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娃哈哈》,学生能用欢乐、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
评价方法:通过聆听,学会用轻快、活泼有弹性的声音演唱;通过充分地听,各种形式地唱:轻声唱、接龙唱、“比比谁的耳朵灵”、“双簧唱”等形式来达成这一目标。
2、通过《娃哈哈》歌曲的学习,学生掌握x
xx
xx|节奏型。
评价方法:通过水果游戏,以及水果的变换组合掌握本课的重点节奏。
3、学会用铃鼓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使伴奏音响更加丰富。
评价方法:通过创设“编创伴奏,即兴表演”活动达成目标
4、能用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
评价方法:在师生互动、合作中,学会基本的维吾尔族舞蹈动作。
2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从整体的水平看相差不是特别明显。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可以,但是部分班级在音乐的听觉稍有差异。一年级学生在幼儿园已学过一些儿歌,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纪律也不错,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多。从整体水平来看,这些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行为习惯方面进步较大,学习目的性也有所增强,个别学生的音乐学习习惯有所改进。每个班都有一些表现非常棒的学生,他们在音乐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但还存在着个别学生不能自律,因此在教学中还是要加强常规教学,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这学期对他们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活泼好动、模仿力强、注意力短、兴趣容易转移以及好奇心重的心理特点。但对音乐知识的掌握还很少,准确唱好歌曲的能力还需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营造民主、宽松而和谐的学习气氛,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声画同步、舞蹈律动、演示、分组创编等多种有趣的活动来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学习中,让学生在无拘束的体验中掌握歌曲节奏,才能为歌曲编配自己认为合适的伴奏。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的加以引导、提点,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联想,讨论、创编、交流、展示,增进学生表现音乐的欲望和能力,培养学生珍视兄弟民族友谊的感情,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重点难点
1、掌握x
xx
xx|节奏型。
2、能用欢乐、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
4教学过程
一、我们的祖国是花园(导入)
1、小朋友们,神奇而又快乐的音乐旅程又开始了,首先老师要给大家表演一段舞蹈,等老师的表演结束了,小朋友告诉老师,这些是来自哪个地方的舞蹈?
1)、师表演维吾尔族舞蹈
每个少数民族的舞蹈都有它的地方特色,
“动脖子”是维吾尔族特有的、标志的技巧动作。
2)、学生到台前表演
3)、学生学习维吾尔族舞蹈“移颈”动作。感受维吾尔族舞蹈的灵性与愉悦。
练习时,将两只小手放在耳旁,就像两扇小门,听听左边有人敲门吗?再听听右边。
2、(节奏练习)
新疆真是个好地方,要是你们去了,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人们会请大家吃?
1)、出示葡萄图片
2)、拍手读
3)直接变xx(嗒嗒)
吃完葡萄还有又香又甜的——哈密瓜
4)、读出有节奏的哈
密瓜
5)、节奏练习x
xx
x
xx
x
xx
x
xx
6)、小朋友们的节奏读的亚克西。亚克西什么意思?这节课我们就拍着手用亚克西来表扬表现好的小朋友。
7)、亚
克西
亚
克西
亚
克西
亚
克西
像亚
克西这样前八后十六的节奏,这也是维吾尔族音乐最有特色的节奏型之一。
8)、增加难度,练习节奏X××
XX
∣X××
X
||
哈密瓜
葡萄
哈密瓜
甜
生生合作,两排同学读水果的名字,两排同学读出节奏。同学们用事实证明合作力量的强大。
【设计意图】:节奏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同时也是对难点巩固加强,学生学习歌曲时更得心应手。
二、花园里的歌声真动听(学习歌曲)
初听歌曲
1)、刚才我们有节奏的读出了香甜的水果,下面让我们听首维吾尔族的歌曲吧!大家边听边从歌曲中找出刚才我们练习的这两条节奏。
2)、我们再来欣赏一遍歌曲,大家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是抒情优美的还是欢快活泼的?
3)读出歌名。(读的时候,口腔打开,就像咬着一口大苹果)
4)、听师读歌词,找出不认识的字把它记住了。
5)、和老师一起轻声有节奏的读歌词
一首歌曲不但有好听的歌词,还有快乐的小音符。
6)、师范唱,生打着节奏。(注意四二拍的强弱)
7)、用“la”模唱,找出相似乐句。(注意唱啦的时候把嘴巴张开,嘴角向上翘,注意保持“a”的口型)
8)、跟随老师的伴奏轻声唱歌曲。
9)、放声演唱。
10)、抽生唱,其他同学找出演唱者那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11)、齐唱
(演唱时注意演唱姿势、口腔打开、声音轻巧有弹性。)
12)、歌曲结束的时候,我们用“亚克西”来鼓励自己。
三、花园里真热闹(打击乐练习)
1、出示打击乐器——铃鼓
你愿意成为维吾尔族的小鼓手来演奏吗?
1)、让学生认识、了解铃鼓,简单学习演奏方法。
2)、随音乐演奏。在座的小朋友,咱们是维吾尔族的小歌手,我们和小鼓手们一起来表演。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体验敲打击乐器的乐趣,初步熟悉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感受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功能,“音乐来源于生活”,让学生用生活中的“打击乐器”配合伴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音乐实践。同时,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创编,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通过实践,还培养了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花园里的花朵真鲜艳(律动练习)
有了鼓声、歌声,如果能加上小朋友的舞蹈,一定会更有意思。我们在学习几组维吾尔族的动作。(注意区分男女同学动作)
1、跟老师学习维吾尔族的典型动作。
手型:
男:四指并拢,大拇指微微分开。
女:中指和拇指靠近,千万不要变成兰花指。
托帽动作:右手手臂弯曲向上,左手指尖在左耳朵的略上方,就像托着一定小帽子。平摊手,托帽。
翻腕:我们小手像脸的方向,指尖向下,双手绕出去。
绕弯:双手举过头顶,双手划出小八字,就像一朵漂亮的雪莲花。
2、现在小朋友小组练习,把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维吾尔族动作贯穿到歌曲中,看看哪个小组的动作最有创意。
3、小组上台表演
4、集体表演
【设计意图】:经过几个环节下来,学生们对歌曲的演唱已经比较熟悉了,如果再一味的唱下去,学生们的兴趣一定会大有所减。这时,鼓励学生们大胆地为歌曲创编动作,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就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而且低年级学生兴趣容易转移这一特点,让他们在“动”中理解音乐,从而表现音乐。
五、小结
我们的祖国是花园,小朋友们就是花园里的一朵朵小花,有了你们花园里的歌声更动听,有了你们花园里更热闹,有了你们,大花园更鲜艳,这节课小朋友们舞蹈亚克西
鼓声亚克西
歌声亚克西。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人民一定非常欢迎我们去做客,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