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讲学稿第一单元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讲学稿第一单元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3-04 17:2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班级: 姓名: 学号:
【课前预热】
1、学习要求:转变旧观念,高中历史闭卷必须考,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功在平时不可临时抱佛脚。养成好习惯,认真听讲同步笔记及时作业,勤背频看多问,积累知识提高能力汲取智慧成绩一定好。
2、知识积累:先秦指秦朝以前(公元前221年前),是指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战国时期的历史阶段,主要包括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时期。教材认为中国古代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夏、商、西周时期为奴隶社会时期,春秋战国(东周)时期为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秦朝建立至鸦片战争为封建社会时期。

【知识梳理】
一、先秦时期的王朝变迁
1、我国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启确立王位传承的制度是“家天下”,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
2、夏朝最终被商朝所取代。夏商初建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官制度。国家大事占卜决定,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3、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两个阶段即春秋时期和 战国时期。
5、归纳:先秦王朝变迁: → → → ( 、 )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统治。
2、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以同姓王族为主体。
3、分封的内容: 土地 和 人民。
4、诸侯义务: 服从天子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等。
5、诸侯权利:世袭统治权,有相当大的 独立性 ,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实行再分封。
6、特点:层层分封,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
7、评价:(1)作用:A、加强 对地方的统治;B、西周统治延续数百年。(2)局限:诸侯有较大的独立性,容易产生割据;西周后期,诸侯强大,王权衰落,分封制破坏。
8、春秋时期,分封逐步瓦解。
阅读材料: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馀各以次受封。
材料二:(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思考:据材料一归纳西周分封的对象(3分),据材料二概括西周分封对象的特点(1分)。
(二)宗法制
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 贵族间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和特点:用 父系血缘 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制度,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秩序。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即 嫡长子继承制(最大特点);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小宗之间具有相对性,嫡长子与其他众子有双重关系:血缘上是兄弟关系,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3、评价:
(1)性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
(2)当时作用: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后世影响:① 积极:珍亲重孝,尊祖敬宗,增强家庭、民族凝聚力等。
②消极:人情社会,任人唯亲,尊卑等级,重男轻女等。
阅读材料:
材料一:周天子有4个儿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老三是大夫人所生的女儿;小儿子(大夫人之子)。
思考:几个子女都想争王位,请问王位该传给谁,为什么?(2分)
材料二:《吕氏春秋?》言:“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
思考:据材料二分析宗法制实行的目的和影响。(2分)
三、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神权与王权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等级制度森严。
【疑难突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上图体现了西周的哪些制度?它们的关系是什么?(4分)
材料二: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这种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2分)
材料三:1972年,湖北发现了一座东周诸侯墓,出土了一套九鼎八簋青铜器文物,成为研究当时历史的重要史料,该文物是研究当时历史的一个佐证,说明当时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2分)
【课堂训练】
( )1.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
( )2. 《荀子·儒效篇》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西周分封制度具有浓厚的
A.宗族色彩 B.神权色彩 C.宗教色彩 D.神秘色彩
( )3. 老子,姓李名耳。近年来,很多李姓人氏纷纷前往河南省鹿邑县老子故里寻根问祖。这一现象受下列中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的影响
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 )4.海峡西岸地区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特色鲜明,下图为闽南地区王氏宗祠“世飨堂”的两块牌匾。它们①体现聚族而居的宗法观念②具有激励族人的教化功能③强调尊宗敬祖的文化认同④反映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下列对西周王朝周王和诸侯关系的评述,正确的是①根据分封制,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②根据宗法制,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6、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追捧。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王位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度
( )7、“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 )8、学习英语时,老师会介绍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观念淡漠 D.专制王权强大
( )9、公元前782 年,周幽王即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
A.周幽王荒淫无道,诸侯联合起兵反叛
B.分封制下,小宗有随时朝贡大宗的义务
C.分封制下,各诸侯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D.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大国争霸频繁
( )10、能够正确表达西周宗法制内涵和特点的材料,不包括
A.“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B.“立子以贵不以长”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兄终弟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