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云阳县盛堡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云阳县盛堡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24 11:1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重庆市云阳县盛堡中学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相应的方框中.
1.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标志是(  )
A.《共同纲领》的通过
B.新中国的成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公布
D.土地改革的完成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大陆领土最后被解放的地区是(  )
A.新疆 B.台湾 C.西藏 D.海南
3.我国在“一五”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58.2%,农林水利占7.6%,运输、邮电占19.2%,文化教育和卫生占7.2%,其他占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是l:7.9.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运输邮电业
C.“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D.三大改造稳步推进
4.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是(  )
A.1949年新中国成立 B.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D.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5.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的含义是(  )
A.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B.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
C.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6.一个历史时期的顺口溜往往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吃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反映了当时农村怎样的情况(  )
A.农民悠闲的生活方式 B.农村物质生活极大丰富
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D.农民非常喜欢公共食堂
7.下表反映了安徽凤阳县粮食生产三年跨了三大步,这种变化来自于(  )
年 代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粮食产量
5.02亿公斤
6.7亿公斤
7.15亿公斤
A.乡镇企业的发展 B.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
C.人民公社制度的实行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8.被外国朋友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胸前的一枚耀眼的勋章”,同时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指(  )
A.重庆 B.海南岛 C.深圳 D.上海浦东
9.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家优惠政策,引进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使这里成为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撬动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对外开放的厦门,实现了中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铸造“伟大的支点”的是(  )
A.设立经济特区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实施863计划
10.周末小宁报名参加了安徽凤阳一日游,旅行团首先来到了凤阳县小岗村并参观了“大包干纪念馆”,小岗村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它(  )
A.率先进行了私有制试点 B.迈出了对外开放第一步
C.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D.使农村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
11.《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期刊之一,邓小平先后在1979年和1986年两度当选其年度风云人物,并先后8次登上它的封面,能够两次当选该刊年度风云人物的只有丘吉尔等几位世界领导人.你认为他获得此殊荣的原因是(  )
A.他实行改革开放战略,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B.他为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的贡献
C.他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D.他为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12.对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排列正确的是(  )
①沿海开放城市 ②沿海经济开放区 ③经济特区 ④内地。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13.邓小平曾在不同场合说,香港回归后,香港居民“股照炒、舞照跳、马照跑”.这是说香港回归以后,香港原有的(  )
A.政治制度不变 B.法律制度不变
C.生活方式不变 D.金融中心地位不变
14.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
A.国有企业改革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D.实行对外开放
15.2015年3月,习近平主席为两岸关系定调,强调“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共同政治基础”、“坚定不移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和“坚定不移携手民族复兴”。这些大政方针实现的基础和前提是(  )
A.海协、海基会的沟通 B.必须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两岸三通的扩大 D.政党之间的交流合作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6.阅读下列材料判断:
事件
时间
内容
备注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20世纪50年代
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到1956年底,全国90%以上的个体农户参加了
到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世纪80年代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到1984年底,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户已占全国总农户的95%以上,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
提醒注意:从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横线内划“A”;违背了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横线内划“B”;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横线内划“C”。
(1)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生产资料的改造即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早在我国安徽凤阳小岗村试行。  
(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都是我国为发展农村经济所采取的正确措施。  
(4)到1956年底,全国只有极少数的个体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5)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20世纪80年代实行的。  。
 
三、填图识图题
17.把下列字母代号的地点填入图中适当的方框中。

A、中国扩大开放的窗口 B.率先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的地方 C、沿江开放城市起“龙尾”作用的城市 D、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E、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四、材料分析题(18题7分,19题6分,共13分)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从实际出发,兼顾各方面的实际利益,因而是各方可以接受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一构想,既体现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考虑到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材二到20世纪80年代,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的时机日趋成熟。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国政府通过谈判终于成功解决了香港回归问题。
材料三:1949年以来,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导和主权的分裂,是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这没有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两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国两制”的内涵?
(2)根据材料一概括邓平“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出发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你认为香港回归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二、三概括香港回归的重大意义?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材料二:2007年3月16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年度例会闭幕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重申,中国对达赖喇嘛的政策是确和一贯的,只要达赖喇嘛承认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领土的一部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领土的一部分,放弃分裂活动,那么中央政府就可以就他个人的前途问题同他进行协商和对话。
(1)西藏获得和平解放具有什么重大意义?
(2)温家宝的言论代表了中国政府怎样的决心?
(3)西藏自治区成立是我国哪一重大民族政策的体现?我国还有哪些省级民族自治区?
 
四、简答题(20题5分,21题7分,共12分)
20.学习历史要理清事件的顺序,运用时间标尺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利用时间标尺基本可以列为以下几个阶段,请看图完成以下问题

(1)在第①历史时期,国家制定了“一化三改”的总路线,其中为了实现“一化”国家采取了什么样的方式?
(2)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什么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
(3)1978年召开的会议确立了怎样的思想路线?做出来什么样正确和伟大的决定?
21.1978年,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请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改革开放是哪次会议作出的决定?谁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2)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首先从哪个地方开始的?由此在全国农村推行了什么制度?
(3)20世纪80年代,我国首先开放了哪几个经济特区?进入90年代后,党中央决定开放哪个地方,作为龙头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
 

2015-2016学年重庆市云阳县盛堡中学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相应的方框中.
1.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标志是(  )
A.《共同纲领》的通过
B.新中国的成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公布
D.土地改革的完成
【考点】新中国成立.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的知识点,重点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解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故选B.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大陆领土最后被解放的地区是(  )
A.新疆 B.台湾 C.西藏 D.海南
【考点】西藏和平解放.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藏和平解放.
【解答】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因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大陆领土最后被解放的地区是西藏.
故选C.
 
3.我国在“一五”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58.2%,农林水利占7.6%,运输、邮电占19.2%,文化教育和卫生占7.2%,其他占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是l:7.9.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运输邮电业
C.“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D.三大改造稳步推进
【考点】一五计划.
【分析】本题是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考查.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把握历史史实的能力.
【解答】1953﹣﹣195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根据题干中所给各行业投资比例的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对重工业的投资最大.
故选A.
 
4.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是(  )
A.1949年新中国成立 B.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D.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考点】三大改造的完成标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
【解答】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选B.
 
5.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的含义是(  )
A.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B.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
C.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的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理解和掌握.
【解答】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这表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由原来的以阶级斗争为主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转折主要是指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故选D.
 
6.一个历史时期的顺口溜往往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吃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反映了当时农村怎样的情况(  )
A.农民悠闲的生活方式 B.农村物质生活极大丰富
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D.农民非常喜欢公共食堂
【考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解答】“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吃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反映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故选C.
 
7.下表反映了安徽凤阳县粮食生产三年跨了三大步,这种变化来自于(  )
年 代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粮食产量
5.02亿公斤
6.7亿公斤
7.15亿公斤
A.乡镇企业的发展 B.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
C.人民公社制度的实行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考点】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析】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
【解答】读表可知,从1980﹣1982年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反映的是农村农业生产发展.根据题干“安徽凤阳县”结合表格内容可得,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安徽凤阳县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
故选D.
 
8.被外国朋友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胸前的一枚耀眼的勋章”,同时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指(  )
A.重庆 B.海南岛 C.深圳 D.上海浦东
【考点】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了深圳经济特区.
【解答】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其中,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一座繁荣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故选C.
 
9.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家优惠政策,引进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使这里成为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撬动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对外开放的厦门,实现了中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铸造“伟大的支点”的是(  )
A.设立经济特区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实施863计划
【考点】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了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与发展.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给出了优势的地理位置、国家政策扶持、打开对开开放大门和20世纪最后20年等提示信可知铸造“伟大的支点”指的是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故选A.
 
10.周末小宁报名参加了安徽凤阳一日游,旅行团首先来到了凤阳县小岗村并参观了“大包干纪念馆”,小岗村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它(  )
A.率先进行了私有制试点 B.迈出了对外开放第一步
C.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D.使农村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
【考点】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知识点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解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所以小岗村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它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故选C.
 
11.《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期刊之一,邓小平先后在1979年和1986年两度当选其年度风云人物,并先后8次登上它的封面,能够两次当选该刊年度风云人物的只有丘吉尔等几位世界领导人.你认为他获得此殊荣的原因是(  )
A.他实行改革开放战略,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B.他为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的贡献
C.他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D.他为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考点】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内容.
【解答】邓小平的最大功绩是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A项符合要求.
故选A.
 
12.对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排列正确的是(  )
①沿海开放城市 ②沿海经济开放区 ③经济特区 ④内地。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考点】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
【解答】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现在,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故选D.
 
13.邓小平曾在不同场合说,香港回归后,香港居民“股照炒、舞照跳、马照跑”.这是说香港回归以后,香港原有的(  )
A.政治制度不变 B.法律制度不变
C.生活方式不变 D.金融中心地位不变
【考点】“一国两制”的构想及影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的有关内容.
【解答】为了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香港回归后仍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也就是政治制度不变.
故选A.
 
14.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
A.国有企业改革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D.实行对外开放
【考点】国有企业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重点的理解.
【解答】A.我国的改革在农村试点成功后开始对城市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在农村改革的制度.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是我国在三大改造时期的措施.
D.对外开放是针对国外环境采取的措施,而不是针对城市的改革.
故选:A.
 
15.2015年3月,习近平主席为两岸关系定调,强调“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共同政治基础”、“坚定不移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和“坚定不移携手民族复兴”。这些大政方针实现的基础和前提是(  )
A.海协、海基会的沟通 B.必须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两岸三通的扩大 D.政党之间的交流合作
【考点】祖国统一大业.
【分析】本题考查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解答】据所学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就是“九二共识”,而“九二共识”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故选B.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6.阅读下列材料判断:
事件
时间
内容
备注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20世纪50年代
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到1956年底,全国90%以上的个体农户参加了
到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世纪80年代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到1984年底,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户已占全国总农户的95%以上,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
提醒注意:从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横线内划“A”;违背了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横线内划“B”;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横线内划“C”。
(1)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生产资料的改造即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A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早在我国安徽凤阳小岗村试行。 C 
(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都是我国为发展农村经济所采取的正确措施。 A 
(4)到1956年底,全国只有极少数的个体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B 
(5)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20世纪80年代实行的。 B 。
【考点】三大改造;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析】(1)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知识点.
(2)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本题考查三大改造及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知识点.
(4)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中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知识点.
(5)本题考查三大改造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间.
【解答】(1)阅读题干的图表可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生产资料的改造即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因而是根据图表中的内容得出.
(2)题干中的图表中只涉及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和意义,没有涉及是在哪个试验点试行的.因此该题表述在表中信息中没有涉及.
(3)阅读题干的图表可知,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都是我国为发展农村经济所采取的正确措施,因而是根据图表中的内容得出.
(4)阅读题干的图表可知,到1956年底,全国90%以上的个体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因此该题违背了表中信息所表达的意思.
(5)阅读题干的图表可知,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发生在1955年属于20世纪5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1980年代初期在中国大陆在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因此该题违背了表中信息所表达的意思.
故答案为:
(1)A.
(2)C.
(3)A.
(4)B.
(5)B.
 
三、填图识图题
17.把下列字母代号的地点填入图中适当的方框中。

A、中国扩大开放的窗口 B.率先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的地方 C、沿江开放城市起“龙尾”作用的城市 D、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E、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考点】组合列举题;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解答】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海南是最大的经济特区.深圳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1984年开放了广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沿江开放城市起“龙尾”作用的城市;后来又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并逐渐深入内地,中国扩大了.开放的窗口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率先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的地方是安徽凤阳.
故答案为:
第一排:从左到右﹣﹣A、B、C.第二排:从左到右﹣﹣D、E.
 
四、材料分析题(18题7分,19题6分,共13分)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从实际出发,兼顾各方面的实际利益,因而是各方可以接受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一构想,既体现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考虑到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材二到20世纪80年代,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的时机日趋成熟。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国政府通过谈判终于成功解决了香港回归问题。
材料三:1949年以来,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导和主权的分裂,是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这没有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两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国两制”的内涵?
(2)根据材料一概括邓平“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出发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你认为香港回归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二、三概括香港回归的重大意义?
【考点】材料解析题;“一国两制”的构想及影响;祖国统一大业;阐述见解题.
【分析】(1)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的内容.
(2)本题考查一国两制提出的出发点.
(3)本题考查香港回归的主要原因和香港回归的重大意义.
【解答】(1)据材料“‘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从实际出发,兼顾各方面的实际利益,因而是各方可以接受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一构想,既体现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考虑到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及所学知识可知,“一国”指的一个统一的中国 ,“两制”指的在中国大陆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据材料“‘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从实际出发,兼顾各方面的实际利益,因而是各方可以接受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一构想,既体现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考虑到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及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出发点是既体现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又兼顾历史和现实.
(3)据材料“到20世纪80年代,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的时机日趋成熟.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国政府通过谈判终于成功解决了香港回归问题”可知,香港回归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一国两制制度的正确实施;据材料“到20世纪80年代,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的时机日趋成熟.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国政府通过谈判终于成功解决了香港回归问题”“1949年以来,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导和主权的分裂,是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这没有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两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可知,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的盛事,洗刷了百年耻辱,证明一国两制制度的正确性,对早日解决台湾问题也有启示作用.
故答案为:
(1)“一国”指的一个统一的中国 ,“两制”指的在中国大陆实现社会主义,在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既体现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又兼顾历史和现实.
(3)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一国两制制度的正确实施;是中华民族的盛事,洗刷了百年耻辱,证明一国两制制度的正确性,对早日解决台湾问题也有启示作用.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材料二:2007年3月16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年度例会闭幕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重申,中国对达赖喇嘛的政策是确和一贯的,只要达赖喇嘛承认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领土的一部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领土的一部分,放弃分裂活动,那么中央政府就可以就他个人的前途问题同他进行协商和对话。
(1)西藏获得和平解放具有什么重大意义?
(2)温家宝的言论代表了中国政府怎样的决心?
(3)西藏自治区成立是我国哪一重大民族政策的体现?我国还有哪些省级民族自治区?
【考点】材料解析题;西藏和平解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阐述见解题.
【分析】(1)本题考查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2)本题考查中国政府维护祖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的决心.
(3)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答】(1)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也给西藏带来了光明的前途.
(2)据材料“2007年3月16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年度例会闭幕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重申,中国对达赖喇嘛的政策是确和一贯的,只要达赖喇嘛承认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领土的一部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领土的一部分,放弃分裂活动,那么中央政府就可以就他个人的前途问题同他进行协商和对话”可知,温家宝的言论代表了中国政府坚决维护西藏和台湾领土和主权的完整,禁止任何人分裂祖国的行为.
(3)西藏自治区成立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体现,我国还有新疆、内蒙古、宁夏、广西四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故答案为:
(1)标志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也给西藏带来了光明的前途.
(2)中国政府坚决维护西藏和台湾领土和主权的完整,禁止任何人分裂祖国的行为.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疆、内蒙古、宁夏、广西.
 
四、简答题(20题5分,21题7分,共12分)
20.学习历史要理清事件的顺序,运用时间标尺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利用时间标尺基本可以列为以下几个阶段,请看图完成以下问题

(1)在第①历史时期,国家制定了“一化三改”的总路线,其中为了实现“一化”国家采取了什么样的方式?
(2)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什么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
(3)1978年召开的会议确立了怎样的思想路线?做出来什么样正确和伟大的决定?
【考点】阐述见解题;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的完成标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
【分析】(1)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解题的关键是对过渡时期总路线与一五计划关系的掌握和理解.
(2)本题考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结合所学即可解答.
(3)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需要掌握相关知识点.
【解答】(1)分析题干材料可知,我国在第①历史时期,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为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的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2)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3)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故答案为:
(1)第一个五年计划.
(2)社会主义制度.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1.1978年,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请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改革开放是哪次会议作出的决定?谁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2)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首先从哪个地方开始的?由此在全国农村推行了什么制度?
(3)20世纪80年代,我国首先开放了哪几个经济特区?进入90年代后,党中央决定开放哪个地方,作为龙头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
【考点】阐述见解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分析】(1)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结合所学即可解答.
(2)本题考查我国的农村改革,需要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本题考查我国对外开放,准确掌握四个经济特区及上海浦东新区,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1)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20世纪80年代,改革的春风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此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措施在全国展开.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中国农业大发展.
(3)在对内改革的同时,1980年,中共中央又作出了开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经济特区的决定,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进入90年代后,党中央决定开放上海浦东新区,作为龙头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
故答案为: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
(2)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珠海、深圳 、汕头、厦门;上海浦东新区.
 

2016年10月24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