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
老方桥中学 陆红一曲巾帼英雄
的颂歌木兰诗第十课谈一谈我最敬佩的英雄简介木兰其人及《乐府诗集》
花木兰是古代时河南省虞城县营廓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凯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以死拒之。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祠内现存元代立《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和清立《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石碑,详细记载了花木兰的身世、籍贯、业绩及历代修祠情况。近年来,又修复了木兰祠大殿等一大批景点。花木兰祠已收入《中国名胜词典》。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属于叙事诗,它叙述了古代女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了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项 目 等 级
普 通 话
准确与否 A B C
流利与否 A B C
清晰与否 A B C
思 想 感 情 A B C
肢 体 语 言 A B C
评一评
唧 唧 复 唧 唧,
木 兰 当 户 织。
不 闻 机 杼 声,
惟 闻 女 叹 息。读一读 问 女 何 所 思, 问 女 何 所 忆。
女 亦 无 所 思, 女 亦 无 所 忆。
昨 夜 见 军 帖, 可 汗 大 点 兵。
军 书 十 二 卷。 卷 卷 有 爷 名。
阿 爷 无 大 儿, 木 兰 无 长 兄。
愿 为 市 鞍 马, 从 此 替 爷 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 里 赴 戎 机,关 山 度 若 飞。
朔 气 传 金 柝,寒 光 照 铁 衣。
将 军 百 战 死,壮 士 十 年 归。
归 来 见 天 子,
天 子 坐 明 堂。
策 勋 十 二 转,
赏 赐 百 千 强。
可 汗 问 所 欲,
木 兰 不 用 尚 书 郎;
愿 驰 千 里 足,
送 儿 还 故 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 兔 脚 扑 朔,
雌 兔 眼 迷 离。
双 兔 傍 地 走,
安 能 辨 我 是 雄 雌?
你读对了吗
军帖(tiě) 扶将(jiāng)
姊(zǐ) 裳(cháng)
可汗(kèhán) 溅溅(jiān jiān)
戎( róng)机 金柝(tuò)
同行(xíng) 胡骑(hújì)
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请告诉大家你的理由,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诵。说一说背一背 一千多年来,木兰为何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想一想 孝顺、爱国、谨慎 不图名利、深明大义
德才兼备、智勇双全
……寻找当代木兰 古代木兰代父从征成为千古传诵的英雄故事,如今,尽管身处和平时代,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战争中,依然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当代木兰,你能说出一两个并简单介绍一下她们的英雄故事吗?
1945年8月,十五岁的郭俊卿女扮男装,改名郭富,多报了两岁年龄,参加了八路军,被安排到通讯班当通讯员。她多次独自一人骑马通过敌人封锁线传送紧急公文,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参军不到一年,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8年5月,郭俊卿被调到某团步兵三连四班任班长。这时国民党军队向冀热辽地区的我东北解放军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郭俊卿所在的四班,奉命担任突击班。当时全班装备差,除了12支步枪外,还有一些手榴弹,战士大都是第一次上阵的新兵。敌人有两个排,有火箭筒、重机枪、山炮。战前两天,郭俊卿还在感冒发烧,但战斗一打响,她把自己的病痛丢在一边,和全班同志从山脚奋力往上攻击。为了鼓舞同志们的战斗勇气,她摇着红旗冲在最前面。在敌人密集的炮火中,她一面指挥,一面鼓动全班,全班十多个手榴弹在敌人中间爆炸,六班紧跟四班冲上来的同时,敌人的增援部队也上来了。七、八十个敌人和我们二十多个战士,在山头展开了肉搏战,双方反复冲杀了四次,我军攻占了山头阵地。中国人中民解放军
唯一女特等战斗英雄
郭俊卿中国人中民解放军
唯一女特等战斗英雄
郭俊卿
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入关南下,她在四十八军任副指导员。行军途中,她帮助同志们扛枪、背背包、抬担架、挑油桶和行军锅。1949年初夏进入湖北浠水,她又带头把病员一个一个背过河去,结果自己却病倒了。到了1950年5月,她在长期艰苦转战中得下的妇女病愈来愈严重,再也遮盖不住女扮男装的真相,就向组织汇报了自己女性身份,到医院做了切除子宫的手术。病愈出院后,换上了女军人的裙服。从1945年到1950年春的五年中,她同战友出生入死,并肩战斗,荣获特等功一次、大功三次、小功四次,英雄的名字迅速传遍祖国大地。
1950年9月25日,毛主席、朱总司令在北京怀仁堂亲切地接见了战斗英雄们。当毛主席、朱总司令得知她就是郭俊卿的时候,都紧紧地和她握手,向她表示祝贺,并热情地把她请到主席台上就座。在战斗英雄代表大会上,中央军委授予她“全国女战斗英雄”、“现代花木兰”的光荣称号,并授模范奖章一枚、勇敢奖章一枚、毛泽东奖章一枚。1956年,郭俊卿从部队转业到北京,1959年到山东历城县任民政局副局长等职务。1983年病逝于江苏常州。当代花木兰 : 华侨女青年李月美 1938年底,陈嘉庚以南侨总会名义招募3200余名华侨机工(即汽车驾驶员和维修工)回国服务,在滇缅公路上抢运抗战物资。李月美会驾驶汽车,有心报国,便兴致勃勃地前往当地筹赈会报名,但却因不收女性被拒之门外。于是,李月美乃效仿中国古代“木兰从军”,穿上弟弟的衣服、女扮男装到另一处埠头报名应征,结果姐弟俩双双入选机工服务团。翌年,李月美即瞒着父母悄悄地随机工服务团启程回国。
回国后,经短暂军训,李月美被分配在总部设在贵州的“中国红十字会”当司机。她常常冒着敌人的炮火抢运伤员、救死扶伤,还经常在滇缅公路上抢运药品和军用物资,一晃就干了一年。一次,李月美因公出车,在滇缅公路一急转弯处不慎翻车,身负重伤,脑部震荡。幸被一位过路的南侨机工及时发现,从压扁了的驾驶室中把她搭救出来、送医院急救。直到此时,周围的人们才发现这位司机原来是个女儿身,无不动容。此事经媒体披露后,轰动一时,李月美被誉为“当代花木兰”,何香凝还曾题词“巾帼英雄”相赠。此后,她改当护士,成为白衣天使,直至抗战胜利后复员回到马来亚。 战后,李月美随丈夫(即当年搭救她的司机)移居缅甸,育有10个儿女。为把他们培养成材,李月美将8个孩子送回中国读书,并离开丈夫独身回到广州就近照料。1968年逝世。 中国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被世代传颂。孰料20世纪30年代,又出现了一位女扮男装回国参加抗战工作的女中英豪,她就是被誉为“当代花木兰”的华侨女青年李月美。李月美原籍广东台山,生于马来亚槟城。
写一写 代父从军奔赴边关征战沙场还朝辞官回乡团聚恢复女装花木兰 合 作探 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