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弥勒县江边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弥勒县江边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21 18:2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0分)(选择题每题2分,诗词每空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绥靖(suíjìng)
仄歪(zè
)
阻遏(
è
)
寒噤(jìn)
B.磅礴(pángbó)
肃穆(mò)
提防(

)
荒谬(miù)
C.
鞠躬(jūgōng
)
管辖(xiá)
瞥见(bì)
拂晓(fú)
D.憧憬(chōngjǐng)
悼念(diào)
箱箧(qiè)
泅水(qi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天昏地暗
不可明状
月明风清
转弯抹角
B.精疲力竭
名副其实
一模一样
富丽堂皇
C.荡然无存
丰功伟绩
永垂不朽
眼花潦乱
D.灭绝人性
独一无二
锐不可挡
凄风苦雨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国武警反恐部队锐不可当,救出人质后,一举端掉恐怖分子的老巢。
B.船员们没有被突袭吓得张皇失措,而是按照自救要领妥善藏身。
C.最后播出的抗战剧《兵出潼关》,风格真实自然,情节转弯抹角,场面宏大壮观。
D.乌克兰危机给本已十分紧张的俄美关系造成了严重冲击,两国战略互信荡然无存。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
B.老头子说:“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
C.我们都是十三、四岁的少男少女,哪个没有美丽的梦想,哪个不想去奋斗呢?
D.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只有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B.由于母亲对我的悉心培育,使我从小就养成了勇敢的性格。
C.综艺节目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多样造成的。
D.谁能否认李时珍没有对国家的医学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呢?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一篇新闻可分为标题、电头、导语、主体、结语五个部分。
B、《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C、《骆驼祥子》写了旧北京城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故事,《朝花夕拾》是一部回
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D、《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结尾“以上
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7.诗词默写
①       ,山山唯落晖。
②木落雁南度,         。
③《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壮观景象的是     ,  
  。
④《长歌行》中劝勉人们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的诗句是  
 
,  
  。
⑤《黄鹤楼》中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二、综合性学习(4分)
8、学习第一单元后,班级进行了以“认识战争,远离战争”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⑴阅读下面一则关于“叙利亚内战”的新闻短片,请你给它拟写一个小标题。
“听到枪声和炮声,我就害怕。”坐在厂房内的一块草地上,八岁的穆罕默德说。穆罕默德的家在阿勒颇,战争让他和家人四处流浪,居无定所。穆罕默德说,他和父母离家已经一个多月了,在街头流浪时,他们被好心人带到了这个收容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望着阿勒颇的方向,穆罕默德说:“我害怕打仗,我想回家。”
采访中,一些幼小可爱的脸庞进入我们的视野,同行的摄影记者立即“咔咔”拍了起来。没想到的是,这些孩子神情恐惧,哇哇大哭,到处躲避。
(节选自《新华网大马士革2013年4月12日电》)
小标题                    
(2分)
⑵班级图书角准备刊登几则阐述“战争”的名人言论,请你写出一则。
            
      
      。
(2分)
三、诗词赏析(4分)
鲁山山行(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这首诗中最能代表诗人心情的两个词是

。(2分)
选出对诗歌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首联总写“山行”所见所感
,先写所感再写所见,突出了诗人爱山的情趣。
B、颔联用“改”字写山的千姿百态,用“迷”字写诗人游兴之浓,十分传神。
C、颈联采用描写,写“山行”所见的动景,可见诗人内心非常闲适。
D、最后写云外传来一声鸡鸣,告诉诗人友人家离他还很远很远,诗人内心陡生隐隐懊恼之情。
四、阅读。(42分)
(一)(13分)
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
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
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
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A.便要还家(

B.处处志之(

C.阡陌交通(

D屋舍俨然(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3.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发现桃花源→
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2分)
1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结合全文,说说村人听渔人“为具言所闻”后,
为什么
“皆叹惋
”?(2分)

15.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3分)

(二)(14分)
爬树的男孩
尼古拉斯 保罗(英国)
①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爬上那棵猴面包树,这是拉瓦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光。可惜,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仅仅只是两三分钟,耳边便会响起一声熟悉的口哨声,有人来了,他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回到营房。“看到了什么?”刚刚躺下,安德烈便拖着瘸腿凑过来问道。拉瓦不想回答,但安德烈就是那个吹口哨的人。两人约定,拉瓦每天爬上树冠看看周围,看看远方,下来之后再把看到的新鲜事儿告诉放风人,也就是安德烈。三年了,两人还算默契,在这座死寂的集中营,每天都有人因为严厉的禁锢而自杀,他们却因为那棵猴面包树而充满希望。
②“我们就要自由了,等着吧!”
③安德烈一双粗糙的手在拉瓦头上抚摸,要不是因为拉瓦是黑人,连安德烈自己都会觉得眼前熟睡的少年就是自己的儿子。当然,拉瓦是不会明白安德烈的心情的,更不会想到,安德烈就是戴高乐将军钦点的间谍。他并不是困在集中营,而是肩负特别使命潜伏在这片草原深处进行侦探。
④那棵面包树就像一个梦想,它恰好坐落在集中营的中央。白天的时候,很多纳粹士兵坐在树底下休息,恨得拉瓦牙痒痒。只有到了晚上,他才觉得那棵树属于自己。
⑤可惜,连安德烈也没有想到,梦想会突然破碎。那天晚上,他吹了好几次口哨,可拉瓦就是不肯下来,直到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奔来,他知道出事了。
⑥拉瓦毕竟是个孩子,熬不住接二连三的酷刑,便一股脑儿地全说了出来。但安德烈只是笑笑,即使两块火红的烙铁夹在他的双颊,也没有吐出一个字来。
⑦本以为必死无疑,却没想到生机犹存。半个月后,盟军终于发起了大反攻。因为安德烈提供的精确信息,纳粹分子瞬间溃败,整座集中营安全解放。
⑧安德烈伤得很重,但令随军医护人员奇怪的是,哭得最伤心的竟然是一个黑人男孩。毫无疑问,这个男孩就是拉瓦。在安德烈昏迷的日子里,他一刻都没有离开他的“搭档”。尽管医生开玩笑地跟他解释:“只要挂上水(打吊针),一定能起死回生,你就放心吧。”可是,拉瓦就像听不懂一样,虽然一脸惊愕,却依旧没有离开寸步的意思。
⑨当远处的炮声逐渐平息,安德烈终于挣开了眼睛。可是,拉瓦却不见了,几个医生都非常好奇地询问安德烈,那个黑人男孩到底是什么人,此刻又突然消失,他到底去哪了。安德烈点点头,良久,才吐出三个字:跟我来。
⑩在安德烈的带领下,一行医生再次来到集中营。顺着安德烈的手指,他们看到,那棵猴面包树的半个树冠已经不见了,树叶也是稀稀拉拉。显然,它遭炮击了,在烈日下显得奄奄一息。但这跟拉瓦有什么关系?随行医生面面相觑,却听安德烈一声口哨,树干后便露出了一个脑袋。他的手里正拿着一个医院的吊瓶,准备往上爬。安德烈这次也不再躲在一旁放风了,而是拖着腿往前奔去,也不知是为了那棵树,还是树后的男孩。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谢素军译)
16.根据你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下列提示,在横线上写出与人物有关的内容。(4分)
拉瓦利用

安德烈利用

17.品读下列句子,探究括号中的问题。(5分)
[甲]
但安德烈只是笑笑,即使两块火红的烙铁夹在他的双颊,也没有吐出一个字来。
[乙]安德烈点点头,良久,才吐出三个字:跟我来。
(甲乙两句中加点处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3分)

半个月后,盟军终于发起了大反攻。
(“终于”一词与前文哪些内容相呼应?)(2分)

18.结合语境,揣摩第⑧自然段中划线句子部分所描写的拉瓦此时的心理活动。(2分)

19.猴面包树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3分)

(三)(15分)
人间最美读书声(李良旭)
①在叙利亚与土耳其接壤的一片荒凉的地方,刚刚从霍姆斯逃出来的苏珊小姐一脸惊恐地蜷缩在一个废弃的土屋里。很长时间了,她的胸口还在剧烈的起伏着。那梦魇般的日日夜夜,让她想起来还惊恐万分。
②过了很长时间,苏珊的心情才渐渐舒缓下来。她心力交瘁地走出土屋,深情地向家乡霍姆斯的方向眺望。
③她看到,远处的山路上,从家乡霍姆斯的方向躲避战火的难民正源源不断地涌来。持续了一年多的叙利亚国内动荡,使叙利亚民众饱受战火的蹂躏。昔日美丽平静的叙利亚已经被战火摧残得遍体鳞伤,民不聊生。
④苏珊和她的男朋友道格拉斯曾是大马士革大学的学生,大学毕业后,两人一同进入霍姆斯的一所中学教书。看着天真烂漫的学生、明亮的校舍,两人深深地沉浸在教书育人的幸福生活中。
⑤可是,这种幸福、平静的生活没有持续多久,叙利亚国内就发生了严重的动乱。各种政治派别互相倾轧,人们互相攻击、谩骂,最后发生了武装暴动,局势在一天天地恶化。
⑥这种动乱的局面彻底改变了苏珊和道格拉斯的平静生活。因为不同的政治主张和信仰,苏珊和道格拉斯产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⑦学校停课了,教师们也各奔东西,另谋出路。道格拉斯丢下教鞭,拿起武器,参加了自由军武装。大街上,枪炮声一天紧似一天,许多居民楼被摧毁,无辜的居民被子弹打死、打伤。霍姆斯的上空布满了战火的硝烟。
⑧苏珊的母亲和妹妹也被炮火夺去了生命,曾经温馨、幸福的家也不复存在了。为了躲避战火。苏珊随着逃难的人群,带着自己唯一的一样东西——一块小黑板,颠沛流离,长途跋涉,最后逃到了叙利亚与土耳其边境,才找到了一块安身之地。
⑨看到逃难的人群中有许多儿童,苏珊心里不禁充满了惆怅。她想,如果不是动乱。这些孩子应该正在教室里接受教育,享受幸福和宁静的生活。可是现在,他们却失去了那种幸福和宁静,随着家人逃到这里,这对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多么大的打击和摧残啊!他们的内心一定布满了阴云和惆怅。
⑩想到这里,苏珊心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她将带出来的那块小黑板挂在土墙上,用粉笔写下一行字:我们的学校开学了!然后,她将孩子们带到小黑板前的空地上坐下。
她站在黑板前,看着眼前一双双天真无邪的眼睛,深情地说:“孩子们,我们这所特殊的学校就要开学了!无论我们的国家发生了什么,我们都不应该放弃学习。只有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才能更好的建设我们美丽的祖国和家乡。”
说到祖国、说到家乡,苏珊的声音哽咽起来,眼睛里噙满了晶莹的泪水,她看到孩子们的眼里也噙着泪水,有的还轻轻地抽泣起来。
苏珊抑制住心中的悲伤,在黑板上写下了“和平”“友爱”“幸福”几个词,然后,她对孩子们说:“今天,我们开始上第一课,大家跟我一起念:和平、友爱、幸福!”
孩子们仰起头,脸上露出憧憬的神情,跟着苏珊一起朗读起来。那嘹亮的声音,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传出很远,很远……
20.在经过战火的前后,苏珊的家庭及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根据文意,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
苏珊的家庭
苏珊的生活
战火前
战火后
21.文中①段和⑩段加点的词语都写了苏珊强烈的内心反应,请简要分析这两处所描写的苏珊的心理有何不同。(4分)
22.作者为什么称文中的读书声为人间最美的读书声“?(4分)
文中画线句子在人物描写上很有特色,试作简要赏析。(3分)
三.作文(50分)
24.伴随着斗转星移,聆听着岁月风铃,我们已经长大。成长像一首歌,有平静舒缓也有慷慨激越;成长像一首诗,有婉约清丽也有雄浑豪放;成长路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苦楚……请以“成长中的
”为题写作文。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记叙见闻、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3)字迹工整,不少于6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