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载:“它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它)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主张世界各国在相处中互相监督,实行对等的约束和自我约束,具有法律性和道义性。”这是在评价( )
A.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1955年
“求同存异”方针
C.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2、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谈判,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后周恩来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修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修改完成于(
)
A.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B.日内瓦会议
C.亚非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3、近年来,中印两国互动频繁。2016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旅游年”开幕式在印度新德里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对开幕活动表示热烈祝贺,向友好的印度人民致以诚挚的问候。下列外交活动中,符合中印交往史实的有( )
A.建国初期,我国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1953年,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1954年,日内瓦会议就印度和平问题达成协议
D.2001年,中国与部分邻边国家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4、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
A.“一边倒”政策
B.“另起炉灶”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多边外交政策
5、1954年,中、苏、美、英、法等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国家外长,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讨论朝鲜问题与印度支那问题.中国在会议上积极活动,推动会议成功,提高了国际声誉.以下关于日内瓦会议说法正确的是( )
A.会议成功推动美国侵略者退出印度支那地区
B.会议达成和平公约,推动朝鲜战争双方停战
C.中国提出合理建议推动印度支那问题和平解决
D.会议直接促成中国与亚非国家兴起新的建交高潮
6、下列日程是周恩来参加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这次会议(
)
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加强中国与不结盟国家的合作
C.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7、“从1950年开始,苏联给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概40亿美元的信贷,包括291个工业项目……俄国提供了中国所有的喷气式飞机,大多数军事设施,即使现在中国购买的几乎所有的航空燃油都是从苏联通过铁路运来的。”这主要由于新中国当时(
)
A.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原有外交关系
B.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C.奉行结盟苏联的“一边倒”战略
D.重返联合国提高了自身国际地位
8、新中国外交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主要特征:一是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二是“内向性”,即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三是过渡性,即其形成是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向国家外交过渡的过程,它包括了中共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下列选项符合新中国外交第三个特征的是(
)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9、“以史解史”是回顾和缕析中苏(俄)关系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史的一个比较可观的方法。按照历史的推演顺序和发展框架,中苏关系可以循着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关键性问题把握其发展的历史轨迹。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时间
中苏关系及影响
①
20世纪50年代
中国奉行“一边倒”政策,在外交上处于孤立地位
②
20世纪60年代
中苏关系恶化,是导致三年经济困难出现的主要原因,同时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
③
20世纪70年代
中国开始调整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
④
20世纪80年代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摆脱苏联模式,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1955年亚非会议上,形成了“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拉开了南南合作和不结盟运动的序幕,当时万隆会议( )
A.推动了亚非各国在实现政治独立斗争中相互支持
B.实现了亚非发展中国家间的技术合作和经济合作
C.建立起亚非国家联合反殖反帝反霸区域政治集团
D.形成为亚非国家开放的多边贸易区域性官方论坛
11、20世纪50年代末,
( http: / / www.21cnjy.com )针对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毛泽东采取了“坚持原则,后发制人;坚持斗争,留有余地;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的方针,而当苏联对新中国进行战争挑衅时,毛泽东又采取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方针。这反映出新中国
A.在对外交往中具有毫不妥协的决心
B.自觉地担负起反对霸权主义的责任
C.在国家外交中采取较为灵活的策略
D.已经不再接受苏联在外交上的控制
12、
20世纪50年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把外交立足点转向两个中间地带:亚非拉美是第一个,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我国外交发生这一转向的原因是(
)
A.亚非拉美国家全都实现了民族独立
B.西欧和日本开始挑战美国的地位
C.国际力量出现分化,中苏关系恶化
D.苏联改革失败,美日欧形成鼎足
二、非选择题:(本大題共3小题,共计52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
材料二
“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中美某外交公报
材料三
在上海举行的下图所示国际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议上,成立了某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该组织的宗旨是: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他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 http: / / www.21cnjy.com )
——摘编自某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的成立宣言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该公报发表于几几年?这一公报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发了什么重大变化?
(3)材料三中“某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指的是?该组织合作模式有何特征?该组织建立有何意义?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出:“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展现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着一方面去找,而不能想帝国主义占线一方面去找。”在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中间,“中立”是不可能的,中国必须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一边。明确宣布“一边倒”,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幻想。这一外交方针对新中国建设起了重大作用。
——靳德行《中华人民共和国》
材料二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施不仅使新中国的经济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前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
——游艳丽《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
请选择材料中的任一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英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国内,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英国政府不能漠视中国人民的政府已有效地控制了中国大陆这一事实,英国在华实际利益超过了任何其他西方国家…12月以后,缅甸、印度、巴基斯坦三个英联年成员国接连宣布承认新中国,英迫于形势压力,终于在1950年1月6日,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郑启荣、孙洁晓《试论1945一1954年英国对华政策的演变及其动因》
材料二
l948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5月,斯大林对即将派往中国解放区的苏联专家小组组长说:“我们当然要向新中国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如果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胜利,我们两国沿着相同的道路前进,那么,就可以认为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是有保障的.因此,对于援助中国共产党人我们不能吝惜自己的努力.”
﹣﹣伍修权《在外交部八年的经历》
材料三
1950年.中苏签订了《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了中苏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的全部合作,确认了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有效期为30年.1980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0年期满后,不再延长.
﹣﹣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承认新中国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表明苏联对中国革命的态度是什么?主要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一、二中,苏联、英国承认新中国的含义是否相同,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材料三中,1980年全国人大废止《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表明新时期我国奉行了什么外交政策?总结中国对外关系史,你认为对当今我国制定外交政策有哪些历史启示?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C
2、
C
3、B
4、C
5、C.6、C
7、C
8、C
9、B
10、A.11、C
12、C
二、非选择题
13、(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中华民族获得独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综合国力不断上升。
(2)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上海合作组织;大小国家共同倡导、互利协作、安全先行;上合组织的成立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4、
第一种观点:“一边倒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交政策具有重大的积极影响。评述:从政治上看,为新中国获得国际承认、发展对外关系、粉碎帝国主义的孤立政策起了积极的作用;从经济上看,为我国迅速医治战争创伤,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援助和强有力的支持;从军事上看,为我国挫败美帝国主义包围与挑衅提供了坚强的后盾,维护了我国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第二种观点:“一边倒”外交政策产生很多消极影响。评述:从国家安全与领土完整来说,与美国敌对给自己找来了更强大的对手,中国领海及沿海弧形地带承受的压力骤然上升;从得到国际承认来说,同美国的敌对导致中国不被很多国际组织接纳,越来越走向自我封闭,与世界的发展潮流相脱节;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上来说,参加朝鲜战争和长期面临战争威胁,以及美国经济上的封锁和禁运,使中国无法利用外部条件和良机来发展自己。
15、(1)原因:国内舆论的压力;英国在华利益的驱使;英联邦出现分裂趋势的威胁.
(2)态度:对中国革命持支持态度.
原因:①美苏冷战开始,蒋介石采取亲美政策;
②中共取得革命胜利有利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壮大.
(3)不相同.
说明:苏联承认后立即与新中国建交;英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是法理上承认了新中国的实际控制权,不等于承认新中国的政治制度.英国在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上追随美国就是明证.
(4)政策:不结盟政策.
启示:①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③不以国家性质和意识形态为亲疏标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