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商业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程度的窗口,是观察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晴雨表。……因此反思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历程,对今天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十分重要借鉴的意义。从下列古籍中感悟先秦中国古代商业的状况春秋战国时出现了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一、古代商业的发展1. 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易经?系辞》2.殷人“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
——《尚书?酒诰》商人四处经商原始社会晚期,出现物物交换3.<<诗经>>:“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周朝:“工商食官”周朝商业发展,由官府垄断4.卫国大商人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战国策》“商人”的起源
商王朝覆灭后,商族人成了周朝的奴隶,武王把殷商遗民分给各诸侯国。商族原是贵族,养尊处优,身无长技,突然变为贱民,又被剥夺了土地和特权,无力赡养家眷,只好走南闯北劳碌奔波,以做买卖为主要职业。周族人重视农业,鄙视生意人,认为买卖只是借交易来获取别人的劳动成果,是士农工商中的最后一等。在周人心目中,做买卖的人都是商人,这就是中国称生意人为“商人”的缘由。“商业”、“商品”、“商旅”也都由此而来。 先秦时期——兴起 秦汉到隋唐——发展 宋元——繁盛明清——进一步发展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概况一、古代商业的发展1.春秋战国:一、古代商业的发展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端木赐,字子贡,名赐。春秋末期卫国人。是孔子门生“七十二贤”之一,也是“孔门十哲”之一。子贡虽出儒门,却懂经商之术,多年的经商活动使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为孔子与其门徒的周游列国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历史上多用“端木遗风”来表经商致富之人,即源于此。孔子称赞子贡为“瑚琏”(古代宗庙中盛生黍的祭器,常用来比喻有立朝执政才能的人),是对子贡能力的肯定。 材料1:我国古代的主要商品 由此可见,古代商业的发展与哪些生产部门的发展密切相关?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基础。材料2:
战国时期齐国的一名商人刀闲,听说秦国的丝绸价格很高,于是带着一批丝绸货物跋山涉水,千里迢迢,逃过军队的封锁线,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秦国,心想可以大赚一笔,但谁知秦国的尺寸比齐国的大,所以尽管是高价出卖,仍然没有赚到钱,只是拿到了本钱,本想在秦国继续做生意,但是秦国政府又严格限制商人的活动,对商人征收沉重的赋税,最后返回齐国时,已经是身无分文。思考:
(1)根据材料1和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些因素影响商业的发展 ?
影响因素:
政治:国家是否统一、政局是否稳定
经济:农业、手工业发展;货币及度量衡制度完备
政府的政策
交通(国内外)是否便利刀闲的经商经历1.春秋战国:一、古代商业的发展2.唐代:水陆商运发达。客舍、邸店、柜坊、车坊等辅助性经营产所生意兴隆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邸 店 是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机构,兼营旅店、货栈的场所,利润丰厚。东晋时已出现,唐朝时各大商业城市大量兴办。柜 坊 :从邸店中分离出来的专营货币借贷和存放的场所,这是银行的雏形,比地中海金融机构早六、七百年的时间。1.春秋战国:一、古代商业的发展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2.唐代:水陆商运发达。客舍、邸店、柜坊、车坊等辅助性经营产所生意兴隆①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到东南
亚、西亚以及东欧和北非。3.宋元中外交往的见证泉 州1.春秋战国:一、古代商业的发展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2.唐代:水陆商运发达。客舍、邸店、柜坊、车坊等辅助性经营产所生意兴隆①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到东南
亚、西亚以及东欧和北非。
②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重要来源之一
③ “交子”出现3.宋元4.明清:出现会馆,商帮,晋商与徽商势力最为强。山西商帮
徽州商帮
福建商帮
广东商帮
山东商帮
宁波商帮
龙游商帮
洞庭商帮
江西商帮
陕西商帮明清十大商帮商业道德商业竞争激烈-- 义中取利,信誉第一
-- 贾而好儒,财自道生
-- 自强不息,爱拼会赢
-- 敢想敢干,敢为人先
-- 重土乐安,诚实守信
-- 灵活善变,开拓创新
-- 海纳百川,宽以待人
-- 审时度势,稳中求胜
-- 广泛从业,小本经营
-- 追求厚利,既和且平中国第一家票号乔家大院坐落在山西祁县观镇乔家堡村,是清朝富商乔氏家族的宅院。乔氏家族的第一代创业人乔贵发,年轻时只身走西
口,在包头苦心经营,终于发展起一家最大商号,店铺、居宅达到1000多间。到第二代乔致庸,开始了金融业的活动,把商行、银号从包头开到北京、天津、太原等地。现存的乔家大院,是乔氏家族经数次扩建而成的。 从明代中叶到清朝乾隆末年,有一支商帮称雄中国商界300多年,那就是徽商。在辉煌的数百年间,徽商造就了一批享誉中华大地的的百年老字号,有的至今还熠熠生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尽管徽商有过极其辉煌的历史,但是今天的"徽商"面临着尴尬的境地:在目前各类财富排行榜中,少有安徽人的身影。 “红顶商人”胡雪岩二.市场与城市城市的由来
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后来“城”、“市”结合,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二.市场与城市秦朝规定商品必须明码标价;
汉朝在城里设“市”,集中管理商业活动。1.战国:出现商业集中趋势2.秦汉:看图析史图一:在城市特定的位置设市二.市场与城市1.战国:出现商业集中趋势3.南北朝:形成民间集市——草市秦朝规定商品必须明码标价;
汉朝在城里设“市”,集中管理商业活动。2.秦汉:读图导史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北朝 《木兰辞》问题①从上述诗句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南北朝时期,市已经普遍存在,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②木兰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把东西配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各种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所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二.市场与城市1.战国:出现商业集中趋势3.南北朝:形成民间集市——草市秦朝规定商品必须明码标价;
汉朝在城里设“市”,集中管理商业活动。2.秦汉:4.唐:“草市”成为地方商业中心,后期 “夜市”繁荣。
长安、洛阳商业繁荣西市东市 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 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卷20问:
唐朝对市的设置有什么限制? 想一想:与唐朝相比,北宋时期市出现了什么新变化?
坊和市界限被打破突破了市在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突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政府放松对商业的限制;商业和城市得到进一步发展。 原因?二.市场与城市1.战国:出现商业集中趋势3.南北朝:形成民间集市——草市秦朝规定商品必须明码标价;
汉朝在城里设“市”,集中管理商业活动。2.秦汉:4.唐:“草市”成为地方商业中心,后期 “夜市”繁荣。
长安、洛阳商业繁荣5.宋:商业活动突破时空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直接监管,草市已具备较完备饮食服务设施。著名城市北宋汴京这是北宋张择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图卷。清明上河图卷描写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城郊清明时节的繁华景象。农民赶着驮碳的毛驴进城车水马龙的码头区桥上的
商业区 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北都亭驿相对,梁家珠子铺, “市”没有固定的时间、地点限制,分散于宅屋之间余皆卖时行纸画、花果铺,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过桥即投西大街,此一店最是酒店上户,银瓶酒七十二文一角:羊羔酒八十一文一角。街北薛家分茶,羊饭,熟羊肉铺。向西,御廊西即鹿家包子,余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药铺。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这段材料说明北宋时期商业发展水平如何?有何表现?空前繁荣商品种类众多;店铺林立“市”没有固定的时间、地点限制,分散于宅屋之间;二.市场与城市1.战国:出现商业集中趋势3.南北朝:形成民间集市——草市秦朝规定商品必须明码标价;
汉朝在城里设“市”,集中管理商业活动。2.秦汉:4.唐:“草市”成为地方商业中心,后期 “夜市”繁荣。
长安、洛阳商业繁荣5.宋:商业活动突破时空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直接监管,草市已具备较完备饮食服务设施。著名城市北宋汴京6.明清:商业区繁华。盛泽镇三.中国古代商业特点1.商业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2.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3. 柜坊和纸币很早就出现了4.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5.官营和专卖长期存在6.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低下1.下列对汉代都城长安 “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是长安的集中贸易地 ②官府对市的场所和时间有严格规定 ③已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 ④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C2.陆游《杂赋》诗句“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说明宋代的草市( )
A.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B.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C.政府加强了对草市的行政管理
D.草市发展为乡村集市B3.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
A.农业生产蒌缩,农业水平低下
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
C.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
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C4.明朝“嘉庆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这反映了明中后期( )
A.富起来的地主多了
B.后起的富有地主超过了原来的地主
C.商品经济发展,经商致富者增多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冲击自然经济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