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西片2016届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b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西片2016届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b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25 06:3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西片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B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满分24分,其中1-10小题每题1分,11-17小题每题2分)
1.“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其中“周制”指(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
A.对外开放
B.经济繁荣
C.政治清明
D.交通发达
3.如图为清政府下令颁置的“金奔巴瓶”(右为玉签),现存于西藏博物馆。清政府颁置金瓶和玉签突出反映了(  )
A.清政府尊重藏族地区宗教信仰
B.西藏地区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
C.汉藏民族间文化交流更加密切
D.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4.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激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这场“决斗”的结果是清政府(  )
A.赔款白银4.5亿两
B.割让香港岛
C.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5.翻开《谢觉哉日记》,1921年6月29日有这样一行字:“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〇〇〇〇〇之招”.这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其中“大事”是指(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6.以下各项最能说明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是(  )
A.把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
B.使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
C.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流
D.引发了西欧人殖民掠夺的狂潮
7.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又据《后汉书 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研读上述材料得出的科学结论是(  )
A.造纸术诞生于西汉
B.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C.东汉时期是造纸技术发明和改进的重要时期
D.两汉时代,纸是唯一的文书用品
8.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放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A.经济技术方面探索
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
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
D.军事强国方面探索
9.“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实质上反映了(  )
A.皇帝的辛劳
B.君权的强化
C.地方的无权
D.仪式的完善
10.《海国图志》中使用“新闻纸、铁路”等新名词,反映了魏源(  )
A.关注西方新知识和新技术
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C.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
D.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11.1862年,林肯曾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比此刻签署这个文件时更加坚信自己是正义的.”这里“文件”的主要内容是(  )
A.反对北部分离
B.赋予人民主权
C.解放黑人奴隶
D.建立民主共和
12.“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漫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诗人罗家伦在《凯歌》中描绘了中国人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的狂欢景象。抗日战争的胜利(  )
①使中国走向了独立、民主、富强的道路
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是中国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④中国的国际地位达到历史最高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3.如果为如图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
A.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C.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折
D.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14.如图反映了英国的经济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资产阶级革命胜利
B.工业革命推动
C.原料产地遍布全球
D.拥有世界市场
15.一位与伯里克利同时代的人曾经自豪地说:“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  )
A.疆域最辽阔
B.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C.经济最繁荣
D.对外战争屡获胜利
16.1999年,在俄罗斯等国的斡旋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停止轰炸科索沃.这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是(  )
A.恐怖主义日趋泛滥
B.全球一体化持续加强
C.单极世界逐渐形成
D.政治多极化不断发展
17.如图为美国1997年和2006年三大产业占GDP比例示意图.导致图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经济区域化的加强
B.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C.联合国积极作用的发挥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满分36分)
18.史实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史实来源于史料.下列两则史料,都涉及了哪一史实?分别描述了这一史实的什么方面?
甲: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乙: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
(2)史实提炼为概念.《中国大百科全书》这样定义“洋务运动”:“清朝政府于19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等多方面的活动.”写出“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具体表现(各一例),并依照这一定义概念的方式,从时间、目的和内容等方面,定义“戊戌变法”.
(3)史实形成于节点.下列图片分别反映了“五四运动”的重要节点.从图一推测这次运动的直接原因.简述三幅图片反映历史现象间的因果关系.
(4)上述特性给我们学习历史,提供了哪些启示?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在亚信第四次峰会上,习近平提出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某小组以“合作”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根据该小组的研究成果(部分)和要求,回答问题。
(1)合作即团结。写出下列史料“三国同盟”中位于欧洲的国名。概括下面史料的主要观点。列举两个史实,说明该观点得到了贯彻执行。
(签字国)兹宣告:(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联合国家宣言》)
(2)合作即和平。周恩来在右图会议上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体现了新中国怎样的外交原则?
(3)合作即发展。下表为西欧六国国民生产总值统计表(单位:百万1990年国际元).(注:六国为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六个国家).写出1952年,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原因。概括统计表反映的经济趋势。导致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99年,以六国为核心的欧盟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措施?
1952年
1967年
1975年
1983年
1991年
1999
1215855
2433880
3213870
3836859
4672299
5403597
(采编自(英)安格斯 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4)合作是当前国际关系的必然趋势。写出决定这一趋势的经济和科技因素。
20.先进的思想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4、15世纪)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他们不得不借用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文学、艺术作品和其他著作,都鲜明地表现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时代精神。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编》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该材料表明,当时的文学、艺术作品具有怎样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它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以人权对抗神权、以法律对抗专制、以科学对抗愚昧的运动……它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2)说出材料二反映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思想。请举出在18世纪,受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发生在欧美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
材料三:“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3)20世纪初,我国在引进和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过程中,取得的主要思想文化成果有哪些?
材料四: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内在的一致性是什么?它们分别指导中国发生了怎样的历史巨变?
(5)思想解放促进社会进步,结合以上材料谈谈这对我国社会主义思想建设有何启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满分28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在亚信第四次峰会上,习近平提出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某小组以“合作”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根据该小组的研究成果(部分)和要求,回答问题。
(1)合作即团结。写出下列史料“三国同盟”中位于欧洲的国名。概括下面史料的主要观点。列举两个史实,说明该观点得到了贯彻执行。
(签字国)兹宣告:(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联合国家宣言》)
(2)合作即和平。周恩来在右图会议上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体现了新中国怎样的外交原则?
(3)合作即发展。下表为西欧六国国民生产总值统计表(单位:百万1990年国际元).(注:六国为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六个国家).写出1952年,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原因。概括统计表反映的经济趋势。导致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99年,以六国为核心的欧盟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措施?
1952年
1967年
1975年
1983年
1991年
1999年
1215855
2433880
3213870
3836859
4672299
5403597
(4)合作是当前国际关系的必然趋势。写出决定这一趋势的经济和科技因素。
23.先进的思想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4、15世纪)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他们不得不借用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文学、艺术作品和其他著作,都鲜明地表现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时代精神。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该材料表明,当时的文学、艺术作品具有怎样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它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以人权对抗神权、以法律对抗专制、以科学对抗愚昧的运动……它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2)说出材料二反映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思想。请举出在18世纪,受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发生在欧美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
材料三: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3)20世纪初,我国在引进和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过程中,取得的主要思想文化成果有哪些?
材料四: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内在的一致性是什么?它们分别指导中国发生了怎样的历史巨变?
(5)思想解放促进社会进步,结合以上材料谈谈这对我国社会主义思想建设有何启示?
 
2015-2016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西片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B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满分24分,其中1-10小题每题1分,11-17小题每题2分)
1.“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其中“周制”指(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考点】西周的分封制.
【分析】本题考查了西周分封制的内容与影响.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周制”和“诸侯”“封”等可知材料中所说的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故选B.
 
2.“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
A.对外开放
B.经济繁荣
C.政治清明
D.交通发达
【考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对外关系的知识点,应理解把握唐朝的时代特征.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结合所学知识:唐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中外交往比较频繁,“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是这一时期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体现了唐朝对外开放的历史特征.
故选A.
 
3.如图为清政府下令颁置的“金奔巴瓶”(右为玉签),现存于西藏博物馆。清政府颁置金瓶和玉签突出反映了(  )
A.清政府尊重藏族地区宗教信仰
B.西藏地区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
C.汉藏民族间文化交流更加密切
D.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考点】册封达赖、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
【分析】本题考查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解答】清朝乾隆皇帝制定“金瓶掣签”制度,规定西藏喇嘛教活佛转世的人选,必须用中央颁发的金奔巴瓶抽签决定,并由驻藏大臣监督.故清政府颁置金瓶和玉签突出反映了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故选D.
 
4.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激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这场“决斗”的结果是清政府(  )
A.赔款白银4.5亿两
B.割让香港岛
C.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考点】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在《南京条约》.
【解答】据“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激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可知,这场“决斗”是指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向中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中国被迫在南京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ACD是《辛丑条约》的内容.
故选B.
 
5.翻开《谢觉哉日记》,1921年6月29日有这样一行字:“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〇〇〇〇〇之招”.这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其中“大事”是指(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考点】中共一大.
【分析】本题考查中共一大的相关知识的识记.
【解答】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的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党的中心任务和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这样,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共的成立,是党的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故选A.
 
6.以下各项最能说明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是(  )
A.把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
B.使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
C.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流
D.引发了西欧人殖民掠夺的狂潮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积极作用.
【解答】题干关键词为“世界历史发展”“积极作用”.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与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之间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流日益频繁.而殖民掠夺和黑奴贸易是新航路开辟的消极影响.
故选C.
 
7.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又据《后汉书 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研读上述材料得出的科学结论是(  )
A.造纸术诞生于西汉
B.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C.东汉时期是造纸技术发明和改进的重要时期
D.两汉时代,纸是唯一的文书用品
【考点】纸的发明和改进.
【分析】本题考查造纸术的改进.
【解答】材料“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反映了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纸;材料“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反映的是东汉时期的蔡伦纸得到广泛应用.故A项中的“诞生”、B项中的“发明”从材料中无法得出;D项说法错误.
故选C.
 
8.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放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A.经济技术方面探索
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
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
D.军事强国方面探索
【考点】戊戌变法.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各阶级的探索,第一次反思是在经济方面,第二次是政治方面,第三次是思想方面.回答本题需注意题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解答】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习西方军事和近代科学技术,时间:鸦片战争后到洋务运动期间.第二阶段:学习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时间:19世纪末康梁维新变法到20世纪初孙中山的辛亥革命.第三阶段:学习西方启蒙思想及文化,时间:1915年后的新文化运动.
故选B.
 
9.“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实质上反映了(  )
A.皇帝的辛劳
B.君权的强化
C.地方的无权
D.仪式的完善
【考点】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的主要知识.
【解答】材料中军机处的办事程序是“阅读奏折﹣﹣请皇帝旨﹣﹣拟皇帝旨意﹣﹣皇帝过目确定﹣﹣下发旨意”,从中可以看出一切以皇帝为中心,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
故选B.
 
10.《海国图志》中使用“新闻纸、铁路”等新名词,反映了魏源(  )
A.关注西方新知识和新技术
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C.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
D.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考点】魏源和严复的思想主张.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魏源思想主张的掌握情况.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海国图志》中使用“新闻纸、铁路”等新名词,反映了魏源关注西方新知识和新技术,因为“新闻纸、铁路”属于西方的新知识和新技术.C项与魏源无关,B、D不符合材料要求.
故选A.
 
11.1862年,林肯曾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比此刻签署这个文件时更加坚信自己是正义的.”这里“文件”的主要内容是(  )
A.反对北部分离
B.赋予人民主权
C.解放黑人奴隶
D.建立民主共和
【考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林肯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内容.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1862年9月,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宣言的发表,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广大黑人欢庆解放,踊跃报名参军,北方军队因此获得雄厚的兵源,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漫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诗人罗家伦在《凯歌》中描绘了中国人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的狂欢景象。抗日战争的胜利(  )
①使中国走向了独立、民主、富强的道路
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是中国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④中国的国际地位达到历史最高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考点】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意义.
【解答】据所学知识,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经过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抗战的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中国并没有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②③正确.①使中国走向了独立、民主、富强的道路是新中国的成立的意义.所以①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3.如果为如图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
A.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C.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折
D.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考点】三大改造的完成标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大社会主义改造.
【解答】1953年﹣﹣1956年新中国开展三大改造,其中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采取合作化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公私合营的形式,符合图片展示内容.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故选A.
 
14.如图反映了英国的经济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资产阶级革命胜利
B.工业革命推动
C.原料产地遍布全球
D.拥有世界市场
【考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农业的比重迅速下降,工业比重迅速升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极大地提升了工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并且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
故选D.
 
15.一位与伯里克利同时代的人曾经自豪地说:“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  )
A.疆域最辽阔
B.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C.经济最繁荣
D.对外战争屡获胜利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分析】本题考查了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与地位.
【解答】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当时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战争等重大问题.
故选B.
 
16.1999年,在俄罗斯等国的斡旋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停止轰炸科索沃.这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是(  )
A.恐怖主义日趋泛滥
B.全球一体化持续加强
C.单极世界逐渐形成
D.政治多极化不断发展
【考点】世界格局多极化.
【分析】本题考查了当今世界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解答】题目中提供了关键信息“1999年,在俄罗斯等国的斡旋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停止轰炸科索沃”,与恐怖主义无关A项排除;B项是经济发展趋势,不符合题意;单极世界形成与材料和史实均不符合,应排除.俄罗斯等国家的斡旋使美国停止轰炸科索沃,这反映了大国关系之间的互相制衡,是政治格局多极化的体现.
故选D.
 
17.如图为美国1997年和2006年三大产业占GDP比例示意图.导致图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经济区域化的加强
B.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C.联合国积极作用的发挥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考点】第三次科技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应重点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解答】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主要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都是高科技产业创造的.依据题干“第一产业减少,第二、三产业增加,这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满分36分)
18.史实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史实来源于史料.下列两则史料,都涉及了哪一史实?分别描述了这一史实的什么方面?
甲: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乙: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
(2)史实提炼为概念.《中国大百科全书》这样定义“洋务运动”:“清朝政府于19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等多方面的活动.”写出“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具体表现(各一例),并依照这一定义概念的方式,从时间、目的和内容等方面,定义“戊戌变法”.
(3)史实形成于节点.下列图片分别反映了“五四运动”的重要节点.从图一推测这次运动的直接原因.简述三幅图片反映历史现象间的因果关系.
(4)上述特性给我们学习历史,提供了哪些启示?
【考点】材料解析题;新航路的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分析】(1)学生对《马关条约》内容的识记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2)学生对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认识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3)学生对五四运动有关知识的认识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4)本题答案开放,旨在考查学生的着分析能力.
【解答】(1)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马关条约》的签订,特别是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便利了日本向我国输出资本,阻碍了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材料甲描述的是《马关条约》内容,材料乙描述的是《马关条约》的影响.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提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洋务派掀起了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自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包括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等.洋务运动后期的口号是“求富”,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包括上海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官局等.戊戌变法是康有为等在19世纪末,为挽救民族危机,依靠光绪帝颁布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变法运动.这场变法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英、法、美操纵的巴黎和会,竟在对德和约上规定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转交给日本.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从图一五四运动的口号“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可以看出五四运动的直接起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学生是运动的主力.6月3日,由于上海民众的支持,北洋军阀被迫释放被捕学生,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4)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是借助史料来理解史实的.学习戊戌变法是通过历史概念来理解史实的.三幅历史图片反映了五四运动的史实.综合以上所述,给我们学习历史,提供的启示是:利用史料理解史实;利用概念掌握史实;利用知识结构把握史实;利用图片了解史实等.
故答案为:
(1)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甲:条约内容;乙:条约影响.
(2)军事:江南制造总局、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等;民用:上海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官局等.康有为等在19世纪末,为挽救民族危机,依靠光绪帝颁布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变法运动.
(3)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巴黎和会损害中国权益).学生爱国斗争得到上海民众支持,北洋军阀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4)利用史料理解史实;利用概念掌握史实;利用知识结构把握史实等.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在亚信第四次峰会上,习近平提出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某小组以“合作”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根据该小组的研究成果(部分)和要求,回答问题。
(1)合作即团结。写出下列史料“三国同盟”中位于欧洲的国名。概括下面史料的主要观点。列举两个史实,说明该观点得到了贯彻执行。
(签字国)兹宣告:(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联合国家宣言》)
(2)合作即和平。周恩来在右图会议上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体现了新中国怎样的外交原则?
(3)合作即发展。下表为西欧六国国民生产总值统计表(单位:百万1990年国际元).(注:六国为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六个国家).写出1952年,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原因。概括统计表反映的经济趋势。导致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99年,以六国为核心的欧盟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措施?
1952年
1967年
1975年
1983年
1991年
1999
1215855
2433880
3213870
3836859
4672299
5403597
(采编自(英)安格斯 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4)合作是当前国际关系的必然趋势。写出决定这一趋势的经济和科技因素。
【考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亚非万隆会议;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开罗会议
德黑兰会议
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诺曼底登陆;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分析】(1)本题考查“一战”前形成的“三国同盟”和“二战”中形成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相关史实.
(2)本题考查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主张以及新中国的外交原则.
(3)本题考查1952年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原因,统计表反映的经济趋势、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4)本题考查决定当前国际关系必然趋势的经济和科技因素.
【解答】(1)根据史料“三国同盟”中位于欧洲的国家是德国和意大利,说明材料观点得到了贯彻执行的史实有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的召开等.
(2)右图所示为万隆会议.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促成了大会的圆满成功,也促成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这一主张体现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1952年,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原因是美国的援助,统计表反映的经济趋势是持续发展,导致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建立了欧洲共同体,1999年,以六国为核心的欧盟实行“欧元”.
(4)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这必然导致合作是当前国际关系的必然趋势,而经济力和科技力是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所以,决定当前国际关系必然趋势的经济因素是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
故答案为:
(1)德国;意大利.全力共同抗击法西斯.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
(2)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美国的援助(马歇尔计划);持续发展;合作(建立欧共体(欧盟》;启用欧元.
(4)经济全球化;第三次科技革命.
 
20.先进的思想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4、15世纪)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他们不得不借用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文学、艺术作品和其他著作,都鲜明地表现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时代精神。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编》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该材料表明,当时的文学、艺术作品具有怎样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它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以人权对抗神权、以法律对抗专制、以科学对抗愚昧的运动……它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2)说出材料二反映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思想。请举出在18世纪,受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发生在欧美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
材料三:“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3)20世纪初,我国在引进和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过程中,取得的主要思想文化成果有哪些?
材料四: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内在的一致性是什么?它们分别指导中国发生了怎样的历史巨变?
(5)思想解放促进社会进步,结合以上材料谈谈这对我国社会主义思想建设有何启示?
【考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文艺复兴.
(2)本题考查启蒙运动.
(3)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4)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5)本题开放性题.
【解答】(1)14世纪前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越来越发现人的价值和作用,他们发对陈腐的宗教学说,提出人文主义思想,反对以神为中心,要求以人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根据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和其他著作,都鲜明地表现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时代精神.”可知,材料一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具有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
(2)18世纪,正当法国处于旧制度衰败之时,出现了一批启蒙思想家,掀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即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启蒙运动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受它影响,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华盛顿指挥独立战争并主持制宪,制定了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美国为联邦制资产阶级共和国;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在《人权宣言》的指导下1792年法国成立共和国.
(3)据材料“20世纪初,我国在引进和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可知,此事件是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高兴民主科学两面大旗,解放了思想.
(4)据所学知识,毛泽东思想的内涵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邓小平理论的内涵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因此二者的共同特点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国情相结合.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赢得民族独立.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实现国家富强.
(5)本题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思想解放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不竭动力;思想解放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我国社会主义要以科学理论作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创新.
故答案为:
(1)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乐观进取精神.
(2)理性主义.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3)成果: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高兴民主科学两面大旗,解放了思想.
(4)一致性: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指导的巨变: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赢得民族独立.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实现国家富强.
(5)我国社会主义要以科学理论作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创新.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满分28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在亚信第四次峰会上,习近平提出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某小组以“合作”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根据该小组的研究成果(部分)和要求,回答问题。
(1)合作即团结。写出下列史料“三国同盟”中位于欧洲的国名。概括下面史料的主要观点。列举两个史实,说明该观点得到了贯彻执行。
(签字国)兹宣告:(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联合国家宣言》)
(2)合作即和平。周恩来在右图会议上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体现了新中国怎样的外交原则?
(3)合作即发展。下表为西欧六国国民生产总值统计表(单位:百万1990年国际元).(注:六国为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六个国家).写出1952年,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原因。概括统计表反映的经济趋势。导致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99年,以六国为核心的欧盟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措施?
1952年
1967年
1975年
1983年
1991年
1999年
1215855
2433880
3213870
3836859
4672299
5403597
(4)合作是当前国际关系的必然趋势。写出决定这一趋势的经济和科技因素。
【考点】亚非万隆会议;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欧盟的成立;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分析】(1)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
(2)主要考查学生对万隆会议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
(3)主要考查欧洲国家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
(4)主要考查学生对当前国际关系的准确理解与认识.
【解答】(1)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三国同盟是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在维也纳结成的秘密同盟,而其中德国与意大利是欧洲国家,结合“联合国家宣言”可以判断出材料主要强调了全力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因此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诺曼底登陆,美、英、苏三国首脑又于战争即将结束时召开了雅尔塔会议.
(2)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题干图片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提出了求同存异的主张,使会议得以顺利进行,这一主张体现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解题时注意“外部原因”,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国家进行经济援助,表格中反映了经济的持续发展的趋势,原因是由于六国的合作,先后建立了欧共体和欧盟,1999年启动了欧元,将作为欧元区唯一的货币.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可以从经济全球化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等角度分析归纳即可.
故答案为:
(l)德国;意大利;全力共同抗击法西斯;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
(2)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美国经济援助(歇尔计划);持续发展;合作(建立欧共体(欧盟》;启用欧元.
(4)经济全球化;第三次科技革命.
 
23.先进的思想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4、15世纪)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他们不得不借用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文学、艺术作品和其他著作,都鲜明地表现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时代精神。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该材料表明,当时的文学、艺术作品具有怎样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它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以人权对抗神权、以法律对抗专制、以科学对抗愚昧的运动……它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2)说出材料二反映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思想。请举出在18世纪,受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发生在欧美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
材料三: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3)20世纪初,我国在引进和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过程中,取得的主要思想文化成果有哪些?
材料四: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内在的一致性是什么?它们分别指导中国发生了怎样的历史巨变?
(5)思想解放促进社会进步,结合以上材料谈谈这对我国社会主义思想建设有何启示?
【考点】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的成就和意义;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文艺复兴.
(2)本题考查启蒙运动.
(3)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4)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
(5)本题属于开放性的题.
【解答】(1)通过材料的时间可知是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的意大利,它的核心思想就是人文主义,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强调人的理性,提倡人应该进行理性的思考;从材料中“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他们不得不借用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和其他著作,都鲜明地表现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时代精神.”可知,当时的文学、艺术作品具有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
(2)18世纪,正当法国处于旧制度衰败之时,出现了一批启蒙思想家,掀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即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受它影响,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华盛顿指挥独立战争并主持制宪,制定了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美国为联邦制资产阶级共和国;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在《人权宣言》的指导下1792年法国成立共和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先后经历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4)毛泽东思想的诞生、成熟及其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问题.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证明,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和一次飞跃;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中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实现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了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社会实现第二次历史性巨变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因此他们的一致性是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中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实现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5)本题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理解思想解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对我们今天的思想文化建设启示是我们要积极解放思想,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我国社会主义要以科学理论作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创新.
故答案为:
(1)文艺复兴运动;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
(2)启蒙思想运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3)成果: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高兴民主科学两面大旗,解放了思想.
(4)一致性: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指导的巨变: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赢得民族独立;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实现国家富强.
(5)我国社会主义要以科学理论作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创新.(意思对即可)
 
2016年10月24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