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桥之美
教师寄语: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2、把握作者喜爱桥的原因,掌握文中的事例。
3、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学习重点
学习抓住总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
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相关资料链接
吴冠中,1919年出生,中国现代画家。1919年7月5日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一个乡村教师家庭。从无锡师范初中部毕业后,考入浙江大学代办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6年转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从李超士、常书鸿及潘天寿等学习中、西绘画。
作为美术教育家,吴冠中注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培育。作为善思考的艺术家,他又勤于著述,立论独特,而且文字生动流畅。其中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生活与艺术要如风筝不断线等观点,曾引起美术界的争论。
他的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有《春雪》及《狮子林》、《长城》等。出版有《吴冠中画集》、《吴冠中画选》、《吴冠中油画写生》、《吴冠中国画选辑》(1~4)及《东寻西找集》、《风筝不断线》、《天南地北》、《谁家粉本》等。(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
课堂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桥之美》这篇课文,同学们能不能试着在标题后加上一个字,使之构成一个短语。
(桥之美态、桥之美蕴、桥之美感、桥之美境、桥之美形、桥之美趣……)
美态、美蕴、美感、美境这些词语我们都可以把它视作美学的范畴,美学是研究自然界、社会领域中美的规律,探讨美的本质的科学,下面我们就跟随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去感受“桥之美”,进行一趟美学之旅。
自主预习:
基础过关
一、读音辨析
脂粉(zhī)
强劲(jìnɡ)
煞风景(shā) 和谐(xié) 前瞻后顾(zhān)
着重(zhuó)
点缀(zhuì) 笼统(lǒnɡ)
孕育(yùn)
脂粉(zhī)
二、词语释义
煞它风景:这里指破坏人的兴致。
美感: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
销魂: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度的悲伤、愁苦或极度的欢乐。
史诗: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
驻足:停止脚步。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的事物。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指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三、语句解读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赏析: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赏析:杨柳拂桥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作者将时间限定为杨柳刚刚返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桥限定为石桥,两种景物之间的反差与对比,形成特殊的美感。“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赏析:这句话的意思是,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赏析: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韵律,这吸引着画家总是追寻着桥的身影。
一显身手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⑴早春天气,江南水乡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
)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头。
⑵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
)得体。
⑶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cuī
huǐ)_________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
⑷人们到此总要(zhù)
足欣赏飞瀑流泉。
2.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重叠 重逢
重创
B.相处
处所
处理
C.着眼
着重
着陆
D.角色
角落
角逐
3.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现在大慨很少有人用这口吻教训后生小子了。
B.彻底催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
C.即使碰不见晓风惨月,也令画家消魂。
D.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
4.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或成语。
⑴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
⑵停止脚步。(
)
⑶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
)
⑷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
)
5.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⑴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 )
⑵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 )
⑶“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 )
⑷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 )
二、整体感知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________(摧毁、摧残、毁坏)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
⑵每当其间________(呈现、显现、出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⑶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________(奏出、唱出、谱出)形于色的乐曲。
⑷虽然滨江多垂柳,满山开桃花,但脂粉颜色哪能________(左右、控制、制约)结构之美呢!
2.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⑴“小桥流水人家”,( )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重于绘画的形式美。
⑵为了画钱塘江大桥,我曾两次爬到六和塔背后的山坡上,( )总处理不好那庞大的六和塔与长长的桥的关系,( )构不成画面。
⑶喜鹊构成的桥( )意义好,形式( )自由,生动活泼。
⑷( )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 )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3.文学常识填空。
⑴《桥之美》选自
,作者是
,他是我国著名的
。
⑵张择端是
(朝代)末期著名的
,其代表作为《
》,反映了汴河两岸的街景市貌。
⑶课文在列举江南乡间石桥时提到了“晓风残月”的景致,“晓风残月”一语出自宋代婉约词人
的《雨霖铃》,原句为“
,
,晓风残月”。
4.判断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⑴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
⑵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
)
三、课内阅读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人们珍视长桥之美。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1.选文内容与下面的语句相照应的一项是 ( )
A.石拱桥不仅历史悠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B.桥更具有绘画美。
C.桥在不同环境中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D.桥作为大件艺术品来欣赏。
2.选文共举了四个例子来说明画家眼中桥之美。第一个例子是写________与________的搭配给人带来了特别的感受;第二例子是写出________与________的搭配,令画家销魂;第三个例子写了________之美;第四个例子写了________桥,它与其他桥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
3.体会下列画线语句的表达作用。
⑴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概括本段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阅读
漫谈桥的美
游览祖国的名胜,也许你醉情于名楼古刹,也许你忘返于名山大川,而我,偏爱恋桥的隽美。那横跨在青山绿水间的仪态万方的桥,常常把人带进一个诗情画意的美的境界。“水从碧玉环中过,人从苍龙背上行。”多么令人神往。远古的神话,把天上的彩虹说成是“人间天上的桥”;而古往今来的诗人,却爱把人间的桥比做天上的彩虹。
桥的美,首先在于它的建筑艺术的美。无论是拱桥、联拱桥、梁桥、开合桥,还是卧桥、浮桥和悬桥,它们在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质地等方面,都十分讲究均衡、对称、变化、和谐,甚至还有韵律和节奏,显示出造型的美。饮誉中外的赵州桥,是我国目前还保存完好的一座古代石拱桥。它横跨在河北赵县洨河之上,一个大拱,状若长弓,桥面与水面却几乎平行。大拱的两肩上,又各驮着两个小拱,拱上加拱,这样不仅减少了水流阻力,减轻桥重,而且使桥身多变化,不呆板,更显美观。整个拱身结构匀称,精巧空灵,雄伟之中见秀逸。历代人们都赞颂赵州桥的美。唐朝张鷟说,远望赵州桥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宋朝杜德源则有这样的诗句赞美它:“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坦平箭直千人过,驿马驰驱万国通。云吐月轮高拱北,雨添春水去朝东。”今天人们不仅观赏它的巧夺天工的造型美,而且为它在世界桥梁史上首创拱肩加拱的“敞肩拱”型桥,感到自豪。这也许就是赞叹赵州桥的歌舞剧《小放牛》至今还流传不衰的缘由吧。
桥的美,还在于它融合了多种艺术的美。雕刻、绘画、亭阁、工艺美术,乃至碑亭中的诗文,共同构成了桥的美。北京丰台的卢沟桥,桥上的石柱雕刻着狮子四百八十五个。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侧耳谛听,有的凝目远望,千姿百态,惟妙惟肖。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颂此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的石狮,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桥东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为“燕京八景”之一,亦为桥增色不少。广西三江的程阳风雨桥,在五座青石桥墩上,建有五座不同屋顶的四层宝塔式楼阁。楼阁间有廊相连,上有屋盖,楼、廊浑然一体,相映生辉,形成一条壮丽的水上游廊。
桥的美,还因为它往往和周围环境、自然景色互相配合,格局相宜,融为一体,造成一种美的境界。人们称这为“借景”。泰山中天门北的云步桥,驾凌深涧。附近常有云气弥漫,人行桥上如在天际。桥北石崖名御帐坪,传说是当年宋真宗观赏云步桥的月色与泉声,凿穴支帐野宿的地方。坪前飞瀑悬挂,穿行桥下,水气蒸腾,金鼓齐鸣。明代诗人陈凤梧有诗赞道:“百丈崖高锁翠烟,半空垂下玉龙涎。天晴六月常飞雨,风静三更自奏弦。”云步桥的高崖、飞瀑、行云、苍松,使此桥脱尽尘埃气,而产生一种清澈秀逸的意境,使人神清气爽。
桥的美,还因为桥本身的特殊经历。典故传说及其引起的思索和遐想,让人产生一种意境美。西安灞桥,是历史上富有诗意的古桥。唐人送客多至灞桥,折柳赠别,至此黯然,故又名消魂桥。春夏之交,来至灞桥,翠柳低垂,絮花纷飞。口中吟咏着唐朝王之涣的诗句:“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此时此地,诗的氛围和桥的景物水乳交融,产生一种深蕴淡出的意境美。苏州枫桥,唐诗人张继作有著名诗篇《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为枫桥竖起一块丰碑。枫桥、寒山寺和寺里的大钟从此名扬海外。诗人通过天脚残月、江畔枫树、渔舟火光、栖鸦夜啼、古刹钟声的描写,使枫桥的夜色显得无比的幽美。杭州西湖的断桥,以其“断桥残雪”为西湖十景之一。而断桥的著名和给人的美感又似乎不在残雪,而在《白蛇传》的民间传说。白娘子和许仙断桥相识,互相爱慕,由此而产生一出可歌可泣的爱情悲剧,白娘子终因爱情而献身。人们对白娘子的悲惨遭遇,同情、怜悯和赞叹不已。
还有一种并非属于建筑艺术的桥,它也是美的。比如神话中的桥。千百年来民间流传着牛郎织女的故事。那可恶的王母娘娘,拆散了牛郎织女的美满姻缘,用一道银河,隔断了一对生死不渝的夫妻。是那成人之美的花喜鹤,每年七月初七,在银河上搭起一座鹊桥,使夫妻俩得以相会。这鹊桥,是爱情之桥,幸福之桥,自然它是十分奇丽动人的。
1.第一段中哪句话是该段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从哪几方面表现桥的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桥的美,还在于它融合了多种艺术的美”这里的“多种艺术”指的是什么?文中又是如何具体说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要写到一种非建筑桥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在行文过程中,引用了大量的古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小练笔
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桥。通道上,石桥、板桥、人行天桥;公园里,廊桥、花桥、九曲桥;以至边结人际关系,缔结美好情缘的“心桥”“鹊桥”。这一道道的风景,可许演绎着感人肺腑的故事,或许倾诉着令人难忘的情思,或许寓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面对它们,你会想到什么呢?
请以“桥”为话题,写一段300字左右的片段。
参考答案
一、1.⑴xiān
xì
⑵hé
xié
⑶摧毁
⑷驻
2.C(A项分别读:chóng,chóng,zhòng;B项分别读:chǔ,chù,chǔ;C项都读zhuó,D项分别读:jué,jiǎo,jué。) 3.C(A项中的“慨”应为“概”,B项中的“催”应为“摧”,C项中的“惨”应为“残”,“消”应为“销”,D项全对。) 4.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⑵驻足
⑶美感
⑷史诗 5.⑴打比方⑵列数字⑶引用、作诠释⑷摹状貌
二、1.⑴摧毁
⑵显现
⑶谱出
⑷左右
2.⑴固然
⑵但
因而
⑶不仅
也
⑷凡是
其实 3.⑴《吴冠中人生小品》
吴冠中
艺术家
⑵北宋
画家
《清明上河图》
⑶柳永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4.⑴拟人
⑵比喻
三、1.C
2.石桥;密密的苇丛;石桥;细柳;长桥;风雨;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3.⑴用比喻句来形容观桥后的心旷神怡的感受,突出桥的开阔与宽广。⑵以画家和摄影师要展开搏斗来衬托此景致独特优美。4.桥在外观、材料与所处位置各不相同,但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构成和谐的一体,共同组成入画的景致。
四、1.“而我,偏爱恋桥的隽美。”2.作者从五个方面说明桥的美的:一是桥的美首先在于它的建筑艺术的美;二是还在于它融合了多种艺术的美;三是还因为它往往和周围环境、自然景色互相配合,格局相宜,融为一体,造成一种美的境界;四是还因为桥的本身的特殊经历;五是还有一种并非属于建筑艺术的桥,它也是美的。3.“多种艺术”指的是雕刻、绘画、亭阁、工艺美术乃至碑亭中的诗文。文中首先举了卢沟桥的例子:它含有雕刻狮子、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其次举了程阳风雨桥的例子:它的特色是建有五座不同屋顶的四层宝塔式楼阁。4.这种桥虽然不属于建筑艺术的桥,但它也是美的,它是神话中的鹊桥,象征着幸福,象征着爱情。作者最后的这种安排是从实写到虚写,逐渐抽象升华,完成了对我国桥梁的隽美的说明介绍,突出了说明的中心,给人以极大的美感享受。5.一方面说明这座桥非常著名,另一方面也突出了这种桥的特点;第三,使文章语言生动且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