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山东省淄博五中高一(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一、选择题(本题共20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混有水分,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
)
A.过滤
B.蒸馏
C.分液
D.萃取
2.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作用相同的是(
)
①过滤
②蒸发
③溶解
④向容量瓶转移液体.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②和④
3.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浓硫酸的包装箱应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
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
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
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D.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24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M
A.NaOH的摩尔质量是40g/molT
B.1mol
H2的质量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8
C.1mol
H2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7
D.氧气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M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y
A.1mol任何气体所占体积都约为22.4LI
B.1molH2O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L/
C.1mol气体体积为22.4L,则一定是标准状况N
D.气体摩尔体积不一定是22.4L/molI
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3
A.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i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h
C.萃取操作时,选择的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B
D.蒸馏操作时,冷水从下口入,上口出i
8.今有下列仪器:铁架台、铁圈、铁夹、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漏斗、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蒸馏烧瓶、坩埚钳、火柴、滤纸,从缺乏必要的仪器和用品的角度考虑,不能进行的分离操作是(
)V
A.蒸发
B.萃取
C.过滤
D.蒸馏V
9.有五瓶溶液分别是:b
①10mL
0.6mol L﹣1NaOH水溶液,q
②20mL
0.5mol L﹣1H2SO4水溶液,4
③30mL
0.4mol L﹣1HCl水溶液,i
④40mL
0.3mol L﹣1醋酸水溶液,A
⑤50mL
0.2mol L﹣1蔗糖水溶液,=
以上各瓶溶液所含离子、分子总数的大小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②>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①>⑤
10.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通常条件下,1mol氩气含有的原子数为2NA
B.56g金属铁由原子变为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NA
C.在标准状况下,2.24
L氨气所含的电子总数约为NA
D.1
mol/L
的
Na2SO4溶液中含有Na+个数为2NA
11.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C.酒精灯着火时可用沙子扑灭
D.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
12..下列仪器中,不能作为反应容器的是(
)
A.试管
B.烧杯
C.容量瓶
D.锥形瓶
13.科学家已发现一种新型氢分子,其化学式为H3,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H3和H2相同的是(
)
A.原子数
B.分子数
C.体积
D.物质的量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尔是一种国际基本物理量
B.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
C.1mol氧气的质量为16g
D.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分子数相同
15.下列玻璃仪器中不能直接加热的是(
)
A.烧杯
B.蒸馏烧瓶
C.蒸发皿
D.试管
16.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粗盐水中含有的少量泥沙
B.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C.用蒸发法进行海水淡化
D.用加热→蒸发的方法可以除去粗盐中的CaCl2、MgCl2等杂质
17.已知3.2g某气体中含有3.01×1022个分子,此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A.32g/mol
B.64
C.64g/mol
D.4g
18.实验中需0.2mol/L的Na2CO3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Na2CO3的质量分别是(
)
A.1000mL,21.2g
B.950mL,20.14g
C.任意规格,21.2g
D.500mL,10.6g
19.1gN2含a个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
A.mol﹣1
B.amol﹣1
C.28amol﹣1
D.mol﹣1
20.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2mol/L
B.配制500mL
4.6mol/L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125mL
C.1mol
Cu与足量的该硫酸反应产生2g氢气
D.等质量的水与该硫酸混合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9.2mol/L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0分)
21.对于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常采用的方法有:过滤、蒸发等.下列各组混和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采用什么方法?
(1)实验室中的石灰水久置,液面上常悬浮有CaCO3微粒.可用方法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微粒.
(2)提取碘水中的碘,用方法.6612961
(3)除去食盐溶液中的水,可采用方法.
(4)淡化食盐水,可采用方法.
(5)分离水和CCl4,可用方法.
22.我校化学实验室欲用NaOH固体配制1.0mol L﹣1的NaOH溶液240mL:
(1)配制溶液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称量
②计算
③溶解
④摇匀
⑤转移
⑥洗涤⑦定容
⑧冷却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本实验必须用到的仪器除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等外,还需要的仪器有.
(2)某同学欲称量NaOH固体,他先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烧杯的实际质量为
g,要完成本实验该同学应称取
g
NaOH.
(3)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4)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下列操作会引起浓度偏大的是.
A.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
B.砝码生锈了
C.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
D.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23.(18分)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以分离KCl和BaCl2两种固体混合物,试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是,操作②的名称是.
(2)试剂a是,试剂b是,固体B是.(填化学式)
(3)加入试剂a所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加入试剂b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该方案能否达到实验目的:.若不能,应如何改进(若能,此问不用回答).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淄博五中高一(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一、选择题(本题共20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混有水分,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
)
A.过滤
B.蒸馏
C.分液
D.萃取
【分析】食用花生油和水两种物质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据此解答.
【解答】解:A.过滤可以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和液体分离,食用花生油和水是互不相溶的液体,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故A错误;
B.蒸馏通常用于分离提纯沸点差别较大的互溶的混合化合物,食用花生油和水沸点相差较小,且不互溶,故B错误;C.食用花生油和水两种物质互不相溶,分层,可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下层液体水先从分液漏斗中流出,上层液体花生油从上口倒出,故C正确;
D.萃取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食用花生油和水两种物质互不相溶,分层,无须加萃取剂,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食用花生油的性质以及物质的分离方法,注意食用花生油的物理性质和常用的分离方法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作用相同的是(
)
①过滤
②蒸发
③溶解
④向容量瓶转移液体.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②和④
【分析】玻璃棒在很多操作中被用到,不同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也不相同,在溶解中加速溶解,在过滤中引流,防止液体飞溅,在蒸发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因局部受热而飞溅,配制溶液转移液体需要玻璃棒引流,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①过滤、④向容量瓶转移液体,需要玻璃棒引流;
②蒸发、③溶解需要玻璃棒搅拌,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中玻璃棒的使用,为高频考点,侧重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考查,注意掌握玻璃棒在不同实验中的作用,题目难度不大.
3.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浓硫酸的包装箱应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分析】浓硫酸属于腐蚀品,应该使用腐蚀品的标志,腐蚀品的标志为,据此进行判断.
【解答】解:A、标志为腐蚀品标志,浓硫酸属于腐蚀品,应该使用此在标志,故A正确;
B、为爆炸品标志,爆炸品是指容易发生爆炸的,如烟花爆竹等,故B错误;
C、为有毒气体标志,有毒气体如氯气、一氧化碳等张贴,故C错误;6612961
D、属于易燃标志,常张贴于易燃液体,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用的危险品标志,注意解答本题时,首先要知道各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然后根据浓硫酸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
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
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
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D.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
【分析】A、质量单位为g;
B、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
C、依据n==计算分析;
D、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单位为mol;
【解答】解:A、质量单位为g,1
mol
H2O的质量为18g,故A错误;
B、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CH4的摩尔质量为16g/mol,故B错误;
C、依据n==计算分析,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mol×64g/mol=32g,故C正确;
D、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单位为mol,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摩尔质量单位和概念分析,物质的量的理解应用,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OH的摩尔质量是40g/mol
B.1mol
H2的质量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C.1mol
H2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
D.氧气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分析】A.氢氧化钠的式量为40,其摩尔质量为40g/mol;
B.质量的单位为g,而相对分子质量没有单位;
C.标准状况下水的状态不是气体;
D.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时,在数值上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解答】解:A.氢氧化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则其摩尔质量是40g/mol,故A正确;
B.1mol氢气的质量为2g,而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二者单位不同,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态,不能使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故C错误;
D.必须指出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时,氧气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明确物质的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摩尔质量与质量之间的区别,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任何气体所占体积都约为22.4L
B.1molH2O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L
C.1mol气体体积为22.4L,则一定是标准状况
D.气体摩尔体积不一定是22.4L/mol
【分析】A.状况不知,标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为22.4L;
B.在标准状况下水是液体;
C.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除了分子数,还有压强和温度,1mol气体的体积为22.4L,所处的条件有很多,不一定是标准状况;
D.根据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进行分析.
【解答】解:A.状况不知,标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为22.4L,故A错误;
B.标准状况下,22.4L的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都是1mol,在标准状况下水是液体,故B错误;
C.温度和压强影响气体的体积,温度升高,气体体积增大,压强增大,气体体积减小,所以不是在标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有可能为22.4L,故C错误;
D.气体摩尔体积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有的体积,所以气体摩尔体积不一定是22.4
L/mol,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和范围,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气体摩尔体积与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的关系,注意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有物质的量、温度和压强,试题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检验,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萃取操作时,选择的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D.蒸馏操作时,冷水从下口入,上口出
【分析】A.在蒸发操作的过程中,当加热到有少量液体剩余时停止加热,此时剩下的少量液体可以利用余热蒸发干;
B.蒸馏操作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C.根据萃取剂的选择必须符合下列条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要大;萃取剂与原溶剂不相溶;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
D.冷凝管中的冷却水遵循逆流原则.
【解答】解:A.在蒸发操作的过程中,当加热到有少量液体剩余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发干,故A错误;
B.蒸馏操作时,温度计测的是要流出组分的温度,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处,故B正确;
C.萃取剂的选择与密度无关,故C错误;
D.冷水从冷凝管下口入,上口出,使冷凝效果好,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本实验操作的实验注意事项.
8.今有下列仪器:铁架台、铁圈、铁夹、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漏斗、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蒸馏烧瓶、坩埚钳、火柴、滤纸,从缺乏必要的仪器和用品的角度考虑,不能进行的分离操作是(
)
A.蒸发
B.萃取
C.过滤
D.蒸馏
【分析】根据蒸发、萃取、过滤、蒸馏等操作来确定所需要的仪器解答该题.
【解答】解:A.蒸发必须使用到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等仪器,这些仪器都有,故A不选
B.萃取必须使用分液漏斗和烧杯,这些仪器都有,故B不选;
C.过滤必须使用的漏斗、玻璃棒、烧杯等及滤纸等,这些仪器都有,故C不选;
D.蒸馏必须使用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酒精灯、圆底烧瓶、冷凝管等,这些仪器中没有冷凝管,故D选;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以及实验仪器,难度不大.
9.有五瓶溶液分别是:
①10mL
0.6mol L﹣1NaOH水溶液,
②20mL
0.5mol L﹣1H2SO4水溶液,
③30mL
0.4mol L﹣1HCl水溶液,
④40mL
0.3mol L﹣1醋酸水溶液,
⑤50mL
0.2mol L﹣1蔗糖水溶液,
以上各瓶溶液所含离子、分子总数的大小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②>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①>⑤
【分析】溶液中的离子、分子总数,包含溶质、溶剂以及由它们相互作用形成的离子,这几种溶液中溶质的浓度都比较小,所以决定溶液中粒子数多少的是溶剂的量.
【解答】解:溶液中的离子、分子总数,包含溶质、溶剂以及由它们相互作用形成的离子,这几种溶液中溶质的浓度都比较小,所以决定溶液中粒子数多少的是溶剂的量,溶剂的量越大,其粒子数越多,所以粒子总数大小顺序是⑤>④>③>②>①,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粒子总数大小的判断,貌似难度不大,但很多同学往往定向思维而只是单纯的认为是求溶质中粒子数,忽略了出题人的考查意图而作出错误判断,为易错题.
10.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通常条件下,1mol氩气含有的原子数为2NA
B.56g金属铁由原子变为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NA
C.在标准状况下,2.24
L氨气所含的电子总数约为NA
D.1
mol/L
的
Na2SO4溶液中含有Na+个数为2NA
【分析】A、氩气为单原子分子;
B、根据铁反应后的价态为+3价来分析;
C、1molNH3含10mol电子;
D、溶液体积不明确.
【解答】解:A、氩气为单原子分子,故1mol氩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A,故A错误;
B、56g铁的物质的量为1mol,铁反应后的价态可能为+3价,故1mol铁失3mol电子,故B错误;
C、在标准状况下,2.24
L氨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1molNH3含10mol电子,故0.1mol氨气含1mol电子,个数为NA个,故C正确;
D、溶液体积不明确,Na+的个数无法计算,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11.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C.酒精灯着火时可用沙子扑灭
D.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
【分析】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以最大程度减小对眼睛的危害;
B.浓硫酸稀释放热,且量筒不能受热;
C.从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分析,灭火的方法有:(1)与空气(或氧气)隔绝、(2)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撤走可燃物;
D.根据酸、碱的性质分析,酸、碱都具有腐、蚀性.
【解答】解: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以最大程度减小对眼睛的危害,故A正确;
B.浓硫酸稀释放热,故应将浓硫酸倒入烧杯中的水中,且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故B错误;
C.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酒精燃烧时,用自来水灭火时不但不能灭火,而且能扩大燃烧面积,应该用湿抹布盖灭,故C正确;
D.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不能用硫酸或盐酸冲洗,硫酸和盐酸也有腐蚀性,会造成二次伤害,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明确处理突发事故的方法,确保人身安全、降低国家财产损失.
12..下列仪器中,不能作为反应容器的是(
)
A.试管
B.烧杯
C.容量瓶
D.锥形瓶
【分析】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试管是较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烧杯是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也可用于配制溶液;
C.容量瓶只能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仪器;
D.锥形瓶用于盛放由液体进行的试验.
【解答】解:A.试管常用做①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②也可用做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③或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故A不选;
B.烧杯主要用于①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②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故B不选;
C.容量瓶只能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仪器,不能用作反应器,故C选;6612961
D.锥形瓶能作为反应容器,如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氧气用锥形瓶做反应容器,另外,酸碱中和滴定时用锥形瓶盛放待测液,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的用途,熟悉常见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13.科学家已发现一种新型氢分子,其化学式为H3,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H3和H2相同的是(
)
A.原子数
B.分子数
C.体积
D.物质的量
【分析】A.H3和H2都由H原子构成,二者质量相等,含有H原子数目相等;
B.H3和H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二者质量相等,则二者物质的量不相等;
C.H3和H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二者质量相等,则二者物质的量不相等,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
D.H3和H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二者质量相等,根据n=可知二者物质的量不相等.
【解答】解:A.H3和H2都由H原子构成,二者质量相等,含有H原子数目相等,故A正确;
B.H3和H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二者质量相等,则二者物质的量不相等,故含有分子数目不相等,故B错误;
C.H3和H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二者质量相等,根据n=可知二者物质的量之比=2:3,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故等质量H3和H2的体积之比=2:3,故C错误;
D.H3和H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二者质量相等,根据n=可知二者物质的量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有关计算,比较基础,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尔是一种国际基本物理量
B.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
C.1mol氧气的质量为16g
D.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分子数相同
【分析】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B、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
C、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g/mol;
D、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解答】解:A、物质的量是国际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故A错误;
B、气体摩尔体积的单位是L/mol,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L,1mol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故B错误;
C、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g/mol,1mol氧气的质量为32g,故C错误;
D、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考查物质的量及单位、气体摩尔体积、摩尔质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与推论,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
15.下列玻璃仪器中不能直接加热的是(
)
A.烧杯
B.蒸馏烧瓶
C.蒸发皿
D.试管
【分析】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等;需要垫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漏斗、量筒、集气瓶等.
【解答】解:A.烧杯应垫石棉网加热,故A正确;
B.蒸馏烧瓶应垫石棉网加热,故B正确;
C.蒸发皿不是玻璃仪器,故C错误;
D.试管能直接加热,故D错误.
故选AB.
【点评】本题考查直接加热的仪器及使用方法,难度不大,实验室中一些仪器可以直接加热,有些需垫石棉网,有些根本就不能被加热.
16.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粗盐水中含有的少量泥沙
B.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C.用蒸发法进行海水淡化
D.用加热→蒸发的方法可以除去粗盐中的CaCl2、MgCl2等杂质
【分析】A.泥沙不溶于水,粗盐溶于水;
C.酒精与水互溶;
C.海水中水的沸点低;
D.CaCl2、MgCl2等杂质均溶于水.
【解答】解:A.泥沙不溶于水,粗盐溶于水,则溶于水过滤可除去泥沙,故A正确;
C.酒精与水互溶,则酒精不能萃取萃取碘水中的碘,应选苯或四氯化碳,故B错误;
C.海水中水的沸点低,应选蒸馏法淡化海水,故C错误;
D.CaCl2、MgCl2等杂质均溶于水,蒸发不能分离,应加化学试剂转化为沉淀后过滤除去杂质,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混合物分离提纯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分离方法的选择,题目难度不大.
17.已知3.2g某气体中含有3.01×1022个分子,此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A.32g/mol
B.64
C.64g/mol
D.4g
【分析】先根据物质的量n=计算出3.2g该气体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摩尔质量的表达式:M=计算出该气体的摩尔质量.
【解答】解:3.01×1022个分子的物质的量为:n===0.05mol,
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64g/mol,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摩尔质量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明确摩尔质量与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为解答本题的关键.
18.实验中需0.2mol/L的Na2CO3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Na2CO3的质量分别是(
)
A.1000mL,21.2g
B.950mL,20.14g
C.任意规格,21.2g
D.500mL,10.6g
【分析】根据公式m=nM=cVM来计算质量,容量瓶的规格:没有950mL,应该选择1000mL,据此回答.
【解答】解:实验室没有950mL的容量瓶,应用1000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
则n(Na2CO3)=1L×0.2mol/L=0.2mol,
m(Na2CO3)=0.2mol×106g/mol=21.2g,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溶液的配制知识,比较基础,注意实验室常用容量瓶的规格.
19.1gN2含a个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
A.mol﹣1
B.amol﹣1
C.28amol﹣1
D.mol﹣1
【分析】依据质量计算的物质的量与微粒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出的物质的量相等列式计算;
【解答】解:1gN2的物质的量==mol;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a个分子的物质的量=mol;所以得到=,
NA=28amol﹣1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与质量、微粒数目的计算关系应用.
20.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2mol/L
B.配制500mL
4.6mol/L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125mL
C.1mol
Cu与足量的该硫酸反应产生2g氢气
D.等质量的水与该硫酸混合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9.2mol/L
【分析】A.根据c=计算该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B.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分析;
C.铜与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不会生成氢气;
D.硫酸的浓度越小密度越小,该硫酸与等质量的水混合所得溶液质量为原硫酸溶液的2倍,密度小于原硫酸溶液,故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大于原硫酸溶液的2倍,稀释后溶质硫酸不变,据此进行判断.
【解答】解:A.该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8.4mol/L,故A错误;
B.设配制500mL4.6mol L﹣1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的体积为xL,配制的溶液为500mL
4.6mol/L的稀硫酸,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可知:0.5L×4.6mol/L=x×18.4mol/L,解得:x=0.125L=125mL,故B正确;
C.铜在浓硫酸中加热反应生成的是SO2,不生成氢气,故C错误;
D.硫酸的浓度越小密度越小,该硫酸与等质量的水混合所得溶液质量为原硫酸溶液的2倍,密度小于原硫酸溶液,故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大于原硫酸溶液的2倍,稀释后溶质硫酸不变,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9.2mol/L,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明确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表达式,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0分)
21.对于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常采用的方法有:过滤、蒸发等.下列各组混和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采用什么方法?
(1)实验室中的石灰水久置,液面上常悬浮有CaCO3微粒.可用过滤方法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微粒.
(2)提取碘水中的碘,用萃取分液方法.
(3)除去食盐溶液中的水,可采用蒸发方法.
(4)淡化食盐水,可采用蒸馏方法.
(5)分离水和CCl4,可用分液方法.
【分析】(1)CaCO3微粒不溶于水;
(2)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3)NaCl溶于水;
(4)海水中水的沸点低;
(5)水和CCl4分层.
【解答】解:(1)CaCO3微粒不溶于水,则选择过滤法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微粒,故答案为:过滤;
(2)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则选择萃取分液法分离,故答案为:萃取分液;
(3)NaCl溶于水,则选择蒸发法食盐溶液中的水,故答案为:蒸发;
(4)海水中水的沸点低,则利用蒸馏法淡化海水,故答案为:蒸馏;
(5)水和CCl4分层,则选择分液法分离,故答案为:分液.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性质差异、混合物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混合物分离原理,题目难度不大.
22.我校化学实验室欲用NaOH固体配制1.0mol L﹣1的NaOH溶液240mL:
(1)配制溶液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称量
②计算
③溶解
④摇匀
⑤转移
⑥洗涤⑦定容
⑧冷却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③⑧⑤⑥⑦④.本实验必须用到的仪器除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等外,还需要的仪器有250
mL
容量瓶.
(2)某同学欲称量NaOH固体,他先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烧杯的实际质量为27.4
g,要完成本实验该同学应称取10.0
g
NaOH.
(3)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查漏.
(4)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下列操作会引起浓度偏大的是BC.
A.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
B.砝码生锈了
C.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
D.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6612961
【分析】(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基本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来对操作顺序,据此排序;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基本步骤分析需要的仪器;
(2)根据当物品和砝码放反时m物=m砝﹣m游可知烧杯的质量;依据配制溶液体积选择需要容量瓶规格,依据m=CVM计算需要溶质的质量;
(3)容量瓶带有活塞且使用过程中需要上下颠倒,所以使用前必须进行查漏;
(4)根据c=并结合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的体积V的变化来进行误差分析.
【解答】解:(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基本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③⑧⑤⑥⑦④;
操作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可用量筒量取水加入烧杯),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冷却后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所以所需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根据提供的仪器可知,还需仪器有250mL容量瓶,
故答案为:②①③⑧⑤⑥⑦④,250
mL
容量瓶;
(2)据图可知,砝码的质量为30g,游码的质量为2.6g,但将砝码和烧杯放反了,而当物品和砝码放反时,m物=m砝﹣m游=30g﹣2.6g=27.4g;
由于无240ml容量瓶,故选用250ml容量瓶,配制出的是250ml1.0mol/L的NaOH溶液,所需的NaOH的物质的量n=cV=0.25L×1.0mol/L=0.25mol,质量m=NM=0.25mol×40g/mol=10.0g,故答案为:27.4;10.0;
(3)容量瓶带有活塞且使用过程中需要上下颠倒,所以使用前必须进行查漏;
故答案为:查漏;
(4)A.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小,故A不选;
B.砝码生锈了,导致秤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大,溶质的物质的量偏高,溶液浓度偏大,故B选;
C.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冷却后,液面下降,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大,故C选;
D.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小,D不选;
故选:B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中的计算和误差分析,明确配制原理及操作步骤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注意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3.(18分)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以分离KCl和BaCl2两种固体混合物,试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是溶解,操作②的名称是过滤.
(2)试剂a是K2CO3,试剂b是HCl,固体B是BaCl2.(填化学式)
(3)加入试剂a所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Ba2+=BaCO3↓.加入试剂b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CO3+2H+=Ba2++CO2↑+H2O.
(4)该方案能否达到实验目的:否.若不能,应如何改进(若能,此问不用回答)在应滤液中加入过量盐酸后再蒸发结晶.
【分析】分离KCl和BaCl2两种固体混合物,可先溶于水,然后加入过量K2CO3使BaCl2转化为沉淀,过滤后沉淀加入盐酸可生成BaCl2溶液,经蒸发、结晶、干燥后可得固体BaCl2,操作②所得滤液为KCl和K2CO3的混合物,应加入过量盐酸可得KCl,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分离KCl和BaCl2两种固体混合物,可先溶于水,然后加入过量K2CO3使BaCl2转化为沉淀,过滤后沉淀加入盐酸可生成BaCl2溶液,经蒸发、结晶、干燥后可得固体BaCl2,操作②所得滤液为KCl和K2CO3的混合物,应加入过量盐酸可得KCl.
(1)将固体配成溶液,应加水溶解,操作②为固体和液体的分离,为过滤操作,故答案为:溶解;过滤;
(2)固体溶解后加入过量K2CO3使BaCl2转化为沉淀,过滤后沉淀加入盐酸可生成BaCl2溶液,经蒸发、结晶、干燥后可得固体BaCl2,
故答案为:K2CO3;HCl;BaCl2;
(3)加入试剂a,K2CO3与BaCl2反应生成BaCO3沉淀,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Ba2+=BaCO3↓,
加入试剂b,BaCO3沉淀加入盐酸可生成BaCl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CO3+2H+=Ba2++CO2↑+H2O,
故答案为:CO32﹣+Ba2+=BaCO3↓;BaCO3+2H+=Ba2++CO2↑+H2O;
(4)滤液为KCl和K2CO3的混合物,⑥蒸发结晶前应加入适量稀盐酸,将过量的碳酸钾转化成氯化钾,故答案为:否;在应滤液中加入过量盐酸后再蒸发结晶.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操作侧重于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根据性质选择反应试剂,把握化学基本实验操作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