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方向、量距离、识图例;了解比例尺的表示形式以及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2.能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3.初步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关注时政热点,思考地理问题,并逐渐养成在户外观察自然现象的良好习惯。
【学习时数】
1课时
【学习提示】
【新知梳理】
1.学会使用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
方向
、
比例尺
、
图例和注记
。
(2)地图的使用:
第一,地图上的方向
①一般定向法(无指向标和经纬线时)
上
北
下
南
、左
西
右
东
。
②
指向标定向法——箭头指向
正北
。
【注意点】(1)实际生活中可用于确定方向的事物:
太阳、指南针、树木长势(年轮、树叶疏密)、北
极星等。但河流流向、风向不能用于确定方向。
(3)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
北
、
背朝
南
,这样地图上的方向与实际方向就一致了。
第二,比例尺
①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表示
图上
距离比
实地
距离缩小的程度。
②比例尺的公式及计算:比例尺=
图上
距离/
实地
距离。
③比例尺三种形式及其的转换:。
数字式——1:1000000
1/10000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
线段式——
|
|
|
|
0
10
20
30千米
④比例尺大小的比较:比例尺的分母大,比例尺
小
;分母小,比例尺
大
;
⑤比例尺大小与所表示的范围及内容详略的关系:
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小,表示范围
大
、内容
详细
。
比例尺大,表示范围
小
、内容
简略
。
第三,图例和注记
概念: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
符号
为图例;地图上的
文字
说明及
数字
则为注记。
第四,地图的选用
A.去公园游玩,需要寻找景点,应选择导游图。
B.了解国际、国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的地点,应选择世界(或中国)
政区
地图。
C.外出旅行,确定行程,应选择
交通
图(或交通旅游图)。
【注意点】(1)地图家族——自然地图(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
——社会经济地图(政区图、人口分布图、交通图、工业图、农业图、(1)商业图等)
(2)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地图:亚洲西部
苏美尔
人刻在泥板上的原始地图。
2.学会收集地理信息
阅读
地理图书
是获取地理信息、丰富地理知识的基本途径。
访问
互联网
是收集信息的便捷途径。
3.学会思考地理问题
我们所处环境中的一切自然现象、社会经济现象都属于地理问题。通过对比、分析、综合等方法,探究它们的
特征
与
成因
,思考它们之间的
关系
。
4.开展地理考察
地理考察的基本工具:
地图
、
望远镜
、
指南针
、
照相机、
笔记本
。
【识图训练】
1.常用图例:
2.读校园平面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请在图右侧的横线上填上地图要素的名称。
(2)学校的的校门朝
南
(方向);食堂在教学楼的
东南
方向。
(3)图中比例尺的含义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
10米
;如果写成数字式则为:
1∶1000
。
横线答案:从上到下为比例尺、指向标、注记、图例。
【问题探究】
1.读“中国地图”和“北京地图”,进行比较
(1)比较两图比例尺的大小、范围的大小、内容的详略。
从图中可知,两图图幅相同,因此,北京
地图比例尺大,中国
地图比例尺小。
中国
地图范围大,北京
地图范围小。北京
地图内容详细,中国
地图内容简单。
(2)总结地图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
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3)如果要画福建地图和学校地图,你以为画哪一幅地图要选用较大比例尺。
学校范围比福建范围小,要选用较大的比例尺。
【网络建构】
【达标检测】(学校配发用书)
1.什么是地图的三要素?
2.如何在地图上判别方向?
3.怎样在地图上量算距离?
4.如何判别比例尺的大小,以及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范围、内容详略程度之间的关系?
5.你能说出地图家族都有哪些成员吗?
6.你知道学习地理有哪些基本方法?
我们怎样学地理
思考地理问题
开展地理考察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三要素
地图分类与选择
收集地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