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老人与海》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老人与海》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24 17:5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作家海明威的生平与文学功绩
2、 掌握内心独白对任务形象塑造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来把握人物——桑提亚哥这位硬汉子形象,找出文中人物的内心独白,进一步明确人物的永不屈服的精神和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把握课文的知识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老人的永不服输的顽强精神
教学重点:分析故事情节,找出人物内心独白,把握人物“硬汉”形象
教学难点:掌握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教学方法:情境法、启发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及过程:
(一) 导入
世界100部著名文学作品之一、美国里程碑式30部文学作品之一的《老人与海》,看看主人公桑提亚哥的“硬汉”性格。
(二)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厄纳斯特·海明威(1899—1961)是美国当代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出生于芝加哥郊区的一个医生家庭。父亲嗜好渔猎和各种运动,母亲喜欢音乐和绘画海明威的性格、爱好深受父母的影响。18
岁起进入报界,
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
出生入死以致伤痕遍体。1954
年,
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1
年,
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
他开枪自杀,
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对海明威的评价,正如约翰 肯尼迪总统的唁电所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 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他称海明威为“本世纪(20
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要了解美国,
你必须走近海明威,走到代表着美国民族坚强乐观的精神风范的文学长廊中来。海明威的成名作是1926
年发表的《太阳照样升起》,这部表现战后青年人幻灭感的作品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其他代表作有《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一译《战地钟声》)和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
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他创作风格也很独特,从来都是站着写作。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双关妙语:“恕我不能站起来”。他笔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最为典型。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这类硬汉甚至其本人,
乃至可涵盖美利坚民族的性格:“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

2.写作背景
《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海明威移居古巴后,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这位老渔民1888年生于加那利群岛,在年轻时移居古巴,在科希马尔当渔民。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风雨中遇难,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海明威在《老爷》杂志上发表了一篇不长的通讯《在蓝色的海洋上》,报道这件事。当时这件事就给了海明威很深的触动,并觉察到它是很好的小说素材,但却一直也没有机会动笔写它。
1950年圣诞节后不久,海明威产生了极强的创作欲,在古巴哈瓦那郊区的别墅“观景社”动笔写《老人与海》(起初名为《现有的海》)。到1951年2月23日就完成了初稿,前后仅八周。四月份海明威把手稿给去古巴访问他的友人们传阅,博得了一致的赞美。海明威本人也认为这是他“这一辈子所能写的最好的一部作品”。
(三)梳理课文情节
(1——3)写出海前的情况。
(4——9)写在海上的情况。
(10)写归程中的情况。
(11——13)写回港后的情况。
(四) 问题探究:
1. 老人在什么状况下与鲨鱼接二连三进行搏斗的?
年老体衰 精疲力竭 头昏眼花 右手受伤
左手抽筋 没有食物 缺乏武器 孤立无援
2. 小说为什么要描绘鲨鱼的凶残?
鲨鱼:接二连三 成群结队 凶残强悍
对比——力量悬殊的对抗
3. 老人先后几次与鲨鱼搏斗?结果如何?
①用鱼叉杀死一条鲭鲨 ①失鱼叉,鱼被吃四十磅;
②用刀子杀死两条星鲨 ②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③用刀子杀死一犁头鲨 ③刀子折断;
④用短棍击退两条星鲨 ④半个鱼身被咬烂了;
⑤用短棍劈打成群鲨鱼 ⑤大马林鱼只剩下残骸…
每次胜利都付出惨重的代价,最终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
4、身为一名渔夫,老人对“打鱼’是如何看的呢 尝试着从文章中找出来。
明确:“你生来是个打鱼的,正如鱼生来是条鱼。”“你把鱼弄死不仅仅是为了养活自己,卖去换东西吃。你弄死它是为了光荣,因为你是个打鱼的。它活着的时候你爱它,它死了你还是爱它。你既然爱它,把它弄死了就不是罪过。不然别的还有什么呢 ”老人提到了“光荣”。可见,老人打鱼,不单单满足物质层次的需要,更提升到了一种精神层面的满足与愉悦。老人对鱼的看法,我想,我们可以用海明威的拳击哲学来解释:“打拳击凭天性,即使打死也不是为了打死人。正大光明的打,打拳是为了取胜。”同样,渔夫天生是为了打鱼,打鱼必定要有伤害,即使是伤害了他内心中认为最美丽的东西。所以他对于鱼是尊重的。“鱼是他的敌人,也是知心朋友。”
5、在鲨鱼随时都可能袭来的生死攸关的时候,老人心中除了鲨鱼,还想到了什么
明确:“他想,可是我一定要想。因为我剩下的只有想想了。除了那个,我还要想垒球。”垒球是一项体育,彰显出的是人的生命力与力量。一个热爱体育的人,对生命、对生活,又怎能不抱有热情呢 所以那个运动员老狄马吉奥也成为了他力量的来源、他的榜样。
6、老人心中除了垒球,还放着什么
明确:“我希望没有人替我担心。只有那孩子,当然,他一定会替我担心的。可是我相信他有信心。好多打鱼的老头也会替我担心的,还有好多别的人。我真是住在一个好地方啊。”可见,即使贫穷、食不果腹,他依然爱着身边的朋友,身边的朋友也爱他,所以他更想要坚持下来给他们看看。
7. 如何理解老人与鲨鱼的搏斗?
人—--自然(象征:不幸 厄运 困境)
弱----强 (象征:敢于挑战,永不屈服、永不言败)
8、那么,对让他一无所获的大海,他又是怎么看的 怨恨吗
明确:“风总算是我的朋友,他想。然后又加上一句:不过也只是有时候。还有大海,那儿有我们的朋友,也有我们的敌人。”
以感恩、包容的心对待周遭的事物,热爱大海、风、鱼,那也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9. 你如何看待桑地亚哥的失败?
明确: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这样一个“硬汉子”形象。小说中的大海和鲨鱼象征着与人作对的社会与自然力量,而老人在与之进行的殊死搏斗中,表现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虽败犹荣,精神上并没有被打败。可以说,这样一个形象,完美地体现了作者所说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思想。
10. 桑地亚哥是个怎样的人?(人物形象分析)
硬汉形象: 孤独,背运,贫穷,年老体衰,但是他乐观,自信,坚韧
忍着饥饿, 疼痛, 贫穷, 竭尽全力, 不屈不挠, 顽强
(一个面临厄运甚至绝境 永不屈服 永不放弃的硬汉子!)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桑地亚哥
11. 文中的独白有什么特点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本文除了有关老渔夫桑地亚哥与鲨鱼搏斗场面的描写,还有大量人物的内心独白,它们忠实地记录了桑地亚哥的内心活动,写出他在海上漂泊的这几天的心态,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这些内心独白不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那内心的自豪感、坚毅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而且闪烁着深邃丰富的哲理光彩,丰富了小说的思想,构成小说的重要特色。海明威早期小说中的硬汉子多是“哑巴公牛”,言语不多,缺乏思想,而老渔夫桑地亚哥却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具有坚强的理性,是用思想支配行动的人,因此成为海明威小说中刻画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 (从刻画人物性格和表现文章主题两方面分析)
小结:老人的硬汉形象不是由他外在的强壮与否决定的,而是由他内在的心灵决定的。所以这种形象才有坚实的存在基础。支撑起老人硬汉形象的,正是他对生活的热爱。他热爱一切与他有关的事物,包括体育、朋友、大海、风、鱼……他欣赏生活中一切美好而强有力的事物,并且用包容而感恩的心对待一切。正是基于这此,老人才能具有这种不败的硬汉精神.存重压之下依旧优雅的活着,不失人的尊严。他拥有崇高的灵魂。所以,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能够将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物变得饱满而充实,得到更多的启迪
12、哲理化探求
海明威曾说:“我试图塑造一位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男孩,描写一片真实的海,一条真实的鱼和一些真实的鲨鱼,如果我能将他们塑造出色的好,把它们描写的足够真实的活,他们会意味着许多东西。”
那么,这许多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 回忆上节课的分析,老人与鲨鱼的五次搏斗,搏斗的双方没变,什么在变 当鲨鱼一次次朝他攻来,鲨鱼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由一条变为一群,但老人的身体却越来越虚弱,武器越来越少,可老人始终在抗争。这其实就是有限的人力和无限自然力对抗的体现,从中,我们也能深切感受到那种在崇高灵魂支持下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英雄气概。
而从古至今,人类也始终在和自然力的对抗中不断地完善自己。从钻木取火到工业革命再到邀游太空,人类一次次地进步都展现了一股旺盛的生命力。“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不仅仅是小说的精神内核,更是人类精神的宝贵之处。“人们处处都在为幸福,为值得追求的生活而斗争。他们不一定能够胜利,他们必须经历不幸和挫折,但是正象这个老人一样:一个有能力取得日常功绩和知道如何夺取胜利的人,在遭到最严重的挫折之后是不会失望的,他不悲观失望,而是继续斗争。这便是人之为人的意义。”所以说:老所具有的,不是外在的、个体的硬汉精神,而是一种哲理化的硬汉精神,它有坚实的存在基础,是人类所共有的那种永恒的、超时空的存在,一种压倒命运的力量。
13、其实除了老人之外,小说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这些能够帮助我们加深理解。小说中,老人梦中频繁出现的狮子,在海上不时想起的孩子对老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明确:为什么一定选择狮子和孩子 我们读文章要知人论世。所以,不妨也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来解读。40年代的那一段非洲生活令海明威沉醉不已,而非洲旷野上或奔跑或伫立的雄狮便成为了他崇拜与追寻的对象。无独有偶,尼采曾说人生历程中有三个变形,即骆驼、狮子和孩子。骆驼象征的是忍辱负重;狮子是“为着新的创造而取得自由”所需要的力量象征,是永远呼唤着“我要”的一种精神渴望;而孩子“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神圣的肯定。”这和本文有着共通之处。狮子象征着勇敢和力量。小男孩曼诺林象征着希望和善良,象征着人类智慧和力量的代代相传。
正如美国评论家贝瑞孙所说:“《老人与海》散发出了象征和寓言的意味,是一部短小但并不渺小的杰作。”其中蕴含着的哲理,值得人们深思。
(八)课外拓展:
1.从桑地亚哥身上你获得什么启发?(说话训练)
懂得如何面对困难,做生活的强者。请写一篇读后感(800字左右),记下自己读书的收获。(写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