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
?初一年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在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因此,在学习巴西时,要多用一些激趣的方法,要多举例,多要以实图展示,增强学生印象。
效果分析
巴西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就是巴西的自然环境和巴西的工业布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多一些思维空间,沿学生思路,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地理联系。例如:在讲到巴西的气候特征时,引导学生关注热带雨林的现状,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思。
从上完课的效果来看,本节课有成功之处课堂引入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将这种热情延续了下去,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启发式讨论关于热带雨林的危机和城市化问题。
也有不足之处,现总结如下:
本节课知识容量过大,学生接受效果不是太理想,主要是巴西热带雨林的环境作用和城市人口分布很难理解。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不到位,例如:巴西铁矿的地位、对自然环境的总结。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不熟悉,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所设计的练习内容完成得有些匆忙。
今后需要注意的地方:
1.还是不敢大胆放手,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讨不深入,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地理问题可让学生去探究、讨论。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各环节的活动要做具体的要求和指导。平时要加强习惯、学习方法的训练和指导。
3.语言组织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适量的巩固练习.在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开展活动过程,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一定要把这些优点继续发扬光大,对于这节课尚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我将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不断探索,继续挖掘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让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散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着重两点:一是本课用图较多,采用大量的直观教材,如各种地图、景观图,尤其是各类地图和课本插图的使用,使理性的知识感性化。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巴西热带雨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人地和谐、保护环境,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二是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进一步让学生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地理的读图能力和通过图文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资料的提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大了课堂容量。不足之处:一是教师自己本身有些小动作,板书不优美。二是给学生留自学的时间太少,教师讲得有些多。学生参与度不是很高,学生始终被老师带着走,思维无法放开,如果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更能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巴西
【 课 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巴西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简要分析巴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举例巴西在热带雨林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目标】1、利用巴西地形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及主要城市。(重点)
2、结合巴西的地形图、气候类型图,简要了解巴西的工农业发展状况,以及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重点)
3、根据文字和地图资料说出巴西人口、城市分布特点和种族构成特点。
4、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举例巴西在热带雨林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重点)
【教学模式】 “自学、互动、反馈”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注重引导自主学习、读图分析,情境教学。
【学法指导】 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学、读图、讨论等方式进行合作探究与交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埃菲尔铁塔、伦敦塔桥、足球王国、热情的桑巴舞
【师】:这些景观图来自那个国家?
我们今天就学习有关巴西的知识
(板书课题)
观看图片说出,说出相关的国家。
通过展示这些精彩的图片,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知道景观照片可以鲜明地反映一个国家特色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师】:当我们学习一个国家或地区时,我们一般从哪些方面来分析?
【师】:我们一般从哪些方面来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
探究一 种族构成复杂
课件展示:基本概况
(一)位置
(二)地形
(三)气候
(四)河流
【教师点拨】:从南北半球来看,
【归纳小结】:巴西绝大部分位于南半球,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巴西主要位于南半球。那么从东西半球来看呢?是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咱们先分析一下咱们学过的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那么大家看巴西所处经度是多少度之间(西经40-西经70),对,那么我们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课件展示:二、种族的构成
探究一:下列文化现象融入了哪些地域文化
【生】:一般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以及人文等方面来分析,首先是地理位置的学习。
【生】: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等
(自主学习)
阅读结合地图,完成下列要求。
1、从南北半球看,巴西位于 。
2、巴西绝大部半球;从东西半球看,巴西位于 。
2、巴西绝大部分国土位于 (纬线)和(纬线),大部分属于 纬度,位于五带中的 带,是世界占有 面积最大的国家。东临 洋,是南美洲 最大的国家。
生分小组读图分析、讨论、总结、归纳出本组的最佳答案,由代表讲解:
学生观资料、图,自主学习。
生交流、互动、欣赏、归纳结论、分析原因,其他学 生倾听、感悟、理解。
利用教材及地图提供的信息,学生发现、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培养综合能力。
通过分析巴西的地形,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为后面学习农业奠定了基础。
通过图片更直观、更形象认识巴西人种构成,种族构成复杂对巴西的社会时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
通过阅读让学生认识 反映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融合、发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说明巴西是世界民族大熔炉。
衔接
与过渡
巴西是发展中国家。近些年来,巴西发展速度引人瞩目,是世界上的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来看看巴西的工农业。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经济的发展
(一)农牧业
【归纳小结】:巴西地域辽阔,耕地多,水资源丰富,确立了“以农立国”的战略,农牧业发展迅速,成为世界著名的农牧业大国。
多媒体巴西矿产与工业城市分布
(二)工矿业
三)人口与城市
(自主学习)
阅读结合地图课本,完成下列要求。
巴西农业与自然的关系?
巴西丰富的 矿产资源,在此基础发展了 、 等工业。巴西积极推进工业化,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 、 、 、飞机的重要生产国。
★巴西工业主要分布地区 。
★找出主要城市:巴西利亚、圣保罗、里约热内卢
生读图分析、讨论、总结、归纳出本组的最佳答案,由代表看图讲解:
学生1:这国家主要位于南半球,都处于中低纬度、以热带气候为主。
学生2:这个国家都是世界著名的农牧业大国。
学生3:人口都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读图获取信息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
巴西独立后工业迅速发展,通过图中信息及文字介绍,让学生了解到巴西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
通过读图,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图片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对比的能力。
通过分析巴西城市、人口和工业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构建地理知识之间内在联系,形成有意义学习。
注重知识间联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衔接
与过渡
亚马孙河是拉丁美洲的骄傲,她孕育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接下来我们就去雨林看一看。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热带雨林的保护
【归纳小结】热带雨林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同时对全球气候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讲述】:20世纪60年代,巴西开始对热带雨林进行大规模采伐。现在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的破坏。
【归纳小结】:由于人们过度采伐和开发使得热带雨林的面积在不断的减少,水土流失现象在不断加剧,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见图)
【过渡衔接】:我们应该怎么来拯救地球之肺?人们对热带雨林的过度开发使得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已成为巴西政府乃至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
探究二:面对砍伐热带雨林的现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你赞同谁的说法?你认为如何开发和保护?
(探究学习)
利用课下收集的资料讨论、交流亚马孙热带雨林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还有哪些重要作用?
(探究活动)
近几十年来,巴西热带雨林的开发规模越来越大,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令全世界关注。关于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你的观点是怎样的?
角色扮演 讨论交流
学生利用相关资料、图,自主学习。
生交流、互动、归纳结论、分析原因,余生倾听、感悟、理解。
通过景观图了解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效益。
学生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讨论分析归纳出雨林的作用。
通过图片再现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破坏情景,变抽象的知识为形象具体,刺激学生的感官,给学生强烈的震撼,激发起他们的环保意识。在交流和体验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角色扮演 讨论交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巴西热带雨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人地和谐、保护环境,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构建
与梳理
下面我们一起来梳理本课所学知识。
师生共同边回顾边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
三个世界第一:
世界最大的平原:
世界最大的高原:
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三个南美洲第一:
三个特大城市:
三个一:
一个水电站:
一个别称:
一个世界焦点:
通过思维导图,在方法和知识两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与归纳,既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梳理,形成知识体系。
评测练习
1.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是( ),它主要位于五带中的( )带。
2.巴西东临(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3.巴西主要的地形是( )和( )。
4.巴西人口中,原住居民是( ),当今占比例最大的是( ),其次是是( )。
5.巴西工农业区主要分布在( )地区。
6. 读右图“巴西人口分布图”回答问题。
(1)据图描述巴西人口分布的特点。
(2)巴西北部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7.写出右图中代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
D: ________(纬线)
E: ________(纬线)
F:___________洋
图中的B所处的地形是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的A所处的地形是__________________
课件28张PPT。埃菲尔铁塔伦敦塔桥热情奔放的桑巴舞足球王国第五节 巴 西第八章 不同类型的国家巴西 巴西位于南美洲东南部,总面积852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五位,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东临大西洋,海岸线约7500千米。其国土大多分布在赤道以南、南回归线以北。知识讲座一、基本概况 穿过巴西北部;
线穿过巴西南部;
巴西大部分属于
带;
主要位于 半球(南、北)
和 (东、西)半球。热南回归南赤道(一)位置西读巴西地理位置图并回答:(二)地形AA 亚马孙平原B 巴西高原B1.图中A是什么地形区?2.图中B是什么地形?读巴西地形图并回答:(三)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
亚马孙平原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巴西高原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南部地区为亚热带湿润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读图认识巴西的气候类型及特征:(四)河流—亚马孙河 亚马孙河全长6437千米是世界第二长河,是世界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源地:安第斯山流向:自西向东注入:大西洋 巴西国土面积 平方千米,居世界第 位,人口 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种族构成十分复杂, 是当地的原住居民。二、种族构成1.阅读课本P82第一段文字并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852万1.91印第安人52.读巴西人种构成比例图,探究巴西人种构成特点:种族复杂 ,相互融合,混血种人比例不断增加。混血种人探究一:下列文化现象融合了哪些地域文化?欧
洲 狂欢节是欧洲基督教的节日,后传到巴西。每年2月下旬,巴西各地都要举行盛大的狂欢活动,人们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巴西人喜欢跳桑巴舞。葡萄牙的民歌、游戏,非洲的鼓乐、舞蹈,在桑巴舞中得到完美的结合。巴西各大城市都有不少桑巴舞学校,民间还有桑巴舞协会。葡萄牙非 洲英
国 在巴西,足球是人们最喜欢的一项运动。英国是现代足球的发源地,而现在巴西的足球运动水平堪称世界一流。不论在巴西的街头还是海滩,到处都可以看到各种肤色的青年和孩子在踢足球。总结:说明了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融合与发展,形成了多元的巴西文化。 三、经济发展知识讲座 巴西经济实力位居南美洲首位,在世界经济中居前十位之列。其中服务业、工业、农牧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1967-1974,巴西国民生产总值连续8年平均以10.1%的速度递增,创造了“巴西奇迹”。 1.经济作物 、 、 等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咖啡甘蔗 2.粮食作物 、 、 的产量居世界前列。大豆玉米水稻柑橘(一)农牧业读课本P83-84结合图8-5-4回答下列问题: 3.巴西的畜牧业发展也较为迅速, 的饲养量和 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的存栏量居世界第三位。牛牛肉猪 观察下图,找出赤道、南回归线,说出巴西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有利气候条件。 有利条件:
位于热带,气候湿热,适于热带作物的生长。
1.巴西储量、开采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的矿产资源是什么?2. 巴西是如何解决能源不足问题的?3.巴西重要的工业部门是什么?多分布在哪些地区和城市?为什么? 观察下图,阅读课本P84,解决下列问题:(二)工矿业铁矿石。 与巴拉圭合作,建成目前世界第二的伊泰普水电站。重要工业部门: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工业中心:分布在东南沿海。主要城市:圣保罗、里约热内卢。
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人口集中,海上交通便利。 (三)人口与城市 1.巴西是一个人种复杂的国家;
2.人口分布不平衡——90%以上的人口
居住在东部的沿海地带;
3.巴西城市人口比重大。
4.主要城市
①巴西利亚——首都
②圣保罗——最大城市
③里约热内卢——最大海港和
第二大城市 知识讲座首都——巴西利亚巴西利亚——世界上最年轻的人类遗产国会大厦 联邦最高法院(正义宫) 巴西利亚大教堂 “三权广场守护者”雕像 巴西第一大城市,是巴西的金融、商业和制造业中心。圣保罗巴西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海港
原巴西首都
风景优美,旅游胜地
2016年奥运会主办城市
里约热内卢四、热带雨林的保护亚马逊平原覆盖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占世界森林的1/5,占巴西国土面积的1/3,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物种,为数百万种生物提供了栖息地,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亚马孙热带雨林也被称为“地球之肺”,对调节全球气候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知识讲座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生存危机 阅读课本P86第二段文字,结合插图,说出热带雨林被破坏的主要方式和行为?带来哪些危害?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开辟牧场热带雨林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干 旱二氧化碳增加动植物资源减少土地荒漠化开采矿山修筑公路探究二:面对砍伐热带雨林的现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你赞同谁的说法?你认为如何开发和保护?阅读材料巴西保护热带雨林的措施举例
◎ 设立“印第安人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各种形式的雨林保护区。雨林保护区的面积占巴西境内热带雨林面积的38%。
◎ 采取新的手段控制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乱砍滥伐行为,如利用卫星遥感系统,对有关地区和城镇实行监控,提供实时、高质量的信息。
◎ 与联合国相关组织联合提出一项全球行动计划——减少砍伐森林和森林退化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其目标是从发达国家筹集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毁林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1.有计划地开发热带雨林,保证砍伐与更新相结合,从而保护林地面积不再减少;
2.控制人口增长,减小人口压力,使人口增长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积累资金和技术,逐步开发东北部高原。献计献策总结三个世界第一:
世界最大的平原
世界最大的高原
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三个南美洲第一:
三个特大城市:
三个一:
一个水电站
一个别称
一个世界焦点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亚马孙河世界动植物王国伊泰普水电站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巴西利亚热带雨林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1.南美洲最大的国家是( ),它主要位于五带中的( )带。
2.巴西东临(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3.巴西主要的地形是( )和( )。
4.巴西人口中,原住居民是( ),当今占比例最大的是( ),其次是是( )。
5.巴西工农业区主要分布在( )地区。 巴西热C高原平原印第安人白种人混血种人东南部巩固练习EDACB6写出图中代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
D: ________(纬线)
E: ________(纬线)
F:___________洋
图中的B所处的地形是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的A所处的地形是__________________F亚马孙平原南回归线亚马孙河里约热内卢巴西利亚大西洋巴西高原赤道巴 西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教材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不同类型国家中重点介绍的一个国家,它的经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文化特点基本上代表了拉丁美洲的发展过程和社会现状,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缩影。
(二)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本节教材以亚马孙平原和亚马孙河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巴西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地理基础知识。
2.在掌握了足够的基础知识后,教材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巴西的自然条件、历史背景、经济发展等因素对巴西农业、工业布局和人口分布进行分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联系实际能力。
3.教材提供了大量的阅读资料及图片,培养学生从直观的角度来认识巴西,力求以贴近生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感知世界。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表
听课人 王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符合程度
A
B
C
D
教学目标
10分
①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切合实际。
√
②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有机统一: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参与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
教学内容
25分
①准确反映“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
②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地选取教育资源,充分体现地理课应有的教育价值
√
③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不违背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结合,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安排教学内容层次。
√
教学活动
40分
①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
②坚持启发式教学,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灵活多样;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促使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
√
③教学互动性强,学生参与有广度和深度。
√
④课堂开放性强,且收放有度。学生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
⑤合理应用反馈、评价机制,使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或纠正
√
⑥充分发挥教科书引领教学的功能,课堂结构合理,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活动进展有序、自然、流畅。
√
教学效果
15分
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能力明显提高;探寻到相应的知识,圆满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
②尊重学生个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具有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
③教师能够从教学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自身教学能力能够可持续发展。
√
教学特色
10分
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或能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标准”,或能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或能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教学资源,或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等,能形成较为鲜明的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
√
等级与
赋分
A:90%
及其以上
B:80%
及其以上
C:70%
及其以上
D:60%
及其以下
总计
得分:A
本节课符合“课程标准” 让学生带着目标去预习,可以提高预习的针对性,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课堂活动巧妙,课堂氛围良好,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每个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学生有积极的情反应,,教学目标达成度高。课堂氛围良好。练习题的设计能够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印象及对知识的巩固与运用。
2016年 4月2日
评测练习
1.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是( ),它主要位于五带中的( )带。
2.巴西东临(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3.巴西主要的地形是( )和( )。
4.巴西人口中,原住居民是( ),当今占比例最大的是( ),其次是是( )。
5.巴西工农业区主要分布在( )地区。
6. 读右图“巴西人口分布图”回答问题。
(1)据图描述巴西人口分布的特点。
(2)巴西北部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7.写出右图中代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
D: ________(纬线)
E: ________(纬线)
F:___________洋
图中的B所处的地形是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的A所处的地形是__________________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国家的课程内容有9条,“巴西”一节可以承载以下5条内容。
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4.举例说出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5.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活动建议】
开展学习交流、角色扮演等活动。例如,选择一个教材没有介绍过的区域,收集、整理资料,归纳该区域地理特征,以适当方式(如墙报、图片展等)予以展示,并回答同学的质疑;就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问题,分别扮演地理学家、政府官员、热带雨林区土著居民、世界环保组织成员、开发商等角色,从各自角度提出见解。
【说明】
本单元规定从世界范围内选学部分国家,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这里主要指探究国家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