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1 我们的生长发育》精品教学资料(课件+教案+教学反思+文字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1 我们的生长发育》精品教学资料(课件+教案+教学反思+文字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10-23 16:47:34

文档简介

我们的生长发育教学反思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强: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我们的生长发育》在这节课的课堂上学生开展了探究系列活动。随着教学进度的开展,本次教学活动取得了一些成功之处,很好地落实了科学学科教学理念。
1、学科整和。学生利用画折线统计图的形式来表现对人体生长发育变化学习的理解,科学问题应用数学方法解决,是科学学科与数学学科的有机结合。收集原始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根据数据绘制我的健康资料表,根据我的健康资料表中的内容,分别绘制自己身高、体重增长的折线图,分析折线图,得出结论。根据全班平均值,分析自己的数据,转化为证据,判断自己生长发育发情况,借助资料进行解释,提高形成自己的认识,在意识上重视,行为上落实。指导自己的饮食、行为等,规范学习和休息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
2、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引导者和支持者。本课内容基本都是学生经历、体验、参与各项活动,学习活动更为充分。当学生的探究学习有了结论或成果的时候,通过汇报及时为他们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上实现交流和递进,得到鼓励与支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教师是主导,在课堂教学设计之初,就精心设计学生喜欢的问题。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会跟着教师的设计一步步的来。教师利用每一节教学课引导学生学习,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
3、课前、课中、课后活动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衔接。突出了科学课程课内、课外结合的特点,体现了活动的学科特色。
但是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对学生的情况还是不够清楚。
虽然有多年的教学经验,课前也做好了两手准备,但是我还是高估了这些学生。因此我的教训是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和修改教学设计。
在撰写教学设计时,我考虑发挥学生都爱动方面的优势,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学,可是实际进行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关注自己的身体,他们很多同学根本不知道自己几年来的身高和体重,更不要说胸围和肺活量了,有的学生是半路转学到北京的,他们根本没有健康卡,因此我在课堂上利用了大量的时间给他们测量,这样耽误了课堂宝贵的时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更好的钻研学生,尤其是对于打工子弟居多的农村学校的学生学法的关注,及时抓住学生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调整教学环节。

我们的生长发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分析,了解青少年的身体发育特点以及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
2. 通过对比认识生物的许多特性是遗传的,并了解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3. 培养学生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学生在三、四、五年级制作的“身体生长记录卡”。学生以及父母的照片。
2. 皮尺、体重秤等测量工具。
3. 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读六年级了,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们测量了自己的身高、体重等项目,并对一年后我们在身高、体重方面进行了预测,还记得预测的数据吗?
几个学生反馈一年前的预测以后,揭示课题:我们的生长发育
二、新授
1.建立“身体生长记录卡”
(1)检测我们的预测是是否正确就需要我们来实际测量,等一会我们每个同学到来测量自己的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以及臂长,为了让我们的测量比较准确,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反馈以后教师总结,要求学生在测量时要注意方法,测量身高、坐高、臂长时身体要直,测量头围时,应该测量额头周围,测量体重时,身上最好没有其他物品。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以及臂长。
(3)学生建立“身体生长记录卡”,教师巡视指导。
(4)相互参观、评价每个学生制作的“身体生长记录卡”,在参观前教师提出参观任务:比一比,谁做的最好?
学生参观完以后反馈:谁做的最好?
(5)教师提问:自己一年前猜测的正确吗?从测量的数据看,说一说你的生长情况和主要特征。
2.探究三年级到六年级身高、体重等变化
(1)教师:请将三年级到六年级制成的“身体生长记录卡”集中起来,并把每年的相关数据记录在教材中的“身体生长数据记录表”上。
(2)提问:如果要探究每一年里身高、体重的变化,我们应对数据进行怎样的处理?
学生回答以后教师归纳:我们可以计算出身高、体重等数据在三年级到四年级的变化、四年级到五年级的变化、五年级到六年级的变化,也就是用后一年测量的数据减去前一年的数据。
(3)学生计算变化数据。
(4)提问:
(1)从身高、体重等变化数据,你有哪些发现?
(2)比较五年级到六年级的变化数据与以往每年的变化数据,又有什么发现?
学生反馈以后教师归纳:同学们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年的身高、体重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而且发生的变化数据每年都不一定相同,女同学在9岁到12岁之间每年的身高、体重变化加快。而且五年级到六年级这一年里比以前每年的变化大。
3.比较男女同学在三到六年级的平均身高与平均体重
(1)提问:我们已经有了每年的身高、体重数据,我们要计算男、女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我们该怎样做?
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选学生作为样本:出生年月相同相近、男女同学选择的一样多、身体健康。
(2)教师选择做样本的学生:我们选出生年月在10月、11月、12月的同学,男女同学各10名。
(3)学生用作样本的男、女身高、体重数据计算三、四、五、六年级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
(4)提问:比较男女同学在三、四、五、六年级每年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数据,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析数据以后,教师归纳:通过平均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四年级以前,也就是10岁以前,男同学的平均身高、体重略大于女同学,从四年级开始到六年级,也就是从10岁开始到12岁,女同学在平均身高、平均体重方面都超过男同学。
4.认识一个人一生经历的阶段
(1)提问: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身上,你认为他们一生可以分为几个阶段?鼓励学生从身高、体重、精神风貌等方面来给人的一生划分阶段。
(2)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划分年龄阶段。
(3)出示一幅一个人从婴儿老年的图片,教师归纳并板书:婴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
(4)对照图片说一说自己处于哪个阶段?还将经历哪几个阶段?
三、全课归纳,并要求学生提出课外延伸的问题
1.教师小结:人的一生要经历婴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五个阶段,目前我们正处于儿童时期,要珍惜每一个年龄阶段,让我们的每一个年龄阶段都充实而有意义。
2.课外延伸:关于“我们的生长发育”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准备怎样去研究?小组内相互交流,课外就按照小组研究的方法去研究。
第二课时
一、展示课前准备: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遗传与变异的资料。
二、引导学生研究遗传与变异现象
1.教师:如果把自己的照片与爸爸妈妈的照片对比,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对比?反馈中引导学生从五官、皮肤、头发等方面对比。
2.教师提观察对比的要求:(1)观察要认真。(2)将观察到记录在表格里。
3.提问:从对比中有什么发现?
4.教师归纳:经过对比,我们发现自己与爸爸或者妈妈在长相、眼睛等方面有相似的地方,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遗传现象。
5.出示一组母子动物的照片,母子之间毛色、花纹、体态上有一定的形似性:
让学生观察一组稻子从“稻谷种子——稻谷秧苗——成熟的稻子”照片。
让学生观察以后反馈:有什么发现?
学生反馈以后教师总结:动物和植物也有遗传现象。
6.教师提问:在观察对比自己与父母的照片时,除了具有一些相似性以外,还有什么发现?
7.学生观察对比自己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照片,寻找不同的地方,并要要求学生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观察记录表里里面。
8.观察以后反馈:自己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教师引导学生从肤色、嘴巴、头发等方面找差异。
9.教师出示两对双胞胎学生的照片,学生观察以后反馈:双胞胎之间有差异吗?
10.归纳变异现象的概念:
11.引导学生认识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12.全课小结:在我们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父母的遗传一直影响着我们,同时因为多种原因,我们也与父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也就是变异现象,而且遗传与变异现象也是生物的一个特性,影响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三、课外延伸:收集有关遗传与变异的知识,办一期有关遗传与变异的科学小报。
人体生长发育有几个年龄阶段与特征
生长发育是有阶段性和有程序的连续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量的变化,也有质的变化,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发育阶段,各阶段都有其一定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再加上生活环境的不同,就把人的生长发育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胚发育期:一般从妊娠期8周起为胚发育期。从受精卵开始分化,直至大体成形,形成内胚层、外胚层、中胚层三层组织。 (2) 胎儿期:从妊娠8周至胎儿出生为止。此期以组织及器官的迅速生长和功能渐趋成熟为特点。在胎儿时期可以测定胎盘功能和检查羊水内的细胞染色体、酶量及生化内容,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防治。必要时可行人工流产,以免出生后贻害家庭与社会。 (3) 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开始至生后28天。新生儿适应子宫外的新环境,经历了解剖生理学的巨大变化。全身各系统的功能从不成熟转到初建和巩固是此期特点。 (4) 婴儿期:指生后至1周岁。婴儿期的特点是生长特别快。1年内体重是出生时的3倍,身长可达到出生时的2倍。此期必须加强营养要素,才能预防营养不良及消化不良。否则易发生佝偻病等。 (5) 幼儿前期:1-3岁。此期体格生长速度比婴儿期渐变缓慢,但语言、行动与表达能力明显发育。前囟闭合、乳牙出齐,能控制大小便。在断奶后如对营养供应不加重视,往往可引起身高不增或少增。 (6) 幼儿期:3-6、7岁。相当于目前"幼儿园"阶段。此期的特点是生长发育变慢,动作及语言能力逐步提高,能跳跃、登楼梯、唱歌、画图,开始识字认字。往往好奇、多问。不小心也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7) 童年期:6、7-11、12岁。亦称小学年龄期。此期特点是脑的形态结构基本完成,智能发育进展较快,能较好地综合分析、认识自己。此期要保证足够的营养,加强体育锻炼。 (8) 青春发育期(简称青春期):约10-18岁(女性较早,男性较晚,约相差2年).这是童年过渡到成年的发育阶段.此时的特征为:体格发育首先加速,继而生殖系统发育成熟。女性的青春期普遍为11-12岁到17-18岁,男性则为13-15岁到19-21岁。这里存在着个体差异,且与地区、气候、环境及种族有关。 (9) 青年期:约16-20岁。此期的特征为思维活跃,智能发展,开始锻炼独立生活,参与比较复杂的社会活动,但情绪易多变,可发生异常心理,应当适当的诱导和教育. 以上的各年龄期按顺序衔接,不能跳越。前一年龄期的发育为后一年龄期的发育奠定必要的基础。任何一个阶段的发育受到障碍,都会对后一个阶段产生不良影响。
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
生长发育,不论在总的速度上或各器官、系统的发育顺序,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认识总的规律性有助于对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正确评价与指导。 1、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 生长发育在整个儿童时期不断进行,但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生长速度不同。例如,体重和身长在生后第1年,尤其前3个月增加很快,第1年为生后的第一个生长高峰;第2年以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至青春期生长速度又加快,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2、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 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发育顺序遵循一定规律。如神经系统发育较早,脑在生后2年内发育较快;淋巴系统在儿童期迅速生长,于青春期前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 3、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如出生后运动发育的规律是:先抬头、后抬胸,再会坐、立、行(从上到下);从臂到手,从腿到脚的活动(由近到远);从全掌抓握到手指拾取(由粗到细);先画直线后画圈、图形(由简单到复杂);先会看、听、感觉事物,认识事物,发展到有记忆、思维、分析、判断(由低级到高级)。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一、 遗传因素 细胞染色体所载基因是决定遗传的物质基础。父母双方的遗传因素决定小儿生长发育的“轨道”,或特征、潜力、趋向。 二、 环境因素 1、 营养 2、 疾病 3、 母亲情况 4、 家庭和社会情况 体格生长 一、 体重的增长 体重为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质量。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体重的增长逐渐减慢。我国1975年、1985年、1995年及2005年调查资料显示,正常足月婴儿第1个月体重增加可达1~1.7kg,生后3~4个月体重约等于出生时体重的2倍;第1年内婴儿前3个月体重的增加值约等于后9个月内体重的增加值,即12月龄婴儿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10kg),是生后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系第一个生长高峰;生后第2年体重增加2.5~3.5kg;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增长减慢,年增长值约为2kg。 二、 身材的增长 身高(长)的增长规律与体重相似。年龄越小增长越快,也出现婴儿期和青春期两个生长高峰。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生后第1年身长增长最快,约为25cm;前3个月身长增长约11~13cm,约等于后九个月的增长值,1岁时身长约75cm;第2年身长增长速度减慢,约10~12cm,即2岁时身长约87cm;2岁以后身高每年增长6~7cm。2岁以后每年身高增长低于5cm,为生长速度下降。 身高(长)的增长受遗传、内分泌、宫内生长水平的影响较明显,短期的疾病与营养波动不易影响身高(长)的生长。
表1 正常儿童体重、身高估计公式
年龄
体重(kg)
身高(cm)
12个月
10
75
1~12岁
年龄(岁)×2+8
年龄(岁)×7+75
三、头围的增长
头围的增长与脑和颅骨的生长有关。胎儿期脑生长居全身各系统的领先地位,故出生时头围相对大,平均33~34cm。与体重、身长增长相似,第1年前3个月头围的增长(6cm)约等于后9个月头围的增长值(6cm),即1岁时头围约为46cm;生后第2年头围增长减慢,约为2cm,2岁时头围约为48cm;2~15岁头围仅增加6~7cm。头围的测量在2岁以内最有价值。 四、牙齿的发育 牙齿的生长与骨骼有一定关系,但因胚胎来源不完全相同,牙齿与骨骼的生长不完全平行。出生时乳牙已骨化,乳牙芽孢隐藏在颌骨中,被牙龈覆盖;恒牙的骨化从新生儿期开始,18~24个月时第三恒臼齿已骨化。人一生有乳牙(共20个)和恒牙(共28~32个)两副牙齿。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后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乳牙萌出顺序一般为下颌先于上颌、自前向后,约2.5岁时乳牙出齐。乳牙萌出时间及顺序个体差异较大,与遗传、内分泌、食物性状有关。 6岁左右萌出第一颗恒牙(第一恒磨牙,在第二乳磨牙之后,又称为6龄齿);6~12岁阶段乳牙逐个被同位恒牙替换,其中第1、2前磨牙代替第1、2乳磨牙,此期为混合牙列期;12岁萌出第二恒磨牙;约在18岁以后萌出第三恒磨牙(智齿),也有终生第三恒磨牙不萌出者。第一恒磨牙萌出较早,常被家长忽视,更应注意保护。 出牙为生理现象,出牙时个别小儿可有低热、唾液增多、发生流涎及睡眠不安、烦躁等症状。牙齿的健康生长与蛋白质、钙、磷、氟、维生素A、C、D等营养素和甲状腺激素有关。食物的咀嚼有利于牙齿生长。牙齿生长异常时可见外胚层生长不良、钙或氟缺乏、甲状腺功能低下疾病。
课件10张PPT。我们的生长发育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课件比较一下同学们的身高,能发现什么测量自己的身高、坐高等项目测量身高时要站直,眼睛平视前方,不要踮起脚尖。
测量坐高时,身子正坐,腰板挺直,眼睛平视前方。
测量头围应该测量额头的周围。不记得也没关系,大概的想一想这一年以来你长高了吗?体重增加了吗?你还记得一年前自己的身高、体重是多少吗?回忆一下。。。对比我们7~14岁的身体情况————————————————————————————————————————————————————————————————————————————————————————————青春期体格生长: 
第二生长高峰
身高、体重增长迅速,性别差异
其它变化
内脏器官增长,成人脸型
体型变化
女孩 臀部、髂骨下脂肪堆积
男孩 肩宽、下肢长、肌肉发育生长发育一般规律 
  由上而下
  由近到远
  由粗到细
  由低级到高级
  由简单到复杂小结:我们的身高、体重都是在一年年的增加。
在我们9~13岁这一阶段,身体的发育最为迅速,身高、体重增长很快。
在9岁之前,男同学的各项指标都超过女生。
10~12岁女同学的发育速度超过男生。13岁之后男同学的发育速度又反超女生。
同学们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