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实验探究题
1.阿基米德原理告诉我们:“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
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
到的重力”。小刚在学习了该原理后思考:物体
受到浮力的大小难道只跟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大
小有关吗?于是他猜想: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可
能还跟物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为
了验证猜想,他选取了两块体积和形状都相同的
实心铜块和铁块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⑴要验证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
关,小刚应该选取图中的
等步骤进
行对比。小刚已经知道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
那么根据他所选择的几个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可以知道铜块所受到的浮力
(选填“大
于”、“等于”或“小于”)铁块所受到的浮力。
由此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
⑵小刚根据图中
B、C、D
三步进行对比分析,发现
随着物体浸入液体中深度的增加,物体所受到的
浮力在变大,于是他就得出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
小跟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的结论。你认为小刚
的结论是
的(选填“正确”、“错误”),
原因是
。
2.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对“物体的浮沉条件”进行
了探究。
⑴甲同学的探究方案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
计(量程
0~5 N,分
度值
0.2 N)、天平(带砝码盒)、量筒及水、蜡
块(9 g
左右)。
探究问题:蜡块的上浮条件。
实验过程:
②测量蜡块受到的浮力: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
把蜡块放在水中,浮在水面时,测出蜡块排开水
的体积,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浮力。
你认为上述操作存在的问题是
。
③通过比较蜡块的重力和受到的浮力,可知物体
上浮的条件。
⑵乙同学的探究方案
实验器材:装有水的大烧杯、蜡块、铁钉(见图)。
探究问题:蜡块的下沉条件。
实验过程:把蜡块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发现蜡
块要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为了使浸没在水中
的蜡块会下沉,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将一根铁钉全部插入蜡块中,然后将蜡
块浸没在水中松手,发现蜡块沉入水底。
方案二:用同样的铁钉,但只将其部分插入蜡块
中,将蜡块浸没在水中松手,发现蜡块也沉入水
底。
①从物体受力的角度看,在蜡块中插入铁钉是为
了改变
的大小。
②能够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③虽然两种方案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但老师认
为方案一更科学。你认为老师这样评价的主要理
由是
。(g取
10 N/kg)
3.某兴趣小组在研究马铃薯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时,
通过往水中加盐,终于使马铃薯漂浮在水面上。由
于时间关系,当时并没有及时收拾实验器材,几天
后他们来收拾时,惊奇地发现原来浮在水面的马铃
薯又都沉在容器底部,他
们决定对这一现象进行
研究。对此现象,他们提
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
1:可能由于水的蒸发,盐水的密度变大,导
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
2: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质量变
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
3: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体积变
小,导致马铃薯下沉;
经过一番讨论,他们马上否定了猜想
1,你认为他
们否定的理由是
①首先测量蜡块的重力:方案一是用弹簧测力计
。
直接测出蜡块的重力;方案二是用天平测出蜡块
的质量,再求出重力。
你支持方案
,理由是
。
接着他们就猜想
2
和猜想
3
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
作:
⑴取三块马铃薯,编上A、B、C号,分别测出其质量
和体积;
⑵配制一大杯盐水;
⑶将三块马铃薯放在盐水中,使其漂浮,几天后发
现马铃薯都沉在容器底部,将其捞出。擦干,分
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
实验数据如下表:
请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后回答:猜想
2
是
(选
填:“正确”或“错误”)的;你认为马铃薯下
沉的原因是
。
4.课前,小科和小思对物体浸没前受到的浮力大小
与浸入水中的深度是否有关,有不同的猜想。于
是用相同的长方体重物,分别以甲图和乙图的方
式进行实验,并获得如下数据:
⑴分析小科测得的数据可以得出:浸没前,物体受
到的浮力大小随浸入水中的深度增大而
,
小思的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
⑵综合分析两个人的数据却发现,第(1)小题的结论
是不正确的,其中
两次实验数据可以证
明这一点。(填实验序号)
(3)课后,小科和小思才知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随
。
5.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容性杂质)
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
50
克
10%的氯
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实验一:下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
意图。
⑴有实验操作错误的步骤是
;
⑵步骤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⑶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序号)
;
实验二:用粗盐提纯后得到的精盐配制了氯化钠
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其原因可能有
(填字母序号)。
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B.称量时只在天平左盘垫上滤纸
C.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实验三:在溶液配制过
程中,若要用量筒量取
40
毫升的水,当液面接
近刻度线时,要改用胶
头滴管,在用滴管滴加
水的过程中,眼睛视线
应同时按
图进
行观察。
6.小明同学去九仙山旅游时,用瓶装了一些山下的
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
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取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是
。
⑵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D.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
⑶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性,除
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⑷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在清水中加入消毒剂,
其作用是
。
⑸净化后的水变为蒸馏水的步骤是
。在操
作中经常需要在蒸馏烧瓶中加入碎瓷片,其作用
是
。
第
1
章
实验探究题
1.⑴A、B、D、E;等于;无关;⑵错误;没有控制
变量,必须在排开液体体积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
2.⑴①二;因为弹簧秤的分度值大于蜡块的重力;
②蜡块没有浸没在水中;⑵①重力;②物体的重力
大于浮力时,物体下沉;③方案一是在改变物体重
力的同时,控制了浮力不变这一条件;3.如果盐水
密度变大,大于马铃薯的密度,马铃薯更应该上浮
而不是下沉;错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后体积和
质量均减小,但体积减小的程度更大,导致马铃薯
在浸泡后的密度变大,使其下沉;4.⑴增大;⑵2
和
4(或
2
和
5、3
和
6);⑶排开水的体积增大而
增大;5.⑴⑤;⑵加快溶解(或搅拌);①②③⑤
④;⑶A、B;乙;6.⑴吸附水中悬浮杂质,使之沉
降;⑵D;⑶吸附;⑷杀死水中的细菌;⑸蒸馏;使
蒸馏平稳进行,防止加热时暴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