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求真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南京市求真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24 20:5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求真中学初一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1分)
1.
请用正楷字在田字格内抄写下面诗句。(4分)
钟山如龙独西上,江流天地变秋声。
(明·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2.
用古诗文填空。(10分)
(1)孤帆远影碧空尽,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涧》)
(4)姑苏城外寒山寺,
。(张继《枫桥夜泊》)
(5)
,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6)
,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7)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8)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诗句是:


3.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酝酿(liàng)
窠巢(kē)
黄晕(yùn)
发髻(jì)
B.水藻(zǎo)
看护(kàn)
豌豆(wǎn)
棱镜(léng)
C.静谧(mì)
高邈(miǎo)
莅临(lì)
吝啬(sè)
D.
诀别(jué)
侍弄(zhì)
咄咄(duō)
菜畦(qí)
4.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朗润 
嘹亮 
小心冀冀 
呼朋引伴 
B.贮蓄 
喉咙 
混为一谈 
花枝招展
C.化装 
粗犷 
洗耳恭听 
翻来覆去  
D.干躁 
澄清
不求甚解 
喜出望外
5.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那英独具慧眼,她亲自指导的学员频频在《中国好声音》比赛中获得冠军。
B.
在南京优秀童谣征集活动中,我们班的刘元自作主张,创作的作品顺利入围。
C.听完老师的详细讲解,他才恍然大悟,明白自己解题中出现的问题有多严重。
D.志愿者们须臾间就完成了协会交托的布置慈善募捐会场的任务,获得了赞誉。
6、将下列三个分句放入句段中,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打开语文课本,一阶段的语文之旅启程了。在旅行中,你讲看到,



。生活有多广阔,

。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语文的外延扩大了
语文就有多广阔
语文的含义丰富了
A.
B.
C.
D.
7.
读书节活动中,你向班级同学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5分)
亲爱的同学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
;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
;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
。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

,令人回味无穷。
(1)将下面题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
《狗

鼠》
B.
《阿长与<山海经>》
C.
《二十四孝图》
D.
《五猖会》
E.
《无常》
F.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G.《父亲的病》
H.
《琐记》
I.
《藤野先生》
J.
《范爱农》
(2)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短语。
二、阅读理解(29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题。(4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
诗人在
时节行舟江上见到山水美景后触景生情。一二句中,由“
”这一字可推知诗人正漂泊异乡,三四句除了借代,还运用
的修辞手法,点明诗人此时孤舟而行的寂苦。末两句,更是以“
”一词与“归雁”呼应,极言思想之深切。(4分)
(二)阅读下面古文,完成9~12题。(11分)
孙叔敖①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②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③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及④长,为楚令尹⑤,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选自《新序
杂事一》)
【注】孙叔敖: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向者:从前,过去,这里指“刚才”。阴德:暗中做的有德于人的事情。及:等到。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最高官衔。
9.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恐去母而死也(

(2)恐他人又见(

(3)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

(4)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10.
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福。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归而泣,其母问其故。
12.
文中的孙叔敖杀蛇、埋蛇,表现了什么品质?(3分)
(三)阅读《月光下的村庄》。回答13~16题。(14分)
月光下的村庄
汪建中
要知道我的村庄有多美,是在月光下才能够明白的。尤其在十五的夜晚,看银光笼罩下的村庄,那种银亮的静美,使人不忍把目光移开。
那些弯弯的梯田,层层地依着山势螺纹般地向上盘绕,每一层梯田里,都像聚了一滩清泉,微风一吹,水面就荡漾着涟漪,那细碎的波纹晃得像碎银子似的。看着满梯田都是碎银子,就觉得我的村庄是那么富有,富有得把银子到处堆放,随处乱扔了。月光下,村人们还没有休息,零星地有人在犁田。牛在前面拉着犁头,农夫在后面掌着犁把,在间隙的吆喝声中,翻动着一湾田里的银光。
那些农舍,星星点点地散落在山坡间,农舍上青青的瓦片,泛着幽蓝的光。在幽蓝的瓦片下面,是窗户。窗户里的灯,橘红橘红的,异常地醒目。这橘红的灯光从窗户里射出来,与银色的月光一混合,梦一样勾勒出竹枝的剪影,在微风中摇曳。
村口的那棵巨大的黄葛树,在没有月光的夜晚,总让人疑心它黑森森的影子里藏着什么妖怪。但是,在月光明亮的夜晚,它那巨伞一样张开着的树冠,不再绿,也不再黑,是银色的,每一片叶子,都像是小小的镜子,反射着月光,闪闪烁烁着。在这样的闪烁中,黄葛树显得异常高贵,雍容、大度、气派。
在这样的夜晚,村边的那条小溪,银亮亮的,瘦长瘦长的,十分醒目。它弯来绕去,很顽皮的样子,忽而跑进竹林里去了,不见了许久后,它忽而又从一户农舍的后面跑了出来。小溪上有一座石拱桥,非常诗意地弯着,它从小溪的那边,弯弯曲曲地弯到小溪的这一边。这座石拱桥究竟有多少年了,没谁说得清楚,我爷爷说他的爷爷还很小的时候,就有这石拱桥了。它在这小山村,无言地弯出一弯不朽的诗意,装点着银光如水的我的村庄。
这样的月光已经美了我们村庄几代人了。即使在我离乡多年之后,也时常在梦里出现。月光下,麦子黄了,又收割了;秧苗绿了,又结出金灿灿的谷子了;村庄里的那些娃子长大了,又老去了。月光伴随过他们整整一生,照耀过他们整整一生。能被银子似的月亮伴随一辈子,还梦寐什么呢?是的,这就足够了,让老的老去吧,让小的长大起来,我的村庄就在这样的月光中,过了一年又一年,又迎接着一年又一年,直到永远。
(选自《人民文摘》2006年11期,有删改)
13.
本文一次描写了月光下的梯田、
、黄葛树、

等景物,表现了月光下的村庄
的特点。(4分)
14.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月光下的农舍,幽兰的瓦片、橘红的灯光与银色的月光。共同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B.
作者描写黄葛树,通过其在有无月光下的形态对比,突出其在月光下的高贵雍容。
C.
作者写梯田中农民犁地的吆喝声,采用了以静衬动的手法表现月光下村庄的静谧。
D.
整篇文章是作者站在山顶以俯瞰的视角写下的,细腻的描绘出月光浸润下的村庄。
15.
揣摩下列语句,从修辞的角度品味其语言的妙处。(3分)
每一层梯田里,都像聚了一滩清泉,微风一吹,水面就荡漾着涟漪,那细碎的波纹晃得像碎银子似的。
16.
比较文中第段的划线句与下列语句,说一说两部分句子在朗读时各自应该用什么语气,各自应该读出怎样的情感。(4分)
在海上,山间,院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节选自巴金《月》)
三、片段写作(10分)
我们的身边有形形色色的人,当然最熟悉的还是老师和同学。请你选择初中的一位老师,写一个不少于200字的片段。
要求:不得出现老师的真实姓名及任教学科;至少运用三种人物描写的方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