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娃娃之梦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洋娃娃之梦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10-21 13:1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洋娃娃之梦
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洋娃娃之梦》是人教版教科书一年级上册中的一节欣赏课。作品是一首儿童钢琴独奏曲。通过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区、音型的变化,刻画不同的意境,描绘了洋娃娃富于童趣和幻想色彩的生活。作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行板《摇篮曲》、中速《洋娃娃的梦》、小快板《洋娃娃的舞蹈》。
2教学目标
1.在音乐欣赏中,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唤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2.在模唱、节奏、声势、肢体动作表现、舞蹈等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感受并表现三段音乐在节拍、情绪、旋律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初步体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理解音乐所表现的梦幻意境。
3.能根据三段音乐的特点展开想象,尝试创编小故事,并为乐曲起名字。
3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欣赏课中可以通过学生灵巧的形体、积极地参与态度,采用丰富多样的音乐活动,在形象化的音乐实践中,发展学生音乐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的兴趣。
4重点难点
重点: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并表现三段音乐在要素等方面的不同特点。
难点:能根据音乐特点展开想象。
5教具
多媒体课件
6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段音乐,先来听听第一段,它带给你什么感受,同时,请你试着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把它表现出来,可以吗?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明确本课学习内容,唤起学生学习的愿望与兴趣。)
活动2【活动】二、分段欣赏、感受体验
一)第一段音乐欣赏
1、听第一段音乐,用肢体动作表现。
师:音乐给你什么感受?对,大家的感觉都对。听出来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吗?有没有同学感受到它是几拍子的?那好,让我们再来听一遍,请你听到音乐的强拍时用拍手来表示,明白了吗?
2、听第一段音乐,感受并表现节拍特点。
师:它是几拍子的呢?对,是三拍子的。现在,有位朋友也想加入到这优美的三拍子音乐中,你们欢迎吗?你听,它是谁?(响板)谁能用“嗒”模仿出它的声音?(嗒嗒嗒)。现在就让我们模仿响板的声音!接下来请同学们就用这样的声音和节奏随着老师的琴一起来为这段音乐伴奏。
3、随琴声势练习。
师:因为有大家的伴奏音乐变得更美了!
4、教师出示旋律曲谱。
师:下面,老师画两条线,你们看一样吗?接下来,请大家边听音乐边试一试画着两条线,看一看,哪一条线和刚才这段音乐给你的感觉相似呢?
5、学生听音乐画线,对比感受。
师:发现了吗?哪一条合适呢?
生:第一条,平稳的感觉。
师:非常好!这段音乐的旋律起伏很小,给我们一种平稳的感觉,起伏也不是很大,最后更加的平稳了,所以给我们一种优美、平稳的感觉。
6、学生想象音乐表现的情景。
师:那你来想象一下,这样的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呢?
7、听第一段音乐,用动作表现。
师:接下来,我们听第二段音乐,你听它和第一段音乐给你的感觉一样吗?
(二)第二段音乐欣赏
1、听第二段音乐,对比感受。
师: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呢?恩,音乐确实给了我们轻快的感觉。
2、听第二段音乐,肢体表现
师:你听,我身体的那个部分发出了声音呢?(捻指)(弹舌)对,你也想试一试吗?那好。下面,就让我们用这两种方式为音乐伴奏吧!
3、听第二段音乐,用声势伴奏。
师:太好了!你看,这段音乐的旋律还想第一段那样平稳吗?(出示曲谱、教师唱)出现了大跳音程,有了明显的起伏感。下面,请同学们用你的手随着旋律的起伏划一划旋律线,同时用da来唱一唱。
4、听第二段音乐,划旋律线,模唱旋律。
5、引导学生想象。
师:怎么样,感受到音乐的起伏了吗?那这样有起伏感的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呢?恩,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老师也很喜欢这段音乐,我也想到了一个情景,你们想知道吗?在音乐中我仿佛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大森林中,看到一只美丽的小鸟正在树林中自由地飞翔着,一会儿向上,一会儿向下,非常的快乐!你们想变成这只快乐的小鸟吗?那好,全体起立,让我们随车随着音乐的一起唱歌、一起飞翔吧!
5、教师带领学生模仿小鸟飞翔的动作进行表演,感受并表现旋律的起伏感。
师:大家表现得真好!请坐!
(三)第三段音乐欣赏
师:你听,第三段音乐,请你用肢体动作表现出它给你的感觉!
1、听第三段音乐,用肢体动作表现。
师: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觉?活泼中还有什么呢?对,是跳跃的感觉。说到跳跃,你们会跳绳吗 谁来做一下?脚下在轻盈、轻快一些会更好!全体起立,我们一起试一试!
2、听第三段音乐主题部分,模仿跳绳动作表现。(动作:跳绳、进、退跑跳步、转圆圈跑跳步)
师:很好!请坐!我们看一下旋律,音乐中什么记号的加入给了我们这种感觉呢?对,是顿音记号,让音乐变得比前两段更活泼、更快乐。
师:这段充满跳跃感的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呢?
4、学生想象音乐情景。
师:大家想的都很好!
(设计意图:音乐是聆听的艺术。本环节从听入手,在三段音乐的听赏中,引导学生体验感受音乐要素方面的不同特点,并启发学生根据音乐语言所描绘的特点,鼓励学生在听中动、在动中听、在听中大胆地想象。通过模仿、声势、肢体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音乐想像力的空间,在丰富其情感体验的同时,发展学生音乐理解能力,展现其个性和创造才能。)
活动3【讲授】三、揭示主题、深入感悟。
师:其实,刚刚我们听到的这三段音乐出自一首乐曲,你们相信吗?那好,我们完整地听一遍这首乐曲,当你听到每段音乐的时候,请你举手告诉老师,同时,你来想一想,音乐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小故事呢?试着为它起一个名字,听清楚了吗?
1、引导学生讲故事,为乐曲起名字。
师:大家的想法都很好!这首乐曲是由挪威的作曲家奥斯汀创作的一首钢琴独奏曲,他给这首乐曲起的名字叫《洋娃娃之梦》,作曲家还给每一段音乐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你们想知道吗?
2、了解每段音乐。
师:第一段音乐叫《摇篮曲》,怎么样,你觉得音乐和这个名字吻合吗?为什么?对,当妈妈摇着摇篮中的洋娃娃入睡的时候,是很轻柔的,动作很平稳,音乐确实给了我们这种感觉。我们一起来模仿妈妈的动作吧!
师:第二段音乐叫《洋娃娃的梦》,你觉得她的梦是什么样的?都梦到了什么?对,在音乐中我们感受到她做的一定是一个快乐的梦。
师:第三段音乐叫《洋娃娃的舞蹈》,猜猜,她在和谁一起跳舞呢?恩,大家想的太好了!现在就让我们加入到洋娃娃的舞蹈中吧!
3、随第三段音乐表现洋娃娃的舞蹈。
4、欣赏全曲,不同形式表现。
师:最后就让我们一起来享受一下童年的快乐,来扮演这首乐曲中的洋娃娃,我们模仿妈妈要摇篮的动作表现《摇篮曲》、用捻指和弹舌的方式表现《洋娃娃的梦》,最后和洋娃娃一起来跳舞,好吗?
(设计意图:音乐是想象的艺术。学生通过完整地聆听活动,对乐曲有了整体的理解。可以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尊重他们对音乐的不同体验和独立思考,鼓励其创编小故事并为乐曲起名字。在进一步对作曲家创作想法的了解中,帮助学生树立学习音乐的自信心,产生快乐学习音乐的情感。)
活动4【讲授】四、小结下课。
师:同学们,老师祝愿大家都能像洋娃娃一样,享受美好的童年生活,每一个快乐的梦都能够实现!
(设计意图:教师带领学生们随着音乐律动出教室,意犹未尽,让音乐学习的快乐之感融入学生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