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七单元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七单元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23 20:1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1963年,毛泽东提出发展“两个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带”,即“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毛泽东提出这外交政策的背景是(

A.中法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B.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变化
C.美苏争霸态势趋于缓和
D.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
2、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曾提到:“多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对上述材料“新形势”理解正确的是(  )
A.中苏开始结盟对抗美国
B.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C.中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20世纪60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末,我国把外交立足点转向两个中间地带:亚非拉美是第一个,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我国外交发生这一转向的原因是(

A.亚非拉美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
B.西欧和日本开始挑战美国地位
C.国际力量出现分化,中苏关系恶化
D.苏联经济改革失败,美日欧形成鼎足
4、1972年2月《中美联
( http: / / www.21cnjy.com )合公报》发表,美国方面声明,它“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政府认知中国的立场,即“一个中国”原则
B.声明推动了双方和解并正式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
C.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
D.美国政府承认了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
5、2016年6月24日,国家主席 http: / / www.21cnjy.com )平在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时指出:“弘扬‘上海精神’,……全面推进上海合作组织各领域合作发展。”材料中的“上海精神”


A.致力于营建睦邻友好
B.体现了维护世界和平
C.体现了新型国家关系
D.促进了亚洲各国友好
6、近些年来,日本在钓鱼岛的主权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上不断挑起事端。中日双方在交涉过程中无不拿出该岛的历史文献和沿革作为依据,往往追溯到该岛的历史渊源。若中国以前对这一问题没有系统的研究和考证,那么在谈判中中国将会是被动的。这段材料主要强调(  )
A.历史史实具有真实性
B.历史学可以服务于现实
C.历史学强调追根求源
D.用国际公法规范政府的行为
7、1971年8月2日,美国国务卿
( http: / / www.21cnjy.com )罗杰斯发表了《关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的声明》,表示:“美国将支持今年秋天联合国大会上要求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席位的行动.同时,美国将反对任何驱逐中华民国的行动,或者以其他方式剥夺它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的行动.”以上声明的实质是(  )
A.利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孤立中国
B.推行“两个中国”的对华政策
C.利用中国削弱苏联在联合国的影响
D.维持美国对联合国大会的控制
8、下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阅读下图(“一”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甲乙丙分别指(

( http: / / www.21cnjy.com )
A.英法美
B.英美苏
C.中苏美
D.美中苏
9、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借助经济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的发展和军事工业迅速增强的优势,苏联的对外扩张咄咄逼人,在加紧同美国争霸的同时,进一步加紧对中国的军事部署,陈兵中苏边境,对中国国家安全形成巨大的压力。苏联的对外扩张行动(

A.成为中苏关系长期恶化的根源
B.为东欧国家的政治改革创造了条件
C.客观上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D.推动了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发展
10、美国著名传记作家罗斯
( http: / / www.21cnjy.com )?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要求
②中国需要美国支持以对抗苏联
③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④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进入20世纪70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后,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以及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掀起第三次建交高潮。到1979年底,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达120个,遍及五大洲。出现上述现象的关键因素是(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基辛格秘密访华
C.中美关系的缓和
D.中日邦交正常化
12、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苏
( http: / / www.21cnjy.com )联国家加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
A.对世界政治局势有清楚认识
B.低估了中俄在组织中的领导作用
C.表达了对美俄争夺中国的担心
D.没有认清上海合作组织的新特点
二、非选择题:(本大題共3小题,共计52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3、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朝贡外交走进历史博物馆同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头上分不开,也就是说,是不平等条约迫使当时的中国政府不情愿地接受了现代外交。
——《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推进中国融人全球化历史进程》
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
——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中国领导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始接受国际贸易中“国际分工”的理念,认识到在国际市场上开发自身“比较优势”的重要性。东亚“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为中国提供了效仿的榜样。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加强了与世界市场的交往和联系。
——摘编自郝雨凡《中国对外经济政策50年》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前期不平等条约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与建国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美国方面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80年代以来“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处理国与国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美国驻华代办田夏礼说:“应该
( http: / / www.21cnjy.com )让战争顺着自己的道路走下去,如果干涉带来和平,那种和平是不能持久的。惟有使用武力才能使这个国家和世界融洽共处,只要清皇朝不致受到威胁,中国的战败倒是一个有益的经验。”
――《甲午海战110周年祭》
材料二:1962年年中,戴高乐到法国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视察期间,在利莫日发表讲话强调说,法国在履行其对北约义务的同时,不会让任何别的国家牵着鼻子走,它将在联盟内部实行自己的“意愿”、“行动”和“政策”;法国的目标是“建设我们的欧洲”,而不再是“两个大国”的欧洲。
――敢峰主编《戴高乐传》
材料三:由于特别的地缘政治原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性,此不仅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或归宿……而且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即使三国之间的双边关系并不以第三国为目标或对象,这种关系也会对第三国和它们的相互关系发生作用。”
――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田夏礼对中日战争和清朝政权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戴高乐提出的法国外交的目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外交目标提出的背景。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并运用中国现代史关史实说明。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
时间
事件或条约


1842

(南京条约〉
“以前中因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
根本性转变
1895

《马关条约》
中国面临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渍,
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1901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玫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19

巴黎和会
“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
时代的结束”
1928

“改订新约”的运动
减少了一在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我
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0收入,但又很不彻底
1943

中英、中美签订新约
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
于上述祖界给予英羑政府之权利应予终止等
——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
材料二
1958年.戴高乐着力调整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国对外政策。他说:“美国人的政策有时表现得令人恼火,美国并不是欧洲的一部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几乎整个中国都集合在中国政府之下,它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法国)必须直接听到中国的声音,”……1964年1月27日,中法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戴高乐说:“这是基于事实和理智的影响日益加强,相信目前某些国家的政府迟早会仿效法国。”
——张宏段《现代国际关系发展史》
材料三
海湾战争加强了美国在中东的主导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位。北约东扩和俄罗斯的削弱使俄无力同美国争夺欧洲和世界。科素沃战争为北约(美国为首)干涉成员国以外的事务开了先例。……美国在同日本的经济竞争中重新占据囯际竞争力第一的位置。美国的智库估计,在2015年以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美国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
——李景治《世界格局和大国关系的新变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法建交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概括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及有利条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国际格局的新挑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B
2、B
3、C
4、A
5、C
6、B
7、B.8、D
9、C
10、D
11、C
12、D
二、非选择题
13、(1)特点:以天朝上国自居;注重朝贡方式。
影响: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外交。
(2)变化:由敌对到关系正常化。
主要原因:
美国国家利益的需要;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西欧和日本崛起,挑战美国的霸权;美苏争霸处于守势等
(3)原因:
接受国际分工的理念;和平和发展是时代主题;中国国家利益的需要;实行改革开放,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谋求和平的国际环境等。
(4)认识:根据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外交政策;以国家利益为外交的根本出发点;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求同存异。
14、(1)态度:反对干涉中日战争;希望中国战败,但不希望清政府垮台。
原因:列强之间在侵华问题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利益冲突,故而在中日战争立场上存在分歧;希望日本打败中国,以便美国从中渔利,维持清朝政权,可使美国在华既得利益得到维护.
(2)目标:摆脱美国控制,提高法国的国际地位,实现独立自主;领导并推动欧洲走向联合,促进欧洲发展和提高政治地位
背景:二战后,美国对西欧的控制;美苏
( http: / / www.21cnjy.com )“冷战”不断加剧;西欧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一些西欧国家通过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实现了初步合作;法德矛盾的和解。
(3)观点:中美苏三国外交存在特殊关联性,双边关系会影响第三国
说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提出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美国敌视新中国;60年代中苏关系的恶化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改善;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减轻中苏关系的负面影响。
15、(1)
趋势:1919年以前以不平等条约为主,1919年以后逐步修改或收回不平等权利,但因中国弱小等因素,没有实现平等权利。
(2)欧洲开始走向一体化,法国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新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3)目标称霸世界(建疰立单极世界)。
条件:苏联解体,俄罗斯力里削弱;美国新经济促进国家力量增强,成为唯一超级大国。
应对:把握机遇,增强国力;倡导国际合作,建立公正合理的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