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在希望的田野上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09年初中国北方的8个省份遭遇了半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近400万人吃水困难。……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陕西、宁夏、甘肃十二省区出现30年一遇的罕见干旱,特旱区达50年一遇,1.43亿亩小麦受旱。针对旱情,中国首次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这是《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级别最高的应急响应机制。 风调雨顺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的美好愿望,为什么风雨对中国人来说如此重要?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农业手工业商业无农不稳,
无工不富,
无商不活。
民间俗语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始终。
汉景帝农业在我国古代有着怎样重要的地位? 左图反映了原始社会怎样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有什么局限? 不稳定、危险、极大的流动性神农氏塑像(肩披树叶,头生双角,手捧五谷。)一.中国古代主要耕作方式演变1.商周时期:看图细究:一.中国古代主要耕作方式演变1.商周时期:石器、刀耕火种曲柄锄大镰耧车2.春秋战国:开始“铁器牛耕”二牛一人A.刀耕火种一牛一人B. 铁犁牛耕二牛三人231二牛二人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演进——耕作技术曲辕犁示意图仔细观察曲辕犁有哪些特点:轻、省、深、稳 你能说说这些农耕工具的改进之处吗?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局限: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1.右图为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酒器牛尊,牛鼻穿有环,考古学家据此可推断出:
A、春秋时期贵族有酗酒之风,在牛鼻上装环便于拖曳沉重的青铜酒器
B、春秋时期牛已被牵引从事耕作C、青铜制造业背离礼制的传统,注重生活化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能艺术化地表现动物形象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此诗是对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当时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
A 、火耕 B、刀耕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 舜……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禹乃……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史记·夏本纪》二.著名的水利工程大禹治水(想像画) (山东嘉祥武氏祠的禹画像石)二.著名的水利工程1.李冰主持修都江堰 都江堰建于公元前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郑国渠修成)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 《史记》2.郑国渠井渠法(坎儿井)——特色水利工程
是新疆地区利用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上积雪融化的雪水经过山麓渗漏和砾石层的伏流或潜水而灌溉的一种独特形式。在地下水流相通的地带开凿成列的竖井,其下有横渠(暗渠),然后通过明渠(灌溉渠道)把水送到农田里。这样水行地下,可减少蒸发。是与我国横亘东西的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齐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3.井渠法1.“它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成为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这段文字介绍的是
A.四川都江堰 B.大运河
C.八达岭长城 D.河北赵州桥
2.余秋雨先生写过这样一段文字,“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请你判断一下,余先生笔下的“它”指的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大运河典例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禾苗待我灌醉” ——唐《调笑令》三.灌溉工具靠着老祖宗留下来的一座筒车,江西南康市龙岭镇下棚、邱边等几个村的上千亩农田就能四季免费灌溉。 中国古代水利灌溉工具的现代应用:典例:
水利工具是农业进步的基础,与图1相比,图2工具的进步之处在于进步之处在于:A.利用杠杆原理汲水方便省力
B.既能灌溉又能排涝
C.灌溉时节省了人力
D.能够利用鼓风冶铁(知识点错误)(相同点--偏离题目)(答非所问--偏离题目)四.中国古代农业特点材料一: 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的比较简表以上图表说明了什么问题?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是国民经济的支柱1、行业: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古代社会的牛耕现代社会的牛耕上图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传统农业的耕作技术没有实现革命性的发展2、生产方式:精耕细作黄梅戏《天仙配》你耕田来 我织布,
我挑水来 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 苦也甜。3、经营方式:以家庭为主,与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活的基本模式 四.中国古代农业特点1、行业: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生产方式:精耕细作3、经营方式:以家庭为主,与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活的基本模式 优缺自给自足,生活稳定生产积极。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分散性:一家一户生产,规模小封闭性:自给自足,少商品交流脆弱性:天灾人祸容易破坏生产落后性:难扩大生产、提高技术 后来阻碍了生产力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台湾高山族耕田图) 材料二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盈。机援声
札札,牛驴走纭。女汲涧中水,男
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
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
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1)材料一反映的中国传统耕作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2)材料一、二反映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点?
时间:春秋时期。 模式: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精耕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