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实验中学八年级(上)调研历史试卷(10月份)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A.五四爱国运动
B.中共“一大”召开
C.井冈山会师
D.遵义会议召开
2.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之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B.1911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C.1921年五四运动推翻了北洋军阀政府
D.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3.王刚同学要实地考察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他应该去的城市是( )
A.北京
B.南京
C.上海
D.武汉
4.下列人物在中共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周恩来
D.刘少奇
5.在中国近代,国共曾有过兄弟般的合作.下列对应的历史事件中能体现这种合作的有( )
A.中共一大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遵义会议
6.今年是北伐战争90周年纪念.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迅速由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如果为鼓舞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谱写一首军歌,你认为最合适的歌词是( )
A.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B.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C.张灯又结彩,红色政权建起来
D.打倒列强,除军阀
7.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对象不包括( )
A.张作霖
B.袁世凯
C.孙传芳
D.吴佩孚
8.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 )
A.南京
B.北京
C.重庆
D.武汉
9.如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它采用五星和“八一”二字图案.其中,五星象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那么,“八一”二字纪念的是( )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10.有学者认为:“随着这些城市起义(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接连失败,毛泽东在农村的活动开始呈现出重要性.”此时,毛泽东在农村进行的“重要性”活动之一是( )
A.参加中共一大
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召开遵义会议
D.参加重庆谈判
11.穿越时空到近代中国,去和英雄们一起创造历史!假如你穿越到1927年,下列各项中有可能参与的是( )
A.秋收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
D.卢沟桥自卫反击战
12.“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诗句中的军队是指( )
A.国民革命军第四军
B.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C.新四军
D.人民解放军
13.红军长征途中,哪一军事行动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
A.突破乌江
B.巧渡盒抄江
C.四渡赤水河
D.强渡大渡河
14.如图这栋建筑能够成为红色旅游景点的原因是( )
A.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
B.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宣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D.洗刷了中华民族近百年的耻辱
15.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 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是( )
A.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16.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唱道“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这里的陕北具体指( )
A.遵义
B.吴起镇
C.会宁
D.瑞金
17.为提醒大家牢记“九一八事变”,勿忘国耻,居安思危,我国每年都在9月18日鸣放防空警报.当年,日本制造这一事变的借口是( )
A.西安事变
B.柳条湖事件
C.八一三事变
D.一名士兵失踪
18.如图是号称“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大学迁徙路线图(局部).东北大学迁入关内的原因是( )
A.积极参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C.中国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D.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形势所迫
19.捉蒋英雄壮举;放蒋大局为重;送蒋情真意切.与此评价相关的人物是( )
A.彭德怀
B.李宗仁
C.张学良
D.周恩来
20.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柳条湖事件
B.西安事变
C..
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21.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使国民党内部矛盾加剧
B.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C.从中国全民族利益出发
D.缓和国民党内部矛盾
22.20世纪中叶,中国人民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展开了八年艰苦斗争.其中,标志着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开始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3.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根据中央要求,将向部分健在的抗战老战士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金5000元。吴老师的爷爷民国26年曾参加赵登禹将军指挥的某次战役,也获得5000元的一次性生活补助金。请问吴老师的爷爷今年最可能( )岁。
A.63
B.78
C.83
D.98
24.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在南京参加国家公祭活动,这次公祭是为了纪念( )
A.鸦片战争
B.旅顺大屠杀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南京大屠杀
25.1940年9月,国民政府明确规定为中华民国陪都的城市是( )
A.成都
B.重庆
C.武汉
D.西安
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材料一:90多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1)材料一提到的“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这次运动首先开始于哪个城市,后期中心又转移到哪个城市?
(2)这次运动中最能体现其性质的口号是什么?这次运动有何意义?
材料二:“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3)依据材料二写出与“四十年前会上逢”相关的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材料三:“山歌越唱越开怀,东山唱到西山来。湘赣边工农革命损失大,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
(4)根据材料回答,”民歌中的“路径”是什么?
材料四: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5)根据材料四回答材料中的“伟大传奇”指什么?这个“伟大传奇”结束的标志什么?
(6)若将上述材料归纳入一个单元,请你拟定一个恰当的单元题。
27.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又是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
(1)材料一这份电文是下达给谁的?这份电令说明对日什么态度?
材料二:“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的电文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张学良,杨虎城发动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3)中共对此事件态度如何?派谁来谈判?
材料三:“
……,全面爆发卢沟桥。
恐怖南京大屠杀,国共合作共赴难……”
(4)材料三中“全面爆发卢沟桥”有何影响
?举例说明此事件中英勇人物的抗战事迹。
(5)材料“恐怖南京大屠杀”
屠杀我无辜军民约多少人?
(6)“国共合作共赴难”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农红军改编为 和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的?
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实验中学八年级(上)调研历史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A.五四爱国运动
B.中共“一大”召开
C.井冈山会师
D.遵义会议召开
【考点】五四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了五四运动的影响.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旧民主主义革命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因此,五四运动是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故选A.
2.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之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B.1911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C.1921年五四运动推翻了北洋军阀政府
D.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考点】五四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相关知识的内容,时间是解答本题的切入点.
【解答】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指的是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指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指的是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919年五四运动,所以此项不正确的是C.
故选C.
3.王刚同学要实地考察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他应该去的城市是( )
A.北京
B.南京
C.上海
D.武汉
【考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共一大召开的地点.
【解答】结合题干中强调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地”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
故选C.
4.下列人物在中共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周恩来
D.刘少奇
【考点】中共一大.
【分析】本题考查中共一大的内容.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
【解答】1921年召开的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大会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故选A.
5.在中国近代,国共曾有过兄弟般的合作.下列对应的历史事件中能体现这种合作的有( )
A.中共一大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遵义会议
【考点】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北伐战争.
【解答】在中国近代,国共曾有过兄弟般的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国共两党合作共同进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消灭了封建军阀.
故选C.
6.今年是北伐战争90周年纪念.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迅速由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如果为鼓舞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谱写一首军歌,你认为最合适的歌词是( )
A.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B.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C.张灯又结彩,红色政权建起来
D.打倒列强,除军阀
【考点】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了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
【解答】题干给出的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最适合的歌词应该是打倒列强,除军阀.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1926年7月,北伐军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
故选D.
7.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对象不包括( )
A.张作霖
B.袁世凯
C.孙传芳
D.吴佩孚
【考点】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伐战争的相关内容.
【解答】回顾所学知识可知,A、B、C三个选项都是北伐战争时统治北方的主要军阀,都是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对象,而选项D袁世凯在北伐战争时已经死去,不可能是北伐的对象.
故选B.
8.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 )
A.南京
B.北京
C.重庆
D.武汉
【考点】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政府.
【解答】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故选D.
9.如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它采用五星和“八一”二字图案.其中,五星象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那么,“八一”二字纪念的是( )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考点】八一南昌起义.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南昌起义.
【解答】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南昌起义,把8月1日定为建军节.因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上的“八一”二字纪念的是南昌起义.
故选C.
10.有学者认为:“随着这些城市起义(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接连失败,毛泽东在农村的活动开始呈现出重要性.”此时,毛泽东在农村进行的“重要性”活动之一是( )
A.参加中共一大
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召开遵义会议
D.参加重庆谈判
【考点】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材料中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农村是解答本题的切入点.
【解答】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部队在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当机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队伍胜利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故选B.
11.穿越时空到近代中国,去和英雄们一起创造历史!假如你穿越到1927年,下列各项中有可能参与的是( )
A.秋收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
D.卢沟桥自卫反击战
【考点】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分析】本题考查1927年发生的历史事件.
【解答】秋收起义的时间1927年9月,井冈山会师时间1928年4月,红军长征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卢沟桥自卫反击战时间1937年.
故选A.
12.“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诗句中的军队是指( )
A.国民革命军第四军
B.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C.新四军
D.人民解放军
【考点】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的相关内容.
【解答】部队的名称可以反映出当时时代背景,A项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军队,C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改编后的名称,D项是解放战争至今的军队名称.结合所学可知,秋收起义失败之后,毛泽东率部到达井冈山,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故选B.
13.红军长征途中,哪一军事行动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
A.突破乌江
B.巧渡盒抄江
C.四渡赤水河
D.强渡大渡河
【考点】红军长征.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有关知识的认识.
【解答】分析此题时,紧扣题干的关键信息“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
1935年遵义会议后,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故选C.
14.如图这栋建筑能够成为红色旅游景点的原因是( )
A.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
B.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宣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D.洗刷了中华民族近百年的耻辱
【考点】遵义会议.
【分析】本题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以红色旅游景点为切入点,考查遵义会议的召开地.
【解答】结合教材可知,在图中建筑召开的是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故选B.
15.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 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是( )
A.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考点】红军长征.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红军长征相关史实的掌握情况.
【解答】本题考查了红军的长征的历史意义,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B是五四运动的影响,C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D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故选A.
16.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唱道“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这里的陕北具体指( )
A.遵义
B.吴起镇
C.会宁
D.瑞金
【考点】红军长征.
【分析】解答此题要认真审清题干,抓住关键词语“中央红军”“陕北”.
【解答】1935年遵义会议后,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巧渡金沙江,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红军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取得长征的胜利.
故选B.
17.为提醒大家牢记“九一八事变”,勿忘国耻,居安思危,我国每年都在9月18日鸣放防空警报.当年,日本制造这一事变的借口是( )
A.西安事变
B.柳条湖事件
C.八一三事变
D.一名士兵失踪
【考点】九一八事变和中国局部抗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柳条湖事件有关知识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准确识记.
【解答】1931年9月18日,沈阳北郊南满铁路柳条湖一小段铁轨被炸,这就是日本有预谋制造的柳条湖事件,却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
故选B.
18.如图是号称“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大学迁徙路线图(局部).东北大学迁入关内的原因是( )
A.积极参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C.中国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D.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形势所迫
【考点】九一八事变和中国局部抗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产生的影响.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便可作答.
【解答】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了沈阳北郊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张学良下令将20万东北军撤出东北,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敌手.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形势所迫,才出现了题干中所叙述的现象.
故选D.
19.捉蒋英雄壮举;放蒋大局为重;送蒋情真意切.与此评价相关的人物是( )
A.彭德怀
B.李宗仁
C.张学良
D.周恩来
【考点】西安事变.
【分析】本题考查了西安事变的爆发与和平解决.
【解答】题干给出了“捉蒋、放蒋、送蒋”三个关键词,能把这几个关键信息综合在一起的事件是,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捉蒋),实行“兵谏”,最后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放蒋),并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送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故选C.
20.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柳条湖事件
B.西安事变
C..
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考点】西安事变.
【分析】本题考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解答】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故选D.
21.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使国民党内部矛盾加剧
B.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C.从中国全民族利益出发
D.缓和国民党内部矛盾
【考点】西安事变.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最终促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故选C.
22.20世纪中叶,中国人民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展开了八年艰苦斗争.其中,标志着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开始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考点】七七事变和日本全面侵华.
【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七七事变.
【解答】“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不合题意;
“一二八”事变时间1932年1月28日年爆发于上海,十九路军奋起抵抗,但不是全民族抗战开始,不合题意;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军队奋起抵抗,中国人民全民族抗战开始,标志着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开始,符合题意;
“八一三”事变发生在1937年8月13日,是在七七事变后日军为了进攻上海发动的事变,不合题意.
故选C.
23.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根据中央要求,将向部分健在的抗战老战士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金5000元。吴老师的爷爷民国26年曾参加赵登禹将军指挥的某次战役,也获得5000元的一次性生活补助金。请问吴老师的爷爷今年最可能( )岁。
A.63
B.78
C.83
D.98
【考点】纪年方法和年代计算.
【分析】本题考查纪年方法.
【解答】据所学知识,民国26年=1937年,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向北平、天津发动大规模进攻,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指挥奋勇抵抗,吴老师的爷爷大约在20岁左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有可能是98岁.
故选D.
24.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在南京参加国家公祭活动,这次公祭是为了纪念( )
A.鸦片战争
B.旅顺大屠杀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南京大屠杀
【考点】南京大屠杀.
【分析】本题考查了南京大屠杀.
【解答】题干材料给出了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在南京参加国家公祭活动的时政材料,设问考查这次公祭是为了纪念直接的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中时间:12月13日和地点:南京可知这次公祭是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
故选D.
25.1940年9月,国民政府明确规定为中华民国陪都的城市是( )
A.成都
B.重庆
C.武汉
D.西安
【考点】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全民族抗战及重庆中华民国陪都.
【解答】七七事变后,日军集合大量部队,企图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中日双方综合实力差距明显,淞沪会战后,南京城岌岌可危,国民政府随之迁到重庆,并明确规定重庆为中华民国陪都.
故选B.
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材料一:90多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1)材料一提到的“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这次运动首先开始于哪个城市,后期中心又转移到哪个城市?
(2)这次运动中最能体现其性质的口号是什么?这次运动有何意义?
材料二:“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3)依据材料二写出与“四十年前会上逢”相关的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材料三:“山歌越唱越开怀,东山唱到西山来。湘赣边工农革命损失大,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
(4)根据材料回答,”民歌中的“路径”是什么?
材料四: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5)根据材料四回答材料中的“伟大传奇”指什么?这个“伟大传奇”结束的标志什么?
(6)若将上述材料归纳入一个单元,请你拟定一个恰当的单元题。
【考点】五四运动;中共一大;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红军长征;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五四运动导火线.
(2)本题考查五四运动口号和性质.
(3)本题考查中共一大召开.
(4)本题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5)本题考查长征.
(6)本题开放性题.
【解答】(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至6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中国的权益受到严重侵害,消息传到国内后,游行示威首先在北京爆发,五四运动前期的运动主力是学生,运动中心在北京;1919年6月3日后,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了上海,工人阶级成为了运动的主力,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最能体现其性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外争国权反对帝国主义,内除国贼反对封建主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据“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召开,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4)由材料“井冈山”我们可知,歌谣赞扬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5)据题干“…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可知是红军长征.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红军行走二万五千里,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6)从五四运动爆发到红军长征胜利,是新民主义革命的兴起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艰难条件下诞生,在国民革命运动中书写激情,在白色恐怖和多次挫折中成长、壮大,最终找到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故答案为:
(1)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北京;上海.
(2)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5)长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6)新民主义革命的兴起.
27.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又是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
(1)材料一这份电文是下达给谁的?这份电令说明对日什么态度?
材料二:“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的电文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张学良,杨虎城发动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3)中共对此事件态度如何?派谁来谈判?
材料三:“
……,全面爆发卢沟桥。
恐怖南京大屠杀,国共合作共赴难……”
(4)材料三中“全面爆发卢沟桥”有何影响
?举例说明此事件中英勇人物的抗战事迹。
(5)材料“恐怖南京大屠杀”
屠杀我无辜军民约多少人?
(6)“国共合作共赴难”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农红军改编为 八路军 和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的?
【考点】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和日本全面侵华;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南京大屠杀.
【分析】(1)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及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对日本的态度.
(2)本题考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目的.
(3)本题考查西安事变和平的意义.
(4)本题考查七七事变的影响.
(5)本题考查南京大屠杀.
(6)本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解答】(1)材料一中的电令是蒋介石在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后给张学良的密电,说明蒋介石对日本心存幻想,实行不抵抗政策,最终导致不到半年的时间,东北三省沦陷.
(2)与材料二有关的重大事件是西安事变,根据材料“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可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此事件的目的是逼蒋抗日.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发动西安事变,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解决西安事变的谈判.最终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获得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全面爆发卢沟桥”指七七事变的爆发,这一事件标志着我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在抵御日本侵略中
二九军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等指挥部队奋勇抵抗,先后为国捐躯.
(5)1937年12月底南京沦陷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死亡人数超过30万.
(6)卢沟桥事变后,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成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故答案为:
(1)张学良;妥协、退让、不抵抗.
(2)逼蒋抗日.
(3)希望和平解决;周恩来.
(4)全国性的抗战从此爆发;二九军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等指挥部队奋勇抵抗,先后为国捐躯.
(5)30万.
(6)八路军.
2016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