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演变 学案
积土成山
长河浪花
无论是小学开始学习古诗词,还是初中开始学习古文,我们总会感到学习起来很吃力,这是因为我们对古今语言的变化没有很好的总结。
吕叔湘(1904—1998),中国语言学家。江苏省丹阳县人。曾留学英国牛津大学和伦敦大学。1938年回国,历任云南大学、华西协和大学、金陵大学、中央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教授。1952年调入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自1977年5月起改称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曾任所长。一生曾任许多社会兼职。
吕叔湘先生长期从事汉语语法研究,是我国近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开创人,同时在语言文字的应用和语文知识普及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语法修辞讲话》(与朱德熙合著)、《近代汉语指代词》《吕叔湘语文论集》等。他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在社会上曾产生过重大影响。有《吕叔湘文集》(六卷本)行世。
易混易错知识点
1.易读错的字
哔叽(bì jī) 引擎(qínɡ) 匍匐(pú fú)
胰脏(yí) 荤素(hūn) 萋萋(qī)
搁置(ɡē) 乌骓(zhuī) 胯下(kuà)
面颊(jiá) ]
2.辨析读音
3.辨别字形
4.词语释义
窥探:暗中察看。
窥测:窥探推测。
意译:本文中指根据某种语言词语的意义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词语(区别于“音译”)。还指根据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作逐字逐句的翻译(区别于“直译”)。
引擎:发动机,特指蒸汽机、内燃机等热机。
焦点访谈
老师:同学们,作者综合运用了分类举例、比较、引用等说明方法来说明语言演变这一历史现象,试分别举例说明。
甲生:从分类说明看,它逐层分类:先分大类,即语汇、语法、语言的变化;后又分小类,如语汇的变化,又分为语汇的消失、出现、渗透和词义的变化,事物改变了名称;再把词义的变化细分为词义的缩小、扩大、转移、弱化等。特别是语汇部分的分类说明,不仅说明了语汇变化的社会原因和内部原因,显示了语言变化的梗概,而且细致地展示了语汇变化的具体特征,更易于为读者理解。
乙生:从举例说明看,有三种类型:一是假设举例,如朱熹听孔子讲话,从语音具有时代特征的角度说明了语言的演变。二是典型举例,如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说明古今汉语差别大。三是列举举例,如列举“江”“泣”“提”“通”“路”“潘”等词,用形声法说明汉字无论声母、韵母、声调都已有很大变化。
丙生:从比较说明看,本文各部分都运用了这种说明方法,唯其如此,才能体现出变化。
丁生:从引用说明看,主要引用资料,借以说明语言演变的情况。如引用《庄子》和王褒的《僮约》,说明词义的转移;引用《世说新语》说明“信”和“书”的古今不同。这些引用针对性强,具有说服力。
学生:请问老师这篇文章的艺术性体现在哪里?
老师:这篇文章说明事物特征的语言通俗而准确。
通俗性表现在:少用术语。本文是一篇语言专著,是科技说明文,但专门术语用得极少,即使是说明比较专门化的语言知识,如押韵、平仄等,也说得很浅显,适可而止。用浅显易懂的实例说明抽象的科学道理。如用假设举例像讲故事一样说明语言发展变化的道理。
准确性表现在:①用词精确,注意分寸。如“作为连词的‘而’‘与’,只见于一定的文体”一句中“只”字对“见”进行限制,“一定”对“文体”进行限制,就有分寸。②用语严密,无懈可击。如“如果把虚词除外,古今语法的变化不如词汇的变化那么大”中的“把虚词除外”就显得很严密。
老师:面对语言日新月异的变化,同学们读完后有何启发?
甲生:古今语汇变化很大,在学习时,要深思慎取,既不能以今律古,也不能以古律今。
乙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新的词汇已经出现了,我们要认真掌握和使用这些语言。
丙生:语言也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因而有些词语或说法,我们要区别对待。
师评:语言的发展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掌握了它的规律,有些语言现象就很容易解释了。但语言也是千变万化的,因而要从中不断地总结出规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