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练习
一、选择题:
1.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河姆渡聚落
④半坡聚落
A①
B
②C①②
D③④
2.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
)
A.大豆和小麦
B.花生和高粱
C.甘薯、玉米
D.水稻、粟
3.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
)
A.饲养猪狗家畜
B.种植粟等农作物
C.住干栏式房屋
D.住半地穴式房屋
4.下列哪一考古遗址能够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
)
A.元谋人遗址
B.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5.下列哪一地区原始居民的房屋,对后世的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现影响最大(
)
A.陕西西安半坡原始居民 B.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
C.陕西临潼姜寨原始居民 D.河南新政裴李岗原始居民
6.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学会建造房屋技术
7.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根本原因是(
)
A.
自然环境不同 B.
使用的工具不同
C.
生活习惯不同 D.
思想意识不同
8.下图是原始居民使用的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它的功能是(
)
A.制陶
B.耕地
C.造房
D.捕鱼
( http: / / www.21cnjy.com )
9.
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使用骨针缝衣
②采用天然火
③种植水稻
④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
D.①③②④
10.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是我国的(
)
A.山顶洞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11.
使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过着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A.学会建造房屋
B.自然环境的变化
C.原始农耕经济发展
D.掘井饮水方便
12.下列关于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描述不相同的是(
)
A.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B.都能制造陶器,饲养家畜
C.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D.种植粟和蔬菜
13.
在长江流域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遗址是(
)
A.河姆渡遗址
B.半坡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红山文化遗址
14.
世界上最早种粟的是(
)
A.河姆渡原始居民
B.半坡原始居民
C.山顶洞人
D.大汶口原始居民
15.
半坡原始农耕村落遗址距今约(
)
A.三四千年
B.四五千年
C.五六千年
D.七八千年
二、材料分析题
8.下面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下的诗句:
“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中诗歌的内容请你猜测出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
(2)你能举出“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的一个彩陶文物代表吗?
(3)“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⑷
郭沫若参观此遗址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三、问答题
1.
比较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干栏式房屋,两者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想一想,两地的原始居民在建造房屋时他们是怎样考虑的?读图分析后讨论再回答。
2.
在原始农耕生活中有哪些具体反映?大家讨论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应受到什么教育?
自设创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
D
2
D
3
C
4
C
5
B
6
B
7
A
8.
B
9.A
10.
C
11.C
12.
D
13.
A
14.
B
15.
C
二材料分析题:(1)半坡(2)半坡人面鱼纹盆(3)粟⑷没有文字记载。
三、问答题:
1.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是半穴居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是干栏式的房屋。
它与南北方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干栏式的房屋是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较普遍流行的居住的形式,与南方地势低洼多雨潮湿的自然环境有关。而北方气候干燥,冬季气温又低,建筑地穴式的房屋与北方的气候条件是相适应的。
两地原始居民,正是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考虑,而建筑的房屋是不同式样的,体现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点。
2.关于神农氏教民种植五谷的传说,古史多有记载。《白虎通》引文是讲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耕,要讲究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适合种植水稻,黄河流域的半坡适合种植粟。同时它也影响了两大流域的居民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住半穴式房屋都与上面提到的条件有关。
现实生活中要学会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顺应自然的科学规律,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