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骑马咚得咚 课件+教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唐僧骑马咚得咚 课件+教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10-21 20:37:17

文档简介

唐僧骑马咚得咚 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
1.学会并能背诵歌谣《唐僧骑马咚得咚》。
2.能利用歌谣进行简单的“卡农”练习,培养学生声部合作的能力。
2教学目标
1.学会并能背诵歌谣《唐僧骑马咚得咚》。
2.能利用歌谣进行简单的“卡农”练习,培养学生声部合作的能力。
3重点难点
1.学习歌谣。
2.卡农的方式读歌谣。
4复习旧知
1.在图中找出“八分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
2.分别说出图中乐器的名称。
5学习新课
教材分析:
《唐僧骑马咚得咚》是一首流传甚广的童谣,本套教材中选用的是樊家信的作品。童谣朗朗上口,便于记忆。由于各地区流传的略有不同,可以让学生把本地的歌谣与教材中的歌谣对比着读。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卡农练习,也可以让学生边表演边演边读歌谣。
6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唐僧骑马咚得咚
教师出示《西游记》图片,学生说出图片中的人物是出自哪部动画片。
教师:今天老师要教大家聆听一首关于《西游记》的儿歌。
活动2【讲授】唐僧骑马咚得咚
二、学习歌谣
(一)学生观看《西游记》图片,说出各个角色的特点。
学生回答:
1.唐僧牵着白龙马,旁边跟着他的三个徒弟。
2.孙悟空拿着金箍棒。
3.猪八戒的鼻子特别的长。
4.沙和尚在后面挑着行李。
教师:这首歌谣说的就是这副图片中几个人物的特点,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读一遍这首歌谣。
(二)教师出示《唐僧骑马咚得咚》歌谣歌词,带领学生分句学习歌谣。学生拍节拍分句随教师读。
(三)教师评价后带领学生完整读歌谣。
活动3【活动】唐僧骑马咚得咚
三、分角色表演
教师:歌谣里说出了他们几个人物的特点。这里有代表他们几个人物的道具,同学们可以来扮演这些角色。教师出示头饰和道具,学生找头饰和相对应的道具来表演。
道具准备:马鞭、钉耙、扁担、“金箍棒”(木棒代替)、各个角色头饰。教师读前半句,后半句由表演这个人物的学生来读。师生交替读歌谣。教师用响板来控制速度。
最后一句大家一起读,扮演孙悟空的学生和其他学生一起把“妖怪”打败。教师评价并总结。
活动4【练习】唐僧骑马咚得咚
四、卡农练习
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先开始读,当读到“后面跟着个孙悟空”时第二组从头开始读,第一组最后一句“妖魔鬼怪一扫光”读两遍,使两组同时结束。教师要求:
1.学生先把歌谣读熟练再进行卡农练习。
2.两组一起读时教师要用乐器控制好学生的速度,并分别给两组指挥提示。
活动5【作业】唐僧骑马咚得咚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这首歌谣,回家后请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课件15张PPT。动画城《唐僧骑马咚得咚》一年级音乐课件教学目标
1.?学会并能背诵歌谣《唐僧骑马咚得咚》。?
2.?能利用歌谣进行简单的“卡农”练习,培养学生声部合作的能力。?复 习
八分音符
二分音符
四分音符
找一找三角铁双响筒铃鼓 碰铃响板认一认学习新课看一看学习新课唐僧骑马咚得咚,
后面跟着个孙悟空。
孙悟空跑得快,
后面跟着个猪八戒。
猪八戒鼻子长,
后面跟着个沙和尚。
沙和尚挑着担,
后面跟着个老妖怪。
老妖怪真正坏,
骗过唐僧和八戒。
唐僧八戒真糊涂,
是人是妖分不清。
多亏孙悟空眼睛亮,
眼睛亮,冒金光,
高高举起了金箍棒,
妖魔鬼怪一扫光!
说一说学习新课——欣赏欣赏《一个师傅仨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