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福建省城东中学九年级(下)综合测试历史试卷(六)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惟有我先。”这是1912年由近代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亲撰的祭词,它歌颂的是( )
A.炎帝
B.黄帝
C.尧
D.禹
2.2011年国家博物馆新馆青铜厅开展后,国宝级青铜器“司母戊鼎”将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该文物是下列哪一朝代青铜文化的珍宝(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告诉我们: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人只有谦虚好学才能进步.这句话可以在下列哪本书里找到?( )
A.《论语》
B.《道德经》
C.《孙子兵法》
D.《史记》
4.“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我国最早的“统一国家”建立的时间是( )
A.公元前3世纪
B.公元3世纪
C.公元前2世纪
D.公元2世纪
5.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安定北边,都曾派兵大举反击哪一游牧民族的进扰?( )
A.匈奴
B.突厥
C.契丹
D.女真
6.如图反映我国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
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
7.在唐朝对外交往中,与“遣唐使”“鉴真东渡”等历史信息相关联的交往对象(国家)是( )
A.天竺
B.新罗
C.波斯
D.日本
8.学习宋元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
如下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9.如图所示君臣礼仪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是( )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
10.《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面的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
A.A
B.B
C.C
D.D
11.“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这里“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共和成,专制灭;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
13.周恩来曾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是( )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七七事变
D.开国大典
14.新中国成立后,在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过程,出现了“左”的错误,反映在下列哪些事件中?( )
①土地改革
②三大大改造
③“大跃进”运动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⑤“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15.下列四幅图片与基督教没有关系的是( )
A.
圣母玛利亚
B.
大清真寺
C.
圣诞老人
D.
耶稣受难
16.“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该材料来自于(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法典》
17.“机械化生产取代古老的手工操作,大工厂把小作坊远远抛在后面,铁路与轮船取代马车和帆船.”这一巨变把人类带人到崭新的(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网络时代
D.信息时代
18.俄国l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
A.改变了社会性质
B.废除了农奴制度
C.促进了社会进步
D.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19.“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了纠正错误,1921年列宁开始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重点发展重工业
D.农业集体化运动
20.如果在“谷歌Google”搜索引擎中输入“用一个声音说话、一体化程度最高”等文字,其指向和对应的国际组织应该是( )
A.欧洲联盟
B.世贸组织
C.联合国
D.亚太经合组织
二.改错辨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1.下列每题有两处划线部分,只有一处是错误的,请找出并订正。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了“焚书坑儒”。
错误:
订正: 。
22.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广州、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深圳迅速发展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错误:
订正: 。
23.文艺复兴是一场崭新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最早在英国兴起,核心思潮是人文主义。
错误:
订正: 。
24.赫鲁晓夫上台后,先后对经济和政治体制进行改革,激化了各种矛盾,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结束。
错误:
订正: 。
25.辨析说理题(下列表述有一处不符合历史史实,请找出错误并说明理由)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根据地军民,先后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的重大胜利,成为抗击日军侵略的中流砥柱。
错误:
理由: 。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0分,共22分)
26.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合中一种常见礼节。历史上“巨人”的握手,往往引发“震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第一次握手》中写道:“1924~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这一切,都始于1924年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以破裂告终但……它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十年之后,……国共两党终于又一次握手。”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两次握手分别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材料二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会议时福斯特 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定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2)促成尼克松与周恩来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图为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的会谈,它有什么重要意义?
(4)材料三中图二为2011年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时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谈。请谈谈对中美关系的认识。
27.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规定不经议会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这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摘自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l)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确立了哪一种政治体制?
材料二
图一人物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图二人物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图二人物的主要贡献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
大国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
﹣﹣摘自《大国崛起》
(3)根据材料三,概括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有哪些?(不得照抄原文)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4题12分,第25小题11分,共23分)
28.红﹣﹣对党和祖国的革命赞歌。一首红歌,记录一段峥嵘岁月;一首红歌,象征一面光辉旗帜。为了迎接和庆祝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某校团委决定举办《唱响红歌颂党恩》活动,邀请你伴着红歌旋律一同参与。
【红歌诠释征程篇】
(1)与图中歌词相应的史实有哪些?
(2)写出与红歌歌名相关的历史事件(现象)。
①《过雪山草地》﹣﹣
②《卢沟谣》﹣﹣
③《在希望的田野上》﹣﹣
【红歌演绎史诗篇】
(3)根据下列歌词和所学知识,完成表格。
难忘开国大典的礼炮,激荡了亿万人的热血。难忘那场春风化雨,滋润了大江南北。难忘那回归盛典的升旗,激起了亿人的热泪。
﹣﹣﹣﹣﹣摘自歌曲《在灿烂的阳光下》
历史图片
对应歌词
开国大典
A
B
深远影响
C
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一国两制”构想首先得到实现。
【红歌传唱感悟篇】
(4)你认为唱响红歌有什么现实意义?
29.20世纪上半期短短50年内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深重的灾难和破坏,至今还令世界上爱好和平的人们悲痛和愤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胡图同学提炼了“一战知识要点”,存在了一些知识性错误,请你帮助更正。
请将画下划线的错误分别订正: 、 、 、
(2)从下列历史事件中,选择符合流程图题意的选项分别填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致过程示意图”中相应空格内(只填序号)。
①日本偷袭珍珠港
②诺曼底登陆
③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④《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⑤斯大林格勒战役
⑥日本签署投降书
⑦德国投降
(3)通过学习两世界大战的历史,你有何感悟?
2015-2016学年福建省城东中学九年级(下)综合测试历史试卷(六)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惟有我先。”这是1912年由近代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亲撰的祭词,它歌颂的是( )
A.炎帝
B.黄帝
C.尧
D.禹
【考点】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人文初祖的知识点.
【解答】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1912年由近代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亲撰的祭词,歌颂的是黄帝.
故选B.
2.2011年国家博物馆新馆青铜厅开展后,国宝级青铜器“司母戊鼎”将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该文物是下列哪一朝代青铜文化的珍宝(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考点】青铜器.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青铜文明的知识的.
【解答】商朝时期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商朝生产的著名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等.
故选B.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告诉我们: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人只有谦虚好学才能进步.这句话可以在下列哪本书里找到?( )
A.《论语》
B.《道德经》
C.《孙子兵法》
D.《史记》
【考点】老子和孔子.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孔子的教育主张,注意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解答】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他的言论整理在《论语》一书中.
故选A.
4.“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我国最早的“统一国家”建立的时间是( )
A.公元前3世纪
B.公元3世纪
C.公元前2世纪
D.公元2世纪
【考点】纪年方法和年代计算.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纪年方法和年代计算的知识点.
【解答】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根据纪年方法和年代计算方法,一百年为一个世纪,十年为一个年代,公元前221年是公元前3世纪.
故选A.
5.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安定北边,都曾派兵大举反击哪一游牧民族的进扰?( )
A.匈奴
B.突厥
C.契丹
D.女真
【考点】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分析】本题考查秦始皇和汉武帝反击匈奴.
【解答】秦始皇时期派蒙恬负责修筑万里长城防御匈奴.为了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出击匈奴,获得大胜,经过漠北战役的打击,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故选A.
6.如图反映我国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
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
【考点】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分析】本题考查了东晋南朝时江南开发的原因.
【解答】根据题干图片中给出的人口迁移示意图可知是江南开发的主要原因是北人南迁.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故选C.
7.在唐朝对外交往中,与“遣唐使”“鉴真东渡”等历史信息相关联的交往对象(国家)是( )
A.天竺
B.新罗
C.波斯
D.日本
【考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中日友好交往的史实.
【解答】分析题目,找到关键信息词句“与‘遣唐使’‘鉴真东渡’等历史信息相关的交往对象(国家)是”,鉴真是唐朝的和尚,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日本也曾排除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至今日本的某些建筑还有唐朝的风格.
故选D.
8.学习宋元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
如下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民族分化政策与民族融合.
【分析】本题考查宋元历史.
【解答】南宋时期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元朝时期在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故选D.
9.如图所示君臣礼仪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是( )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
【考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结合题图中人们朝见皇帝的姿势,由坐姿到站姿再到跪着朝见,可以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君主权力的强化.
故选D.
10.《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面的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
A.A
B.B
C.C
D.D
【考点】司马迁与《史记》;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史记》和《资治通鉴》的内容.
【解答】《史记》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的史实,《资治通鉴》记述了战国到五代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的史实是从战国到汉武帝时期.
故选B.
11.“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这里“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考点】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分析】由题干中“列强的炮声”“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可知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
【解答】A、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选A.
12.“共和成,专制灭;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
【考点】辛亥革命.
【分析】分析材料可知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辛亥革命相关知识的掌握.
【解答】A.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
D.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故选B.
13.周恩来曾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是( )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七七事变
D.开国大典
【考点】五四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五四运动以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解.
【解答】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的了解.联系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所以将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用“从天安门到天安门”是一个很确切的比喻.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讲演,随后举行游行示威,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由此展开.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天安门,即五四运动.
故选A.
14.新中国成立后,在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过程,出现了“左”的错误,反映在下列哪些事件中?( )
①土地改革
②三大大改造
③“大跃进”运动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⑤“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考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全面认识.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所有制,为我国工业化奠定基础.“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因此①②不属于我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左”的错误.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国经济造成极大困难;“文化大革命”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因此③④⑤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探索中出现的失误.
故选C.
15.下列四幅图片与基督教没有关系的是( )
A.
圣母玛利亚
B.
大清真寺
C.
圣诞老人
D.
耶稣受难
【考点】基督教的产生与传播.
【分析】本题考查基督教相关知识.
【解答】据图片“大清真寺”可知,麦加大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代表性建筑,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大圣寺.所以四幅图片与基督教没有关系是B.
故选B.
16.“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该材料来自于(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法典》
【考点】《人权宣言》.
【分析】本题考查《人权宣言》.
【解答】据“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该材料来自于《人权宣言》.
1789年,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人权宣言》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宣称人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启蒙运动思想家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
故选C.
17.“机械化生产取代古老的手工操作,大工厂把小作坊远远抛在后面,铁路与轮船取代马车和帆船.”这一巨变把人类带人到崭新的(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网络时代
D.信息时代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解答】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机械化生产”、“大工厂”、“铁路与轮船”,由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得出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是蒸汽机,把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故选A.
18.俄国l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
A.改变了社会性质
B.废除了农奴制度
C.促进了社会进步
D.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知识点,应把握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有关知识.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l861年改革与明治维新相比最显著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186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都使本国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都促进了本国的社会进步.由于都是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因此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所不同的是1861年改革使俄国废除了农奴制度.
故选B.
19.“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了纠正错误,1921年列宁开始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重点发展重工业
D.农业集体化运动
【考点】苏俄新经济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
【解答】为恢复发展经济,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为了纠正错误,1921年列宁开始了新经济政策.
故选B.
20.如果在“谷歌Google”搜索引擎中输入“用一个声音说话、一体化程度最高”等文字,其指向和对应的国际组织应该是( )
A.欧洲联盟
B.世贸组织
C.联合国
D.亚太经合组织
【考点】欧盟的成立.
【分析】本题考查了欧盟一体化的表现.
【解答】根据题干中给出的“用一个声音说话、一体化程度最高”可判断对应的国际组织是欧洲聪明.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各国逐步使用统一货币﹣﹣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同时欧盟还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故选A.
二.改错辨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1.下列每题有两处划线部分,只有一处是错误的,请找出并订正。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了“焚书坑儒”。
错误: 焚书坑儒
订正: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考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解答】了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焚书坑儒”的是秦始皇.
故答案为:
错误:焚书坑儒;订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2.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广州、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深圳迅速发展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错误: 广州
订正: 珠海 。
【考点】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特区的设立.
【解答】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深圳迅速发展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没有广州.
故答案为:错误:广州;订正:珠海.
23.文艺复兴是一场崭新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最早在英国兴起,核心思潮是人文主义。
错误: 英国
订正: 意大利 。
【考点】文艺复兴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运动.
【解答】14世纪前后,在意大利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它是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
故答案为:错误:英国;改正:意大利.
24.赫鲁晓夫上台后,先后对经济和政治体制进行改革,激化了各种矛盾,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结束。
错误: 赫鲁晓夫
订正: 戈尔巴乔夫 。
【考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结束的知识点,应把握好有关知识.
【解答】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针对苏联经济发展面临的停滞局面,首先进行经济改革,但没有取得成果,转而进行政治改革,结果改革任然没取得成果.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导致苏联解体.苏联正式解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同时标志着二战后由美苏主导的世界两极格局的崩溃.
故答案为:错误:赫鲁晓夫;订正:戈尔巴乔夫.
25.辨析说理题(下列表述有一处不符合历史史实,请找出错误并说明理由)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根据地军民,先后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的重大胜利,成为抗击日军侵略的中流砥柱。
错误: 台儿庄战役
理由: 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抗战中取得的重大胜利 。
【考点】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战的史实.
【解答】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根据地军民,先后取得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的重大胜利,成为抗击日军侵略的中流砥柱.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抗战中取得的重大胜利.
故答案为:错误:台儿庄战役;理由: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抗战中取得的重大胜利.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0分,共22分)
26.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合中一种常见礼节。历史上“巨人”的握手,往往引发“震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第一次握手》中写道:“1924~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这一切,都始于1924年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以破裂告终但……它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十年之后,……国共两党终于又一次握手。”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两次握手分别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材料二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会议时福斯特 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定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2)促成尼克松与周恩来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图为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的会谈,它有什么重要意义?
(4)材料三中图二为2011年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时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谈。请谈谈对中美关系的认识。
【考点】国民党一大和第一次国共合作;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祖国统一大业;中美建交;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两次国共合作取得的成就.
(2)本题考查尼克松访华.
(3)本题考查汪辜会谈的意义.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1)据材料“1924~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这一切,都始于1924年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以破裂告终但…它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十年之后,…国共两党终于又一次握手”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推动了北伐的胜利进军.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站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2)据材料“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走完梯级时决定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及所学知识可知,促成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的因素包括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等等.材料中所说的“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含义是指中美两国结束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双方签订了一系列事务性交流协议,汪辜会谈使得海峡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国家利益影响国家关系,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
故答案为:
(1)在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推动了北伐的胜利进军.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站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2)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等等;中美两国结束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汪辜会谈使得海峡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4)国家利益影响国家关系,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
27.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规定不经议会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这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摘自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l)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确立了哪一种政治体制?
材料二
图一人物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图二人物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图二人物的主要贡献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
大国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
﹣﹣摘自《大国崛起》
(3)根据材料三,概括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有哪些?(不得照抄原文)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第一次工业革命.
【分析】(l)本题主要考查君主立宪制.
(2)本题主要考查牛顿和瓦特的主要贡献.
(3)本题主要考查大国崛起的重因素.
【解答】(l)据材料一“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规定不经议会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这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可知,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2)图一人物是牛顿.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为人类迈进“蒸汽时代”开辟了道路,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图二人物是瓦特,1785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使机器获得了持续而稳定的动力.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据材料三“大国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可知,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有国民素质的高低,人才的较量,科技创新能力.
故答案为:
(l)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
(2)图一人物:创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或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或“牛顿三定律”);图二人物:瓦特改进蒸汽机.
(3)因素:国民素质的高低;人才的较量;科技创新能力.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4题12分,第25小题11分,共23分)
28.红﹣﹣对党和祖国的革命赞歌。一首红歌,记录一段峥嵘岁月;一首红歌,象征一面光辉旗帜。为了迎接和庆祝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某校团委决定举办《唱响红歌颂党恩》活动,邀请你伴着红歌旋律一同参与。
【红歌诠释征程篇】
(1)与图中歌词相应的史实有哪些?
(2)写出与红歌歌名相关的历史事件(现象)。
①《过雪山草地》﹣﹣ 长征
②《卢沟谣》﹣﹣ 卢沟桥事变
③《在希望的田野上》﹣﹣ 改革开放
【红歌演绎史诗篇】
(3)根据下列歌词和所学知识,完成表格。
难忘开国大典的礼炮,激荡了亿万人的热血。难忘那场春风化雨,滋润了大江南北。难忘那回归盛典的升旗,激起了亿人的热泪。
﹣﹣﹣﹣﹣摘自歌曲《在灿烂的阳光下》
历史图片
对应歌词
开国大典
A 春风化雨
B 回归盛典
深远影响
C 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
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一国两制”构想首先得到实现。
【红歌传唱感悟篇】
(4)你认为唱响红歌有什么现实意义?
【考点】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七七事变和日本全面侵华;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祖国统一大业;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遵义会议和革命圣地延安.
(2)本题主要考查写出与红歌歌名关的历史事件(现象).
(3)本题主要考查根据下列歌词和所学知识.
(4)本题主要考查你认为唱响红歌的现实意义.
【解答】(1)根据图片中的歌词可知,图中歌词相应的史实有中国共产党成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遵义会议和革命圣地延安.
(2)与红歌歌名相关的历史事件(现象)是:红军过草地与红军长征有关;卢沟桥与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有关;改革开放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3)A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应的歌词是春风化雨;B是香港回归对应的歌词是回归盛典;C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
(4)本题属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热爱党和祖国;唤起红色记忆;勤奋学习,热爱生活;牢记革命传统;得到艺术享受;净化自己的心灵等.
故答案为:
(1)中国共产党成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遵义会议;革命圣地延安.(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①红军长征;②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③改革开放.
(3)A、春风化雨;B、回归盛典;C、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
(4)热爱党和祖国;唤起红色记忆;勤奋学习,热爱生活;牢记革命传统;得到艺术享受;净化自己的心灵等.
29.20世纪上半期短短50年内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深重的灾难和破坏,至今还令世界上爱好和平的人们悲痛和愤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胡图同学提炼了“一战知识要点”,存在了一些知识性错误,请你帮助更正。
请将画下划线的错误分别订正: 法 、 萨拉热窝事件 、 1914 、 十月革命
(2)从下列历史事件中,选择符合流程图题意的选项分别填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致过程示意图”中相应空格内(只填序号)。
①日本偷袭珍珠港
②诺曼底登陆
③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④《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⑤斯大林格勒战役
⑥日本签署投降书
⑦德国投降
(3)通过学习两世界大战的历史,你有何感悟?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俄国十月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二战的转折及重要战役;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
(2)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
(3)本题考查对两次世界大战的感悟.
【解答】(1)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分别形成了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开枪打死了奥匈帝国王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德国、奥匈帝国以这一事件为借口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据所学知,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标志着二战全面爆发,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942﹣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德军的最后失败而告终,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1944年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灭亡.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我们应该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世界各国应该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应该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纠纷等.
故答案为:
(1)法;萨拉热窝事件;1914;十月革命.
(2)
(3)我们应该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世界各国应该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应该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纠纷等.
2016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