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模拟卷
九年级语文
第一部分(26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8分)
寒冬腊月,山里的蜡梅相继开放。它们虽然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在贫(jí)的岩缝间,经受着凄风苦雨的(侵蚀/侵袭)和无人问津的寂寞,却也无(yuān)无悔;即使零落成泥,也芳香依旧。到了三四月份,生长在高原上的紫花地丁也会自在(zhàn)放,三朵两朵地挨在一起,看上去,
①
。花瓣左右对称,向外弯曲,
②
。紫花地丁紫得清新淡雅,
③
。它虽最微小但并不自惭形(huì),(而且/反而)更追求精致,活出(精彩/精华)。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①贫(jí)______
②无(yuān)____无悔
③(zhàn)_______放
④自惭形(huì)_______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
侵蚀
反而
精华
B.
侵袭
而且
精华
C.
侵蚀
而且
精彩
D.
侵袭
反而
精彩
(3)在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
①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
②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③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
B.
①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
②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
③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C.
①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
②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
③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D.
①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②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
③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
,大雪满弓刀。
(
《塞下曲》)
②晓战随金鼓,
。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③
,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④
,春风不度玉门关。
(
《凉州词》)
⑤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
。
(《
》)
⑥陈胜、吴广乃谋曰:“
,
,等死,死国可乎 ”(司马迁《陈涉世家》)
⑦以天下之所顺,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⑧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
(吴均《与朱元思书》)
3.名著阅读。(4分)
(1)《格列佛游记》是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作品用荒诞、夸张的手法折射现实,比如“小人国”就曾发生过很多可笑的事情:根据“怎样打破鸡蛋”而分成了
派与
派,为此引发了多次战争。(2分)
(2)《格列佛游记》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格列佛在下列国家的经历,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哪一项?(2分)(
)
①勒皮他
②利立浦特
③布罗丁奈格
④慧骃国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4.综合性学习(4分)
想象你将学校的“谈读书”主题活动上发言,请参考下列材料,结合自己的认识,写发言稿。
要求:⑴自选一个角度;⑵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的方法;⑶不超过150字。
【材料一】据统计,2013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韩国为11本,以色列为64本。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对个人阅读数量进行评价,2.0%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44.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
【材料二】经典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著作”。读经典,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和心理需要。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周国平说,读经典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体会人的伟大可以达到何种高度。
【材料三】古代教育家董逼善于利用“三余”时间来读书,他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5~7题。(6分)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5.“一曲新词酒杯,去年天气旧亭台”运用的写法是
。(1分)
6.“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用得极妙,请加以赏析。(2分)
7.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概括。(3分)
阅读《桃花源记》一文,完成8-9题。(6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8.
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阡陌交通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
“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12题。(10分)
游虎丘记
虎丘,中秋游者尤盛。士女倾城而往,笙歌笑语,填山沸林,终夜不绝。遂使丘壑化为酒场,秽杂可恨。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①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与弱生坐钓月矶②,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③及佛灯隐现林杪④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舍侄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⑤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友人徐
( http: / / www.21cnjy.com )声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真知言哉!
(选自李流芳《檀园集》)
【注】①红粉:歌女。②钓月矶:位于虎丘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顶。③风铎(duó):风铃。铎,大铃。④林杪(miǎo):林梢。杪,树枝的细梢。⑤趺(fū)坐:佛教教徒盘腿端坐的姿势。趺,通“附”,脚背。
10.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遂使丘壑化为酒场(
)
(2)游人尚稀(
)
(3)亦复不恶(
)
(4)独往会心(
)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士女倾城而往,笙歌笑语,填山沸林,终夜不绝。
②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杪而已。
12.“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作者见到的“虎丘本色”有什么特点?(2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2~14题。(7分)
有一种精神叫专一
周云龙
①“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韩非子》中的这一名句,现代科学给出了解释,即大脑两半球的连接机制无法同时向左右手分别传达“画圆”和“画方”的命令。无数事实也表明,用心专一,事业方可成功;反之,则一事无成。
②屠呦呦就是用心专一的典型。55年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除了参加为期两年半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她几乎无长时间离开过东直门附近的那座小楼;为了不影响研究,她把孩子交给母亲抚养,即便得了中毒性肝炎也还在充满乙醚气味的环境下工作;从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中,历经380多次鼠疟筛选,经历了190次失败,最终提取了关乎上百万生命的青蒿素。科学界巨星“三钱”之一的钱伟长,不管做什么研究,都非常专一。他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研究。终在应用数学、弹性力学、中文信息学等领域获得重要成就,被人称为“万能科学家”。屠呦呦、钱伟长的事业轨迹似乎在提醒人们:获得成功的途径,唯有专一。
③反之,不务正业,不仅不会成功,反而贻害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穷。明熹宗朱由校不专一治国,痴迷木匠,虽技艺堪比巧匠,却误国害民。现实中亦有不少这样的人。有一位著名的骨科专家,担任医院院长之后,便心有旁骛,不专一于“正业”,热衷搞房地产开发,虽然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地盘不断拓展,但诊断、医疗的服务质量却不断下降,最终导致医疗事故频发,病人及家属怨声载道。许多教训表明,在其位不专一其政,却将精力用于怎么升官、怎么发财、怎么享乐,终必误人误己。
④荀子云:“蚓无爪牙之利,筋
( http: / / www.21cnjy.com )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许多禀赋很好的人,不屑为“蚓”,向往威武之“蟹”,在最青春的年华,将大量的时间、心力耗费在名、权、利的追逐上。事业偏轨,难有大成,殊为憾事。寄心于旁骛,或有短暂的满足,却终会步入歧途。
⑤在浮华喧嚣的环境下,专一往往体现为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定力、自制力、免疫力,乃至挫折承受力。有专一精神打底,在人生和事业的路途上,至少能拥有内心真正的平静,享受实现人生价值的快乐,即便仍然可能面临失败。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3.选文的第②、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4.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2分)
15.下列四句名言中,能够证明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2分)
A.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
B.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丁玲
C.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梁启超
D.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
——杨绛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6~20题。(15分)
一堵老墙
卞文钰
①那是一堵老墙,拦截住了大半个世纪的时光。
②据说那曾是一户宅院里的墙,不知是宅院主人举家迁徙,还是近现代之后家业凋敝,如今,只能看见伫立在风中斑驳的老墙。
③父亲说,他年少的时候,那墙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是那样。那时,紧靠着墙的还有高高的草垛。年少的他和伙伴们喜欢爬到草垛上倚墙幻想。农忙时,刈麦后,他们会将麦子抱到墙边空地上晒着,然后靠着老墙做一个暖暖的金色的梦。
④初秋晚风清冽,夕阳斜照在老墙上,呈现出光影变化。手指触碰斑驳的墙体。浮凸出的墙皮似白蝶翻飞,裹挟着回忆,散落一地。
⑤这老墙与我童年的精神版图相连。
⑥记忆中,幼时的我们常喜欢在墙
( http: / / www.21cnjy.com )边玩耍。阳光照在老墙上,现出光影如粼粼渡光。我们倚在老墙上,左推右搡,一不小心挤倒了谁,掷下一串笑声,惊飞了屋檐上的麻雀,惊醒了藤椅上小憩的老人。老人微微颔首而笑,阳光顺着他的寿眉哗哗流淌。那时也曾在老墙上刻过一些字,内容早已忘却,痕迹依稀可辨,一点一滴,嵌入老墙灵魂的深处。而时光荏苒,沧海桑田,当年的伙伴都随父母进城了,我们在岁月中失散,原本热闹而温馨的乡村生活似乎消散得只剩下一堵老墙。
⑦是叹惋时光易逝 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慨工业化骤然而至 还是讶异如今的现代化步伐如此匆匆 我们或许是童年以乡村为布景的最后一代孩子,血脉深处还散发着些许草木的清香。这清香是乡村与童年杂糅出的糖果的凝噎,也是乡村盖在我们心中的邮戳。我们日渐成长,乡村也在经历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的阵痛。如果凭借我们一己之私日渐威长一亏村也左经历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的阵痛。如果凭借我们一己之私愿,想把乡村冰封在那个鸡犬相闻的闭塞社会是不是有些残忍?即使真的冰冻住乡村迈向现代化的步伐,用煤油灯照亮的生活又是否真的是我们的愿景 如果有一天真的故地重游,想找回当年的心境,那横亘于回忆中的无限广阔的时空空又将如何安放
⑧老墙承受了太多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所以匿去了时间的界限,承受了太多故事,所以变得混沌深邃。这剩下的老墙也曾面临被拆毁的风险,但最终得以保留。在游子和村民心中,老墙何尝不是大家心中的城堡 这城堡中贮藏着童年的温存与绵远的乡愁。
⑨“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 http: / / www.21cnjy.com )。”抚过老墙,我懂得,乡愁是我们远行时最后的行囊。即便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至少还有一堵老墙,还有老墙后伫立的故乡。
(选自《新华日报》,有校改)
16.文章第③段中父亲述说的内容能否删去 为什么 (3分)
17.文章第⑤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分)
18.请分析文章第⑥段画曲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19.联系全文,谈谈第⑦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4分)
20.你认为老墙最终得以保留的原因是什么 (3分)
第三部分(60分)
21.作文。(60分)
请以“只因喜欢”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少于600字;④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参考答案
1.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瘠
②冤
③绽
④秽
(2)D
(3)C
2.略
3.(1)大头
小头(2)C
4.示例一:据统计,我国成年国民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77本,必须承认,我们与韩国每年的11本、以色列每年的64本相比,确有不小的差距。可能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大多数人的阅读转移为快餐式的电子读物,很少阅读有深度的经典内容,我们呼吁广大国民多读经典图书,提高阅读质量。
示例二:据统计,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书阅读量仅为4.77本。中国人为什么“不读书”?很多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没时间”。但是一个人再忙,一天24小时总能有空闲时间,哪怕不是连续的,至少也是可以累计的。如果利用好“三余”时间,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来读书,相信就不会有那么多所谓“没时间”的困扰。
5.对比
6.“独字写出了词人独处时的寂寞,伴着萧条的春色和眼前时光的流逝,生出无限的悲凉,突出了词人的凄凉寂寞之感。
7.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物是人非之感和孤独寂寞之情。
8.A
9.“如此”是代词,指上文所说,包括:①发现桃花源的经过;②村中的生活情况;③归途中做标记的事。
10.
(1)于是,就(2)还(3)厌恶(4)符合
11.
(1)全城的男女都会前往,歌声乐声谈笑声,充满了整个山林,整夜不息。
(2)时而听到佛塔的风铃声以及看到佛灯在树梢摇曳中若隐若现罢了。
12.山空人静。
【译文】虎丘,在中秋节这一天游人特别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城的男女都会前往,歌声乐声谈笑声,充满了整个山林,整夜不息。于是使山丘沟壑变成了酒场,肮脏混乱,令人痛恨。
我在初十那天便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郡中,当天夜里游览了虎丘。月色很美,游人尚少,风吹过亭子,月光洒落在亭榭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唱歌点缀其间,也不令人厌恶。但到底不如山
林空寂无人喧哗之时,独自前往符合我的心意。
(我)曾经和弱生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往来,时而听到佛塔的风铃声以及看到佛灯在树梢摇曳中若隐若现罢了。
还有今年春天,我和侄子无际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起到这里拜访仲和。半夜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盘膝端坐在石台上,不再饮酒,也不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觉得悠然的心境要与周围清幽的景色融为一体了。
(我)一生中造访虎丘才两次,就见到了虎丘的本色。我的朋友徐声远作诗说:“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真是智者之言啊!
13.运用了举例论证、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论证(正反论证)的方法。通过列举具体典型的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有力地论证了“用心专一,事业方可成功;反之,则一事无成”这一中心论点。
14.阐述“专一”的内涵,进一步明确并深化中心论点,得出结论。
15.C
16.不能删去。因为这段内容一方面突出了这堵老墙时代久远;另一方面表明老墙与村中几代人的精神生活密切相关,紧扣文章主题。(3分)
17.这是一个过渡段.由介绍老墙,过渡到写老墙与“我”童年的联系,起承上启下的作用。(2分)
18.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阳光比作流水,以动写静,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
阳光的强烈、明媚、温暖,表现出了老人的喜悦之情。(3分)
19.反映出作者的一种矛盾心理: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面觉得乡村应当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迈向现代化;另一方面又留恋乡村生活。不愿乡村生活被破坏、毁灭。(4分)
20.因为这堵老墙已经成为游子和村民的精神寄托。这里有他们童年生活美好的记忆,是故乡的象征。(3分)
21.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