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课件 (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课件 (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25 09:36:57

文档简介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语言是本文的学习重点。本文运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事物,其作用何在,以及所举事例能否用别的例子代替,这是学习的难点。
说明文的教学要体现文体特点,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通过学习,掌握说明文的特征,以便能学以致用。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是本文教学致的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萌发、次第、翩然、孕育”四个双音节词,掌握它们的词义;积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用。??
2.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教学方法??
1.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教师宜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
2.讨论法、点拨法。??
3.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4.涵泳品味法。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
5.延伸拓展法。扩展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物候知识,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大自然的各种景象,判断季节
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师: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候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先生。(板书文题、作者)??
多媒体出示教学目标
1.体会并学习本文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把抽象、枯燥的事物变得形象、具体的写法;
2.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要点,从而明确什么是物候学以及相关的知识;
3.激发学生对丰产的科学——物候学的兴趣,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搞物候观测。
重点:学习本文优美的词语、描写性的语句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难点:正确理解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
二、检查预习
作者简介
竺可桢,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他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个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他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2.生字词:由学生标出,找两个同学到黑板上书写
三、整体感知
投影: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明确: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投影:四个因素影响的图片?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首先是为了……”“此外还有……”“对于……”“还可以……”“也可以……”“为了……”。这些标志性词语对信息的筛选、概括很有参考价值。??
四、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选两位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并板示,其余同学评价。??
明确: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本文的说明顺序。??
如有不同见解,其余同学可自由质疑或说出自己的理解。??
明确: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总结发言: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也就是事理顺序,如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文章四部分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第一部分引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对此作具体阐释,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进一步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说明的基础。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研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
明确:逻辑顺序
提示: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五、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包含了什么物候知识?
示例1: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睛。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示例2: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露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生1:“清明前,开秧田”是根据节气确定“开秧田”的时间。
生2:“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是根据物候现象安排“点豆种瓜”的时间。
生3:“馒头云,天气晴”根据云彩的形状预测天气状况。
生4:“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根据物候现象“雨中蝉叫”预测天气情况。
生5:“麻雀囤食要落雪”“猪衔草,寒潮到”。
生6:“蚂蚁垒窝要落雨”“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龟背潮,下雨兆”“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这些农谚都是根据物候现象预测天气情况。
……
六、布置作业
同学们,用你们的慧眼、灵心去发现、倾听大自然,用你们的妙笔去记录大自然吧!请用准确生动富有科学性的语言写一篇观察日记。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语言是本文的学习重点。本文运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事物,其作用何在,以及所举事例能否用别的例子代替,这是学习的难点。
说明文的教学要体现文体特点,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通过学习,掌握说明文的特征,以便能学以致用。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是本文教学致的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萌发、次第、翩然、孕育”四个双音节词,掌握它们的词义;积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用。??
2.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教学方法??
1.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教师宜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
2.讨论法、点拨法。??
3.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4.涵泳品味法。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
5.延伸拓展法。扩展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物候知识,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师:大自然就像一个神奇的智者,用他独特的语言向人类传递着季节变化的种种消息。
二、回顾内容
本文主要说明了哪些内容?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逻辑顺序
出示本节学习目标:
1、品读重点语段
2、理解本文的说明方法。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三、问题研究
1.课题“大自然的语言”指什么?以此为题有什么作用?
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
将大自然人格化了,将物候现象说得生动有趣,能吸引读者;
生动含蓄地揭示了物候现象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
2.文章中涉及“大自然的语言”的内容有哪些?
涉及“大自然的语言”的内容有: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花开、候鸟归来、植物孕育果实、果实成熟、植物叶子变黄并凋零、北雁南飞、昆虫消失、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
四、研读赏析
多媒体显示相关图片
1.第一自然写什么?按什么顺序?
说明物候现象。按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
2.第二自然段说明什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与说明顺序?
说明劳动人民能根据自然现象安排农事。举例子,按时间先后及由植物到动物的说明顺序。
3.第三自然段说明什么?说明顺序怎样?
说明什么叫物候与物候学。由古代到近代,由起源到发展,由知识到科学。
4.精读课文6~10段??
提问:
1、用自己的话陈述物候现象 来临的决定因素。
2、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
3、介绍这四个因素的先后顺序可以改变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
明确:
2.举例子、列数字
3.不能调整。因为四个因素的影响大小不等.由大到小,由主到次,依次排列,很有条理。另外,前三个都是空间因素,后一个是时间因素。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五、学习说明方法
师: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同学们以7-10段为例学习
生回答,师明确:详见课件
侧重体会本文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作用。
1.北京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第5段)
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更有说服力。
2.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所以……(第7段)
举例说明纬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主要因素。
3.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旬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第8段)
举两例说明经度的差异是怎样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
4.山地秋冬两季,……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第9段)
举例说明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5.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几天。(第10段)
举例说明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举例子是常用的说明方法,它往往能深入浅出,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通俗易懂,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解说得很清楚。
难点: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而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子,这有必要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举手回答。明确:举例多少应根据需要而定,容易明白的就不举或只举一个例子;不容易明白的就要举两个乃至更多的例子。本文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举两个例子很有必要。因为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地区冬天温和,这是人所共知的。若依此来推论,春天会来得早,但事实上是春天反而来得迟,且又寒冷。举两个例子说明,才能使人对此确信无疑。
六、学习语言特色
(一)准确、严谨
示例:
1、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2、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3、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此外,文中的确数,确切的例子,例子间的比较等也体现了上面的特点
(二)准确、生动、典雅
着重评点第1、2自然段的语言,体会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的写法及作用,理解、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事物的表达技巧。
示例:
写春:大地苏醒冰雪融化........
“苏醒”将大地拟人化,展现一幅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色。
“融化”写出了冰雪的动态,暗示着春暖花开的美景,透露着暖暖的春意。
“萌发”描写小草、树芽生长的情态,显示出草木的生机和活力。
“次第”写出百花竞相开放、争着报春的热闹情景。
这些词语描写春天景色很有层次,用词非常典雅。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美丽画卷,美不胜收。
写燕子“翩然归来”,植物“孕育”果实,自然过渡,描写了夏季的景色。
?“翩然”写出了小燕子轻盈飞舞、活泼伶俐的情态,透露出喜爱之情。
“孕育”将植物写活了,形象地写出了夏季植物的茂盛、茁壮之态。
写秋天:昆虫销声匿迹到处衰草连天准备迎接叶子籁籁落下
“销声匿迹”描写了昆虫(准备)为过冬作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写得有情有感,十分形象。
“衰草连天”描写出秋天萧条冷落的情景。
“迎接”一词将秋天写得很有情趣,好像是位知冷知热、善解无意的天使。
“簌簌”写飘飞的落叶,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用“风雪载途”写寒冬,一词传神,表现出冬天风狂雪灾,寒气逼人。以上这些词语,典雅、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如一个个电影镜头,把大自然写得神形兼备,为下文用拟人手法写大自然的语言作了准备。
这些描写,精彩纷呈,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鲜活的四季风花图画,令人目不暇接。
第2自然段一开始并未直接解释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而是从“草木”“候鸟”两方面举例说明物候现象同农业生产的关系。“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先写开花早的杏花、再写桃花,很有条理。这些都照应了上句的“草木”。而“传语”“暗示”与语言有关,且将杏花、桃花拟人化,十分亲切可爱。“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把布谷鸟的鸣叫写成“唱歌”,拟人形象,把布谷鸟的叫声写得很有音韵节奏,给人以美妙的享受。这一段由“杏”写到“桃”,从“植物”写到“动物”,最后才对大自然的语言作出诠释,即:花香鸟语,草长芬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条理十分清楚。
七、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本文语言严谨而生动,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性,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文章同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让我们零距离接触科学,从而热爱科学。?
八、布置作业
1、描述你‘听’过的大自然的语言。
2、举一则例子,证明物候现象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课件41张PPT。大自然的语言竺 可 桢结束一、导 入
由大自然的各种景象,判断季节回首页桃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回首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回首页八月桂花遍地香回首页梅花香自苦寒来回首页冰雪融化回首页草木萌发回首页次第开放回首页回首页果实累累回首页回首页北雁南飞回首页衰草连天回首页风雪载途回首页作者简介  竺可桢,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他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个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他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回首页载途 萌发 簌簌 连翘
孕育:
翩然:
销声匿迹:
周而复始:
zàiqiáoméngsù比喻酝酿着新事物。动作轻快的样子 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这里只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一次又一次的循环。检 查 生 字 词回首页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整体感知阅读小标兵回首页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这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回首页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单,容易掌握。回首页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古今的差异。1、纬度;2、经度的差异3、高下的差异;回首页三月的内蒙古草原三月的海南纬度对物候的影响回首页经度对物候的影响四月的内蒙古草原四月的大连回首页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天山山顶和山腰的差异回首页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请运用课文介绍的知识来解释这
一奇怪的现象。回首页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古代三月的长城现代三月的长城回首页这几个因素能否调换顺序?不能,因为这四个因素是由:
由 到
由 到
主次空间时间逻辑
顺序回首页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回首页理清说明顺序 引出物候和物候学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启示:写说明文要有条理,
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逻辑顺序回首页学习说明方法:为了将几个因素说明清楚,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第七自然段第十自然段第九自然段第八自然段——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作比较,举例子,作诠释。——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回首页 举例的多少要按需要而定,可以举一个,
也可以举两个甚至更多些。本文在多数情
况下只举一个例子,而说明经度差异对物
候的影响却举两个例子。举两个必要吗?
为什么?
(提示:容易明白的地方举一个例子就可以
了,不容易明白的地方就要多举两个例子。) 举两例是必要的。近海地方比同纬度的
内陆冬天温和,如果依次类推想当然,就会
误以为春天也一定来得早,一定温暖,但是
事实上春天反而寒冷,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才能使人确信无疑。
回首页研究本文的语言特点:一、准确,严谨:1、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2、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3、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例如:此外:文中的确数,确切的例子,例子间的比较等也体现了上面的特点回首页二、准确、生动、典雅。“萌”准确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次第”一个接一个。帖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的气息。“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载”充满的意思,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回首页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包含了什么物候知识?拓展延伸回首页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燕子低飞要落雨。
古代农谚选粹
回首页古代农谚选粹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睛。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回首页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露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回首页你看那天空飞翔的大雁,
不就像省略号一串?
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
秋天就在眼前。回首页你看那天上的云彩,
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飘得高高,
明儿准是晴天。
回首页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将大自然人格化了,将物候现象说得生动有趣,能吸引读者;生动含蓄地揭示了物候现象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
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回首页 同学们,用你们的慧眼、灵心去发现、倾听大自然,用你们的妙笔去记录大自然吧!请用准确生动富有科学性的语言写一篇观察日记。
作业:回首页