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月考试卷
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41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俨然(yán)
濯洗(zhuó)
多髯(rán)
B.阡陌(qiān
)
淤泥(yū)
禾黍(shǔ)
C.垂髻(tiáo)
亵玩(xiè)
绮丽(qǐ)
D.邑人(yì)
鸿儒(rú)
矜寡(guān)
2、用课文原句填空。(15分) (每空1分)
(1)少壮不努力,
。
(《汉乐府 长歌行》)
(2)牧人驱犊返,
。
(王绩《野望》)
(3)
,遥隔楚云端。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4)
,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6)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7)荡胸生曾云,
。
杜甫《望岳》
(8)
,有吏夜捉人。
杜甫《石壕吏》
(9)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讲信修睦。《礼记》
(10)闭之,则右刻
、
。《核舟记》
(11)《陋室铭》中表现主人公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
(1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化用“临渊羡鱼”这一古语的诗句是
,
。
3、用正楷字抄写下面句子。(4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阻遏
寒噤
拂晓
锐不可当
B、地窖
纳粹
肃穆
荡然无存
C、
鞠躬
地窖
瓦砾
张皇失措
D、晨曦
恍惚
蜿蜒
高屋建翎
5、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4分)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多少故事在雨中生动
,多少欢乐在嬉戏中尽情
,多少温情在伞下默默
,多少憧憬在静寂中悄然
。
A.传递
B.绽放
C.孕育
D.演绎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水平。
B.不努力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C.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D.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7、语文综合性学习(9分)
阅读下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温暖,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
温暖,来自圣洁的心灵。
温暖,是每一个人的需要。
温暖,是每一个人的渴望。
材料二:
金秋十月,硕果满枝。10月8日下午,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在行政楼6楼会议室隆重举办了以“温暖教育”为主题的第二届论坛活动。参加论坛的教师为践行“温暖教育”的办学理念,促进学校二次发展建言献策。
该校本届论坛围绕一个主题三个层面,即以“温暖教育”为主题,从“温暖的教师家园文化、温暖的师生关系文化、温暖的家校合作文化”研究三个层面,动员教职工为学校二次发展群策群力,共谋发展。
该校总校执行校长叶盛富为论坛揭幕。总校副校长兼督导室主任吴士良主持了论坛活动。论坛包括主体报告、大会颁奖、论文发布、精要点评等环节。叶盛富同志作了题为《高扬温暖教育旗帜,促进学校二次发展——第二届“温州育英论坛”工作报告》。党总支书记吴士强宣读了《关于第二届“温州育英论坛”征文、金点子评选结果的通报》。学校领导为孙双武等35名获得本届论坛征文、金点子奖项的老师颁发了证书和奖品。
材料三:“温暖教育”是育英未来的办学理念和行动目标;教师应该是制造温暖的人群,校园应该是传递温暖的场所,教育应该是激发温暖的途径,最终在孩子们心中播撒温暖的种子。未来很长时间,学校将致力于温暖的干群关系、温暖的同事关系、温暖的师生关系、温暖的家校关系建设,致力于温暖课程、温暖课堂建设,致力于温暖的校园文化建设。
模仿材料一,用一句话写出你对温暖的感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
为材料二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
⑶育英正在开展“温暖教育”,请根据材料三,说说你是否对育英的“温暖教育”感到满意?若是,请说明理由,若不是,请对育英开展“温暖教育”提一点建议。(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18分)
8、下列表述与原著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回忆几位“名医”为父亲治病时的种种表现,并由此感叹:这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
B.《琐记》写到,衍太太看见“我们”吃冰,一定会笑着让“我们”多吃点;还让“我”拿母亲的首饰去变卖。鲁迅没有直接批判,但心中是嫌恶她的。
C.鲁迅在《无常》中说,在众多鬼神中最不愿意见到的是“活无常”,一见到就恐惧惊慌。文章借此批判生活中那些恶毒的知识分子。
D.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重点剖析“老莱娱亲”和
“郭巨埋儿”两件事,揭示了古书中所颂扬的孝道的虚伪和残忍。
9、下列有关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6分)(
)(
)
A.
曹先生是个和气的人,祥子敬重他。一天晚上祥子不小心摔坏了车子,跌伤了曹先生,曹先生自己把车收拾好,也没有让祥子赔偿。
B.
小福子非常希望祥子能娶她,祥子也很喜欢小福子,但负不起养着她两个弟弟和一个酒鬼爸爸的责任,所以不敢娶小福子。
C.刘四过寿日那天,车夫们在酒席上多次取笑祥子和虎妞的关系,祥子一忍再忍,终于忍无可忍,和他们打了一架,事后他有点后悔,觉得不应该这样。
D.祥子从兵营里逃出来后,骑着顺手牵出的骆驼一路快跑。他不敢进村,不敢睡觉,天蒙蒙亮时直接赶回了城里的人和车厂。
10、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4分)
①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皮轮像阵利飕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拉到了地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
②快到立秋,他又拉上了包月。这回,比以前所混过的宅门里的事都轻闲;要不是这样,他就不会应下这个事来。他现在懂得选择事情了,有合适的包月才干;不然,拉散座也无所不可,不象原先那样火着心往宅门里去了。他晓得了自己的身体是应该保重的,一个车夫而想拚命——象他原先那样——只有丧了命而得不到任何好处。经验使人知道怎样应当油滑一些,因为命只有一条啊!
(1)两段文字出自中国现代小说
。(2分)
(2)根据两段文字的描述,可以看出主人公的生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3)造成小说主人公悲惨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三、阅读理解。(41分)
(一)阅读诗歌,回答11---12题。(6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1、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2分)
12、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13-----17题。(19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仿佛若有光
(
)
(2)悉如外人
(
)
(3)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
)
(4)自恨不如远甚也(
)
1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屋舍俨然
见四野禾苗油油然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余顾而慕之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为此一家之中
1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4分)
(1)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2)其
丈
夫
方
担
粪
灌
园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17、【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4分)
(三)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6分)
紫藤秋千
余显斌
院子很静,如一片水。水中,荡漾着桅子花香,轻轻淡淡的,如一袭薄薄的箫音。
桅子花下,如果有一架秋千,那就更好。
栀子花下当然有一架秋千,还有一个女孩。女孩一袭白裙,随风飘摆,很好看的。女孩手里拿着一本书,脸上带着一丝洁净的笑,桅子花一样清淡。
那年的女孩,也美丽如一朵桅子花。
她在等一群人,简单地说吧,是一支队伍,一支便衣队伍。对啰,忘了告诉你,女孩是个地下工作者,干着和江姐一样的工作。
不过,当时,她对付的是东洋人。
她留过日,首长说,对付小日本,正合适!
她不高兴:骑马打仗,才是对付小日本呢;当地下工作者,怎么能对付小鬼子?可是,不满归不满,任务还得接受啊。于是,她噘着唇,脱下军装,扮成一个学生的模样,来到这儿,来迎接那支队伍。首长反复叮嘱,接头的暗号,是以书说事:对方说,你读的是古诗?你说,不是,是小说;对方说,是施耐庵的《三国演义》。你说,怎么读的书啊,是《水浒传》。
首长说,记住,不能出现一丝儿差错。
首长说,日军中有个谍报高手——西田多二,狡猾得很,别让同志们受到损失。
她点点头,记住了,然后就来到这儿,拿着一本书坐在秋千上,轻轻地飘荡着,如一朵初夏的栀子花,很淡然地开着。
那支部队的出现,是在那个下午,黄黄的夕阳映照着天空,也映照着大地,更映照着她。夕阳下,一群精干的汉子无声无息地走进来,一律粗布衣服,精明干练。当头一人,年轻英俊,很机灵的样子。年轻人见她之后,眼睛一亮,问道,你读的是古诗?
她摇着头,爽脆地回答,不是,是小说。
年轻人问,是施耐庵的《三国演义》?
她咯的一乐,眼睛一白,怎么读的书啊,是《水浒传》。
暗号对上,对方笑了,呵呵的,伸出手。然后,她也笑了,很羞涩地伸出手。她告诉大家,来到这儿,就等于回了家,很安全的,不用担心那个什么西田多二了。
大家都笑着点头,放松下来,纷纷坐下。她安排说,先吃了饭,然后,天黑上路。那个年轻人连称有理。不一会儿,饭拿上来,一群人拿了碗,舀了饭,大口吃起来。
她突然喊了一声,一群人放下碗,一起趴下。
然后,她快速跑出去。
再回来时,那个年轻人望着她,满眼疑惑。她告诉大家,自己隐约听到枪声,跑出去一看,是一家接媳妇,放着鞭炮,虚惊一场。在场所有人听了,都长吁了一口气,轻松了。
当夜,月亮升起时,她带着这队人出发了。
这队人最终进入八路军的埋伏圈,一个没跑,全被歼灭。这队人,是日军一支特工队。领头的年轻人,不是别人,竟然是西田多二。原来,西田多二已抓住那个接头的地下工作者。那是个软骨头,一见各种刑罚,浑身发软,什么都说了,当然也包括接头暗号。西田多二得到这些,当即决定,带着自己的特工队,化妆成便衣队,给八路军旅部致命一击。
他们虽掌握了接头暗号,却在另一个暗号前暴露了。
多年后,当我听到这个故事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问道,奶奶,你当时喊了句什么话啊,就判断出他们是日军?
奶奶一笑,眯着昏花的老眼告诉我,她喊,趴下。
我傻了,挠着后脑勺想,那又怎样?
奶奶得意地说,我是用日语喊的。
(选自《涟水快报》,有改动)18、文章开篇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4分)
19、“首长说,日军中有个谍报高手——西田多二,狡猾得很,别让同志们受到损失。”,这句话与下文的哪个情节相照应。(3分)
20、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女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6分)
21、结合全文,说说结尾段有什么作用?(3分)
参考答案:
A
2、(1)老大徒伤悲
(2)猎马带禽归
(3)
我家襄水曲
(4) 气蒸云梦泽
(5) 日暮乡关何处是。
(6)濯清涟而不妖
(7)决眦入归鸟
(8)暮投石壕村
(9)选贤与能
(10)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1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2)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略
4、D
5、D
B
A
C
演绎故事
绽放欢乐
传递温情
孕育憧憬
6、C
A项属于搭配不当。“培养”不能与“水平”搭配,此句应修改为:理想的教育应该提高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水平。或: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B项属于句式杂糅,应改为“不努力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D项语意重复,应删掉“切忌”或“不要”。
7、(1)温暖,是尊重、平等与信任。(答案符合要求即可)
⑵温州育英举办第二届温暖教育论坛(或:建言献策谋发展,温暖教育向前行)(超过20字扣1分,符合要求即可)
⑶如:满意(1分),师生关系亲切了,同学关系融洽了,学校的温暖课程深受同学们喜爱。(2分)或:不满意(1分),建议学校进一步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多开展一些留下温暖记忆的活动。(2分)
8、C
9、C
D
10、(1)《骆驼祥子》(2分)
(2)由原来拼命拉车,疲乏却痛快变得油滑,消极,看重生命。(4分,变化前后各2分)
(3)根本原因是社会的黑暗使其希望一次次破灭。(3分)
11、"破"字写出触目惊心之景色。"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12、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思想感情: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13、①隐隐约约
②全
③正,正在
④遗憾
14、A
15、(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其
丈
夫/方
担
粪
灌
园
16、①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②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
17、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自食其力、自得其乐、幸福美满、和谐安宁等等。
18、交代出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女孩智斗日本便衣队的场所),渲染静谧美好的氛围,与下文紧张的斗争形成鲜明对比,衬托了女孩的美丽,为下文女孩机智挫败敌人的阴谋做铺垫。
19、西田多二抓住地下工作者,得到了接头暗号,便带着自己的特工队化妆成便衣队,准备给八路军旅部致命一击。
20、服从组织安排、胆大心细、沉着冷静、有勇有谋(写出三点即可,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21、解开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增强故事的波澜,体现奶奶的聪明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