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 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 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华书局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21 14:1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
练习
1.(2015·广东)据史书记载,从1407年到1422年短短十多年间,有南洋多国使者多次搭乘船只访华。与南洋使者访华有关联的事件是(
)
A.马可·波罗来华
B.荷兰人抵达台湾
C.郑和下西洋
D.葡萄牙人到达澳门
2.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⑤“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⑥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A.②①③④⑥⑤ B.
②③①④⑥⑤
C.
②③④①⑥⑤ D.
②①③⑥④⑤
3.2014年1月1日,原创大型情景剧《郑和下西洋》在中国航海博物馆进行了首场演出。人们之所以缅怀郑和,依据是(

A.民族团结,永载史册
B.航海壮举,促进交流
C.祖国统一,丰功伟绩
D.抵抗外辱,扬我国威
4.戚继光是伟大的抗倭民族英雄,他生活的时代是(
)
A.隋朝
B.西夏
C.元朝
D.明朝
5.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几年前的传承中,它常盛常新。在印度尼西亚某市有这样一副对联:“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此联称赞的是(

A.张骞通西域
B.郑和下西洋
C.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6.明朝中后期,倭寇侵扰盐城,东台人葛天民针对“倭刀”只宜近战,难以远攻的特点,组织家乡民众将长竹削成竹枪远刺敌人,打败倭寇。下列人物与葛天民有同样贡献的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郑和
D.康熙帝
7.(2015·佛山)右图为福建省泉州市灵山的一座碑文拓片。据此判断此碑始立于(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8.(2015·莱芜)
“左图右史”形象地说明了历史地图、图表、图示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性。右图反映的历史史实是(
)
A.唐朝对外交往频繁
B.宋代海外贸易发达
C.戚继光抗倭
D.郑和下西洋
9.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A、为扩大明朝的海外影响
B、为促进明朝海外贸易的发展
C、为购买国内没有的珠宝、香料
D、为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10.郑和远航最远到达(

A、非洲西海岸和地中海沿岸
B、非洲东海岸和印度洋沿岸
C、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大西洋沿岸和南海沿岸
11.
(2015·黔东南)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上图为汉朝时开通的中外交通要道,请分别写出它的名称及起点。(2
分)
(2)奉汉武帝之命,为开辟这条交通要道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谁?(1
分)
(3)唐朝时有两位高僧也曾经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是谁?(2
分)
(4)明朝时曾出现过中外交流的高峰,与之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
分)
12.(2015·淮安)古代中国是世界上的大国,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明程度很高。“以和为贵,友好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我们都能积极与其他国家保持友好交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我国古代一条著名的商路
材料二
今年5月14日,印度总理莫迪飞抵西安开始为期3天的访华行程,世界聚焦“西安会见”,为何选择西安?有媒体分析认为,西安与印度有很深的历史文化渊源:贞观初年一位高僧曾从这里出发,前往印度,取得佛经后又回到这里翻译佛经、弘扬佛法。
材料三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有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材料四
明朝著名的航海家郑和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
(1)写出材料一种这条商路的名称及其起点。(2分)
(2)材料二中的“一位高僧”是谁?(1分)
(3)根据材料三写出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1分)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远航?(2分)
13.(16分)沿着以丝绸命名的中外交往通道,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由此展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罗马帝国,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遥远的西方。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6分)
材料二
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据泉州商人李充的原文报告“自置船一只携带各种丝绸和瓷器到日本贸易。”
——万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海外丝绸贸易有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新变化的政策原因。(4分)
材料三
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刘志达《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3)据材料三,郑和与海外各国交流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6分)
达标测试答案
1---5.CBBDB
6---10.ACDAC
11.(1)丝绸之路;长安(2分)
(2)张骞(1分)
(3)鉴真、玄奘(2分)
(4)郑和下西洋(1分)
12.(1)丝绸之路;(1分)长安;(1分)
(2)玄奘;(1分)
(3)广州(或泉州)(1分);
(4)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指南针的发明并广泛运用于航海事业,宋代以来我国造船业发达;(或郑和从小能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或得到了明成祖的支持;)(任意两点即可,2分)
13.(16分)
(1)加强了东西方联系;促进了东西贸易;传播了东西文化。(6分)
(2)变化:民间海外丝绸贸易发展。(2分)
原因:政府鼓励海外贸易。(2分)
(3)特点:和平交往,公平贸易。(2分)
影响:加强了中外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4分)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