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选读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史记选读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21 12:06:0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史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选读
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学习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3.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   
4.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重点难点]
  
1.借助工具书和课本中的注释读懂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的内容,结合上下文准确把握文言词语的意义。   
2.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曲折丰富的情感,理解作者的生死观、价值观。   
3.课文篇幅较长,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内容涉及的作者家世、古代刑罚、古代王侯将相受辱事件,以及至贤们在逆境中发愤著书、名传千古的事例等,学生不太熟悉;且司马迁生活的时代与学生距离太远,学生人生阅历尚浅,对司马迁在文中表达的丰富情感、深刻的感受难以在短时间内理解。   
[教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设想]
  
1.印发司马迁的有关资料及历代学者对司马迁和《史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的评价,使学生对司马迁有感性的认识和较为完整的了解,为阅读作些铺垫。   
2.结合《太史公自序》,让学生对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家庭背景有所了解,从而理解他受宫刑后为何依然发愤著书。   
3.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本中的注释自读课文,发现问题,为课堂讨论作准备。   
4.用司马迁的精神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还可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或图书馆搜集有关资料,以拓宽学习的渠道,最后让学生以司马迁的文学及精神的某一点,举行一次研究性学习报告会。  
互动设计   
[精彩导入]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哈姆雷特被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开始了关于生与死的思考。而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生死抉择中已经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不仅如此,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下面,我们就通过《报任安书》来走近司马迁,走入司马迁的内心世   
界。   
[背景资料]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正当司马迁全身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撰写《史记》之时,却遇上了飞来横祸,这就是李陵事件。这年夏天,武帝派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广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   
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安后,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后听说他却投了降,愤怒万分,满朝文武官员察言观色,趋炎附势,几天前还纷纷称赞李陵的英勇,现在却附和汉武帝,指责李陵的罪过。汉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尽力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平时孝顺母亲,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的风范。司马迁痛恨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他们如今见李陵出兵不利,就一味地落井下石,夸大其罪名。他对汉武帝说:“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立下了赫赫功劳。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中,而他杀伤匈奴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   
司马迁的意思似乎是二师将军李广
( http: / / www.21cnjy.com )利没有尽到他的责任。他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贬低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汉武帝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于是下令将司马迁打入大牢。   
司马迁被关进监狱以后,案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落到了当时名声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严刑审讯司马迁,司马迁忍受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面对酷吏,他始终不屈服,也不认罪。司马迁在狱中反复不停地问自己“这是我的罪吗 这是我的罪吗 我一个做臣子的,就不能发表点意见?”不久,有传闻说李陵曾带匈奴兵攻打汉朝。汉武帝信以为真,便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司马迁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   
据汉朝的刑法,死刑有两种减
( http: / / www.21cnjy.com )免办法:一是拿五十万钱赎罪,二是受\"腐刑\"。司马迁官小家贫,当然拿不出这么多钱赎罪。腐刑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人格。司马迁当然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刑罚,悲痛欲绝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杀。可后来他想到,人总有一死,但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的轻重意义是不同的。他觉得自己如果就这样 “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无价值的。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孙膑等人,想到了他们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骄人成果。司马迁顿时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气,他毅然选择了腐刑。面对最残酷的刑罚,司马迁痛苦到了极点,但他此时没有怨恨,也没有害怕。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记》写完,“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正因为还没有完成《史记》,他才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  
[整体感知]
  
1. 初步感知   
问题投放:司马迁在李陵之祸后,受到了哪些肉体和精神上的摧残 司马迁受宫刑后的感受是什么
  
提示:司马迁下狱之后受尽酷刑,今“交手足,受
( http: / / www.21cnjy.com )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直至受宫刑。精神上也受到残酷的迫害,“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毁谤耻笑接踵而来。在这种可怕的舆论压力下,他直至没   
有面目再上父母的丘墓,“是以肠一日而九迴,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2. 理清结构   
问题投放1:第2段在内容上有几个层次?与无法“推贤进士”有何关系?   
提示:两个层次。一是说自己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官地位低微,“为流俗之所轻”,与“蝼蚁”无异;一是说自己身受极辱,如虎陷“槛阱”,“积威约之渐也”。下狱受刑,是作者一生中最惨痛的打击,侧面说明帝王的刻薄寡恩;加之原本就低贱的地位,这就交代了自己不能完成任安期望的“推贤进士”的任务的原因。   
   
问题投放2:第3、4段文字上的联系是什么?内容上似与“推贤进士”无关,为什么要这样写?   
提示:第3段写古代“倜傥
( http: / / www.21cnjy.com )非常之人”受辱处困,退而著书,“思垂空文以自见”。第4段写仿效古之贤人,“就极刑而无愠色”,著《史记》以“偿前辱之责”。第3段的人物是第4段中自己的榜样和力量,两段共同交代了自己忍辱负重的原因。这似与回复内容无关,实际上有着合理的逻辑关系:一者,上段已经叙述了自己所受的极辱,自然会让人想到他何以能“苟活”,在第4段对此作了回答,是因为《史记》“草创未就”,“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再者,任安是作者的好友,对好友(也只能对好友)倾吐个人情怀是极为正常的,所以作者说“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问题投放3:第5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提示:此段在内容上又回到作者目前的悲惨
( http: / / www.21cnjy.com )处境上,描写自己“肠一日而九,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的无限痛苦和寂寞,从而回应第1段,结构十分严密。   
   
问题投放4:本文呈现出什么样的结构模式,是怎样具体展开的?   
提示:本文呈现出总分总的结构模式,线索
( http: / / www.21cnjy.com )脉络十分清晰,大意是讲“刑余之人”难以“推贤进士”,唯有隐忍苟活,著书以偿前辱之债。具体结构如下:   
复信目的:对任安“推贤进士”的期望“略陈固陋”。   
(第1段)   
《报任安书》 ①地位低下(主上所戏弄,流俗之所轻),身遭极辱,不能胜任。 (第2段)   
复信内容 ②效古之贤人忍辱负重,退而著书,“思垂空文以自见”。   
(第3、4段)   
③再次表现自己无可比拟的忧愤处境,点明自己有负嘱托的原因。   
(第5段)  
3. 归纳主旨   
问题投放1:阅读第2段,理清作者思路,找出作者对于生死的看法。   
提示:(1)位卑人轻,死无人惜。(
( http: / / www.21cnjy.com )2)人应死得重于泰山——“择死”对于自己无价值,所以“择生”。(3)提出不辱与受辱的不同等次——自己受的是极刑。(4)举历史上地位显赫受辱之例——自己受辱而不“死节”不足为怪。   
   
问题投放2:研读第3段,找出课文中表明作者对“死节”的看法和受刑后“隐忍苟活”而不“死节”的原因的句子,并说说作者对“死节”的看法。   
提示: 对“死节”的看法:“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隐忍苟活”而不死节的原因:“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作者看法:勇士不一定死于名节,他不赞成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义地为名节而死。所以他不“死节”,他“择生”,因为“择生”才能“践志”。清代学者包世臣曾指出:司马迁“实缘自被刑后所为不死者,以《史记》未成之故。是史公之身乃《史记》之身,非史公所得自私。史公可为少卿死,而《史记》必不能为少卿废也。”司马迁对生死的看法与他所追求的人生价值密不可分。   
   
问题投放3:研读第4段,讨论作者列举古代一些“倜傥非常之人”的事例,同他表达的生死观、价值观是一种怎样的联系。   
提示:《报任少卿书》和《太史公自序》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数古来的大著作,指出有的是坐了牢写的,有的是贬了官写的,有的是落了难写的,有的是身体残废后写的;一句话,都是遭贫困、疾病,甚至刑罚磨折的倒霉人的产物。他把《周易》打头,《诗》三百篇收梢,总结说:“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还补充一句:“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司马迁的遭遇同先贤们有相似之处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以他们为榜样,顽强地活,发愤著书,完成《史记》——不死节,择生,是为了完成未竟的事业。换言之,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选择了生。   
   
问题投放4:研读第5段,(1)找出表明司马迁价值观的句子;(2)说出“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一句话传达给我们的信息。   
提示:(1)“草创未就……岂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悔哉?”他选择腐刑,隐忍而活的目的就是要完成《史记》,为此他“就极刑而无愠色”,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最后一句话传达出的信息:司马迁的选择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自己是痛苦的,因为这种选择实在是一种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为世俗所误解,所鄙视,即便是智者,也难理解。他要顶着世俗的巨大的压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的择生比择死更需要勇气,更是刚毅坚强的表现。读出了这些内容,我们就更能理解第6段他表达的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与内心所受到的折磨。   
   
问题投放5:根据以上分析,请你概括出本文的主旨。   
提示:本文借回答任安“推贤进士”数语,围绕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辱”字,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精神上难以形容的苦痛,表现了自己发愤著书、雪耻传名的顽强意志。  
[重点剖析]
  
问题投放1:司马迁为什么要“隐忍苟活”,以“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的决心,发愤著书?其行为的动机是什么?   
提示:(1)继承父志。司马迁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父亲曾任太史令,他把修史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可惜壮志未酬而与世长辞。父亲临终授命,让他完成修史之重任,他想到死去的父亲遗命,他要立志继承父业,于是决定要忍辱负重,顶着极大的压力和痛楚来完成《史记》。   
(2)司马迁懂得人生可以创造价值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只要不死,脚下便有路,尽管他“腐刑”后的躯体是卑微的,然而,他有伟大的思想和满腹的文才,只要通过奋斗,创造出非凡的人生价值,就可以反卑微为伟大,使生命“重于泰山”。   
(3)明圣盛德。司马迁之所以修史,为的是给西汉以及前的历史作个总结,颂扬圣君贤臣的德行功绩,这是润色鸿业自觉举动。   
   
问题投放2:自选语段来阅读,体会作者的忧愤情感,然后讨论交流。   
提示:举例:第2段,作者着力表现了自己
( http: / / www.21cnjy.com )屈辱的地位和屈辱的遭遇。写自己的地位,先以“固主上所戏弄”几句来表现其低下,进而使用一组假设关系的句子(“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来突出其低贱。写自己遭受的屈辱,列举了“四不辱”和“六受辱”,先把“不辱”和“受辱”对比,更显“受辱”之可悲;又把“六受辱”以程度由浅入深依次排开,耻辱感逐次加强,最后点出自己遭受的是“最下”之辱。这样写来,渲染出作者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悲惨处境和由此产生的巨大的精神苦痛,感人至深。   
   
[难点突破]
  
问题投放1:体会本文叙事、说理、抒情融于一炉的写法。   
提示:(1)“理至”:叙事议论条理清楚,
( http: / / www.21cnjy.com )环环紧扣,层层深入。作者议论的基本路径是,①受辱——引决(士人应持的态度);②受辱——隐忍——完成伟大的事业(高尚的士人,如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等);③“我”(司马迁)受辱——学习前贤,选择隐忍——为了完成巨著《史记》。这说明,对待受辱,引决不是唯一的处理方法,那要从生命的价值来认识,从“义”的深层意义去理解。作者一方面说要学习前贤,有忍辱负重的精神;一方面说如果自己受辱就去死的话,则不能完成著述《史记》的任务,一个人死的窝窝囊囊,无所作为,就失去了人生的价值,也就“轻于鸿毛”了。这个道理讲得清楚明白,环环紧扣,层层深入。当然,这并不是说,人不应该为“义”去死,而是从长远的意义上理解这个“义”的含义。   
(2)“情切”:情感跌宕起伏,奔放而曲折。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情感真切,有时奔放激荡,豪情满怀;有时又回肠荡气,如泣如诉。第一段写受辱的痛苦时,说自己伏法死去,“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这抒发了他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之情;写自己选择忍受侮辱时说:“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这里表现了他受辱的痛苦,悲切郁闷之情,溢于言表。第二段写出他为了完成伟大的巨著《史记》,“就极刑而无愠色”,“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则又表现他豪迈激荡的情感。第三段再一次回想自己受辱的痛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又好像看到他悲痛欲绝,如泣如诉的表情。  
问题投放2:本文语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有可特色?试论之。   
提示:本文语言特色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句式错落之美:句式参差,长句短句结合,整句与散句搭配,使全文呈现出一种摇曳之美。   
(2)情理交融之美:司马迁以一般人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命的看法衬托出自己的追求。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完整的生命,失去了生命,梦想、成功、希望都无从谈起,司马迁也在为自己求生找出口,这是对生命的尊重,对自己的负责。作为一个有生命尊严的知识分子,在命运转折关头所迈出的堪称伟大悲壮的步伐,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一个人踩着自己的影子前进,提着自己的头发飞翔!   
(3)至情至性之美:当言及自己选择忍受
( http: / / www.21cnjy.com )侮辱时说:“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这里表现了他受辱的痛苦,悲切郁闷之情,溢于言表。   
(4)气势磅礴之美:作者善于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信中有许多排比句,或两句、三句为一套,或五句、六句为一套,甚至竟有一连用十句的,如“太上不辱先”以下连用了十个排比句,表达思想一气贯下,势如排山倒海,酣畅淋漓,加强了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的气势。   
(5)结构严密之美:全文洋洋洒洒几千字,但写得反复曲折,条理十分清楚。作者从任安来信中要他“推贤进士”的话题谈起,然后一直围绕这条中心线索加以陈述,始终不离答书的旨意,或叙述,或议论,或抒情,作者历叙自己所受的耻辱之深,写出自己的必死之心,但为了完成《史记》的著述,决心向圣者先贤学习,忍辱负重,发愤著书,这才苟活于世,根本无心“推贤进士”,最后一段,重申苦衷,收束全文,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环环相扣,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文笔精华]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赏析:司马迁热情歌颂了这些古代圣贤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们虽然身处逆境,备受迫害,但并不因此而消沉,而是努力给后人留下有价值的东西。作者以此作为对自己的激励,表现了司马迁那种坚强的意志,顽强奋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