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湖北省潜江市江汉油田油建中学九年级九年级(下)月考历史试卷(3月份)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一伙殖民强盗攻陷北京,抢劫、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现在去参观圆明园,只能看到大水法和远瀛观等残迹.毁坏这座闻名于世的皇家园林的侵略强盗是( )
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2.《辛丑条约》的哪一内容最能反映出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A.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B.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
C.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3.北京大学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一所名牌大学,它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创办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五四运动期间
D.新文化运动期间
4.小宏阅读历史书籍时,看到一段资料: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扣押了蒋介石,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从这段资料中,他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局部抗战的开始
B.西安事变的爆发
C.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重庆谈判的发生
5.有人说“辛亥革命在一片欢呼声中失败了”,你认为说“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依据是( )
A.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C.资产阶级太软弱
D.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6.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7.如图是马星驰先生所作的漫画《民气一致之效果》,它揭示了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商人罢市的推动
B.工人阶级参加斗争的巨大作用
C.各阶层人民的联合斗争
D.北伐战争胜利的鼓舞
8.“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C.揭开了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
D.全国性内战的开始
9.2015年10月25日是台湾光复70周年的纪念日.70年前,使得台湾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回到祖国的怀抱是( )
A.国民革命的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D.解放战争的胜利
10.2015年9月3日,全国将放假一天.这个“假日”更多的是一种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体现在( )
①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②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材料阅读题(共2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世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
材料三:2008年5月26日,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27日上午拜谒了中山陵,缅怀孙中山先生。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以上材料均选自《北师大版教材八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提的戊戌变法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中提到的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他领导革命的最大功绩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回答,新文化运动两面旗帜是什么?
(5)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具有什么特点?
12.2015年是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纪念这场战争是要警示世人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图1。
(1)图1酷似“台历”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哪一历史事件而建立的?
历史事件:材料二:见图2。
。
(2)邮票记载着历史。请从以上四枚邮票中任选一枚,说说它承载的中国抗战史具有怎样的突出地位?
材料三: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
﹣﹣美国总统罗斯福
(3)根据材料三所述,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问题?
材料四:2015年3月25日中国驻日本大使程永华出席日中友好议员联盟总会。程永华在大会上敦促日本正视历史,表明对过去战争的反省,坚持和平发展。他还强调中国在“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之际举行阅兵等纪念活动,并不针对特定的国家或日本。
(4)根据材料四,你认为建立和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政治基础是什么?你觉得中国政府高调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有何意义?
2015-2016学年湖北省潜江市江汉油田油建中学九年级九年级(下)月考历史试卷(3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一伙殖民强盗攻陷北京,抢劫、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现在去参观圆明园,只能看到大水法和远瀛观等残迹.毁坏这座闻名于世的皇家园林的侵略强盗是( )
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考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分析】本题考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解答】根据已学知识可知,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闯入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并放火焚毁了圆明园,图片就是焚毁了圆明园的遗址.
故选C.
2.《辛丑条约》的哪一内容最能反映出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A.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B.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
C.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考点】《辛丑条约》.
【分析】《辛丑条约》的相关史实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解答】最能反映清政府完成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条款.只有A选项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因为这一条款诞生后,清政府要负责帮助帝国主义国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这是其他三个选项所无法比拟的.
故选A.
3.北京大学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一所名牌大学,它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创办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五四运动期间
D.新文化运动期间
【考点】戊戌变法.
【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1898年戊戌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
故选B.
4.小宏阅读历史书籍时,看到一段资料: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扣押了蒋介石,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从这段资料中,他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局部抗战的开始
B.西安事变的爆发
C.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重庆谈判的发生
【考点】西安事变.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
【解答】为了逼蒋抗日,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扣押了蒋介石,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标志着西安事变的爆发.
故选B.
5.有人说“辛亥革命在一片欢呼声中失败了”,你认为说“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依据是( )
A.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C.资产阶级太软弱
D.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考点】辛亥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的两面性.
【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你认为说“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依据.从最终结果看,辛亥革命的胜利革命果实被大地主买办阶级代表袁世凯窃取是表面结果,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是根本表现,所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
故选B.
6.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考点】新文化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解读材料和对历史的分析理解能力.
【解答】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化企业,派遣留学生,创办新式海军,但其主张中体西用,只学习西方的器物,而不学制度,所以说其只是“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和两百多年的清朝统治,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并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以说“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指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挖掉“树墩”,也可以说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1915年,陈独秀高举“民主”、“科学”两面旗帜,批判旧文化、旧道德,提倡新文化、新道德,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盘否定,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故选B.
7.如图是马星驰先生所作的漫画《民气一致之效果》,它揭示了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商人罢市的推动
B.工人阶级参加斗争的巨大作用
C.各阶层人民的联合斗争
D.北伐战争胜利的鼓舞
【考点】五四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经过.
【解答】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有“民气一致”,据课本所学知识分析,五四爱国运动在学生举行游行示威后,后期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各地工人也参加罢工,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巨大作用,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故选C.
8.“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C.揭开了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
D.全国性内战的开始
【考点】七七事变和日本全面侵华.
【分析】本题考查七七事变的内容.题干中的关键词是“宛平”“卢沟桥”,由此判断这一事件是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宛平城,制造了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军队奋起反击,全国性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解答】A.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南昌起义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C.七七事变揭开了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
D.1946年6月,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全国性内战开始.
故选C.
9.2015年10月25日是台湾光复70周年的纪念日.70年前,使得台湾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回到祖国的怀抱是( )
A.国民革命的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D.解放战争的胜利
【考点】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解答】依据题干“2015年10月25日是台湾光复70周年的纪念日”,这是抗日战争胜利意义.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代表在台北接受侵台日军投降,中方受降代表在广播演说中向世界宣告:“从今天起,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
故选B.
10.2015年9月3日,全国将放假一天.这个“假日”更多的是一种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体现在( )
①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②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考点】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解答】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刷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的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故选D.
二、材料阅读题(共2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世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
材料三:2008年5月26日,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27日上午拜谒了中山陵,缅怀孙中山先生。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以上材料均选自《北师大版教材八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提的戊戌变法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中提到的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他领导革命的最大功绩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回答,新文化运动两面旗帜是什么?
(5)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具有什么特点?
【考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孙中山的历史功绩;新文化运动.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的知识点.
(2)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知识点.
(3)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知识点.
(4)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知识点.
(5)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化特点的知识点.
【解答】(1)由《江南制造总局》和《汉阳铁厂》图,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统治.
(2)由材料“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戊戌变法.戊戌变法运动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在中国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材料三中提到的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他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由材料“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可知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是民主与科学.
(5)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统治.戊戌变法运动时期,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中,进步的知识分子宣传了西方民主、科学的新思想,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因此说,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特点是: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呈现出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特点.
(1)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统治.
(2)思想启蒙的作用.
(3)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民主与科学.
(5)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呈现出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特点.
12.2015年是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纪念这场战争是要警示世人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图1。
(1)图1酷似“台历”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哪一历史事件而建立的?
历史事件:材料二:见图2。
。
(2)邮票记载着历史。请从以上四枚邮票中任选一枚,说说它承载的中国抗战史具有怎样的突出地位?
材料三: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
﹣﹣美国总统罗斯福
(3)根据材料三所述,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问题?
材料四:2015年3月25日中国驻日本大使程永华出席日中友好议员联盟总会。程永华在大会上敦促日本正视历史,表明对过去战争的反省,坚持和平发展。他还强调中国在“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之际举行阅兵等纪念活动,并不针对特定的国家或日本。
(4)根据材料四,你认为建立和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政治基础是什么?你觉得中国政府高调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有何意义?
【考点】九一八事变和中国局部抗战;七七事变和日本全面侵华;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重大事件的历史地位.
(3)本题考查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4)本题考查建立和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政治基础及中国政府高调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意义.
【解答】(1)由图一中的信息“1931年9月18日”可知,这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2)本题可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任选一项作答.如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台儿庄大捷是国民政府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抗战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在外敌入侵时屡战屡败的历史,是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3)由材料三“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澳洲,打下印度…”并结合所学知,材料内容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这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4)由材料四“程永华在大会上敦促日本正视历史,表明对过去战争的反省,坚持和平发展”可知,建立和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政治基础是日本要正视历史,坚持和平发展.最后一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我国在“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举行盛大阅兵活动,可以激发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凝聚力、自豪感;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并有决心和能力捍卫和平,维护民族独立和尊严等.
故答案为:
(1)九一八事变.
(2)历史地位: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台儿庄大捷是国民政府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抗战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在外敌入侵时屡战屡败的历史,是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任选一个作答即可)
(3)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4)日本要正视历史,坚持和平发展;意义:我国在“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举行盛大阅兵活动,可以激发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凝聚力、自豪感;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并有决心和能力捍卫和平,维护民族独立和尊严等.
2016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