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鱼和双响筒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有节奏地朗读歌谣,随音乐按节奏走步,分组进行做游戏,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学习音乐。新|课|标|第|一|网
2.通过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或演奏歌曲的前奏,进一步熟悉打击乐器的奏法,启发学生对打击乐器音色的兴趣。
3.模拟不同动画人物的表情、动作进行表演,发展学生音乐表现力。
4.根据故事情节创编声音,发展学生音乐想象力以及对声音的感受力。
2学情分析
一年级小朋友对打击乐器很感兴趣。
3重点难点
在借助动画片的画面和情节引导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的同时,又不囿于画面和故事情节的局限,启发学生展开多方面、多角度的想象,把对音乐的兴趣集中在情感体验上来。
4教学过程
(一)导入:听赏《一个师傅仨徒弟》
1.先完整地听赏一遍歌曲《一个师傅仨徒弟》。
2.教师简单介绍歌词内容。启发学生集中注意力聆听,乐曲在什么地方有较大变化?例如,注意听情绪有无变化,音区的高与低。歌曲前8个小节情绪较平和,第9小节开始情绪稍微激动一些。
(二)模仿:模仿白龙马的蹄声。
启发学生发现《西游记》里的另一个角色:白龙马,发挥想象,模仿马蹄声。
(三)学乐器:木鱼和双响筒
1.学习演奏木鱼和双响筒,说说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2.根据图示,用木鱼和双响筒为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
(四)念歌谣
1.教师请学生看教材插图,或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的片断,请学生说出动画片的片名。
2.请学生指出插图或动画片中的人物名称,教师板书或粘贴人物头像。
3.请学生仔细观看插图或动画片,说出各个人物的外形特征,教师逐一总结。如学生说唐僧骑马、穿袈裟等,教师可总结并念童谣:
× × × × × × ×
唐 僧 骑 马 咚 得 咚
学生说孙悟空手拿金箍棒、抓耳挠腮、机灵活泼等,教师可总结并念童谣:
× × × × × ×
孙 悟 空 跑 得 快
学生说猪八戒肩扛钉耙、长嘴大耳、动作迟钝等,教师总结并可念童谣:
× × × × × ×
猪 八 戒 鼻 子 长
4.教师先拍手× × × ×,然后边拍手边按教材所给节奏念童谣。
5.教师边教童谣,边指着人物头像,提示学生。学生可两人一组,边念歌谣边对拍手掌,如下例:
节奏:× × × ×
歌谣:唐 僧 骑 马
拍手:合 右 合 左
6.教师与学生边拍手边接念童谣,如下例:
教师:× × × × 学生:× × ×
唐 僧 骑 马 咚 得 咚,
3.念歌谣,请少数学生表演动作。
请几位学生分别扮演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妖怪、白龙马,一边念歌谣,一边表演动作。
4.试着选用其他打击乐器为童谣伴奏,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的效果。
(五)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活动。
2.学生能否有节奏地朗读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
3.学生能否对《一个师傅仨徒弟》两段情绪的差别作出反应。
(六)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动画片的主题曲;学习了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一起学会了念童谣,你们的收获一定不少吧!课下,你们可以互相的交流交流,让自己了解更多的欣赏知识,器乐演奏知识。让音乐陪伴我们健康成长,同学们,我们下节音乐课再见吧!
课件10张PPT。人教版一年级音乐第五单元 动画城
(欣赏、器乐综合课)《老虎磨牙》片段木鱼双响筒自制乐器我最棒! 唐僧骑马咚得咚
唐僧骑马咚得咚 后面跟着个孙悟空
孙悟空跑得块 后面跟着猪八戒
猪八戒鼻子长 后面跟着沙和尚
沙和尚,挑着箩 后面跟着个老妖婆
老妖婆真正坏 骗过唐僧和八戒
唐僧八戒真糊涂 是人是妖分不出
分不出,上了当 多亏孙悟空眼睛亮
眼睛亮, 冒金光 高高举起了金箍棒
金箍棒,有力量 妖魔鬼怪一扫光 一扫光作 业:
1.自己试着做简易的打击乐器。
2.背念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并用上自己做的简易打击乐器进行伴奏。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