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甘肃省张掖四中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空1分,共20分)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2.被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
A.黄帝
B.炎帝
C.尧
D.舜
3.古代中国曾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最能体现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成就的是( )
A.种植粟
B.种植水稻
C.半地穴式房屋
D.烧制彩陶
4.《诗经 卫风 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 )
A.牧野之战
B.春秋争霸
C.楚汉之争
D.官渡之战
5.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B.实行商鞅变法
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D.牛耕得到推广
6.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今天的汉字最早源于( )
A.甲骨文
B.金文
C.大篆
D.小篆
7.现在,大型手术使用全身麻醉药剂已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事情了.在世界医学史上,最早制成这种药剂的医生是(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8.如图是我国某游览胜地的实景照片.战国时,它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它是( )
A.灵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永济渠
9.严格官员管理,健全监察制度是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的重要途径.为此,秦始皇时期设立了(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门下省
D.军机处
10.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开始于( )
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宣政院的设置
11.“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为它的开辟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A.鉴真
B.张骞
C.郑和
D.玄奘
12.《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记传体通史,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 )
①商汤灭夏
②齐桓公称霸
③商鞅变法
④赤壁之战.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
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B.社会动荡不安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丝绸之路开辟
14.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 )
A.《本草纲目》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水经注》
15.穿越时光隧道,今天北京的一个商人在隋朝时要乘船到都城经商,如图所示,他要经过大运河的(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16.“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 )
A.唐高宗统治初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初期
17.改革与创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如图是唐朝时期改进和创制的两种工具.它们是( )
①曲辕犁
②直辕犁
③水排
④筒车
⑤翻车.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⑤
18.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汉、蒙、维吾尔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
A.壮族
B.满族
C.回族
D.白族
19.我国现行人民币有金属币和纸币两种.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我国古代( )
A.秦朝的圆形方孔钱
B.汉朝的五铢钱
C.北宋的“交子”
D.南宋的“会子”
20.郑成功被称为民族英雄主要是因为他抗击了下列哪个国家对台湾的侵略( )
A.荷兰
B.日本
C.美国
D.英国
二.填空题
2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22.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被称为“圣人”。被后人尊称为“书圣”的是 。
23.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措施是 。
24.“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它的起点在 。
25.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是 。
26.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候”,该故事反映了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的制度是 。
27.秦朝为了巩固北方,修筑了“万里长城”,其起止点是西起 ,东到辽东。
28.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
29.由曹雪芹创作,代表了我国古典长篇小说最高成就的作品是 。
30.我国现存最旱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
三.材料分析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后……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秦始皇以武力得天下,以武力治天下,二世而亡。汉高祖以武力得天下,以文功治天下,汉祚四百年(指西汉和东汉四百多年的统治历史).于是大家明白,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著名学者周有光
材料三: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新皇帝”为加强统治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
(2)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
(3)材料三是唐太宗主要吸取了哪个朝代灭亡的教训提出的?唐太宗非常重视纳谏,受到唐太宗器重的最著名谏臣是谁?
32.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哲理和智慧,泽被后人,光耀世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万世师表”是对谁的赞誉?他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材料二
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谈及中国盛唐时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2)唐朝时,对外友好往来的活跃是其“开放”、“兼收并蓄”的表现之一,试举两例加以证明.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3)例举宋朝“已呈巅峰状态”的科技成就并说明其对世界文明进步所起的作用.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 食货志》
材料二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要求南迁的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北师大版教材
材料三
忽必烈即位之后大力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北师大版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君”是谁?他的思想你认为属于哪家学派的?
(2)材料二中所指的改革家是谁?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忽必烈的汉化措施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项是什么制度?
(4)综合上述改革,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34.历史是最好的见证,爱好和平和自由的东南亚人民是最严正的法官,数百年中,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各种传说历久不衰,这正是东南亚人民对来自中国的友好使者怀念、敬仰的表现。﹣﹣《郑和下西洋》
(1)明朝哪位皇帝最早派遣郑和下西洋?
(2)郑和船队最远到达哪个洲?
(3)郑和下西洋有什么重要意义?
2015-2016学年甘肃省张掖四中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空1分,共20分)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考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分析】本题考查了元谋人的历史地位.
【解答】题干直接设问考查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省元谋县的元谋人是中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
故选A.
2.被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
A.黄帝
B.炎帝
C.尧
D.舜
【考点】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分析】本题考查了黄帝的尊称.
【解答】题干直接设问考查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故选A.
3.古代中国曾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最能体现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成就的是( )
A.种植粟
B.种植水稻
C.半地穴式房屋
D.烧制彩陶
【考点】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早在距今七千年的河姆渡人,生活于长江流域,他们已经开始种植水稻,这最能体现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成就.
故选B.
4.《诗经 卫风 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 )
A.牧野之战
B.春秋争霸
C.楚汉之争
D.官渡之战
【考点】春秋五霸.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争霸的知识点,应把握春秋争霸的历史.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齐桓公”“尊王攘夷”,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故选B.
5.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B.实行商鞅变法
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D.牛耕得到推广
【考点】商鞅变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影响.
【解答】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故选B.
6.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今天的汉字最早源于( )
A.甲骨文
B.金文
C.大篆
D.小篆
【考点】文字的演变.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代的甲骨文.
【解答】依据所学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甲骨文开始的,它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甲骨文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故答案选A.
7.现在,大型手术使用全身麻醉药剂已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事情了.在世界医学史上,最早制成这种药剂的医生是(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考点】秦汉时期的医学成就—华佗和张仲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东汉医学家华佗的主要贡献.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
【解答】东汉著名的医学家华佗,擅长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让病人和酒服下,失去知觉,然后再进行开刀等外科手术,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故选B.
8.如图是我国某游览胜地的实景照片.战国时,它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它是( )
A.灵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永济渠
【考点】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
【分析】读图可知该工程是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解答】A.灵渠是秦朝修建的.
B.都江堰是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筑的.
C.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包括隋唐、京杭和浙东三部分.
D.永济渠是大运河的一部分.
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B.是题文中所描述的水利工程,其它三个选项与题文的描述不符.
故选:B.
9.严格官员管理,健全监察制度是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的重要途径.为此,秦始皇时期设立了(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门下省
D.军机处
【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相关知识.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秦始皇”“监察制度”.
【解答】御史大夫是秦始皇时期用来监察百官的,C是唐朝的,D是清朝的,A是负责全国政务.
故选B.
10.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开始于( )
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宣政院的设置
【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分析】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解答】西域都护设置后,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
故选:A.
11.“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为它的开辟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A.鉴真
B.张骞
C.郑和
D.玄奘
【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史实的识记.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张骞在西域积极活动,西域各国也派使节来汉朝,后来西域各国都归附西汉,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事务,至此,新疆地区归中央政权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经过张骞的努力,形成了丝绸之路,成为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
【解答】鉴真和玄奘都是唐朝的高僧,不符合题意.郑和是明成祖时期下西洋的英雄.张骞两次通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
故选:B.
12.《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记传体通史,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 )
①商汤灭夏
②齐桓公称霸
③商鞅变法
④赤壁之战.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考点】司马迁与《史记》.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史记》的相关知识.
【解答】《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记载了中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年左右的历史,据此分析可知①②③均在其时间范围内,而④发生在三国时期,不合题意,排除④.
故选C.
1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
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B.社会动荡不安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丝绸之路开辟
【考点】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魏晋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
【解答】在魏晋时期,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注意题目要求的是主要的原因,ABD不是主要的原因.
故选C.
14.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 )
A.《本草纲目》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水经注》
【考点】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齐民要术》的作者贾思勰的有关内容.
【解答】《齐民要术》是南北朝时期贾思勰的著作,该书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步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草纲目》是医学著作,《天工开物》是综合性科学著作,《水经注》是地理学专著.
故选B.
15.穿越时光隧道,今天北京的一个商人在隋朝时要乘船到都城经商,如图所示,他要经过大运河的(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考点】隋朝大运河.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知识点,注意识记永济渠的南北两个端点.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北京的商人在隋朝时要乘船到都城经商”,结合所学知识:隋朝大运河的四段中,从洛阳(都城)通到涿郡(即今天的北京)的一段是永济渠.
故选A.
16.“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 )
A.唐高宗统治初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初期
【考点】开元盛世.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开元盛世相关知识的识记.
【解答】唐玄宗统治前期由于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故选:D.
17.改革与创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如图是唐朝时期改进和创制的两种工具.它们是( )
①曲辕犁
②直辕犁
③水排
④筒车
⑤翻车.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⑤
【考点】盛唐的社会气象.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经济发展的知识点,应把握曲辕犁和筒车的有关知识.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曲辕犁、筒车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唐朝时期,农民改进了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故选A.
18.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汉、蒙、维吾尔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
A.壮族
B.满族
C.回族
D.白族
【考点】民族分化政策与民族融合.
【分析】本题考查元朝时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
【解答】元朝时,原先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同我国汉、蒙、畏兀儿等族杂居相处,逐渐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故选C.
19.我国现行人民币有金属币和纸币两种.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我国古代( )
A.秦朝的圆形方孔钱
B.汉朝的五铢钱
C.北宋的“交子”
D.南宋的“会子”
【考点】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历程.
【分析】本题考查的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答】北宋前期,我国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故选C.
20.郑成功被称为民族英雄主要是因为他抗击了下列哪个国家对台湾的侵略( )
A.荷兰
B.日本
C.美国
D.英国
【考点】郑成功收复台湾.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相关知识.
【解答】明末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出发,跨海作战,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故选A.
二.填空题
2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秦朝 。
【考点】秦统一中国及秦疆域图.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建立的知识点.
【解答】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故答案为:
秦朝.
22.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被称为“圣人”。被后人尊称为“书圣”的是 王羲之 。
【考点】魏晋南北朝的书法与石窟艺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书圣”王羲之.
【解答】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故答案为:王羲之.
23.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措施是 梵书坑儒 。
【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
【解答】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实行梵书坑儒,梵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故答案为:
梵书坑儒.
24.“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它的起点在 长安 。
【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丝绸之路的知识点.
【解答】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向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最后到达欧洲.
故答案为:
长安.
25.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是 赤壁之战 。
【考点】赤壁之战.
【分析】本题考查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
【解答】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对峙,周瑜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曹操带领少数人马,慌忙逃回北方.经过赤壁之战,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大部分地区,又向西占四川.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故答案为:
赤壁之战.
26.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候”,该故事反映了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的制度是 分封制 。
【考点】西周的分封制.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点.
【解答】“烽火戏诸候”指的是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而点燃烽火,各地诸侯见烽火后,纷纷率兵赶到京师,来保卫周天子.“诸侯率兵来保卫周天子”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
故答案为:
分封制.
27.秦朝为了巩固北方,修筑了“万里长城”,其起止点是西起 临洮 ,东到辽东。
【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秦长城相关内容.
【解答】依据课本知识可知,秦始皇为巩固北疆,抵御匈奴,派蒙恬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故答案为:临洮.
28.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驻藏大臣 。
【考点】册封达赖、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
【分析】本题考查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解答】1727年(雍正帝时),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故答案为:
驻藏大臣.
29.由曹雪芹创作,代表了我国古典长篇小说最高成就的作品是 《红楼梦》 。
【考点】明清文学成就和特色.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红楼梦》.
【解答】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它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我国古典长篇小说最高成就,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故答案为:《红楼梦》.
30.我国现存最旱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唐律疏议》 。
【考点】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唐律疏议》.
【解答】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唐律疏议》,以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故答案为:
《唐律疏议》.
三.材料分析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后……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秦始皇以武力得天下,以武力治天下,二世而亡。汉高祖以武力得天下,以文功治天下,汉祚四百年(指西汉和东汉四百多年的统治历史).于是大家明白,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著名学者周有光
材料三: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新皇帝”为加强统治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
(2)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
(3)材料三是唐太宗主要吸取了哪个朝代灭亡的教训提出的?唐太宗非常重视纳谏,受到唐太宗器重的最著名谏臣是谁?
【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隋朝的灭亡;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郡县制的知识点.
(2)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知识点.
(3)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统治的知识点.
【解答】(1)由材料“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后…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郡县制设立的知识点.
(2)汉武帝时期,为加强思想控制,他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意思是:人君好比是舟,人民好比是水,水能够载舟行走,也能够把舟打翻.可知材料三是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唐太宗注重纳谏,曾任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故答案为:
(1)郡县制.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隋朝;魏征.
32.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哲理和智慧,泽被后人,光耀世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万世师表”是对谁的赞誉?他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材料二
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谈及中国盛唐时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2)唐朝时,对外友好往来的活跃是其“开放”、“兼收并蓄”的表现之一,试举两例加以证明.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3)例举宋朝“已呈巅峰状态”的科技成就并说明其对世界文明进步所起的作用.
【考点】材料解析题;老子和孔子;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和外传.
【分析】(1)本题考查孔子及其思想.
(2)本题考查唐朝的对外交往.
(3)本题考查宋代时期的科技发展.
【解答】(1)根据图中孔庙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世师表”是对孔子的赞誉.孔子创办私学,打破官学的垄断;编订《诗》《书》和《春秋》等书籍,保存发展古代文化;在教学中提倡因材施教等.教育名言主要收录在《论语》中,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
(2)唐朝时期社会开放,对外友好往来频繁.比较著名的有玄奘、鉴真和来华遣唐使等.唐朝时,玄奘曾历尽千辛,前往天竺(今印度),研习佛法,带回佛经,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遣唐使回国之后,带回唐朝的制度和文化,促进了日本的政治改革.
(3)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文字的传播.火药于唐朝末年开始运用于军事,宋代开始广泛应用于战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当时正值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酝酿阶段,先进的火药武器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起了重要作用.指南针,北宋时制成,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为后来的地理大发现创造了条件.
故答案为:
(1)孔子;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倡导好学善思,态度老实,温故知新等.(答出两条即可).
(2)唐政府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日本遣唐使和留学生学习唐朝文化(制度、文字等);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新罗(朝鲜)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官制、科技等);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玄奘西游(天竺)并取回大量佛经潜心研究;唐朝吸收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并加以创新等.(答出两例即可).
(3)活字印刷术,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火药广泛运用于军事,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指南针用于航海,在地理大发现(或新航路开辟)中起了重要作用.(答出两例即可)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 食货志》
材料二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要求南迁的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北师大版教材
材料三
忽必烈即位之后大力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北师大版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君”是谁?他的思想你认为属于哪家学派的?
(2)材料二中所指的改革家是谁?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忽必烈的汉化措施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项是什么制度?
(4)综合上述改革,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考点】商鞅变法;百家争鸣;北魏孝文帝改革;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知识点.
(2)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知识点.
(3)本题考查的是元朝行省制度的知识点.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
【解答】(1)由材料“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材料一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历史.料一中“商君”指的是商鞅.战国时期的法家主张改革,提出法制,主张建立封建专制的封建国家.因此商鞅变法属于法家学派.
(2)由材料“要求南迁的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
(3)由材料“忽必烈即位之后大力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元世祖加强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元朝建立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世祖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行省制度的实行对后世影响最大.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例如:改革的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等.
故答案为:
(1)商鞅;法家.
(2)北魏孝文帝.
(3)行省制度.
(4)改革的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等.(言之有理即可)
34.历史是最好的见证,爱好和平和自由的东南亚人民是最严正的法官,数百年中,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各种传说历久不衰,这正是东南亚人民对来自中国的友好使者怀念、敬仰的表现。﹣﹣《郑和下西洋》
(1)明朝哪位皇帝最早派遣郑和下西洋?
(2)郑和船队最远到达哪个洲?
(3)郑和下西洋有什么重要意义?
【考点】郑和下西洋.
【分析】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
【解答】(1)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宣扬国威,1405年﹣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2)郑和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
(3)结合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故答案为:
(1)明成祖.
(2)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3)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2016年10月21日
第1页(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