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大鼓和小鼓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初步感知声音的高低强弱,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受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用声势与唱歌想结合的表现方法应用到歌曲的演唱中。
3.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能够背唱歌曲。
2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其中力度变化较难,可以在演唱中引导学生用拍手、跺脚以及演唱来表现力度变化,增加歌曲学习的趣味性。歌曲中有五度、六度的跳进,在教唱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设计动作表演,再按节奏朗读歌词,之后跟音乐边表演边哼唱,便于把歌曲唱准。歌曲学习完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创编不同的声音为歌曲伴奏。21教育网
3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难点:学会分辨声音力度的变化。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大鼓和小鼓
1.播放音频,欣赏大鼓和小鼓的音色区别。
2.提问这两种乐器是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并模仿出大鼓和小姑的声音。
3.教师总结,大鼓声音低沉,小鼓声音清脆。
学生再次模仿。
教师因出汗本节课要学习的歌曲是《大鼓和小鼓》。
活动2【讲授】大鼓和小鼓
(一)、声势表现
1.初次聆听《大鼓和小鼓》。
提问:做什么动作发出声音可以模仿大鼓和小鼓的声音
学生回答
2.教师带领学生在“咚”和“嗵”的地方用拍手和跺脚
模仿乐器的不同音色。
教师播放音乐,集体听音乐做动作。
3.拍手跺脚代替原有歌词。
教师范唱,学生在“咚”和“嗵”的地方用拍手和跺脚模仿。
教师边弹琴边范唱,个别学生在前面带领全班学生用动作代替歌词。
(二)、学习歌词
1.教师分句带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
2.教师弹琴,学生边拍手跺脚边读歌词。
教师评价,学生集体再次跟琴,边做动作边读歌词。
(三)、分句学唱歌曲
1.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分句学唱歌曲,然后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2.学生跟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3.学生聆听伴奏,学会背唱歌曲。
活动3【活动】大鼓和小鼓
1.再次欣赏《大鼓和小鼓》音色区别,分辨大鼓和小鼓的音色区别并模
仿。
2.引导学生在演唱时用力度表现出大鼓和小鼓的不同音色。
3.学生分组为歌曲创编其他动作或声音来表现大鼓和小鼓不同的音色。
4.学生分组边表演带有力度变化地演唱歌曲。(大鼓声音较低,小鼓声音声音较高)
活动4【作业】大鼓和小鼓
本节课同学们学会了演唱《大鼓和小鼓》,也能区分它们的声音,请同学们预习下节课内容,并准备一些材料创编一些有趣的声音。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