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鼓和小鼓 教学设计 (3)

文档属性

名称 大鼓和小鼓 教学设计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10-21 12:3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大鼓和小鼓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初步感知声音的高低与强弱。
2.
学会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能够背唱歌曲。
3.
掌握用声势与歌唱相结合的表现方法,并应用到歌曲《大鼓和小鼓》的演唱活动中。
2教学分析
这是一首二拍子的日本儿歌,旋律共有两句,歌词内容为大鼓和小鼓一强一弱的敲击,体现音乐中力度的对比,歌曲简单易学。从第一册开始,器乐学习的内容已经从打击乐器的个人敲击到相互配合,经过了循序渐进的过程。到第三册第七课,器乐学习初步进入培养学生参与小乐队配器和多层次演奏的阶段,《大鼓和小鼓》一课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学生参与多层次演奏活动的起承转合的切入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重点难点
1.
感受大鼓与小鼓的声音及强弱力度特点。
2.
学唱歌曲《大鼓和小鼓》,用强弱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21教育网
3.
手势和歌唱结合表现歌曲情绪。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欣赏
1.猜谜语,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抓住儿童好奇的心理,在有效引发其对课程的兴趣的同时,清晰、直观的让学生初步认识乐器—鼓21cnjy.com
2.聆听大鼓和小鼓音色区别,模仿出它们的声音。让学生回答哪种音色是大鼓,哪种又是小鼓的声音。教师评价及总结,大鼓声音低沉,小鼓声音清脆。学生再次模仿。
活动2【讲授】授课
一、声势表现
1.初次聆听《大鼓和小鼓》音频。提问:做什么动作发出声音可以模仿大鼓和小鼓的声音呢 学生回答可以用拍手和跺脚模仿。21·cn·jy·com
2.教师带领学生在“咚”和“嗵”的地方用拍手和跺脚模仿乐器不同音色。教师播放音乐,个别学生带领其他人做动作。教师评价后,再次个别或集体听音乐做动作。
3.拍手跺脚代替原有歌词。
教师范唱,学生在“咚”和“嗵”的地方用拍手和跺脚模仿乐器不同音色代替教师的演唱。
教师在“咚”和“嗵”的地方只弹琴不唱。个别学生在前面带领其他同学进行这个活动。
教师范唱,集体再次用动作代替歌词。www.21-cn-jy.com
二、学习歌词
1.欣赏《大鼓和小鼓》歌词节奏朗读。
教师分句带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教师评价及总结后集体按节奏读歌词。
2.教师弹琴,学生边拍手跺脚边读歌词。
教师评价,学生集体再跟琴,边做动作边读歌词。
三、分句学唱歌曲。
学生在教师带领下用听唱法分句学唱。 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教师评价。学生听音乐完整演唱。
聆听《大鼓和小鼓》伴奏音频,学生背唱歌曲。2·1·c·n·j·y
活动3【练习】归纳总结
1.再次欣赏《大鼓和小鼓》音色区别,学生认真聆听,分辨大鼓和小鼓的音色区别并模仿。
2.引导学生在演唱时用力度表现出大鼓和小鼓的不同音色。
3.为歌曲配其他动作或声音来表现大鼓和小鼓不同的音色。教师评价及总结。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