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日
巴 金
现、当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他是一位具有高尚理想、无私奉献精神的人,是一位具有无情自剖的勇气的人。他曾经说过:“我有一个信仰,我愿意人知道它;我有一颗心,我愿意人了解它。我写文章,就为着想把自己的一切放在那里面给人看个仔细。”他是用文字为自己塑像,那是一株繁花满枝的生命之树。
走近巴金
巴 金 的 主 要 作 品
中长篇小说集: 《灭亡》《激流三步曲》( 《家》《春》《秋》)《爱情三步曲》 (《雾》 《雨》 《电》 )
短篇小说集:《复仇》《将军》《神 ·鬼 ·人》
散文集: 《海行集记》《还魂草》 《龙 ·虎 · 狗》
文革后出版了回忆性散文《随想录》,引起巨大反响。
写作背景:
当时,二战进一步升级,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日本帝国主义更加疯狂地、大规模地侵略中国,大片国土沦为敌战区,抗日战争进入艰难的相持阶段。而国内的政治局势也变得十分复杂,国、共、日、汪之间构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国的抗战前途,在许多人看来,波诡云谲,变幻莫测,悲观失望的论调甚嚣尘上。但同时,依然有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 抗日战争激发了巴金的爱国主义热情,他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抗日运动之中,在8年抗战中,巴金辗转于上海、广州、汉口、昆明、成都、重庆、贵阳、桂林之间,和人民同患难共命运,自觉地用笔为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服务,写下了大量反映抗战生活的小说和散文。 巴金是一个热血青年,是一个把个人命运融入民族解放斗争的革命作家。他在1942年出版的《废园外·后记》中写道:“这些天里,笼罩在太平洋上的暗云紧紧压住我的心,一定是它做了火种,我听够了叹息和疑虑的询问,我看够了报纸上那些可怕的标题,我的心反抗着,我的信念坚执着,我怀疑过‘将来’么?我相信恶势力的胜利么?我愿意在侵略者下面低头么?不,这不可能。我的心始终在反抗。因此它燃烧起来了。”
朗读课文
感知、品味
读读写写
旸
炀 砀 殇
yáng
yáng dàng shāng
1、作者要突出的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作者写到了哪两个例子?
整体感知
2、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夸父追日,这是为什么?
(1)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忽然笔锋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2)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3)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
深入探究
课堂练习
运用象征的手法,写出以下词语可以寄寓的象征义。
例:灯光——象征光明,希望和胜利。
绿色—— ; 白色 ;
红色 ; 白鸽 ;
玫瑰 ; 大地 ;
风帆 ;
作业布置
阅读巴金的《朋友》,从内容、结构、语言三方面进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