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24 21:5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30分)
1、默写(10分)
(1)《望岳》中表达站得高望得远这种思想境界,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示的两句话是         ,          。
(2)杜甫《春望》一诗中因典型地写出了战火迷漫中人们共有的感受而传颂千古的名句是          ,          。
(3)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文中比喻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的句子是………. .      
,          。
(4)《桃花源记》中描述桃花林的景色的语句是“夹岸数百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夜久语声绝,            。
(6)  
,恨别鸟惊心。
2、选出“之”用法不同的一项(    )。(2分)
A.水陆草木之花 
B.何陋之有
C.花之君子 
D.能以径寸之木
3、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句(   )。(2分)
A.诎右臂支船        B.长约八分有奇
C.左手倚一衡木       D.舟尾横卧一楫
4、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俨然(yán)
濯洗(zhuó)
多髯(rán)
B.阡陌(qiān
)
淤泥(yū)
禾黍(shǔ)
C.垂髻(tiáo)
亵玩(xiè)
绮丽(qǐ)
D.邑人(yì)
鸿儒(rú)
矜寡(guān)
5、对句子大意理解不正确的是(   )。(2分)
A.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牡丹的钟爱,人该有很多了。
C.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长上碧绿的台阶,青草的颜色映入青翠的帘子。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
6、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C.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7、对对子(任选一联作对)。(2分)
(1)上联:赞雕刻者高超技艺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奇巧人神技雕刻核舟
8.学校开展“书香校园”系列读书活动,你作为其中一员,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活动。(10分)
活动一:班级拟办一期
“我读书,我快乐”主题班刊,请你为这期班刊策划两个栏目。(2分)
栏目一:
栏目二:
活动二:班级开展
“我读书,我快乐”的演讲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段开场白。要求:引用一句有关读书的名言。(5分)
活动三:学校《雏燕》文学社向同学们征集“我读书,我快乐”的稿件。杨军同学拟写了一份征稿启事,但在内容、语言及格式等方面有不当之处,请用修改符号在原文上加以修改。(修改3处即可)(3分)
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

稿


通过读书活动,使同学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为此,《雏燕》文学社开展“我读书,我快乐”的征文。本次活动得到了老师们的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感谢。来稿可以是读书故事、读书经历、读书心得等。文体不限,字数大约1000字左右。截稿日期为2013年6月20日。来稿请寄《雏燕》文学社,也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CYWXS@163.com。
2015年4月1日
《雏燕》文学社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
9.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1)
选贤与能


(2)货恶其弃于地也(

(3)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11.[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3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3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1)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2)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3)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4)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1)本:根。(2)体:体悟。(3)虚受:虚心接受。(4)实:充实,充满。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可爱者甚蕃(

(2)陶后鲜有闻(

(3)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
(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译文:
14.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外形、□□、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3分)
15.甲乙两文都用了□□的表现手法,甲文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7分)
故乡的老黄土
①要装修新房子了,妻子嚷嚷着要做个装饰柜,摆一些好看的工艺品。我说,最要摆的就一样东西,她不解是什么。我翻箱倒柜,找出一方粗布手绢包着的东西。她问,啥稀罕东西?我说,你打开就知道了。她打开一看,惊讶地发现:一把老黄土。
  ②这把老黄土,像我的护身符,陪伴着我走南闯北整整33个年头了。
  ③那是33年前的一个清早。我就要离开生活了20年的那片土地,踏上西去的列车,去遥远的新疆从军边塞。一夜没合眼的母亲,把我的背包装了又掏,掏了又装,总觉得少拿了什么。那时候,新疆在父母眼里,是戈壁大漠、野滩荒草,没有人烟、鸟不拉屎的地方,是发配、流放的蛮荒之地。村上有个大叔,因孩子饿得实在招架不住了,就翻墙偷了队里的几十斤玉米棒子,犯盗窃罪判刑,被送到遥远的新疆监狱服刑。我要当兵去新疆,母亲哭得很是伤心,说恐怕这辈子再也见不到我了,大有生离死别的感觉。要分手了,母亲突然拽着我跑到院子的墙角儿,抓了一把老黄土,用手绢包好塞到我的背包里,叮嘱我:到那里水土不服的话,每顿饭前冲点喝了,比啥药都管用。
  ④到了新疆,我没有出现水土不服。所以,母亲给的那把老黄土就一直没有用。有几次,部队搞紧急演习,清理内务,班长都让我把它扔了,说一把黄土有啥用,不卫生还占地方。可我藏来藏去,一直没舍得扔。因为,它是母亲送我的厚重的礼物。
  ⑤有一年,母亲来新疆看我,突然得了中风。有几天吃啥拉啥,什么药也止不住。我转来转去,干着急。母亲说,要有家里老院子的黄土就好了。我说,有啊。那年您给我拿的那把土还在。于是,我翻箱倒柜找出来粗布手绢包着的黄土,捏了一点,冲了杯水,喂给母亲。真神了,母亲喝下后不多工夫,就不怎么拉了。果真有效,这时我对那把老黄土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敬意。
  ⑥母亲病得很重,要住进医院去。入院前,她叮嘱我把那把老黄土给她拿上。在医院的两个多月里,那把老黄土一直放在她的枕边。我说:“这土不卫生,放床上不行,护士会说的。”她说:“土干净得很。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人都是从土里来,再到土里去。我离家几千里,有家里这把土,心里就踏实。”她还说:“妈如果走了,回不去家了,你就把妈和这把土埋在一起,妈的魂就回去了。”也许,因了那把老黄土的护佑,母亲慢慢挺了过来,但留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
  ⑦母亲回家后又熬了三年,去世了。入殓时,姐姐在她的身子底下撒了一层院子里的老黄土。说是这样母亲就还在家里头……
⑧搬家前,我找一个匠人做了一个精致的“工艺品”,镶进了那把老黄土,摆放到了我的中堂,像神灵一样供奉着。看到它,我就会记住我是农民的儿子,是土里长大的,离不了土。这把土就是我的老家,里面有我父母的魂灵。
(作者:樟楠,选自2011年8月8日《人民日报》)
16.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3分)
17.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有何作用?(4分)
要分手了,母亲突然拽着我跑到院子的墙角儿,抓了一把老黄土,用手绢包好塞到我的背包里,叮嘱我:到那里水土不服的话,每顿饭前冲点喝了,比啥药都管用。
18.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我”为何要这样做?(4分)
19.有人认为第③画线句所写内容与题目无关,应该删去,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20.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的写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三、作文(50分)
21.因为有阳光,大地更欢畅;因为有雨露,禾苗更健壮;因为有希望,生命更顽强;因为有关爱,心灵更敞亮……生活中,万事万物总相关联。你的进步,有同学的帮助;你的成长,有老师的引导;你的自信,有亲人的鼓励;你的快乐,有朋友的祝福……
请你以“因为有
,我更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中心明确,感情真实,600字以上,书写工整。
第五单元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默写:略。2、B
3.D
4.A
5.C
6.C
7.

8.
活动一:示例:名人读书故事、读书方法谈、阅读与成长、书海拾贝、名言集锦、语林趣谈等。活动二:示例: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我读书,我快乐”的演讲活动。“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读书是与古今中外伟大智者的心灵对话。希望大家踊跃参与演讲活动,和同学们分享你的读书故事、读书心得。(称呼要得体,符合主题,名言正确,倡议可行。)活动三:正文:第一句删去“通过”或
“使”,
第二句句末添上“活动”,
第三句与征稿启事无关删去,第五句删去“大约”或“左右”。格式:日期与署名位置对调。(修改3处即可)
9.(1)“与”通“举”,选拔(2)憎恶(3)类
10.
(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2)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11.示例: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养”。
12.(1)多(2)少(3)坚定,有节操(4)种植,栽培
13.(1)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君子看见它的本性,就会想到那些待人接物不偏不倚的人。
14.
香气
性直
心空
15.象征
描写
议论
16.倒叙。设下悬念:“我”为什么认为“一把老黄土”最要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的回忆。
17.运用一系列的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我从军临行前,母亲送给我一把老黄土的过程,突出了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对院里老黄土的崇敬。
18.比喻;因为看到这把老黄土,我就会记住我是农民的儿子,是土里长大的,离不了土。这把土就是我的老家,里面有我父母的魂灵。
19.不能删去;这句话所写的事例突出了当时新疆的遥远和荒凉,为下文母亲为我去新疆当兵伤心,并给我塞一把老黄土的情节作铺垫。
20.表达作者了对故土的崇敬、热爱;对父母的感激、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