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
教案
课
题
草 莓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品读,透过现象看本质,使学生了解作者表面描写的是草莓,实际上是通过它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感悟中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由物及人,抒发自己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间。
教
学
重、难
点
1、使学生真正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理解作者是怎样由物及感的。2、引导学生体味生命中的“变”,感受文章所蕴涵的人生意义。
名人名言
青春去时不告别,老年来时不招手。——俄罗斯谚语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课文导入季节更替、生命演变,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每个人因自己的生活的经历、知识层面的种种不同,对不同的“物”,或者是对相同的“物”,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波兰作家伊瓦什凯维奇的散文《草莓》,体会作者对时光、对生命的别样的感悟。二、预习反馈(一)、作者简介伊瓦什凯维奇:波兰诗人、小说家、剧作家。他的诗集《另外的生活》、《奥林匹克颂》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各国人民的罪行。他曾三次获得波兰国家文学奖一等奖,1969年获得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授予的约里奥·居里金质奖章,1970年获列宁奖金。(二)、字词障碍1、字音字形枝柯(kē) 酣(hān)然 沁(qìn)人心脾
生意盎(àng)然韶(sháo)华 荒诞(dàn) 惴惴(zhuì)不安 禀赋(bǐng)2、词语注释[疏落]
稀疏零落。[妖艳]
课文中指鲜艳,明丽。[兴味]
趣味、兴趣。[察觉]
发觉,看出来。[色调]
课文中指色彩、景象。原指画面上表现思想、情感的色彩及浓淡。[禀赋]
指人先天具有的体魄、智力等方面的素质。[心性]
课文中指性情、性格。[再造]
课文中指重新改造。原指重新给予生命,多用于表示对重大恩惠的感激。[若明若暗]
比喻对问题或情况有所认识却不很清楚,也指对某事态度不明朗。[馨香]
课文中指香气、香味。3、散文分为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本文属于抒情散文。
三、合作探究1、自由朗读1-3自然段,说说这几段描写的主要内容。明确:九月的农村景物
2、第1段和第3段描写的是同一个时节的几乎又是相同的景物,作者为什么这样着墨?
明确:表现的侧重点不同,反应出来的人的心境也不相同。
3、那么第1段中九月农村的景物有何特点?人的心境如何?明确:夏意正浓,心境是欢快的。(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晶莹璀璨,挺拔的槲树生意盎然,到处欢歌笑语。)4、而第3段作者笔下的景物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明确:秋的气息,另一番滋味。(树是绿的,但只需吹一阵寒风,顷刻之间就会枯。天空是蔚蓝的,但不久就会变得灰惨惨。)5、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这样写,一方面表现了季节更替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引发下文对生命演变的联想。
6、能不能揣测一下其中更为深层次的意韵?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体会。
明确:“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强调时光是从不随人的意志在流逝着。
7、可人们的思维有时却会陷入一下误区,这个误区是什么呢?
明确:以为一切都没有变。
8、作者这样一番感悟缘于什么呢?
明确: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
9、由此可见,文章第2段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过渡,点题
10、概括1-3自然段的内容,并根据全文行文的思路,说说它的作用。
明确:叙写了季节更替的不可抗拒,借此引发下文对生命演变的联想和感悟。
1、第1段和第3段描写的是同一个时节的几乎又是相同的景物,作者为什么这样着墨?2、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3、作者这样一番感悟缘于什么呢?4、由此可见,文章第2段的作用是什么?
板书计划
教后记
课
题
4、
草 莓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运用象征的手法表情达意。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由物及人,抒发自己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间。
教
学
重、难
点
1、通过品读课文,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2、感受文章构思之精,作者的写法之妙。
名人名言
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
——韩愈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课文导入回顾上堂课的内容:文章的第一部分,叙写因季节更替而触发的情思,这一感悟的核心就是流年不再,作者借此为后文的联想作了铺垫。
二、合作探究1、齐读4-6自然段,说说对这部分文字的理解。
明确:是写对生命演变的联想和感悟。
2、说说这部分文字与前文的照应关系。
明确:4、5段分别照应1、3段
3、找一些相关的句子。
例:
A:第1段: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依然是那样碧绿的树,湛蓝的天,欢快的心田。
第4段: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的突变;一切都如花似锦,韶华灿烂
B:第3段: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
第5段:信的字里行间飘散出的青春时代呼吸的空气,与今天我们呼吸的已大不一般。
C:第3段: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
第5段:我们度过的每一天时光,都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色彩和形态。
4、作者借此来说明什么道理?
明确:时光的一去不复返。
5、那么作者是否一味地沉浸在逝者如斯的消极感伤里?请从文中找出一些句子来说明。
例:
A、每日朝霞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
B、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
C、还有许多的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办。
D、激动不安、若明若暗的青春岁月之后,到来的是成年期成熟的思虑,是从容不迫的有节奏的生活,是日益丰富的经验,是一座内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厦的落成。明确:这些句子表明作者并不是沉浸在一种消极的感伤中,更多的是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表现了珍惜年华、积极进取的精神。
6、说说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明确:作者将“六月草莓”与“妙龄十八的馨香”融合在一起,展示的是自然人生的诗意的融合,给读者以更辽阔的思维空间。
三、总结课文作者采用象征的写作手法,通过一颗草莓有感而发,联想到六月和九月,又通过六月和九月的细微差别联想到青春年华和成年时期的不同,由此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并劝勉我们要珍惜时间,热爱生命,好好地把握现在,把握未来。四、练习全解一、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了作者哪些联想?通过联想作者抒写了怎样的情怀?这篇散文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抒写了对流年似水、青春不再的感怀。作者并不是消极地感伤逝者如斯,因为尽管流年似水,“有所剥夺”,但更“有所增添”。虽然时间飞逝,“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却“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还有许多的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办”,从而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表现了珍惜年华、积极进取的精神。二、课文一、三两段同是描写九月的景物,第一段意在表现“夏意正浓”,第三段却意在表现“秋的气息”。从文章的思路看,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写,一方面表现了季节更替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另一方面,从全文的行文思路看,也是为了引发下文对生命演变的联想。三、季节更替、生命演变,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每个人对此都会有不同的观察和感受。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与感受,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迪。既要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与感受,又要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与感受,争取说出有个性特点的启迪。五、作业布置请大家收集10句惜时的名言警句,熟读成诵后创作自己的百字人生感悟。
1、4—6些什么?说说这部分文字与前文的照应关系。2、作者借此来说明什么道理?3、说说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板书计划
教后记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