地迅速组织工厂、学校、机关、农村、军队……几千万人日夜苦战。到处建小高炉,炉火日夜不息。许多人把家里的铁锅砸了,把铁锹扭弯,连秤砣也不放过……森林被大量砍伐,用来作为炼钢的燃料…… 就工业而言,正如副总理薄一波所说:“一九五八年的工业生产增加百分之六十六,看起来这象是大跃进;但是如果分析一下这百分之六十六的内容就知道……国家花费了宝贵的原材料,制造出大量的废品,现在都塞满了仓库,还要开支保管费。这能算大跃进么?”至于一九五八年生产的“一○七○万吨”钢里,有三百多万吨是乡下人砸铁锅,城里人拆钢窗、卸暖气管,用“土高炉”炼出来的,什么用处也没有。薄一波一九五九年说的“一九五八年炼出来的三百万吨土钢,至今还埋在草里”(中国国家统计局编一九八三年《中国统计年鉴》 )大跃进运动给我国经济造成怎样的影响?1958年8月毛泽东到徐水县当听到汇报说,全县秋季收粮可达11亿斤时,毛问道:你们全县31万多人口,怎么吃得完那么多粮食? 应该考虑到生产了这么多粮食怎么办的问题。他提出搞人民公社的问题。根据毛泽东的指示要求全县成立人民公社,向共产主义过渡。几天之内全县2 48个农业社宣布转为人民公社。 一大二公空山吃坐鼓足干劲加油干放开肚皮吃饱饭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征和危害头遍哨子不买账,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①原因: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思想指导②表现:③危害:3.纠正:提出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4.结果: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恢复和发展三.动乱的十年经济(1966-1976年) (1969年的)7月21日,美国宇航员第一次登上了月球。全世界都通过电视广播关注着这一重大事件的时候,大多数中国人对此一无所知。60年代末期,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出现了经济振兴迹象,后来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香港、台湾、新加坡和南朝鲜正是在这时开始起步,日本也摆脱战争的阴影,开始了经济的复苏。然而,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的脚步却停滞了整整十年。
——陈晓卿《百年中国》知识链接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建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政治混乱给国民经济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使中国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失去了一次极为宝贵的发展机遇。
图片所反映的社会状况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什么影响?曲折发展:丧失发展机遇,拉大差距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年)失误: 正确: 中共八大
(1956)“大跃进”
(1958)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启示:(2)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启示: (1)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国民经济
的调整
(1960)《论十大关系》启示(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社会安定团结1、“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C2、人们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为中国国内主要矛盾,开始于
A、1949 B、1956 C、1966 D、1978BCC3、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④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A、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4、文革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A、经济机构处于瘫痪 B、国民经济严重滑坡
C、经济取得一定的成就
D、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和制度被废除 5. 四幅折线图中,最能反映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趋势的是( )工农业生产总值工农业生产总值年代年代年代年代工农业生产总值工农业生产总值ABCD66年 73年 75年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