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授课的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对他们而言,抽象思维已渐形成,但仍带有不少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同时,他们正处于思维活跃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因此,设计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引发他们积极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为指导思想,创设教学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以化解教学重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为指导思想,创设教学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以化解教学重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一]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利用多媒体播放课前搜集的中国不同地形景观图片,同时播放歌曲《歌唱祖国》,这样学生对我国的地形首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讲授新课?
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的地形特征,复习地形有关的知识。接下来出示中国地形模型图,让学生结合课本22页图?“中国的地形”,初步了解我国地形的种类。参照地形区景观图片说出五个地形区的地形特点,得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板书】。?
接着,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各类地形的代表性地区及所占陆地面积的百分比,让学生亲自动手画出几种地形的柱状图,使学生直观认识到我国的高原山地面积广大【板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为把内容顺利、自然的过渡到下一知识点,我打算用歌曲《歌唱祖国》——“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来引出地势概念【板书】引发学生思考我国地势的特点。让学生联系课本24页?“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读懂分层设色图,再配以直观形象的“楼梯”形状,讨论得出“阶梯”的分布特点。对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我会向他们展示中国地型立体模型,使他们更直观的记住我国地势的特点。之后,让学生在黑板上和自己的作业本上画出楼梯图,只要求画三步。接下来,让学生联系模型图和书本,找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海拔高度。对于重点字眼用笔勾画。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的是自学模式,目的是让学生在读教材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和总结能力。?
分析25页“我国东西向(北纬36°)地形剖面”?图,让学生得出中国地势的特点。同时能够归纳出第一级阶梯以什么地形为主,第二级阶梯以什么地形为主,第三级阶梯以什么地形为主。(板书: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地势对气候、河流的流向、交通的影响【板书】,锻炼他们的合作和沟通交谈能力。具体从以下问题展开:?
1.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面向海洋,对气候产生了什么影响??2.这样的地势特点对河流的流向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3.对航运、水电开发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
至此,本节课的教学已接近尾声,最后,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回顾所学,主要采用师生共同回忆的形式来加深对中国地形地势特征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为做到及时巩固学以致用,课后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当地地形地势及对生产生活的影
课件20张PPT。《地形地势特征》
(第1课时)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我国地势的总特征是什么?地势总特征: 西部高 东部低青 藏 高 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西高东低特点看下图分析我国地势的又一特征是什么?可分为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第
二
级
阶
梯第
三
级
阶
梯请对照中国地形图找出我国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小活动: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第一级阶梯高原、盆地为主第二级阶梯高原盆地为主第三级阶梯平原丘陵为主三级阶梯的海拔和主要地形及界线4000米以上
高原、
盆地 青藏高原
柴达木盆地1000-2000米
高原
盆地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四川盆地
500米以下
平原
丘陵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界线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1、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布对气候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问题探究(小组讨论)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对河流流向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3、河流从高一级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4、说一说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海平面海平面西高东低有利于暖湿的海洋气流向内陆推进东高西低则会阻碍暖湿的海洋气流向内陆推进我国地势特征对气候的影响 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发电一方面,向东流淌的
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
的交通,方便了沿海
和内陆的联系;一方面,阶梯交界
处的高大山脉成为
我国东西交通上的
巨大障碍。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有什么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分为三级阶梯地形类型界线河流流向、水能、气候、交通小结练习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汉乐府《长歌行》反映出我国地势
特征,下图中,与我国地势特征最接近的示意图是( )
A. B. C. D.2、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是( )
A.高原、盆地B.丘陵、盆地C.高原、山地D.丘陵、平原3、下列山脉既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又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的是( )
A.秦岭B.太行山C.阴山D.大兴安岭4、下列地形区中,位于第一级阶梯的是( )
A、青藏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准噶尔盆地BDDA读“中国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出我国的地势特点是: _________,
呈 _________ 状分布.
2、图中为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______,
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_________
3、这种地势特征对我国河流有何影响? _________ .
4、我国水电站大多位于三级阶梯的 处.西高东低阶梯状横断山脉巫山自西向东流交界谢谢同学们 本节内容是星球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本节内容是学习气候、河流的基础。同时为今后学习高中自然地理打下了基础。
观课记录
听了孙老师这节课后,地理教师们进行了课题探讨,教学者也谈了自己的设计意图和教学效果方面的一些想法。通过听课和评课,感触颇深,提出来供同行们思考。
优点:
1、教学目标切合实际,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精巧,环环相扣。
2、能将图、文、声、像等各种表现方式有机结合,表达辅助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完成了特定的教学任务,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3、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发言积极,整个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较充分发挥。
4、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培养。
课堂上教学时间分配合理,重点知识和技能通过情景创设,理解点拨到位,并有相应的练习进行巩固和强化,符合教学规律。提问具有思维含量和针对性,把“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使课堂达到“三动”:动口、动手、动脑;“四活”:用活教材、盘活课堂、激活思维、学活知识。
5、讲练结合,相得益彰。
不足:
1、本节课稍显不足的是,课堂互动的形式较为单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稍显沉闷。教师要给出时间和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互动,把教学建立在更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2、虽然地理课堂力图体现教学的“双边性”,学生也参与了课堂教学,但是从总体的感觉上看,学生整体的参与度不高。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大胆的对教材进行整合,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现实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上,改变了地理学习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形成了主动学习的态度。
1、该图反映出我国的地势特点是: _________,
呈 _________ 状分布.
2、图中为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______,
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_________
3、这种地势特征对我国河流有何影响? _________ .
4、我国水电站大多位于三级阶梯的 处.
知识与技能方面,让学生了解中国地形地势的特点,学会观察、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过程与方法上,主要是引导学生读图,用图去理解地理事物。并通过对地形地势特征的分析,认识到地形地势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讨论山区开发的利与弊,让他们学会的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让学生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