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版》教学案
一、 学习目标
1、查读课文:了解活版印刷及本文作者的有关知识;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细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通过与雕版印刷的优劣比较,归纳活版“活”的特点。
3、细读课文:翻译课文,把握说明顺序;进一步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二、学习新课
(一)查阅字典,积累字词
明确:以松脂、腊和纸灰huò 持就火炀之yáng 更互用之gēng
字平如砥dǐ
木格贮之zhù
燔土fán
用讫qì
群从cóng
则以纸帖之
tiě
兼与药相粘
zhān
每一字皆有数印
shù
(二)梳理思路,把握内容
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句读。
二读课文:翻译全文,注重字义。
三读课文:把握内容,富有情感。
(1)通假字。
板印书籍 通“版”,用雕版 (名作状)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通“以”
文理有疏密 通“纹”
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 通“只”
(2)古今异义。
纸灰之类冒之 古:蒙、盖
今:向外透或往上升
药稍熔 古:指上文所说松脂、蜡等物 今:药物、药材
有布衣毕升 古:平民,这里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今:布做的衣服
(3)一词多义。
印:每一字为一印 字模 其印自落 字模 欲印
印刷 其印为予群众从所得
字模
五代时印五经 印刷
为: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是
又为活板 发明
每字为一印 刻
满铁范为一板 成为
未为简易 算是 唐人尚未盛为之 做
则极为神速 算是 每韵为一帖 做
不以木为之者 刻
其印为予群众从所得
被
就:持就火炀之 靠近,接近 瞬息可就
完成
以:不以木为之 用,拿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用来
帖:以纸帖之 用标签标出 每韵为一帖
标签
火:火烧令坚 用火 再火令药熔
用火烧
若:不若燔土 像 若止印二三本 如果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说明内容
雕版印刷的发展
活版印刷的发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
活版的下落
教师小结:本文是一篇典型的程序说明文。课文主体部分是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来说明的。文章紧扣活板“活”的特征,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来说明的。先说刻制字模,接着说排版、制板,再说印刷,最后说拆板以及活字的贮藏。这样逐一写来,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详略得当,所说明的事物的本质特征鲜明突出。
(三)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1、本文的主要说明对象是活板,它的特征是“活”,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活板的制作程序“活”的?
①制版方法“活”:
字“活”—(每字为一印)
成型“活”—(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
字印数目“活”—(每字皆有数印,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制生僻字“活”—(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排板“活”—(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②印刷“活”: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布字,二板更互用之。
③拆板“活”:
木制字不可取,用胶泥刻的字,“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取出简易,又可以重复再用—“活”。
2、细读全文,试举例说明本文语言的特点?
(1)简洁:“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寥寥数语,就非常清楚地介绍了活字的材料、形状和加工方法。
(2)准确:对胶泥字印火烧加热,使之坚硬成型,用“烧”;为了使铁板上的药物软化凝结,将铁板置于火上或火旁烘烤,用“炀”;为了便于拆板,用猛火高温使药物融化,用“熔”。
(四)归纳小结,理解记忆
全文只用三百多字,便将我国板印书籍的历史,活字板的创造、发明、用法、功效以及胶泥活字的优点解说得清楚明白。语言简洁、准确。程序层次分明,
条理清晰,特征鲜明。
三、 当堂检测
四、布置作业
完成《伴你学》中《活版》的部分
五、 资料链接 沈括和《梦溪笔谈》
沈括,北宋钱塘(今杭州)人,是一位以博学著称的科学家。《梦溪笔谈》是他晚年以笔记文学体裁写下的著作,内容涉及数学、天文、地理、冶金、水利及医药等广阔的领域,是中国科技史上十分重要的著作。英国科学史作家李约瑟称沈括是中国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赞许《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