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什么是周长(24)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教学难点
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教学准备
课件、挂图、数字卡片。
教学方法
四主五步教学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生成
一、问: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树叶都式什么形状的?你们能画出来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画一画。
二、探: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请同学们用一笔画出一片你所熟悉的树叶的外形。
2、小组汇报学生各自尝试画的树叶。
3、你们有办法量出画的那片树叶边线的长度吗?请试一试。
4、学生单独测量或小组合作测量一片树叶。
5、请同学们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
三、示:展示交流,内化提升
生:用直尺一段一段地量,然后加起来。
生:先用线来测量这条曲线,再用尺来量线的长度。
生:用皮尺沿着所画的边线直接测量。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能干,你们刚才量的是树叶一周的长度,也就式树叶的周长。我们把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四、高: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摸一摸。
(1)课桌面的边线。
(2)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2、实践活动
(1)量一量你的腰围和头围,并与同伴说一说。
(2)量一量一片树叶的周长,并与同伴说说你的方法。
五、励:回顾整理,激励评价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设计:
教材第46页“练一练”第2题。
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我们把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教学后记:
课题
什么是周长(25)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教学难点
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教学准备
课件、挂图、数字卡片。
教学方法
四主五步教学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生成
一、问: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市有哪些公园吗?有一个小朋友也去了一趟小公园,在这个小公园里,它发现了很多数学问题。老师今天也带你们去一趟这个公园,看看你们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
二、探: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这就是那个小公园,同学们,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师:在同学提出的许多问题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点研究其中的一个与我们这段时间学习的数学知识——周长有关的问题。
师:你能指出这个小公园的周长吗?如果让你来计算这个公园的周长,你需要知道哪些信息?你有办法获得这些信息吗?
师:现在老师告诉你们这些信息,你能求出这个小公园的周长吗?试试看。
让学生展示不同解法。
三、示:展示交流,内化提升
生:240+410+200+190+560=1600(米)
生:190+410=600(米)
560+240=800(米)
600+800+200=1600(米)
师:你们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求小公园的周长的方法吗?
四、高: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师:在这个小公园的附近,小动物们还拿着一些很有趣的事物和图形,你们认识它吗?我们班有六个组,老师这里一共有六个图形,每个组可以拿几个?但老师想请每个小组算两个图形的周长,你们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吗?
五、励:回顾整理,激励评价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游玩了一个小公园,你有什么收获吗?
六、作业设计:
教材第47页“练一练”第3、4题。
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240+410+200+190+560=1600(米)
190+410=600(米)
560+240=800(米)
600+800+200=1600(米)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