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5《新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5《新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22 09:3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新中国的外交
【内容标准】
  (1)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2)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大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建交等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全面辩证分析大国间关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加强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性体验,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纳与提炼历史材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活动和成就,培养学生自觉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要点】
  重点:万隆会议、中美建交。
难点:求同存异、中美关系的演变。
【学情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建国初期至七十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课程信息量大,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初二学生已经具备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加之在近代史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弱国无外交”有深刻的体会,因而学生对新中国的外交具有较浓厚的兴趣,通过本课学习同时有助于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导入:近期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的一系列活动,回顾新中国的外交。
一、以独立自主的形象面向世界
谈到新中国的外交,我们不得不提起旧中国的外交。下面我们通过几幅图片来回顾一下旧中国的外交。展示幻灯片《弱国无外交》
师:从这些图片中,大家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师: 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一百年间,中国历届反动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中华民族饱受了列强的欺凌掠夺。(材料)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被迫开放口岸100多个,租地上百个。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小结: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结束了长期受侵略、受压迫、遭凌辱的历史,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的纪元,中国外交也揭开了新的篇章。下面请同学们齐读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的一段话,概括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外交方针。
生:齐读。概括出:独立、自主、和平。
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建国之初我国的外交政策,也是新中国区别于旧中国外交最主要的特征。在它的指导下,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我国迎来了第一波建交热潮,共有17个国家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下面请同学们观看知识链接1:第一波建交热潮:17国国名。概括归纳这些国家的特点。说明:外交政策制定面向世界,具有广阔性和开放性。
二、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赢得世界
师:在这17个国家中,印度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中国最重要的邻国之一。20世纪50年代初,为解决中印边界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学生活动1:看课本,找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时间、人物和主要内容。
提出时间:1953年。
提出者:周恩来。
教师讲解:PPT中印边界地图;周恩来会见印度总理和缅甸总理。
  (3)主要内容: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教师提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
学生活动2:比一比:1分钟速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小组探究1:PPT展示材料:归纳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意义:不仅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确立后,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
三、以“求同存异”的智慧感动世界
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外交精彩纷呈,接下来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回答以下问题:学生活动3:找出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中国代表团的贡献。
  1.时间:1955年4月,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应邀出席。
  2.地点: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
  3.中国的贡献:(1)周恩来提出了
“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圆满结束。(2)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旨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十项原则。
小组探究2:“同”与“异”。
  教师概括:求同存异原则展现出新中国谦逊、诚恳、善意以及对和平的真诚愿望,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万隆精神”。万隆会议后,中国迎来了第二波建交热潮。
PPT:展示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过渡:从新中国建立到50年代,新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已经站稳了脚跟,到1955












23
个,到
60



期,









10








,但多数是社会主义国家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进入70年代,中国的外交取得了一系列突破,结出了累累硕果。
四、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展示PPT图片《乔的笑》
师:这是美国普利策新闻奖获奖照片,主人公是时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请同学们通过乔的笑容来感受他当时的心情?
生:开心、兴奋、骄傲、自豪等。
师解说:这个笑容被西方媒体形容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为什么含蓄的中国人会在联合国这样一个严肃的场合开怀大笑呢?
生: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师:为什么用“恢复”而不是“加入”呢?
生: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
师: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中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国民党政府所霸占。为什么70年代我们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呢?(从中国的建设成就,外交政策,国际局势变化思考)
生概括: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2、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由此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综合实力和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是世界潮流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主持正义、长期斗争的巨大胜利。
师:是啊。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不仅得益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也离不开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帮助,更是在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下取得的丰硕成果。
过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美关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五、中美建交
首先回顾70年代前的中美关系。PPT展示《70年代以前的中美关系》
地图上,美国将他的势力扩张到亚洲地区,对中国形成包围之势。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中美处于敌对状态。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两国经历了20多年的僵局,但在70年代两国关系发生了转机。
补充材料:PPT
教师总结:关于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这是70年代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从美国一方来讲,已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此外,美国特别感到苏联已成为其“非常强大、有力和咄咄逼人的竞争者”,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资本。从中国一方来讲,改善中美关系,保持一种新的均衡关系。其考虑有三:一是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二是牵制和对付来自于苏联的威胁;三是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重要作用。可以说中美关系改善是两国共同的利益要求。
PPT: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伯默斯顿
得出结论:中美关系改善是两国共同的利益要求,符合两国的国家利益。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访问巴基斯坦的时候说“中美两国对骂了二十多年,相互敌视,互不往来,我想结束这种状况。”美国都发出了这样友好的信号了,我们该不该有所回应,我们又是怎样回应的呢?中美两国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正常化的轨道,建立外交关系的?
小组探究3:布置展馆。下面是和70年代中美建交相关的图片,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把以下六福历史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出序号。
第一幅图片:积极回应。第二幅图片:“乒乓外交”。第三幅图片:官员交往。
第四幅图片:握手言和。第五福图片:《人民日报》“号外”。第六幅:邓小平访美。
PPT第三次建交热潮
课堂总结: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新中国的外交充满了艰辛,也闪耀着智慧。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坚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必将在国际外交舞台上谱写出一幅凝聚民族智慧、展现民族振兴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