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浙教版语文八上第11课《活板》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秋浙教版语文八上第11课《活板》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21 21:2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0张PPT。活 板沈 括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本文,了解作者及《梦溪笔谈》;了解时间(工作程序)、逻辑相结合的说明顺序;掌握“帖、 旋、砥、就……”等字的含义及“火、为、帖”等字的不同用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掌握文言字词含义及用法的基础上,初步学会结合注释翻译文言语句;通过口述活版的制作过程,画简要的工作流程图,从而能指出课文的说明顺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了解活版“活”的特点和它在印刷史上的划时代意义中,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热爱科学、开拓创新的热情。
沈括:(1031—1095)字存中,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文艺、历史等各个方面。这部书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你了解沈括吗资料搜集 印刷术及活字印刷术,你了解多少呢?在《辞海》中,对“印刷术”是这样介绍的: 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称“刻板印刷术”。刻板印刷在我国唐代已开始盛行,并先后传至日本、朝鲜、越南、菲律宾、伊朗等国,影响到非洲和欧洲。宋代庆历年间(1041—1048),毕昇首创泥活字板,使书籍印刷更为方便。之后,又陆续出现用木、锡、铜和铅等金属制成活字板印刷书籍。1450年左右德人谷登堡用铅合金制成活字板,用油墨印刷,为现代金属活字印刷术奠定了基础。 ????可见,毕昇的活字印刷早于西方四百多年,毕昇开创了现代印刷术的先河。
毕昇(?——约1051)宋代发明家。首创活字版印刷术。据《梦溪笔谈》载,他在宋庆历年间发明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排版前,先在置有铁框的铁板上敷一层搀和纸灰的松脂蜡,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热,使腊稍熔化的平板压平字面,泥字即固着在铁板上,可以像雕版一样印印刷。还研究过木活字排版。毕升毕升的墓碑及墓 中出土文物泥活字解题: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它们都是由中国相继传入世界各地的,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在《辞海》中,对“印刷术”是这样介绍的:
  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称“刻板印刷术”。
刻板印刷在我国唐代已开始盛行,并先后传至日本、朝鲜、越南、菲律宾、伊朗等国,影响到非洲和欧洲。宋代庆历年间(1041—1048),毕昇首创泥活字板,使书籍印刷更为方便。之后,又陆续出现用木、锡、铜和铅等金属制成活字板印刷书籍。1450年左右德人谷登堡用铅合金制成活字板,用油墨印刷,为现代金属活字印刷术奠定了基础。可见,毕昇的活字印刷早于西方四百多年,毕昇开创了现代印刷术的先河。
  这篇课文就是介绍毕昇活字印刷术的一篇科技说明文。
一 读正字音
昇shēng、薄bó、唇chún、和huò、炀yáng砥dǐ、更gēng、瞬shùn、帖tiē、韵yùn、贮zhù
粘zhān、燔fán、沾zhān、予yú、从zòng  旋xuàn。读学习课文第1段。
疏通文意:板,刻板、雕板,这里义为“用雕板”;印,动词,印刷。唐,唐代,公元618—907年;尚,还;盛,广泛的,大规模的;为,动词,使用;之,代词,指“板印书籍”这种方法,可译为“它”。五代,公元907—979年;时,时候;始,开始;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五种儒家经书。已后,以后;典,经典,例如“五经”;籍,一般书籍;皆,都;为,判断动词,是;板本,雕板(印刷的)本子。
总结:(一)专用名词:朝代、书名、人名、地名、官职等不译。(二)文言文省略较多,译为现代汉语时,要疏通上下文意,补上。(三)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译时有很多单音节词要补上一字变成双音节词。采用这种方法要注意:(1)照顾上下文,准确搭配,(2)不可只拘泥于这一种方法。请同学译出第1段全文:用雕板印刷书籍,唐代的人还没有广泛的使用它,从五代的时候开始(用雕板)印刷五经,以后(各种)经典书籍都是雕板(印刷的本子)。分析:介绍活板,先说雕板,既说明了活板渊源又提出了比较对象。“尚未盛为”,并非绝无,用词考究。“尚未……始印……皆为”,干净利落的交代了雕板印刷的发展过程,自然的引向说明中心——活板。
提问:课文这一段介绍了什么?
归纳:简述我国雕板印刷发展状况。
疏通第2段文意。
这一段是全文主体,具体说明了活板的发明、制作、印刷及有关事项。(加黑字板书)
1.学习第一层。
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句,教师指导,看注释,疏通文意。
为,动词,发明。庆历年间,有(个)平民毕昇,又发明了活板(印刷)。
提问:第一段中“唐人尚未盛为之”的“为”译为“使用”,这里的“为”译为“发明”,根据什么?
归纳:根据上下文意。前一处宾语“之”指“板印书籍”的方法,“为”译为“使用”;这一处宾语是“活板”,所以“为”译为“发明、创造”。
提问:这一句十二个字,介绍了什么?
归纳:活板发明时间、发明人身份及姓名。(加黑字板书)“布衣”二字,表现了人民的创造力,也表明作者不以地位取人的进步态度。“又”字呼应第一段,说明活板是在雕板印刷基础上的新创造。
2.疏通第二层文意。
指名学生朗读第二层(“其法……瞬息可就”),教师指导,看注释,逐句疏通文意。
(1)其,他的,指毕昇;胶泥,有粘性的泥土;一印,一(个)印模,省略量词;火,名词,在这里是“用火”义。全句意:他的方法是使用胶质泥土雕刻文字,薄厚好像铜钱的边缘,每个文字制作一个印模,用火烧烤使(它)坚硬。——这句介绍制作活字的工序。同学们注意单音节词译成双音节词的方法。
(2)其,那,代铁板;以,介词,用;两个“之”用法不同,前一个,助词,可省去,后一个,代词,指铁板,可译为“它”。
请学生译文,同学校正,教师评判。(以下各句同)
译文;预先设置一块铁板,那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一类东西蒙盖它。
同学齐读这一句(“先设……冒之”)。
(3)“置”后省略介词“于”(在)”;乃,于是;满,用作动词,排满;三个“则”字,都是顺承关系连词,可译作“就”。
译文:想要印刷时,就拿一个铁框放在铁板上面,于是密密排布字模,排满铁框子就算作一块活板,拿着(它)靠近火边烧烤它;等药物稍微熔化,就用一张平板按压它的表面,字模就平整得像磨刀石一样了。——以上两句介绍制作活板的工序。
同学齐读这一句(“欲印……字平如砥”)。
(4)止,通“只”;为,认为,算做;神速,极快、快得惊人。
译文:如果只印刷两三本,不能算作简单方便;如果印刷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却快得惊人了。——这句介绍印刷工序中的一板单印。
同学齐读这一句(“若止印……极为神速”)。
(5)请学生译文,同学校正,教师评判。
译文:经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铁板印刷,一块铁板另外排布字模,这一块印刷的刚刚印完,那第二块板已经备好,交替轮流使用它们,转眼间就能够完成。——这句介绍两板交替。
同学齐读这一句(“常作……瞬息可就”)。
以上是第二段第二层,介绍活字印刷的制板印刷程序,是文章的说明重点。
3.疏通第三层文意。
这一层介绍活字印刷的有关工艺事项。共四句话,分别请四位同学朗读、翻译。
(1)第一句译文:每一个文字都有几个印模,例如“之”、“也”等文字,每个文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一块板面内有重复出现(这些字的时候用)
(2)第二句译文:(活字)不使用时,就用纸条标记它们,每个韵部标上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藏它们。
(3)第三句译文:有生僻文字平时没有准备的,随即雕刻它,用草火烧烤,转眼间就能够制成。
(4)第四句译文:不用木头雕刻活字的原因,因为(木头)的纹理疏密不匀,沾水浸湿后就会高低不平,并且(字模)和药物粘结在一起,(拆板)时不能够取下;不好烧烤泥模,用完后再用火烧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摸擦它们,那些印模就自动脱落,一点也不会沾药弄脏。学习第3段。
指名同学朗读,教师指导,看注释,疏通文意。
为,介词,被;予,我。
学生翻译。译文:毕昇死后,他的印模被我的侄子们得到,到现在还(妥善的)保存收藏着。——这段介绍了毕昇活字模的下落,证明自己所介绍的活字印刷术是确切无疑的。这段说明是必要的。
分析第2段第二层。
1.指名学生朗读或背诵这一层介绍第一道工序中制活字的有关内容。
教师分析:“其法”既总括这一句,又总领这一层。因为“活字”是“活板”的关键环节。选“胶泥”为原料,因为它有粘性,可塑,易雕,可烧坚;“薄如钱唇”,用比喻写刻字深度的精巧。“每字为一印”点出与雕板不同的特点。
从选材到雕刻、烧制、毕昇一定经过多次实验,小小印模闪射着智慧、毅力和科学精神的光辉。现代铅合金印模、铅字就是在它的基础上的发展起来的。(传示铅字字模)
提问归纳:这一句介绍了制活字的原料、刻法、特点、成型四方面内容,真是言简意赅。
2.指名学生朗读或背诵这一层,介绍第一道工序中制活板的有关内容。
教师分析:“冒”、“就”、“炀”、“烧”,用词准确。两句写了制板工序,工具、原料、成法都写得具体详尽,层次清楚,文字简洁。
提问:这道制活板工序都包括哪些步骤?
归纳:包括:设铁板、冒药物、置铁范、排字模、就火炀、平模面六个步骤。其中,“密布”、“稍熔”、“字平如砥”写出了具体技术要求。
3.指名学生朗读或背诵这一层介绍第二道工序:印刷的有关内容。
教师分析:用“神速”形容,前加一“板”字,表明活板印刷术的先进;形容适度,未超出说明文语言平实的总体要求。两板交替,更灵活快速。试想雕板印刷就无法“更互用之”。“瞬息可就”。“瞬息”呼应“神速”,体现了活板印刷的先进。其特点一言以蔽之:“活”。
分析第2段第三层。
指名学生分别朗读或背诵这一层的四句话,要求同学具体分析各项工艺要求怎么体现“活”的特点的,并用短语归纳各句大意。
1.第一句。多备常用字字模,以备重复使用,体现了“活”的特点。这一句讲的是:一字多印。
2.第二句。雕板印后,大量堆积,除非再印,毫无用处。活字拆板后,可以再制新板,非常方便灵活,为避免因“活”而乱,分类贮藏,考虑周到,办法实用。这一句讲的是:按韵贮印。
3.第三句。制板时,难免遇上生僻字,对此,毕昇也想出了办法。又一个“瞬息”,说明有“奇”字也不会误工,的确十分灵活。这一句讲的是:奇字旋刻。
4.第四句。补充说明不以木头制字模的原因,解释了胶泥字模的优越性,比较说明,扣住一个“活”字,并与本段开头相呼应。这一句讲的是;舍木取泥。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活字印刷术的过程吗?课堂讨论每字为
一印火烧令坚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1.先设一铁板3.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5. 持就火炀之6.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4.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
2.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设铁板
冒药物
排字模
就火炀
平模面活字原料
活字刻法
活字特点
活字成型 一板单印
二板更互替之印刷排板制板 刻字活板印刷的工作流程说明顺序:时间顺序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
瞬息可成。用纸条标明存放马上平时jī生僻字——一字多印 ——按韵贮藏 ——奇字旋刻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要熔,
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纹理、质地代活字并且烧完很、极——舍木取泥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被我的子侄辈——交代字模的下落 活
板每字为一印密布字印二板更互替之 每字皆有数印 奇字旋刻 印完后“火令药熔”
字印“殊不沾污” 字是活的排板是活的 印刷方法是活的 字印数目是活的 做法是活的 可继续使用也体现活 说明对象:特征:1、唐尚未盛为之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3、又为活板
4、每字为一印
5、满铁范为一板
6、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7、不以木为之者
8、其印为予群从所得做,这里可译为使用、采用 表判断,可译为是 做,创造 做,制成 作为,当作 算是,认为是(加强语气) 刻 被 板印书籍

五代时始印五经

其印自落

密布字印火烧令坚

再火令药熔 不以木为之者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瞬息可就

持就火炀之 动词,刻印 “板印”略写,用雕版刻印 主语,字印 宾语,印模 用火 用火烧 介词,用 连词,用来 完成 靠近 课外延伸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指南针,火药,或造纸术吗?指南针造纸术 指南針是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製成的一种指向仪器。
???????最早出現的指南針叫司南,它是利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像一汤勺,重心位于底部正中,底盘光滑,四周刻二十四个方向,使用時把长勺放在底盘上,用手轻拨,使它转动,停下后长柄就指向南方。
???????后来人们发明了人工磁化方法,製造了指南魚和指南針,更具實用價值。指南针  蔡伦总结西汉(西汉武帝时期)以来用麻质纤维造纸的经验,改进造纸术,利用树皮、碎布、麻头、旧鱼网等原料,经过精工细作,制出优质纸张,从此造纸术得到推广,由于蔡伦对造纸术的贡献,我国到公元二世纪初的东汉时期,已经完成了具有重大意义的造纸技术改革。造纸术 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汉武帝时,练丹师将硝石、硫磺和木炭配成一定的比例时,无意中就制成了炸药。后人将硝石、硫磺和木炭制成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黑色火。 火药出现后,首先被用在了军事上。后来又被广泛地用于采矿、开山、筑路等。
火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