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鼓和小鼓 课件+教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大鼓和小鼓 课件+教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10-21 19:08:14

文档简介

大鼓和小鼓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感知声音的高低与强弱。
2. 学会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能用声势和力度变化丰富音乐表现。
2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从整体的水平看相差不是特别明显。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可以,但是部分班级在音乐的听觉稍有差异。一年级学生在上学期已学过一些儿歌,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纪律也不错,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多。从整体水平来看,这些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行为习惯方面进步较大,学习目的性也有所增强,个别学生的音乐学习习惯有所改进。每个班都有一些表现非常棒的学生,他们在音乐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但还存在着个别学生不能自律,因此在教学中还是要加强常规教学,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这学期对他们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准确、自然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用教材中的声势和力度变化丰富音乐表现
4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大鼓和小鼓》音色区别:
提问:谁知道这两种乐器是什么?能模仿它们的声音。
学生回答问题,模仿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
教师评价及总结,大鼓声音低沉,小鼓声音清脆。
2.学生再次模仿:
大鼓: 小鼓:
加入大鼓和小鼓的伴奏及跺脚、拍手的声势
(二)歌曲学习
1.初听歌曲
导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大鼓和小鼓》,你能在歌曲中听到他们的声音么?
2.再听:
(1)教师带领学生在“咚”和“嗵”的地方用拍手和跺脚模仿乐器不同音色。
(2)教师播放音乐,个别学生带领其他人做动作。
教师评价后,再次个别或集体听音乐做动作。
3. 学唱歌词:
(1)再听歌曲,播放《大鼓和小鼓》简谱动画:
学生跟着动画学习歌词,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大鼓——擂起、小鼓——敲起。
教师评价及总结后集体按节奏读歌词。
(2)再跟动画,学生自由创编擂起和敲起的动作。
教师评价,学生集体表演,边做动作边读歌词。
(3)分句学唱:
学生在教师带领下用听唱法分句学唱。
教师评价。
4. 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学生完整演唱,播放《大鼓和小鼓》动画。
5. 聆听《大鼓和小鼓》伴奏音频,学生背唱歌曲。
(三)歌曲表现
1.再次欣赏《大鼓和小鼓》音色区别,学生认真聆听,分辨大鼓和小鼓的力度区别并模仿。
2.引导学生在演唱时用力度表现出大鼓和小鼓的不同音色。
教师评价及总结:我们把音乐中声音强弱的程度称为力度,在音乐中我们把力度大的声音称为强,forte(意大利语)缩写f,力度小的声音称为弱,piano(意大利语)缩写p,你记住了么?
3.看图声音的强弱,想一想,生活中有强弱力度么?
4.边表演边带有力度变化地演唱歌曲。
教师要求:引导学生分辨出大鼓和小鼓演奏出的音色,除了力度上有差别之外,大鼓比较低沉,小鼓比较清脆,所以歌曲中表现大鼓的声音比较低,小鼓的则比较高。
课件16张PPT。观看“动物音乐会”,请问动物们都在干什么呢?架子鼓铃鼓喇叭吉他 请问下列哪些乐器属于打击乐器呢?架子鼓铃鼓鼓 一种打击乐器,可以用手或鼓杵敲击出声。大鼓小鼓大鼓和小鼓 请你听一听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什么区别呢?大鼓:小鼓:低沉(强)清脆(弱)请你来敲一敲:请跟着音乐敲“大鼓和小鼓” 下 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